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描述:
|
肠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犯肠道而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多继发于肠外结核,多发于中青年 |
人,女多于男。分为溃疡型和增生型。 | |
中医认为肠痨(肠结核)是因痨虫侵及肠道,肠道络脉受损,瘀浊壅滞,耗伤营气所致。以 | |
腹痛,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低热,盗汗为主要表现的痨病类疾病。 | |
症状描述:
|
腹痛:腹痛常见于右下腹,其次为脐周。性质为隐痛、胀痛。腹痛常与腹泻并存。进食或进 |
食后可诱发疼痛,大便后疼痛缓解。 | |
腹泻于便秘:溃疡型肠结核以腹泻为主,由于肠道功能紊乱,可见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增 | |
生型肠结则核以便秘为主。 | |
腹部肿块:增生型肠结核大多数在回盲部可扪及包块,中等硬度,不易推动,多无压痛。溃 | |
疡型肠结核合并局限性结核性腹膜炎者,也可扪及包块,包块表面不平,有轻度压痛。 | |
全身症状:以发热、盗汗、消瘦、乏力、贫血等结核很少见到全身症状。 | |
体症描述:
|
溃疡型肠结核可并发穿孔,多为亚急性及慢性穿孔,可在腹腔形成脓肿。右下腹及腹部有压 |
痛。 | |
并发肠穿孔及肠梗阻时,腹部有局限性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 | |
发病原因:
|
开放性肺结核患者经常吞下自己的痰液,健康人饮用被结核杆菌污染的牛奶或乳制品,粟粒 |
性肺结核血性播散,盆腔结核或结核性腹膜炎直接蔓延,皆可造成肠道结核杆菌感染。当侵 | |
入的结核杆菌较多,毒力较强,加之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局部抵抗力降低时,就会患肠结 | |
核。 | |
中医认为正气虚弱,痨虫感染,侵蚀肺脏,迁延日久,痨虫由肺传于大肠;或痨虫直接从口 | |
腹而入,内舍于大肠,损伤肠道络脉,气血瘀结,瘀浊壅滞,耗伤营气而成。阴虚生内热, | |
致使阴虚火旺,久则阴伤及气,甚则阴损及阳,导致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 | |
本病若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多能治愈;若延误治疗,可并发脂膜瘅[腹膜炎]、肠穿孔 | |
等,则病情加剧。 | |
诊断要点:
|
西医诊断依据:★ 青壮年患者有肠外结核,特别是开放性肺结核证据,病变活动性虽已控 |
制,但病人的健康状况继续减退,不能以肠外结核解释者。★ 临床上有腹痛、腹泻与/或 | |
便秘,及有结核性中毒症状者。★ 右下腹压痛或回盲部肿块,伴有压痛或出现原因不明的 | |
肠梗阻表现。★ 胃肠X线检查:回盲部的激惹现象或钡剂充盈缺损与狭窄征象。★ 大便 | |
中查到结核菌,且此菌不是肠道外者。★ 抗结核治疗两周以上而病情好转者。 | |
判断方法。★ 第5条加1、2、3、4条中任何1项可诊断。★ 第6条加1、2、3、 | |
4条中任何1项也可诊断。 | |
中医认为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1-40岁青壮年多见,女性略多于男性。多有肺痨 | |
或其他痨病史。★ 发病缓慢,早期可无症状。典型者可有腹痛,大多位于右下腹,也可在 | |
脐周、上腹或全腹,疼痛性质多为钝痛和痉挛痛,发生肠结时可为剧痛,常因进食而诱发或 | |
使疼痛加重,呕吐和排便可使疼痛缓解。腹泻多为溏薄或水样,常有粘液,或为脓血便,量 | |
多,有恶臭味。亦可发生脂肪泻,日解次数不等,亦可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常在清晨大便 | |
,故有“五更泻”或“鸡鸣泻”之称。常伴有食欲不振,形体消瘦,午后潮热,盗汗,神疲 | |
乏力等症。★ 腹部体征随肠痨发生部位、范围和程度而异,轻者无体征。右下腹常有压痛 | |
,并可触及包块。★ 多有肺痨或其他痨病史。 | |
发病缓慢,早期可无症状。典型者可有腹痛,大多位于右下腹,也可在脐周、上腹或全腹, | |
疼痛性质多为钝痛和痉挛痛,发生肠结时可为剧痛,常因进食而诱发或使疼痛加重,呕吐和 | |
排便可使疼痛缓解。腹泻多为溏薄或水样,常有粘液,或为脓血便,量多,有恶臭味。亦可 | |
发生脂肪泻,日解次数不等,亦可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常在清晨大便,故有“五更泻”或 | |
“鸡鸣泻”之称。常伴有食欲不振,形体消瘦,午后潮热,盗汗,神疲乏力等症。★ 腹部 | |
体征随肠痨发生部位、范围和 | |
多有肺痨或其他痨病史。★ 发病缓 | |
实验室检查:
|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有血红蛋白降低,白细胞一般多正常,血沉增快。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
强阳性。大便浓缩法检查结核杆菌和结核菌培养如为阳性,将有助于诊断。 | |
X线钡餐造影检查:可见肠蠕动过快,病变部位粘膜皱襞僵硬和增厚;回盲部有激惹现象, | |
回肠壅滞与盲肠不充盈,伴有升结肠缩短;小肠结核可见激惹现象,小肠动力加强,出现狭 | |
窄现象,小肠有梗阻时,可见肠管扩张和钡剂排空延迟和分节现象,钡剂呈雪花样分布,边 | |
缘锯齿状;双重对比造影时,可见盲肠部位扭曲,回盲瓣可出现裂隙,回肠末端出现宽底三 | |
角形,底向盲肠。 | |
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见溃疡或增殖病变,活检可发现干酪性肉芽肿。 | |
疾病辨析:
|
克隆氏病。 |
右侧结肠癌。 | |
阿米巴肠病和血吸虫肉芽肿。 | |
溃疡性结肠炎合并逆行性回肠炎。 | |
其它,慢性阑尾炎、阑尾炎穿孔后形成之慢性盲肠旁恶性淋巴瘤、放线菌病、耶尔森菌肠病 | |
、肠道非典型分支杆菌病,性病淋巴肉芽肿,梅毒侵犯肠道等等,亦应与肠结核鉴别。 | |
中医鉴别:★ 肠癌:多见于中年以后,常无痨病证据,病情恶化迅速,X线钡灌肠见局限 | |
性充盈缺损,内窥镜及活检见肠癌病变。★ 伏梁:无痨病证据,反复大便检查无结核杆菌 | |
,主要依靠X线钡灌肠见局限性充盈缺损,活检可发现粘膜下微小肉芽肿及纤维组织增生。 | |
★ 奇恒痢:以腹痛,腹泻暗红色果酱样大便为主要表现,大便检查可发现阿米巴滋养体或 | |
包囊。★ 大瘕泄(溃疡性结肠炎):以腹泻,左下腹痛,里急后重,便中夹有粘液脓血为 | |
主要表现,反复大便检查及培养均无特异病原体发现,亦无痨病证据,X线钡灌肠及乙状结 | |
肠镜检可发现特征性病灶。★ 蛊虫病(血吸虫病):有疫水接触史,无痨病史,肝脾肿大 | |
,大便检查发现血吸虫卵,或孵化检查毛蚴阳性。★ 肠痈:以急起右下腹疼痛、压痛及反 | |
跳痛,发热,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等为特征。★ 肠郁:无痨病病史,与精神因素明显相关, | |
多种检查未见肠道形质改变。 | |
治疗方法:
|
肠道瘀滞证 |
证候:腹痛以右下腹为主,刺痛或胀痛,或可触及固定不移的包块,低热,消瘦,纳差,五 | |
更泄泻,大便或带脓血,舌质紫暗或有斑点,脉弦涩。 | |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散结。 | |
主方:少腹逐瘀汤 | |
用法: | |
加减:可加十大功劳叶、百部等;兼阴虚火旺,去干姜、官桂,加生地、丹皮、黄连、麦冬 | |
、银柴胡。 | |
肝气郁结 | |
证候:腹满胀痛,大便时下脓血,或见大便干稀交替,情志抑郁,善太息,急躁易怒。或见 | |
腹部肿物,时聚时散,舌质淡红,苔白脉弦。 | |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杀虫。 | |
主方:木香顺气丸。 | |
用法: | |
加减: | |
脾肾阳虚证 | |
证候:腹痛,腹胀,常因进食而诱发或加重,纳差,呕恶,畏寒肢冷,黎明腹泻,大便稀溏 | |
,小便清长,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 |
治法:温补脾肾。 | |
主方: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 | |
用法: | |
加减:兼肠道瘀滞,加蒲黄、桃仁、红花、丹参。 | |
阴虚火旺证 | |
证候:腹痛腹胀,潮热盗汗,两颧红赤,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神疲乏力,便秘或腹泻与秘 | |
结交替,舌红,苔薄黄或少苔,脉细数。 | |
治法:滋阴降火。 | |
主方:清肠饮 | |
用法: | |
加减:肠热气滞,加丹皮、生地、十大功劳叶、木香;气虚,加人参、黄芪;肠道瘀滞,加 | |
五灵脂、没药、蒲黄、桃仁。 | |
气阴亏虚证 | |
证候:腹胀痛,神疲乏力,消瘦,纳差,口燥咽干不欲多饮,盗汗,自汗,手足心热,大便 | |
溏薄与秘结交替,舌红少苔或舌淡苔薄黄,脉细数无力。 | |
治法:益气养阴。 | |
主方:五阴煎 | |
用法: | |
加减:可加十大功劳叶、女贞子等;阴虚火旺,加黄连、丹皮、玄参、麦冬。 | |
其他疗法:
|
饮食当富于营养、易消化。辛辣炙煿类食物宜忌食。 |
补充维生素C及钙剂。 | |
可选用抗结核药物,一般宜同时采用2-3种药联合应用,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用药时 | |
间2-3年。 | |
手术治疗只限于合并溃疡发生穿孔;局限性穿孔伴有脓肿形成或瘘管形成;瘢痕引起肠狭窄 | |
或肠系膜缩短,造成肠扭曲;局部的增殖型结核引起部分肠梗阻。手术前后均需进行抗结核 | |
药物治疗。 | |
单方验方: | |
★ 紫皮大蒜10g,佐餐食用。 | |
★ 十大功劳30g,女贞子10g,甘草8g,水煎服。 | |
★ 白石榴花、夏枯草各30g,加黄酒少量煎服。 | |
★ 杀灭痨虫药物:大蒜、银杏、黄连、黄芩、[lu]草、猫爪草、百部、石吊兰、苦参 | |
、石榴皮等。 | |
株的产生,用药时间2-3年。 | |
手术治疗只限于合并溃疡发生穿孔;局限性穿孔伴有脓肿形成或瘘管形成;瘢痕引起肠狭窄 | |
或肠系膜缩短,造成肠扭曲;局部的增殖型结核引起部分肠梗阻。手术前后均需进行抗结核 | |
药物治疗。 | |
单方验方: | |
★ 紫皮大蒜10g,佐餐食用。 | |
★ 十大功劳30g,女贞子10g,甘草8g,水煎服。 | |
★ 白石榴花、夏枯草各30g,加黄酒少量煎服。 | |
★ 杀灭痨虫药物: | |
评 介:
|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血沉正常,大便镜检阴性,X线钡餐检查。 |
好转:症状、体征正常改善,血沉趋向正常,X线钡餐检查好转。 | |
未愈:症状、体征、粪便检查及X线钡餐检查均无变化。 |
经论书籍: | 《经络全书》 | 《四圣心源》 | 《内经评文》 | 《灵枢悬解》 | 《素问悬解》 | 更多>> |
伤寒金匮: | 《伤寒说意》 | 《伤寒心法要诀》 | 《伤寒悬解》 | 《伤寒寻源》 | 《伤寒医诀串解》 | 更多>> |
诊治书籍: | 《脉诀刊误》 | 《脉诀乳海》 | 《脉理求真》 | 《脉确》 | 《脉象统类》 | 更多>> |
本草书籍: | 《本草崇原》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经》 | 《本草纲目》 | 更多>> |
方言书籍: | 《洪氏集验方》 | 《华佗神方》 | 《回生集》 | 《本草分经》 | 《急救便方》 | 更多>> |
内科书籍: | 《中国医籍考》 | 《中风论》 | 《重订灵兰要览》 | 《重订广温热论》 | 《止园医话》 | 更多>> |
妇科书籍: | 《产宝》 | 《产鉴》 | 《妇科秘方》 | 《妇科秘书》 | 《妇科问答》 | 更多>> |
儿科书籍: | 《保婴撮要》 | 《保幼新编》 | 《慈幼便览》 | 《慈幼新书》 | 《达生编》 | 更多>> |
外科书籍: | 《金疮秘传禁方》 | 《救伤秘旨》 | 《立斋外科发挥》 | 《伤科补要》 | 《伤科大成》 | 更多>> |
五官书籍: | 《白喉全生集》 | 《白喉条辨》 | 《包氏喉证家宝》 | 《喉科秘诀》 | 《喉科指掌》 | 更多>> |
针灸书籍: | 《针经指南》 | 《针灸大全》 | 《针灸甲乙经》 | 《针灸聚英》 | 《针灸神书》 | 更多>> |
医论书籍: | 《思考中医》 | 《四圣悬枢》 | 《塘医话》 | 《推求师意》 | 《外经微言》 | 更多>> |
医案书籍: | 《马培之医案》 | 《奇症汇》 | 《三家医案合刻》 | 《邵兰荪医案》 | 《孙文垣医案》 | 更多>> |
综合书籍: | 《急救广生集》 | 《景岳全书》 | 《明医杂着》 | 《明医指掌》 | 《儒门事亲》 | 更多>> |
养生书籍: | 《食疗方》 | 《寿世传真》 | 《寿世青编》 | 《心医集》 | 《服食导饵》 | 更多>> |
其它书籍: | 《本草问答》 | 《疯门全书》 | 《厘正按摩要术》 | 《医暇卮言》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