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伤寒微旨论》卷下。
|
药物组成 | |
加减 | |
功效 | 敛阴生阳,补虚固脱。
|
主治 | 伤寒8-9日后,服汗下药太过,两手脉沉细而无力,女子踡足卧多,恶明与人声,身有粟起,时时发战,一如疟证;产后血虚。
|
制备方法 | 上为粉末。
|
用法用量 | |
用药禁忌 |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
各家论述 | 1.《医方集解》:此足少阴药也,当归、芍药以补其阴;附子、姜、桂以复其阳;龙骨、牡蛎以收其脱,羊肉大补以生其气血。 2.《医林纂要》:羊肉甘辛,补命门之火,补命门所以生肝木,又血气之味,以补血气,故以此为君;生姜辛温,为补肝主药,生用欲乘其生气,且与归、附同行,则皆守于肝部;附子辛润命门,补肝而回欲尽之阳;当归甘辛,滋润补肝,以萃忘归之血;白芍药酸以敛阴,使散者不至于尽;牡蛎咸涩,咸软以行枯竭之血,涩收以敛游散之魂;龙骨咸涩,龙固鳞虫,肝之类也,本飞跃不测,而用其骨,则散者就收,亦所以敛欲脱之阳也;桂枝甘辛,生姜、桂枝皆发汗者,而与归、附而敛之,使与同类皆归,则翻然归矣;用葱白亦反本之意。参、耆和缓,虽补气亦能生血,而未必能遽达下焦,补土以培其根,不若直补其根,使元阳得以相续也。而用羊肉、附子、当归、姜、桂。使生气复于下,而津液亦相滋。又剂之以芍药、牡蛎、龙骨,以收其将脱之阳,使来复于下。 |
备注 |
经论书籍: | 《经络全书》 | 《四圣心源》 | 《内经评文》 | 《灵枢悬解》 | 《素问悬解》 | 更多>> |
伤寒金匮: | 《伤寒说意》 | 《伤寒心法要诀》 | 《伤寒悬解》 | 《伤寒寻源》 | 《伤寒医诀串解》 | 更多>> |
诊治书籍: | 《脉诀刊误》 | 《脉诀乳海》 | 《脉理求真》 | 《脉确》 | 《脉象统类》 | 更多>> |
本草书籍: | 《本草崇原》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经》 | 《本草纲目》 | 更多>> |
方言书籍: | 《洪氏集验方》 | 《华佗神方》 | 《回生集》 | 《本草分经》 | 《急救便方》 | 更多>> |
内科书籍: | 《中国医籍考》 | 《中风论》 | 《重订灵兰要览》 | 《重订广温热论》 | 《止园医话》 | 更多>> |
妇科书籍: | 《产宝》 | 《产鉴》 | 《妇科秘方》 | 《妇科秘书》 | 《妇科问答》 | 更多>> |
儿科书籍: | 《保婴撮要》 | 《保幼新编》 | 《慈幼便览》 | 《慈幼新书》 | 《达生编》 | 更多>> |
外科书籍: | 《金疮秘传禁方》 | 《救伤秘旨》 | 《立斋外科发挥》 | 《伤科补要》 | 《伤科大成》 | 更多>> |
五官书籍: | 《白喉全生集》 | 《白喉条辨》 | 《包氏喉证家宝》 | 《喉科秘诀》 | 《喉科指掌》 | 更多>> |
针灸书籍: | 《针经指南》 | 《针灸大全》 | 《针灸甲乙经》 | 《针灸聚英》 | 《针灸神书》 | 更多>> |
医论书籍: | 《思考中医》 | 《四圣悬枢》 | 《塘医话》 | 《推求师意》 | 《外经微言》 | 更多>> |
医案书籍: | 《马培之医案》 | 《奇症汇》 | 《三家医案合刻》 | 《邵兰荪医案》 | 《孙文垣医案》 | 更多>> |
综合书籍: | 《急救广生集》 | 《景岳全书》 | 《明医杂着》 | 《明医指掌》 | 《儒门事亲》 | 更多>> |
养生书籍: | 《食疗方》 | 《寿世传真》 | 《寿世青编》 | 《心医集》 | 《服食导饵》 | 更多>> |
其它书籍: | 《本草问答》 | 《疯门全书》 | 《厘正按摩要术》 | 《医暇卮言》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