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国方剂数据库 >> 正文:半夏泻心汤功效主治药物组成
    

半夏泻心汤

别名
处方来源
伤寒论》。
药物组成
半夏半升(洗),黄芩3两,干3两,人参3两,甘草(炙)3两,黄连1两,大枣12个(擘)。
加减
功效
降逆,开结除痞,补虚降逆,祛寒泻热,分阴阳,升水降火,交阴阳,通上下。
主治
伤寒痞证,胃气素虚,或吐下伤正,肠胃不和,升降失序,心下痞满,按之柔软而不痛,干呕,肠鸣下利,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数。现用于急慢性胃炎、肠炎,消化道溃疡,胃功能失调等属肠胃不和,升降失调者;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心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呕而肠鸣,心下痞者;上焦虚寒,肠鸣下利,心下痞坚;老小下利,水谷不化,肠中雷鸣,心下痞满,干呕不安;心实热,心下痞满,身黄发热,干呕不安,溺溲不利,水谷不消,欲吐不出,烦闷喘息;痢疾腹痛,呕而心下痞硬;或便脓血,及饮汤药后,下腹部每漉漉有声而转泄者;症瘕积聚,痛浸心胸,心下痞硬,恶心呕吐,肠鸣下利者。
制备方法
用法用量
以水1斗,煮取6升,去滓,再煮取3升,温服1升,日3次。
用药禁忌
临床应用
1.痞证:张某某,男,36岁。素有癖,因病心下痞闷,时发呕吐,大便不成形,日3-4行,多方治疗,不见功效,脉弦滑,舌苔白。拟方:半夏12g,干姜6g,黄连6g,党参9g,炙甘草9g,大枣7个。服1剂,大便泻出白色粘涎甚多,呕吐遂减十分之七,再服1剂,痞、利俱减,又服2剂,病则痊愈。
2.不寐:李某某,女性,年约六旬。失眠症复发,屡治不愈,日渐严重,竟至烦躁不食,昼夜不眠,服安眠药片才能勉强睡1时。就诊时,按其脉涩而不流利,舌苔黄厚粘腻,胃脘满闷,大便数日未行,但腹无胀痛。处方:半夏泻心汤原方加枳实。傍晚服下,当晚就酣睡了一整夜,满闷烦躁,都大见好转,又服几剂,大便畅行,一切基本正常。
3.痫证:一人年18,患痫,发则郁冒,默默不言,但能微笑,恶与人应接,故用屏风,重蚊帐,避人蒙被卧。汗之,心下痞硬,腹中雷鸣,服半夏泻心汤,痫减7-8。
4.腹泻:余某,女,26岁。热病5天,发热,口苦,渴而引饮,自取“干菜”煎服,热渴口苦虽减,惟不饮食。翌日晚,食干饭钟余,胃脘不舒,夜半忽腹泻,完谷不化,延医服药2剂,无效,而后下利频数,日十余行,肠鸣漉漉,脉小数。诊断:脏热肠寒,宜半夏泻心汤,一剂而愈。本方治疗急性肠炎100例,其中日泻25次以下28例,10次以下24例,5次以上48例;发热低于38℃者38例,高于38℃者23例;腹痛者70例;恶心呕吐者44例;大便镜检:白细胞0-2者70例,红细胞0-2者33例。治疗3日后,痊愈者78例,好转14例,无效8例。
5.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笔者对48例经西医诊断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和慢性胃炎等病人治以半夏泻心汤,均取得满意效果。临床症状为脘腹疼满,隐痛,吐血色鲜,或紫暗色血水,杂有食物残渣,或排大便如,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其加减法:呕血者以炮姜炭易干姜,加小蓟根10g;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加阿胶10g;呕血兼便血者,加小蓟根10g,阿胶10g;脘疼隐痛者,加延期胡索10g。每日1剂,服3剂后止血者31例,服5剂后止血者15例,服10剂后止血者2例。
6.口腔粘膜溃疡:笔者用半夏泻心汤原方对口腔溃疡病久,舌质偏红,兼有热,溃疡部位呈灰白色,属心火与脾湿搏结者20例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药理作用
各家论述
1.《匮玉函经二注》赵以德注:自今观之,是证由阴阳不分,塞而不通,留结心下为痞,于是胃中空虚,客气上逆为呕,下走则为肠鸣,故用是汤分阴阳,水升火降,而留者去,虚者实。成注是方:连、芩之苦寒入心,以降阳而升阴也;半夏、干姜之辛热,以走气而分阴行阳也;甘草、参、枣之甘温,补中而交阴阳,通上下也。
2.《伤寒来苏集》:伤寒5-6日,未经下而胸胁苦满者,则柴胡汤解之;伤寒5-6日,误下后,心下满而胸胁不满者,则去柴胡、生姜,加黄连、干姜以和之。此又治少阳半表半里之一法也。然倍半夏而去生姜,稍变柴胡半表之治,推重少阳半里之意耳。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故仍名曰泻心,亦以佐柴胡之所不及。
3.《医方集解》:苦先入心,泻心者,必以苦,故以黄连为君,黄芩为臣,以降阳而升阴也;辛走气,散痞者必以辛,故以半夏、干姜为佐,以分阴而行阳也;欲通上下交阴阳者,必和其中,故以人参、甘草、大枣为使,以补脾而和中。
4.《金匮要略心典》:是虽三焦俱病,而中气为上下之枢,故不必治其上下,而但治其中。黄连、黄芩苦以降阳,半夏、干姜辛以升阴,阴升阳降,痞将自解;人参、甘草则补养中气,以为交阴阳,通上下之用也。
5.《成方便读》:所谓彼坚之处,必有伏阳,故以芩、连之苦以降之,寒以清之,且二味之性皆燥,凡湿热为病者,皆可用之。但湿浊粘腻之气,与外来之邪,既相混合,又非苦降直泄之药所能去,故必以干姜之大辛大热以开散之。一升一降,一苦一辛。而以半夏通阴阳行湿浊,散邪和胃,得建治痞之功。用甘草、人参、大枣者,病因里虚,又恐苦辛开泄之药过当,故当助其正气,协之使化耳。
备注
泻心汤(《千金》卷十)。
...
评论加载中...
网 名: (必填项)
评论内容: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浙ICP备12017320号-1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