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描述:
|
胆道蛔虫病是指蛔虫经十二指肠乳头钻入胆道,引起胆道阻塞、感染的疾病。见于农村,儿 |
童和青少年,女性略多于男性。可分为急性发作期和间歇期。 | |
中医称此病为蛔厥,是因肠寒胃热,或肝胆气机紊乱,或因驱蛔不当,以致蛔虫窜入胆道而 | |
成。以突发上腹钻顶样绞痛,或伴呕蛔等为主要表现的痛病类疾病。 | |
症状描述:
|
腹痛:呈阵发性绞痛,部位多在剑突下方略偏右侧,可向右肩背放射。 |
恶心呕吐:患者可吐出蛔虫。 | |
黄疸:后期蛔虫死亡,持续阻塞胆道,则黄疸较深。 | |
寒战发热:当有继发感染时,可见寒战发热,汗出等。 | |
体症描述:
|
腹壁平坦柔软,腹肌多不紧张。 |
胆囊区可有压痛和轻度反跳痛,长时间持续重压时,反觉疼痛减轻。 | |
合并胆道梗阻及感染时,可有黄疸。胆囊及肝脏肿大并具有压痛。 | |
发病原因:
|
病原为寄生在肠道内的蛔虫。中医认为此病多因寒邪犯胃、肠道热蕴、驱虫不当、消化不良 |
等原因,使肠胃功能失调,蛔虫妄动不安,窜入胆道,以致肝气闭郁,胆气不行,虫体扰动 | |
,气机逆乱,不通则痛,故卒然上腹绞痛。 | |
一般经过治疗可缓解,亦可自行痛止,但可复作。若治疗不彻底,有可能并发胆瘅、胆石等 | |
病。 | |
诊断要点:
|
临床诊断依据:★ 主要指标:★ ★ 剑突下方略偏右处突然发生剧烈钻顶样疼痛,忽起 |
忽止,止时平息如常;★ ★ 吐出蛔虫;★ ★ 十二指肠引流液找到蛔虫卵;★ ★ | |
B超、CT或MRI检查提示胆道蛔虫存在。★ 次要指标:★ ★ 恶心呕吐、黄疸或寒 | |
战发热;★ ★ 腹部体征相对轻微;★ ★ 大便常规检出蛔虫卵。 | |
病原学诊断依据:★ 十二指肠引流液找到蛔虫卵;★ 大便常规检出蛔虫卵;★ 血液常 | |
规示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 |
实验室检查:
|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嗜酸性白细胞增高。★ 大便常规多可找 |
到蛔虫卵。★ 十二指肠引流液,可找到蛔虫卵。 | |
其它检查:★ 静脉胆道造影:可显示胆道内蛔虫条状影。★ B超检查:切面B超检查可 | |
见胆总管内有虫影。 | |
疾病辨析:
|
西医与其它引起腹部剧痛的疾患相鉴别。 |
胆石症, | |
急性胰腺炎、 | |
急性肠梗阻, | |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等。 | |
中医鉴别:胆石、胆瘅(急性胆囊炎)、胆胀(慢性胆囊炎):以中年女性为多见,病势略 | |
缓,无钻顶感,胆囊区有明显触痛,B型超声波等检查可资鉴别。★ 胰瘅(急性胰腺炎) | |
:持续性痛而无间歇,发热及腹部体征明显,血、尿淀粉酶显著增高。★ 胃冲痛(胃穿孔 | |
):多见于成年男性,多有胃疡等病史,常因暴食过多或食后用力而诱发,典型者有板状腹 | |
,膈下有游离气体等。 | |
治疗方法:
|
虫扰胆膈证 |
证候:突发上腹钻顶样绞痛,缓解后为持续性胀痛,伴恶心呕吐,吐出胆汁或蛔虫,发热, | |
黄疸,舌苔黄,脉弦数。 | |
治法:安蛔定痛。 | |
主方:胆道驱虫汤 | |
用法: | |
加减:呕吐,加制半夏、生姜、吴茱萸。 | |
中寒虫扰证 | |
证候:腹痛时作,喜温喜按,或腹部可触及硬块,四肢逆冷,心烦喜呕,面色乍赤乍白,或 | |
得食痛甚,舌苔白,脉弦。 | |
治法:温脏安蛔。 | |
主方:乌梅丸 | |
用法: | |
加减:呕吐甚者,加陈皮、法夏;腹痛甚者,加木香、青皮;大便秘结,加大黄、槟榔。 | |
肠热虫扰证 | |
证候:隐痛时作,不欲饮食,食则吐蛔,身热,面赤心烦,口渴,便溏臭秽不爽,舌红,脉 | |
弦数。 | |
治法:清热安蛔。 | |
主方:连梅安蛔汤 | |
用法: | |
加减:一般可加大黄、蒲公英、枳实等;苔腻、呕吐者,加法夏、茵陈、生姜、米醋。 | |
脾胃虚寒证 | |
证候:腹痛绵绵,喜温喜按,时有恶心,口吐清涎,或吐蛔、便蛔,手足不温,面色淡白, | |
溲清便溏,舌淡,脉弱。 | |
治法:健脾益气、温中安蛔。 | |
主方:黄芪建中汤合理中丸 | |
用法: | |
加减:一般可加川椒、乌梅等;恶心呕吐,加灶心土、山药、竹茹;痛甚,加木香;面白、 | |
肢厥,加炮附子、细辛。 | |
其他疗法:
|
针炙疗法: |
★ 体针疗法:主穴至阳,配穴阳陵泉、胆囊穴、足三里,用泻法。 | |
★ 耳针疗法:取穴胆囊、神门、交感,留针半小时。 | |
★ 穴位注射疗法:取双侧胆囊穴,用50%玄明注射液或复方氯丙嗪,每穴0.5mL。 | |
★ 指压止痛:让患者俯卧,术者用双手拇指按压灵台、至阳两穴,由轻至重,直至疼痛缓 | |
解为止。 | |
★ 拔罐疗法:在背部对应腹部疼痛部位拔罐,或腹痛局部拔罐。 | |
单方验方: | |
★ 米醋60mL,川椒少话,加温去渣,1次内服,每日1-2次。 | |
★ 乌梅30g,川椒9g,槟榔15g,水煎服,每日1-2剂。 | |
★ 乌梅10枚,槟榔、使君子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天。 | |
★ 蒲公英、茵陈各30g,大黄10g,煎水代茶饮,每日1剂。 | |
★ 生南瓜子120g,米醋半杯,白糖120g,先服温热米醋半杯,再将南瓜子、白糖 | |
共捣烂取汁,分2次服下。每日1剂,连服1-2天。 | |
评 介:
|
治愈:上腹痛等症状消失,B型超声波检查胆道内未见蛔虫阴影。 |
好转:上腹痛等症状减轻。 | |
未愈:上腹痛等症状未见好转。 |
经论书籍: | 《经络全书》 | 《四圣心源》 | 《内经评文》 | 《灵枢悬解》 | 《素问悬解》 | 更多>> |
伤寒金匮: | 《伤寒说意》 | 《伤寒心法要诀》 | 《伤寒悬解》 | 《伤寒寻源》 | 《伤寒医诀串解》 | 更多>> |
诊治书籍: | 《脉诀刊误》 | 《脉诀乳海》 | 《脉理求真》 | 《脉确》 | 《脉象统类》 | 更多>> |
本草书籍: | 《本草崇原》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经》 | 《本草纲目》 | 更多>> |
方言书籍: | 《洪氏集验方》 | 《华佗神方》 | 《回生集》 | 《本草分经》 | 《急救便方》 | 更多>> |
内科书籍: | 《中国医籍考》 | 《中风论》 | 《重订灵兰要览》 | 《重订广温热论》 | 《止园医话》 | 更多>> |
妇科书籍: | 《产宝》 | 《产鉴》 | 《妇科秘方》 | 《妇科秘书》 | 《妇科问答》 | 更多>> |
儿科书籍: | 《保婴撮要》 | 《保幼新编》 | 《慈幼便览》 | 《慈幼新书》 | 《达生编》 | 更多>> |
外科书籍: | 《金疮秘传禁方》 | 《救伤秘旨》 | 《立斋外科发挥》 | 《伤科补要》 | 《伤科大成》 | 更多>> |
五官书籍: | 《白喉全生集》 | 《白喉条辨》 | 《包氏喉证家宝》 | 《喉科秘诀》 | 《喉科指掌》 | 更多>> |
针灸书籍: | 《针经指南》 | 《针灸大全》 | 《针灸甲乙经》 | 《针灸聚英》 | 《针灸神书》 | 更多>> |
医论书籍: | 《思考中医》 | 《四圣悬枢》 | 《塘医话》 | 《推求师意》 | 《外经微言》 | 更多>> |
医案书籍: | 《马培之医案》 | 《奇症汇》 | 《三家医案合刻》 | 《邵兰荪医案》 | 《孙文垣医案》 | 更多>> |
综合书籍: | 《急救广生集》 | 《景岳全书》 | 《明医杂着》 | 《明医指掌》 | 《儒门事亲》 | 更多>> |
养生书籍: | 《食疗方》 | 《寿世传真》 | 《寿世青编》 | 《心医集》 | 《服食导饵》 | 更多>> |
其它书籍: | 《本草问答》 | 《疯门全书》 | 《厘正按摩要术》 | 《医暇卮言》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