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描述:
|
子宫腺肌病是指侵入子宫肌层的一种良性病变,以往又称之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 |
主要表现为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月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子宫增大,本病多发生于3 | |
5-50岁的经产妇女。 | |
症状描述:
|
痛经。 |
月经失调。 | |
性交痛。 | |
体症描述:
|
妇科检查时可扪及子宫均匀性增大,呈球形,质地较硬并有压痛。 |
诊断要点:
|
临床表现: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月经量多,经期延长或多发月经。 |
妇科体征:子宫均匀性增大,呈球形,质地较硬并有压痛,经前子宫触痛尤甚,少数子宫表 | |
面不规则,呈结节样突起。 | |
子宫碘油造影有助于诊断。 | |
实验室检查:
|
B超检查。 |
子宫碘油造影; | |
疾病辨析:
|
子宫内膜异位症。 |
子宫肌瘤。 | |
原发性痛经。 | |
治疗方法:
|
寒凝血瘀 |
证候:经期小腹绞痛或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月经量多,色紫暗,有块,畏寒肢冷,舌质 | |
暗有瘀点,脉沉紧。 | |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消癥。 | |
主方:少腹逐瘀汤加味。 | |
用法: | |
加减:若月经过多,可去川芎、当归,加三七粉7.5g,血余炭10g;若兼脾虚气弱者 | |
则加党参20g,黄芪20g,白术20g,山药20g。 | |
痰凝血瘀 | |
证候:经期小腹疼痛拒按,月经量多,质稀如水,有血块,子宫增大,胸脘满闷,呕恶欲吐 | |
、带下量多,色白,质稠,舌质暗苔白腻,脉沉滑而弦。 | |
治法:祛湿化痰。活血化瘀消癥。 | |
主方:开郁二陈汤合活络效灵丹加减。 | |
用法: | |
加减:若疼痛较剧,加乳香15g,没药15g;若胃脾虚弱,纳差神疲者,加白术15g | |
,党参20g。 |
经论书籍: | 《经络全书》 | 《四圣心源》 | 《内经评文》 | 《灵枢悬解》 | 《素问悬解》 | 更多>> |
伤寒金匮: | 《伤寒说意》 | 《伤寒心法要诀》 | 《伤寒悬解》 | 《伤寒寻源》 | 《伤寒医诀串解》 | 更多>> |
诊治书籍: | 《脉诀刊误》 | 《脉诀乳海》 | 《脉理求真》 | 《脉确》 | 《脉象统类》 | 更多>> |
本草书籍: | 《本草崇原》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经》 | 《本草纲目》 | 更多>> |
方言书籍: | 《洪氏集验方》 | 《华佗神方》 | 《回生集》 | 《本草分经》 | 《急救便方》 | 更多>> |
内科书籍: | 《中国医籍考》 | 《中风论》 | 《重订灵兰要览》 | 《重订广温热论》 | 《止园医话》 | 更多>> |
妇科书籍: | 《产宝》 | 《产鉴》 | 《妇科秘方》 | 《妇科秘书》 | 《妇科问答》 | 更多>> |
儿科书籍: | 《保婴撮要》 | 《保幼新编》 | 《慈幼便览》 | 《慈幼新书》 | 《达生编》 | 更多>> |
外科书籍: | 《金疮秘传禁方》 | 《救伤秘旨》 | 《立斋外科发挥》 | 《伤科补要》 | 《伤科大成》 | 更多>> |
五官书籍: | 《白喉全生集》 | 《白喉条辨》 | 《包氏喉证家宝》 | 《喉科秘诀》 | 《喉科指掌》 | 更多>> |
针灸书籍: | 《针经指南》 | 《针灸大全》 | 《针灸甲乙经》 | 《针灸聚英》 | 《针灸神书》 | 更多>> |
医论书籍: | 《思考中医》 | 《四圣悬枢》 | 《塘医话》 | 《推求师意》 | 《外经微言》 | 更多>> |
医案书籍: | 《马培之医案》 | 《奇症汇》 | 《三家医案合刻》 | 《邵兰荪医案》 | 《孙文垣医案》 | 更多>> |
综合书籍: | 《急救广生集》 | 《景岳全书》 | 《明医杂着》 | 《明医指掌》 | 《儒门事亲》 | 更多>> |
养生书籍: | 《食疗方》 | 《寿世传真》 | 《寿世青编》 | 《心医集》 | 《服食导饵》 | 更多>> |
其它书籍: | 《本草问答》 | 《疯门全书》 | 《厘正按摩要术》 | 《医暇卮言》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