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描述:
|
神经衰弱是一类以精神容易兴奋和脑力容易疲乏,常有情绪烦恼和心理生理症状和心理生理 |
症状的神经性障碍。临床表现有衰弱症状,情绪症状,紧张性疼痛和睡眠障碍等。大多起病 | |
缓慢,女性多于男性。中医称此病为神劳,指因长期神情紧张,劳神思虑过度,导致阴阳失 | |
调,神气亏虚。以神疲、失眠,健忘,头晕痛等为主要表现的劳病类疾病。 | |
症状描述:
|
衰弱症状:精力不足、脑力迟钝、困倦疲乏、思考困难,工作效率显著下降,健忘。兴奋症 |
状,对指向性思维感到吃力,缺乏指向的思维却很活跃,回忆往事联想绵绵,精神易兴奋。 | |
情绪不稳,易激动、自制立差。有时伤感流泪,有轻度的疑病和抑郁症状。紧张性疼痛,紧 | |
张情绪引起、头痛、头胀和头部紧压感,颈项僵硬,颈项酸胀,四肢、腰背肌酸痛等。睡眠 | |
障碍,入睡困难、多梦,有睡眠丧失感,醒后不解乏,。睡眠节律紊乱。 | |
发病原因:
|
神劳发病,以脑力劳动者居多,由于长期神情紧张、操劳思虑、心情不舒,未得到合适休息 |
,以致用脑过度,阴阳失调,阴血暗伤,神气亏虚,脑失所养而成。 | |
诊断要点:
|
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以脑功能衰弱症为主要临床相,至少有下述症状中的三项:衰弱症 |
状;情绪症状;兴奋症状;肌肉紧张性疼痛;睡眠障碍。不符合其他任何一种神经症的诊断 | |
。中医认为本病多见于青中年瘦长虚弱型脑力劳动者。起病与精神因素有密切联系,且每因 | |
心情不舒、思虑过度、休息不足等而使病情加重。病情缓慢迁延,病程在3个月以上。 | |
以精神易兴奋、激惹,脑力容易疲劳,但神志清楚为特点。 | |
有头晕、头胀、头痛、心烦、失眠、多梦、寐寤节律紊乱,醒后仍疲乏,健忘,注意力不集 | |
中,用脑不能持久,对某些事物易于引起兴奋和激动,回忆联想增多而难以控制等心神症状 | |
。并可伴食少,汗多,心悸,乏力,梦遗等症状。 | |
各项检查正常,可排除或不因形体的器质性疾病所致。 | |
疾病辨析:
|
各种脑器质性疾病和慢性躯体疾病也可出现神经衰弱的症状。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症状可 |
见于焦虑性神经症等其他各神经症。中医鉴别:卑惵(神经衰弱症、反应性抑郁症、恐怖症 | |
):虽可有神气亏虚症状,但以自卑、恐惧、胆怯、易于伤感流泪等症状为主。 | |
百合病(某些脑器质性神经障碍、病后神经功能紊乱):多继发于急性热病之后,以精神恍 | |
惚,坐、卧、行、饮食皆觉不适,难以名状为特点。 | |
治疗方法:
|
肝气郁结证 |
证候:心烦失眠,精神抑郁、疲乏,胸胁胀闷,脘腹痞满,不电饮食,苔薄白,脉弦。 | |
治法:疏肝解郁。 | |
主方:逍遥散 | |
用法: | |
加减:常去白术,加合欢花、酸枣仁、香附;心烦、不眠,加黄连、郁金、龙齿;胸闷、吐 | |
痰,加法夏,石菖蒲。 | |
肝郁化火 | |
证候:烦躁易怒,情绪不稳,焦虑不安,失眠多梦,头胀头痛,口苦咽干,尿赤便秘,舌红 | |
苔黄,脉弦数。 | |
治法:清肝解郁,佐以安神。 | |
主方:龙肝泻肝汤加味。 | |
用法: | |
加减:失眠甚者,加酸枣仁15g,远志10g;便秘加生大黄(后下)6g。 | |
痰热内扰证 | |
证候:心烦失眠,多梦,神疲,健忘,容易激动,口苦口干,胸闷胁胀,舌红,苔黄腻,脉 | |
弦或滑数。 | |
治法:清热化痰。 | |
主方:黄连温胆汤 | |
用法: | |
加减:常加栀子、丹皮、远志、石菖蒲;失眠少寐,加酸枣仁、夜交藤。 | |
肝郁阴虚证 | |
证候:精神抑郁,心情易于激动,脑力易于疲劳,或见眩晕、胁胀、五心烦热,口苦口干, | |
或有低热,舌红,苔黄或少,脉弦细数。 | |
治法:滋阴疏肝。 | |
主方:滋水清肝饮 | |
用法: | |
加减:心烦,加黄连、郁金;头晕,加天麻、潼蒺藜;失眠少寐,加女贞子、旱莲草。 | |
阴虚火旺证 | |
证候:焦虑烦躁,失眠多梦,精神疲乏,头晕耳鸣,心悸或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 |
治法:滋阴降火。 | |
主方:朱砂安神丸 | |
用法: | |
加减:常加龙骨、栀子、丹皮;烦热、盗汗,加银柴胡、五味子、鳖甲、乌梅。。 | |
心胆气虚 | |
证候:心悸善惊,坐卧不安,多疑善恐,多梦易醒,神疲气短,自汗,舌淡,脉弦细。 | |
治法:益气镇京,安神定志。 | |
主方:安神定志丸加味。 | |
用法: | |
加减: | |
心脾两虚证 | |
证候:心悸失眠,神疲乏力,头晕健忘,食少便溏,面色萎黄,舌淡,脉弱。 | |
治法:补益心脾。 | |
主方:归脾汤 | |
用法: | |
加减:头晕、面白,加天麻、阿胶。 | |
心虚神怯证 | |
证候:心悸,胆怯易惊,失眠多梦,头晕健忘,神疲乏力,舌淡,脉弱。 | |
治法:补心养神。 | |
主方:琥珀养心丹 | |
用法: | |
加减:神疲、气短,加黄芪、白术;失眠、多梦,加合欢花、夜交藤。 | |
心肾不交证 | |
证候:心烦不寐,精神疲乏,头晕耳鸣,烦热盗汗,腰膝酸软,男子失精,女子梦交,舌尖 | |
红,少苔,脉细数。 | |
治法:交通心肾。 | |
主方:交泰丸 | |
用法: | |
加减:常加酸枣仁、合欢皮、生龙牡、白芍等。 | |
脾肾阳虚 | |
证候:形寒畏冷,纳差腹泻,性欲减退,阳痿或月经不调,精神萎靡,倦怠少动,多卧少眠 | |
易惊,胆怯恐惧,兴趣减退,健忘,舌淡体胖,脉沉迟弱。 | |
治法:温肾暖脾,佐以安神。 | |
主方:右归饮加味。 | |
用法: | |
加减:纳差腹泻,加白术10g,干姜6g,党参10g;性欲减退,阳痿,加鹿角胶10 | |
g,海马10g,枸杞子10g。 | |
其他疗法:
|
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提倡紧张而有序的工作方法,避免工作忙而无序。注意劳逸结合, |
注意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适当配合。 | |
进行合理的心理治疗,消除病人精神障碍,稳定情绪。 | |
针炙疗法: | |
★ 体针疗法:头痛为主取百会、风池、头维、太阳、合谷、列缺等穴;头晕为主取风池、 | |
太阳、合谷、足三里、丰隆等穴;失眠为主取神门、内关、三阴交、足三里、安眠等穴。每 | |
次4-6穴,采用平补平泻法。 | |
★ 耳针疗法:取神门、皮质下、心、脑点,两侧交替刺激,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 | |
或用埋针。 | |
单方验方: | |
★ 柴胡、郁金、合欢花、酸枣仁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 | |
★ 丹参30-60g,水煎服,每日1剂。 | |
西药可采用抗焦虑药和镇静催眠药,如安定、利眠宁、导眠能等治疗。 | |
评 介:
|
治愈:症状消失,自我感受良好,工作恢复正常。 |
好转:症状减轻,工作能力部分恢复。 | |
未愈:症状无改善。 |
经论书籍: | 《经络全书》 | 《四圣心源》 | 《内经评文》 | 《灵枢悬解》 | 《素问悬解》 | 更多>> |
伤寒金匮: | 《伤寒说意》 | 《伤寒心法要诀》 | 《伤寒悬解》 | 《伤寒寻源》 | 《伤寒医诀串解》 | 更多>> |
诊治书籍: | 《脉诀刊误》 | 《脉诀乳海》 | 《脉理求真》 | 《脉确》 | 《脉象统类》 | 更多>> |
本草书籍: | 《本草崇原》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经》 | 《本草纲目》 | 更多>> |
方言书籍: | 《洪氏集验方》 | 《华佗神方》 | 《回生集》 | 《本草分经》 | 《急救便方》 | 更多>> |
内科书籍: | 《中国医籍考》 | 《中风论》 | 《重订灵兰要览》 | 《重订广温热论》 | 《止园医话》 | 更多>> |
妇科书籍: | 《产宝》 | 《产鉴》 | 《妇科秘方》 | 《妇科秘书》 | 《妇科问答》 | 更多>> |
儿科书籍: | 《保婴撮要》 | 《保幼新编》 | 《慈幼便览》 | 《慈幼新书》 | 《达生编》 | 更多>> |
外科书籍: | 《金疮秘传禁方》 | 《救伤秘旨》 | 《立斋外科发挥》 | 《伤科补要》 | 《伤科大成》 | 更多>> |
五官书籍: | 《白喉全生集》 | 《白喉条辨》 | 《包氏喉证家宝》 | 《喉科秘诀》 | 《喉科指掌》 | 更多>> |
针灸书籍: | 《针经指南》 | 《针灸大全》 | 《针灸甲乙经》 | 《针灸聚英》 | 《针灸神书》 | 更多>> |
医论书籍: | 《思考中医》 | 《四圣悬枢》 | 《塘医话》 | 《推求师意》 | 《外经微言》 | 更多>> |
医案书籍: | 《马培之医案》 | 《奇症汇》 | 《三家医案合刻》 | 《邵兰荪医案》 | 《孙文垣医案》 | 更多>> |
综合书籍: | 《急救广生集》 | 《景岳全书》 | 《明医杂着》 | 《明医指掌》 | 《儒门事亲》 | 更多>> |
养生书籍: | 《食疗方》 | 《寿世传真》 | 《寿世青编》 | 《心医集》 | 《服食导饵》 | 更多>> |
其它书籍: | 《本草问答》 | 《疯门全书》 | 《厘正按摩要术》 | 《医暇卮言》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