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描述:
|
胸痹(心痛)指因胸阳不足,阴寒、痰浊留踞胸廓,或心气不足,鼓动乏力,使气血痹阻, |
心失血养所致。以胸闷及发作性心痛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痹病类疾病。 | |
发病原因:
|
素体阳虚,胸阳不足,则阴寒之邪乘虚侵袭,阴乘阳位,寒凝气滞,闭阻胸阳;心气亏虚, |
运血乏力,血滞脉中,心脉不畅,气血营运不利,心失血养;情志不调,忧思伤脾,脾虚气 | |
结,聚湿生痰,或肝郁气滞,气郁化火,炼津成痰,痰气交阻,血行不畅,胸阳被遏,均可 | |
发生胸痹。 | |
本病以心脉不畅,胸阳不宣为主。其证多虚实夹杂,或虚为主,或实为主,但虚中多兼实, | |
实中亦多有虚。 | |
胸痹病变过程中,可并发心动悸、心衰等病。病情危笃者,可猝然心胸大痛,而为厥[真] | |
心痛。 | |
诊断要点:
|
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常有风眩、消渴等胸痹易发因素。 |
主要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发作性疼痛,常因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发,时间常为1-5分钟 | |
,休息或含苏合香丸、救心丸及硝酸基油等可缓解。疼痛常向左肩背、左臂等部位放射。 | |
心电图检查出现ST-T段的缺血性改变,血脂常增高。心脏B超型超声波、冠状动脉造影 | |
、201铊心肌显像等具有相应改变。 | |
疾病辨析:
|
厥[真]心痛:胸痛时间长,程度严重,休息或含硝酸基油不能缓解。常伴恶心呕吐、心动 |
悸,甚至昏厥。心电图可见异常Q波、ST段抬高和T波倒置等,血清酶学检查增高等。 | |
神劳:亦可出现胸闷、心悸、心前区疼痛等症状,但多伴失眠、神疲、健忘等症,且心电图 | |
、血脂检查正常。 | |
治疗方法:
|
寒滞心脉证 |
证候:胸闷,心痛,心悸,受寒而发,恶寒肢冷,面色苍白,唇紫,舌淡紫,苔白,脉弦紧 | |
或沉迟或结代。 | |
治法:散寒宣痹。 | |
主方:宽胸丸 | |
用法:,送服冠心苏合丸。 | |
加减:胸闷为主,加薤白、法夏、荜澄茄。 | |
痰阻心脉证 | |
证候:胸闷,心胸作痛,心悸,或咳嗽吐痰,体胖,唇色淡,舌淡紫,苔白腻,脉沉滑。 | |
治法:祛痰宣痹。 | |
主方:瓜蒌薤白半夏汤 | |
用法: | |
加减:胸痛为主,选加木香、香附、菖蒲、丹参、三七、葛根等。 | |
心脉瘀阻证 | |
证候:胸闷,心痛如刺,心悸,舌暗或有斑点,脉弦涩或结代。 | |
治法:化瘀宽心。 | |
主方:血府逐瘀汤 | |
用法: | |
加减:短气,加黄芪、人参;一般可加丹参、三七、乳香、没药;咳嗽咯痰,加茯苓、杏仁 | |
、法夏。 | |
心气虚血瘀证 | |
证候:胸闷,心前如刺,心悸,气短神疲,活动后加重,舌暗淡或有斑点,脉弱或涩。 | |
治法:补益心气、活血化瘀。 | |
主方:二参丹 | |
用法: | |
加减:常加黄芪、三七、瓜蒌等。 | |
心阳亏虚证 | |
证候:心胸憋闷,心痛时作,心悸,眩晕,神疲气短,畏寒肢冷,面色淡白,口唇紫暗,舌 | |
质淡,苔白滑,脉弱而数或结或代。 | |
治法:温补心阳。 | |
主方:桂枝甘草汤合瓜蒌薤白白酒汤 | |
用法: | |
加减:畏寒、肢厥,加附子、荜澄茄。 | |
心气阴两虚证 | |
证候:胸闷,心痛,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失眠多梦,或汗出,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 |
无力或促或代。 | |
治法:补益心气、滋补心阴。 | |
主方:生脉散 | |
用法: | |
加减:常加酸枣仁、山茱萸、黄连等;心烦、失眠,加酸枣仁、栀子、龙齿;汗出,加黄芪 | |
、乌梅。 | |
其他疗法:
|
合理饮食,防止体重超重,避免摄食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和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等 |
。 | |
治疗与本病有关的疾病,如风眩、消渴等。 | |
针炙疗法: | |
★ 体针疗法:主穴选曲泽、少海、膻中、心俞;备穴为三焦俞、足三里。实证用泻法,虚 | |
证用补法,留针15-20分钟。 | |
★ 耳针疗法:取心、皮质下、神门穴,强刺激,留针15-30分钟。 | |
中成药及单方验方: | |
★ 冠心苏合丸1丸,每日2次。或速效救心丸4-6粒,口服或含服。 | |
★ 复方丹参片4片,每日3次。 | |
★ 瓜蒌10g,丹参30g,木香6g,水煎服,每日1剂。 | |
★ 冠心膏2片,选贴膻中、虚里或心俞穴,每日1次。 | |
★ 复方丹参气雾剂3-5下,吸入,每日3次,或必要时用。 | |
★ 复方丹参滴丸10粒,每日3次,口服或舌下含服。 | |
★ 心通口服液10-20mL,每日2-3次,口服。 | |
★ 通心络胶囊4粒,每日3次,口服。 | |
西医西药:心痛发作时,可选用硝酸甘油、消心痛或心痛定舌下含服。预防或减少心痛发作 | |
可用长效硝酸甘油、心得安类及小剂量阿司匹林等。 | |
评 介:
|
治愈:症状消失,心电图及有关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 |
好转:症状减轻,发作次数减少,间歇期延长,实验室检查有改善。 | |
未愈:主要症状及心电图无改变。 |
经论书籍: | 《经络全书》 | 《四圣心源》 | 《内经评文》 | 《灵枢悬解》 | 《素问悬解》 | 更多>> |
伤寒金匮: | 《伤寒说意》 | 《伤寒心法要诀》 | 《伤寒悬解》 | 《伤寒寻源》 | 《伤寒医诀串解》 | 更多>> |
诊治书籍: | 《脉诀刊误》 | 《脉诀乳海》 | 《脉理求真》 | 《脉确》 | 《脉象统类》 | 更多>> |
本草书籍: | 《本草崇原》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经》 | 《本草纲目》 | 更多>> |
方言书籍: | 《洪氏集验方》 | 《华佗神方》 | 《回生集》 | 《本草分经》 | 《急救便方》 | 更多>> |
内科书籍: | 《中国医籍考》 | 《中风论》 | 《重订灵兰要览》 | 《重订广温热论》 | 《止园医话》 | 更多>> |
妇科书籍: | 《产宝》 | 《产鉴》 | 《妇科秘方》 | 《妇科秘书》 | 《妇科问答》 | 更多>> |
儿科书籍: | 《保婴撮要》 | 《保幼新编》 | 《慈幼便览》 | 《慈幼新书》 | 《达生编》 | 更多>> |
外科书籍: | 《金疮秘传禁方》 | 《救伤秘旨》 | 《立斋外科发挥》 | 《伤科补要》 | 《伤科大成》 | 更多>> |
五官书籍: | 《白喉全生集》 | 《白喉条辨》 | 《包氏喉证家宝》 | 《喉科秘诀》 | 《喉科指掌》 | 更多>> |
针灸书籍: | 《针经指南》 | 《针灸大全》 | 《针灸甲乙经》 | 《针灸聚英》 | 《针灸神书》 | 更多>> |
医论书籍: | 《思考中医》 | 《四圣悬枢》 | 《塘医话》 | 《推求师意》 | 《外经微言》 | 更多>> |
医案书籍: | 《马培之医案》 | 《奇症汇》 | 《三家医案合刻》 | 《邵兰荪医案》 | 《孙文垣医案》 | 更多>> |
综合书籍: | 《急救广生集》 | 《景岳全书》 | 《明医杂着》 | 《明医指掌》 | 《儒门事亲》 | 更多>> |
养生书籍: | 《食疗方》 | 《寿世传真》 | 《寿世青编》 | 《心医集》 | 《服食导饵》 | 更多>> |
其它书籍: | 《本草问答》 | 《疯门全书》 | 《厘正按摩要术》 | 《医暇卮言》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