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描述:
|
头痛为患者自觉头部疼痛的症状。风寒湿热等邪外侵,风阳火毒上扰,痰浊瘀血阻滞,致经 |
气不利,气血逆乱,或因气血营精亏虚,清阳不升,脑神失养等,均可导致头痛。除脑系疾 | |
病、头颅损伤及眼、口鼻等头部病变外,许多全身性疾病也都可以导致头痛。头痛作为主症 | |
还可以是独立的病种,如偏头痛、面风痛、厥头痛等。 | |
临床若对导致头痛的病种尚不能确定时,可以头痛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辩证论治。 | |
发病原因:
|
头痛病因复杂,有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之别。外感头痛,因六淫、疫毒之邪外感,上犯巅顶 |
,阻滞清阳,气血逆乱,清窍蒙蔽,每致头痛,有风寒、风热、风湿之分。内伤头痛,与肝 | |
、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因于肝者,情志内伤,肝气不舒,郁而化火,上扰清空;火盛伤阴 | |
,肾水不足,水不涵木,肝失濡养,导致肝肾阴亏于下,肝阳亢扰于上而致头痛。因于脾者 | |
,,劳倦过度,或病后体虚,脾胃虚弱,化生不足,营血亏少,不能上荣于脑;饮食不节, | |
嗜酒肥甘,脾失健动,痰湿内生,上蒙清窍,阻遏清阳而致头痛。因于肾者,多因先天禀赋 | |
不足,肾精久亏,脑髓空虚而致头痛。此外,外伤跌仆,久病入络,使血行瘀滞,脉络瘀阻 | |
,不通则痛,亦每致头痛。 | |
疾病辨析:
|
根据头痛的主要位置以辩病位与病各,如: |
★ 前额痛多属阳明经病变,多见于眼、鼻疾病及血劳等。 | |
★ 侧头痛多属少阳经病变,多见于耳病及偏头风[痛]、面风痛等。 | |
★ 后头痛多属太阳经病变,多见于项痹、风眩、脑瘤等。 | |
★ 巅顶痛多属厥阴经病变,多见于神郁(神经症)。 | |
★ 头痛部位固定、持久,可见于脑瘤、颅脑痈。 | |
★ 全头痛或痛位不定者,多见于头脑外伤、神劳、虚眩等。 | |
根据头痛的新久缓急及时间进行辩病思考,如: | |
★ 新起头痛多属外感,如感冒、时行感冒、春温[瘟]等。 | |
★ 经常头痛多为内伤杂病,如各种虚劳类疾患等。 | |
★ 突起剧痛可见于厥[真]头痛、面风痛、偏头风[痛]、雷头风、出血中风等病。 | |
★ 下午或晚间头痛甚者,常为眼部疾病。清晨或上午痛甚者,常为鼻科疾病。 | |
★ 持续痛且进行性加剧者,常为脑部癌瘤、颅脑痈。 | |
★ 痫病则于发作后常有头痛。 | |
根据伴随症状进行诊断思考,如: | |
★ 头痛伴恶心、呕吐,并有发热者,可为邪毒及脑,如春温[瘟]、暑温[瘟]、脑痨、 | |
温毒发斑、颅脑痈等;不伴发热者,可为头部外伤及内伤、厥[真]头痛、脑部癌瘤等。 | |
★ 神劳之头痛常伴头晕、失眠、健忘。 | |
★ 脑痨之头痛常伴盗汗、潮热等症。 | |
★ 面风痛常因风冷等刺激而诱发。 | |
★ 女性头痛间歇发作,与月经有关者,常为偏头风[痛]。妊娠期间出现偏头痛者,称妊 | |
娠偏头痛。 | |
★ 外感温热、温毒所致头痛,常伴高热等症。 | |
★ 老年人头痛伴肢体震颤等症者,常见于脑络痹。 | |
★ 疟疾发作时,见寒战、发热而头痛剧烈。 | |
★ 神郁(神经症)之头痛多与精神情绪密切相关。 | |
应测量体温、血压,作血常规检查,必要时作五官科检查,有条件时作脑电图、脑血流图、 | |
脑脊液检查,头颅及颈椎X线摄片、CT等检查,以助明确诊断。 | |
治疗方法:
|
风寒犯头证 |
证候:头痛时作,痛连项背,恶风畏寒,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 | |
治法:疏风散寒止痛。 | |
主方:川芎茶调散 | |
用法: | |
加减:遇寒痛甚,加熟附片、麻黄;巅顶痛,加吴茱萸、生姜;兼咳嗽、痰稀白,加杏仁、 | |
前胡、苏叶。 | |
风热犯头证 | |
证候:头痛而胀,发热恶风,面红目赤,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 |
治法:疏风清热止痛。 | |
主方:芎芷石膏汤 | |
用法: | |
加减:发热、口渴甚,加葛根、生石膏、知母、花粉;咳嗽不爽、痰黄质稠,加川贝母、瓜 | |
蒌仁、沙参;便秘,配服黄连上清丸;兼暑湿者,加香薷、黄连、银花;兼温燥者,加桑叶 | |
、杏仁、梨皮。 | |
风湿犯头证 | |
证候:头痛如裹,肢体困重,纳呆胸闷,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 | |
治法:疏风祛湿止痛。 | |
主方:羌活胜湿汤 | |
用法: | |
加减:伴呕吐,加制半夏、竹茹;烦闷、口苦、苔黄腻,加黄芩、黄连、制半夏;腹胀、便 | |
溏,加苍术、厚朴、枳壳。 | |
气血两虚证 | |
证候:头痛而晕,心悸不宁,神疲乏力,食少腹胀,面色淡白,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 |
治法:补气生血。 | |
主方:八珍汤 | |
用法: | |
加减:气短、气陷,加黄芪、升麻;血虚甚,加阿胶、鸡血藤、首乌;失眠、健忘,加酸枣 | |
仁、远志、益智仁。 | |
肝肾阴虚证 | |
证候:头痛,眩晕,耳鸣,心烦少寐,目干涩,腰痛酸软,神疲乏力,遗精,舌红,少苔, | |
脉细数无力。 | |
治法:滋补肝肾。 | |
主方:杞菊地黄丸 | |
用法: | |
加减:可去茯苓、泽泻;烦热、盗汗,加知母、地骨皮、五味子;心悸、失眠,加酸枣仁、 | |
龙骨、珍珠母。 | |
肝阳上亢证 | |
证候:头胀而痛,眩晕,心烦,急躁易怒,夜寐不宁,口苦,面赤,舌红,苔薄黄,脉弦有 | |
力。 | |
治法:平肝潜阳。 | |
主方:天麻钩藤饮 | |
用法: | |
加减:腰酸、耳鸣,加何首乌、枸杞、熟地;头痛欲裂,加山羊角、龟板、白芍、丹皮。 | |
肝火犯上证 | |
证候:头痛剧烈,目睛胀痛,面红气粗,烦躁易即,耳鸣如潮,口苦,口渴欲饮,小便短黄 | |
,大便秘结,舌红干,苔黄,脉弦数。 | |
治法:清肝泻火。 | |
主方:栀子清肝汤 | |
用法: | |
加减:面赤、烦躁,加郁金、黄柏;大便秘结,加大黄、芒硝(冲服)。 | |
寒滞肝脉证 | |
证候:头部冷痛,巅顶痛甚,得温则缓,口淡不渴,恶心吐涎沫,四肢不温,舌质暗,苔白 | |
,脉沉紧。 | |
治法:暖肝散寒止痛。 | |
主方:吴茱萸汤 | |
用法: | |
加减:头部冷痛,加白芷、防风、荆芥;四肢不温,加当归、肉桂。 | |
痰浊犯头证 | |
证候: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吐痰涎,纳呆,苔白腻,脉濡滑或弦滑。 | |
治法:祛痰化浊止痛。 | |
主方:半夏白术天麻汤 | |
用法: | |
加减:头痛昏蒙,加藿香、柴胡、菖蒲;胸闷、痰多,加枳壳、瓜蒌壳;纳呆,加山楂、神 | |
曲。 | |
痰热内扰证 | |
证候:头目胀痛,胸闷,呕吐恶心,咳吐黄痰,口苦,大便不畅,苔黄腻,脉滑数。 | |
治法:清热涤痰。 | |
主方:竹沥达痰丸 | |
用法: | |
加减:体壮者,宜去人参;口苦、胁胀,加柴胡、丹皮;胸闷、吐黄痰,加枳实、栀子;口 | |
苦,加茵陈。 | |
瘀血犯头证 | |
证候: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昼轻夜重,或有头部外伤史,舌质紫,苔 | |
薄白,脉弦细或细涩。 | |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 | |
主方:通窍活血汤 | |
用法: | |
加减:肾精不足证 | |
证候:头痛眩晕,耳鸣健忘,腰膝酸软,男子精少不育,女子宫寒不孕,舌淡,脉弱。 | |
治法:补肾填精。 | |
主方:大补元煎 | |
用法: | |
加减:头部空痛,加紫河车;腰膝酸冷,加附子、肉桂、怀牛膝、巴戟天。 | |
其他疗法:
|
疼痛剧烈者,可给服止痛药物,如去痛片、安痛定等。 |
单方验方: | |
★ 黄芪、川芎,按2:1份量,泡服,治气虚型头痛。 | |
★ 夏枯草10-15g,菊花10g,泡服,治肝阳上亢头痛。 | |
★ 鹅不食草30g,白芷15g,冰片1.5g,研细末,用棉签点药粉,送入鼻腔,治 | |
偏头痛。 | |
贴敷疗法:白附子、葱白捣烂,取豆大颗粒贴敷太阳穴,治太阳头痛。 | |
熏蒸疗法:川芎15g,蚕砂30g,僵蚕20-30个,白芷15g,密闭煎至有药味, | |
然后按痛处大小,在药盖中间开一小孔,进行熏蒸。 | |
针炙疗法: | |
★ 体针疗法:主穴常有百会、太阳、风府、大椎、攒竹、瞳子髎等,配穴根据头痛部位不 | |
同而循经取穴。 | |
★ 七星针疗法:叩刺常规刺激区,并重叩太阳、印堂及头痛局部出血,或叩太阳加拔火缺 | |
罐。 | |
推拿疗法:外感取头维、风池、大椎、合谷、太阳、肩井;痰郁取膻中、中脘、中府、丰隆 | |
、脾俞、三阴交;气虚取膻中、中脘、气海、胃俞、足三里、三阴交;血虚取头维、神门、 | |
膈俞、肝俞、脾俞、心俞。用推、拿、按、摩、抹、揉、搓手法。 | |
常用止头痛中药:川芎、白芷、蔓荆子、菊花、天麻、细辛、藁本等,可在辨病、辩证基础 | |
上选用。 | |
常用中成药:川芎茶调散、正天丸、太极通天口服液、步长脑心通、强力天麻杜仲丸等。 |
经论书籍: | 《经络全书》 | 《四圣心源》 | 《内经评文》 | 《灵枢悬解》 | 《素问悬解》 | 更多>> |
伤寒金匮: | 《伤寒说意》 | 《伤寒心法要诀》 | 《伤寒悬解》 | 《伤寒寻源》 | 《伤寒医诀串解》 | 更多>> |
诊治书籍: | 《脉诀刊误》 | 《脉诀乳海》 | 《脉理求真》 | 《脉确》 | 《脉象统类》 | 更多>> |
本草书籍: | 《本草崇原》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经》 | 《本草纲目》 | 更多>> |
方言书籍: | 《洪氏集验方》 | 《华佗神方》 | 《回生集》 | 《本草分经》 | 《急救便方》 | 更多>> |
内科书籍: | 《中国医籍考》 | 《中风论》 | 《重订灵兰要览》 | 《重订广温热论》 | 《止园医话》 | 更多>> |
妇科书籍: | 《产宝》 | 《产鉴》 | 《妇科秘方》 | 《妇科秘书》 | 《妇科问答》 | 更多>> |
儿科书籍: | 《保婴撮要》 | 《保幼新编》 | 《慈幼便览》 | 《慈幼新书》 | 《达生编》 | 更多>> |
外科书籍: | 《金疮秘传禁方》 | 《救伤秘旨》 | 《立斋外科发挥》 | 《伤科补要》 | 《伤科大成》 | 更多>> |
五官书籍: | 《白喉全生集》 | 《白喉条辨》 | 《包氏喉证家宝》 | 《喉科秘诀》 | 《喉科指掌》 | 更多>> |
针灸书籍: | 《针经指南》 | 《针灸大全》 | 《针灸甲乙经》 | 《针灸聚英》 | 《针灸神书》 | 更多>> |
医论书籍: | 《思考中医》 | 《四圣悬枢》 | 《塘医话》 | 《推求师意》 | 《外经微言》 | 更多>> |
医案书籍: | 《马培之医案》 | 《奇症汇》 | 《三家医案合刻》 | 《邵兰荪医案》 | 《孙文垣医案》 | 更多>> |
综合书籍: | 《急救广生集》 | 《景岳全书》 | 《明医杂着》 | 《明医指掌》 | 《儒门事亲》 | 更多>> |
养生书籍: | 《食疗方》 | 《寿世传真》 | 《寿世青编》 | 《心医集》 | 《服食导饵》 | 更多>> |
其它书籍: | 《本草问答》 | 《疯门全书》 | 《厘正按摩要术》 | 《医暇卮言》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