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描述:
|
夏季热是因小儿形气未充,入夏以后,不能适应外界炎热气候而引起。以长期发热,渴,多 |
尿,无汗或少汗为主要表现的婴幼儿时行热性病。 | |
发病原因:
|
由于小儿形气未充,或因先天不足,或后天营养缺乏,或病后体虚,入夏以后,不能适应外 |
界炎热气候,暑热侵袭,腠理郁滞,玄府闭塞,阳热之气不能正常宣泄,阴阳失衡,气阴受 | |
损,出现发热、口渴、多尿、无汗等症,而成夏季热。体弱病久者,并可损及脾肾阳气,而 | |
出现脾虚、肾虚证候。 | |
预后一般良好,秋凉后症状多能自行消退,虽可来年再发,但病情减轻。 | |
诊断要点:
|
见于5岁以内婴幼儿,尤以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多见。我国中南地区及东南沿海地区较为 |
多见。一般发病时间多集中于6、7、8三个月。秋凉以后,症状均能自然消退。部分患儿 | |
可连续发病几年,但再发病时症状较轻,病程亦较短。 | |
入夏以后,发热不退,病程较长,一般1-2个月,有的可长达3-4个月。气温愈热,则 | |
发热愈高,烦躁不宁,皮肤干燥灼热,无汗或少汗,多饮多尿,小便一昼夜可多达数十次, | |
患儿营养情况一般较差,但无急性病容,面色多较苍白少华,口唇干红。初起病时,患儿精 | |
神食欲无明显变化,发病后,部分病儿皮肤原有暑痱者,反而隐没或消失。如久热不退,或 | |
伴体质素弱的患儿,则可见精神萎靡,食欲减退。 | |
随气温降低或在阴凉环境下,症状能自行缓解。在将愈之初,先见小便减少,饮水量也减少 | |
,此后发热亦逐渐退至正常。 | |
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 |
疾病辨析:
|
疰夏:不限于小儿,多见于梅雨季节,无口渴、尿多而无汗或少汗的特点,常有神疲困重, |
纳呆便溏等症。 | |
消渴:多发于40岁以后,体型肥胖之人,为多饮、多食、多尿,小便有甜味,尿糖阳性, | |
血糖升高。 | |
肺痨:有与肺痨病人密切接触史,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咳嗽,或咯血,午后潮热,颧红,盗 | |
汗及身体逐渐消瘦,X线检查发现肺部有结核病灶。 | |
湿温[瘟]:夏秋多见,不限于儿童,身热不畅,有汗热不解,脉缓,躯干部可见粉红色玫 | |
瑰样疹,或出现白[ ]或黄疸,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 |
。血、骨髓、粪便培养或获伤寒杆菌,肥达反应“O”1:80以上,“H”1:160以 | |
上。 | |
治疗方法:
|
暑伤津气证 |
证候:发热,口渴,多尿,无汗或少汗,烦躁,神情疲倦,食少便溏,唇红干燥,咽红,舌 | |
质较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数, 指纹紫。 | |
治法:清暑益气、益胃生津。 | |
主方:王氏清暑益气汤 | |
用法: | |
加减:有表证者,去麦冬、黄连,加大豆黄卷、薄荷;壮热、无汗,加香薷、生石膏。 | |
脾气亏虚证 | |
证候:发热或高或低,面色淡白,气短懒言,肢软乏力,睡时露睛,纳少,口渴,尿多而清 | |
长,大便溏薄,舌质淡,脉虚大,指纹色淡。 | |
治法:补脾益气。 | |
主方:补中益气汤 | |
用法: | |
加减:大便溏薄,加薏苡仁、茯苓、苍术;纳呆、食少,加麦芽、神曲、山楂。 | |
上盛下虚证 | |
证候: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无汗,萎靡不振,虚烦不安,面色白而泛红如妆,下肢清冷 | |
,食欲减退,小便频数而清长,大便稀薄,舌质淡,苔薄,脉细数无力,指纹淡红。 | |
治法:引火归原、滋阴潜阳。 | |
主方:温下清上汤 | |
用法: | |
加减:大便稀,加白术、陈皮、木香;热退而面黄、疲乏,加党参、黄芪、白术;食欲不振 | |
,加神曲、麦芽。 | |
其他疗法:
|
注意饮食和营养,增强体质。住房空气流通,保持凉爽。 |
针刺推拿:针刺取大椎、曲池、三阴交、肾俞、气海等穴。推三关、泻六腑,分阴阳,推脾 | |
、肾及三焦,清天河水,揉内庭、解溪、三里、阴陵泉、摩气海、关元等。 | |
单方验方: | |
★ 鲜西瓜皮、鲜荷叶,各适量,煎代茶。 | |
★ 鲜马齿苋120g,每日1剂,水煎多次服。 | |
★ 连钱草5-10g,煎汤服用。 | |
★ 蚕茧、红枣各10只,煎汤代茶饮服。 | |
评 介:
|
治愈:体温正常,口渴、多尿等症状消失。 |
好转:发热减轻,口渴、多尿等症状改善。 | |
未愈:症状无改善。 |
经论书籍: | 《经络全书》 | 《四圣心源》 | 《内经评文》 | 《灵枢悬解》 | 《素问悬解》 | 更多>> |
伤寒金匮: | 《伤寒说意》 | 《伤寒心法要诀》 | 《伤寒悬解》 | 《伤寒寻源》 | 《伤寒医诀串解》 | 更多>> |
诊治书籍: | 《脉诀刊误》 | 《脉诀乳海》 | 《脉理求真》 | 《脉确》 | 《脉象统类》 | 更多>> |
本草书籍: | 《本草崇原》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经》 | 《本草纲目》 | 更多>> |
方言书籍: | 《洪氏集验方》 | 《华佗神方》 | 《回生集》 | 《本草分经》 | 《急救便方》 | 更多>> |
内科书籍: | 《中国医籍考》 | 《中风论》 | 《重订灵兰要览》 | 《重订广温热论》 | 《止园医话》 | 更多>> |
妇科书籍: | 《产宝》 | 《产鉴》 | 《妇科秘方》 | 《妇科秘书》 | 《妇科问答》 | 更多>> |
儿科书籍: | 《保婴撮要》 | 《保幼新编》 | 《慈幼便览》 | 《慈幼新书》 | 《达生编》 | 更多>> |
外科书籍: | 《金疮秘传禁方》 | 《救伤秘旨》 | 《立斋外科发挥》 | 《伤科补要》 | 《伤科大成》 | 更多>> |
五官书籍: | 《白喉全生集》 | 《白喉条辨》 | 《包氏喉证家宝》 | 《喉科秘诀》 | 《喉科指掌》 | 更多>> |
针灸书籍: | 《针经指南》 | 《针灸大全》 | 《针灸甲乙经》 | 《针灸聚英》 | 《针灸神书》 | 更多>> |
医论书籍: | 《思考中医》 | 《四圣悬枢》 | 《塘医话》 | 《推求师意》 | 《外经微言》 | 更多>> |
医案书籍: | 《马培之医案》 | 《奇症汇》 | 《三家医案合刻》 | 《邵兰荪医案》 | 《孙文垣医案》 | 更多>> |
综合书籍: | 《急救广生集》 | 《景岳全书》 | 《明医杂着》 | 《明医指掌》 | 《儒门事亲》 | 更多>> |
养生书籍: | 《食疗方》 | 《寿世传真》 | 《寿世青编》 | 《心医集》 | 《服食导饵》 | 更多>> |
其它书籍: | 《本草问答》 | 《疯门全书》 | 《厘正按摩要术》 | 《医暇卮言》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