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描述:
|
中暑指因夏季在高温或烈日下劳作,或处于气候炎热湿闷的环境,暑热或暑湿秽浊之邪卒中 |
脏腑,热闭心神,或热盛津伤,引动肝风,或暑闭气机。以高热汗出或肤燥无汗,烦躁,口 | |
渴,神昏抽搐,或呕恶腹痛、头痛为主要表现的时行热性病。 | |
发病原因:
|
正气亏虚之体,适遇炎热气候或高温环境,机体不能调节适应,致使暑热之邪侵袭体内,蓄 |
积不去而为中暑。由于暑性本热,易耗伤阴,故其基本病理变化是暑热炽盛和气阴两虚。若 | |
暑热蒙蔽心包,或引动肝风,以及气阴亡脱等危重病变。 | |
中暑若及时抢救,一般预后良好,年老体弱或病情严重者,预后不佳。 | |
诊断要点:
|
多发生在夏季。年老、体弱者或产妇易于发病,有高温(35℃以上)作业,或烈日下暴晒 |
史。 | |
有汗出口渴,头痛头晕,耳鸣眼花,恶心呕吐,胸闷心悸,四肢无力,精神疲乏等症。 | |
体温多在40℃左右(其中脱证口温常低于正常,肛温微升);皮肤干燥,昏迷抽搐。 | |
有的病人表现为突起发热无汗,恶心呕吐,剧烈腹痛,或小腿肌肉痉挛性疼痛,或哎泻肢冷 | |
,或剧烈头痛,呕吐,眩晕耳鸣,烦躁不安,或见皮肤苍白,出冷汗,呼吸浅快,脉细微, | |
血压下降。 | |
疾病辨析:
|
伤暑:症状较轻,无高热、神昏、抽搐、腹痛、呕吐,剧烈头痛、眩晕,面色苍白,冷汗肢 |
厥之类表现。 | |
中风:多冬春发病,常于情志刺激,或劳累、饱食、饱酒后发病,昏倒后多有口眼歪斜、半 | |
身不遂等症状,一般无高热汗出、胸闷呕恶等症状。 | |
暑温[瘟]、瘴疟、疫毒痢:可作脑脊液检查,血片查疟原虫,大便常规或培养等进行鉴别 | |
。 | |
痫病:非暑季特发病,无感受暑热病史,突然仆倒,口吐涎沫,或有抽搐,不发热,移时苏 | |
醒如故。 | |
治疗方法:
|
暑热内郁证 |
证候:壮热,烦躁,头痛,头晕,口渴多饮,汗多,体倦,面赤气粗,舌质红,苔黄少津, | |
脉洪大。 | |
治法:祛暑清热。 | |
主方:白虎汤 | |
用法: | |
加减:常加参须、淡竹叶、西瓜翠衣等;热甚,加黄连、山栀。 | |
暑热闭神证 | |
证候:发热口渴,神志躁扰不宁或昏迷,身灼热,尿短黄,息粗气喘,面赤,舌红苔黄,脉 | |
滑数或沉实。 | |
治法:祛暑开窍。 | |
主方:清营汤 | |
用法:,配服安营牛黄丸。 | |
加减:壮热不退,加石膏、知母。 | |
暑热动风证 | |
证候:壮热不退,躁扰不宁甚或神昏,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双目上视,面赤息 | |
粗,舌红苔黄少津,脉弦数。 | |
治法:清热祛暑熄风。 | |
主方:羚角钩藤汤 | |
用法:,配服紫雪丹。 | |
加减:暑闭气机证 | |
证候:发热无汗,烦躁,胸闷脘痞,恶心呕吐,剧烈腹痛或头痛而胀,甚或神昏、耳聋、肢 | |
厥,舌红,苔黄,脉弦或沉伏。 | |
治法:祛暑开闭。 | |
主方:木香顺气散 | |
用法:,配服玉枢丹或行军散。 | |
加减:暑伤津气证 | |
证候:发热,口渴,汗多或无汗,心烦,神疲思睡,气短乏力,尿短黄,舌红,苔黄少津, | |
脉细数无力。 | |
治法:清暑益气。 | |
主方:王氏清暑益气汤 | |
用法: | |
加减:可加参须、五味子、黄芪。 | |
阳脱证 | |
证候: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神志不清,尿量减少,,面色苍白,呼吸浅促,脉细欲绝。 | |
治法:回阳固脱。 | |
主方:参附汤合生脉散 | |
用法: | |
加减:汗多,加黄芪、乌梅。 | |
阴虚动风证 | |
证候: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胸闷汗出,四肢抽搐或痉挛疼痛,或肢体麻木、震颤,小便短 | |
少,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 |
治法:滋阴熄风。 | |
主方:三甲复脉汤 | |
用法: | |
加减:暑伤肺络证 | |
证候:感受暑热,骤然咳血、衄血,身热,口渴,咳嗽气喘,头目不清,舌红,苔黄,脉数 | |
无力。 | |
治法:清暑宣肺。 | |
主方:犀角地黄汤合清络饮 | |
用法: | |
加减:可加白茅根、仙鹤草等。 | |
其他疗法:
|
立即将病人搬离高温环境,在阴凉通风处休息,补充清凉含盐饮料。 |
配合输液以纠正失水、失盐。有抽搐者,酌情补充钙制剂。高热者采用物理降温,或用西药 | |
冬眠1号(氯丙嗪、异丙嗪、度冷丁)降温。对症处理休克、心衰、脑水肿、播散性血管内 | |
凝血等。积极防治感染。 | |
针炙疗法: | |
★ 中暑阳证及暑厥[闭]、暑风[痉],以针为主,百会、人中、风池、风府、大椎、少 | |
商、商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等为常用穴,暑风患者,除必刺百会、人中、大椎以外, | |
并可针刺少商、商阳、委中出血。 | |
★ 中暑阴证及暑脱,以炙为主,气海、关元、肾俞等为常用穴。 | |
刮痧疗法:在患者胸、腹、颈、项、背及手足弯曲处,用屈指扭捻,或用羹匙边缘刮皮肤, | |
使皮下出现青紫色出血斑。 | |
单方验方: | |
★ 鲜荷叶1张,鲜竹茹60g,水煎服,用于中暑高热多汗。 | |
★ 大蒜3-5瓣,捣烂和开水灌下,用于中暑昏倒,人事不省。 | |
★ 韭菜汁1杯,灌下,用于中暑神昏。 | |
★ 绿豆、西瓜皮、冬瓜皮,不拘用量,水煎服,用于中暑身热汗出。 | |
★ 冰片1g,生石膏30g,共为细末,每服1.5g,开水送下,用于中暑发热,胸闷 | |
不适。 | |
评 介:
|
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精神恢复。 |
好转:症状及体征减轻。 | |
未愈:症状无改善或恶化。 |
经论书籍: | 《经络全书》 | 《四圣心源》 | 《内经评文》 | 《灵枢悬解》 | 《素问悬解》 | 更多>> |
伤寒金匮: | 《伤寒说意》 | 《伤寒心法要诀》 | 《伤寒悬解》 | 《伤寒寻源》 | 《伤寒医诀串解》 | 更多>> |
诊治书籍: | 《脉诀刊误》 | 《脉诀乳海》 | 《脉理求真》 | 《脉确》 | 《脉象统类》 | 更多>> |
本草书籍: | 《本草崇原》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经》 | 《本草纲目》 | 更多>> |
方言书籍: | 《洪氏集验方》 | 《华佗神方》 | 《回生集》 | 《本草分经》 | 《急救便方》 | 更多>> |
内科书籍: | 《中国医籍考》 | 《中风论》 | 《重订灵兰要览》 | 《重订广温热论》 | 《止园医话》 | 更多>> |
妇科书籍: | 《产宝》 | 《产鉴》 | 《妇科秘方》 | 《妇科秘书》 | 《妇科问答》 | 更多>> |
儿科书籍: | 《保婴撮要》 | 《保幼新编》 | 《慈幼便览》 | 《慈幼新书》 | 《达生编》 | 更多>> |
外科书籍: | 《金疮秘传禁方》 | 《救伤秘旨》 | 《立斋外科发挥》 | 《伤科补要》 | 《伤科大成》 | 更多>> |
五官书籍: | 《白喉全生集》 | 《白喉条辨》 | 《包氏喉证家宝》 | 《喉科秘诀》 | 《喉科指掌》 | 更多>> |
针灸书籍: | 《针经指南》 | 《针灸大全》 | 《针灸甲乙经》 | 《针灸聚英》 | 《针灸神书》 | 更多>> |
医论书籍: | 《思考中医》 | 《四圣悬枢》 | 《塘医话》 | 《推求师意》 | 《外经微言》 | 更多>> |
医案书籍: | 《马培之医案》 | 《奇症汇》 | 《三家医案合刻》 | 《邵兰荪医案》 | 《孙文垣医案》 | 更多>> |
综合书籍: | 《急救广生集》 | 《景岳全书》 | 《明医杂着》 | 《明医指掌》 | 《儒门事亲》 | 更多>> |
养生书籍: | 《食疗方》 | 《寿世传真》 | 《寿世青编》 | 《心医集》 | 《服食导饵》 | 更多>> |
其它书籍: | 《本草问答》 | 《疯门全书》 | 《厘正按摩要术》 | 《医暇卮言》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