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描述:
|
急性心肌梗塞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性减少 |
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胸 | |
痛及心肌坏死引起的全身反应。常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原性休克。死亡率高。 | |
症状描述:
|
疼痛:典型的梗塞后疼痛部位、性质与心绞痛相同,时间常发生在安静或睡眠时,程度较重 |
,范围较广,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常伴烦躁 | |
不安,出汗、恐惧、濒死感。20%病例表现不典型疼痛,部位可于上腹部、下凳部、颈部 | |
、咽部、右胸等,老年患者可无疼痛症状。 | |
发热:发病后24-48小时始发热,一般在38℃左右,持续一周左右退热。 | |
胃肠道症状:30%的病人发病早期伴恶心、呕吐、上腹胀痛、重症者呃逆。 | |
心律失常:24小时内发生率最高,持续期1-2周。Holter监测发病率为75%- | |
95%,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其他类型有房室分离。各种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 | |
阻滞,泵衰患者易发生室上性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带,心房颤动。 | |
低血压和休克:梗塞后疼痛期,多发生血压下降,可持续数周,血压回升,但多数不能达到 | |
病前水平。若疼痛缓解,收缩压低于10.6kPa(80mmHg)脉压<2.7kPa | |
(20mmHg)尿量减少(每小时少于20ml)。提示休克发生。若能除外血容量不足 | |
因素(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低于12mmHg)即为心源性休克(多数病人两种因素均 | |
存在)。 | |
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发病最初数日及疼痛休克好转阶段易发生。呼吸困难、咳 | |
嗽、紫绀、烦躁等,严重发生肺水肿,进而发展呈左心衰竭表现,颈静脉怒张,肝肿痛及水 | |
肿等。 | |
体症描述:
|
心界:心浊音界轻度至中度增大。 |
心率:增快或减慢。 | |
心音: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可出现第三或第四心音。 | |
心脏杂音:心尖区粗糙的收缩期杂音出现,提示二尖瓣乳头肌功能失调;胸骨左下缘响亮的 | |
收缩期杂音的出现,提示室间隔穿孔。 | |
心包磨擦者:持续数小时至1周左右,多数在1-2天内消失。 | |
心律:各类型心律失常。 | |
血压:血压较正常下降,甚至出现休克。 | |
急性左心衰竭体征:亦称为泵衰竭,按killip分级法。Ⅰ级指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无心 | |
力衰竭;Ⅱ级示有轻度至中度的心力衰竭,体检时可听到第三音心,并可在背部下半肺野听 | |
到罗音;Ⅲ级指有严重心力衰竭肺水肿;Ⅳ级为心源性休克的患者。 | |
右心衰竭体征:颈静脉怒张,肝肿大,质地软,有触痛,肝参返流征(+),指凹性水肿。 | |
临床分型。急性心肌梗塞按梗塞灶大小及其在心室壁的分布情况,分为三型:★ 透壁性心 | |
肌梗塞:病变累及心室壁全层或大部分,病灶直径>2.5cm,心电图上出现病理Q波。 | |
★ 灶性心肌梗塞:梗塞范围小,呈灶性分布于心室壁的一处或多处。★ 心内膜下心肌梗 | |
塞:梗塞灶小,或广泛分布在左心室壁内层一半以内,心电图上无病理Q波。 | |
发病原因:
|
其病因95%以上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少数由冠状动脉炎症(梅毒性主动脉炎累及 |
冠状动脉开口、结缔组织病、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等),冠状动脉体塞及冠脉痉挛(尤其在冠 | |
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痉挛)所致。 | |
诊断要点:
|
根据国际心脏病学会,心脏病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报告,心肌梗塞 |
诊断有病史,心电图和血清酶学3项条件。★ 病史。★ ★ 典型病史是严重而持久的胸 | |
痛。★ ★ 不典型病史中疼痛轻微或无痛,可以表现其它症状。★ 心电图。★ ★ 心 | |
电图肯定论断烛新近出现异常,持久的Q波或QS波,以及持续24小时以上的演进型操作 | |
电流。★ ★ 心电图不肯定诊断改变包括★ ★ ★ 静止的操作电流;★ ★ ★ T | |
波对称性倒置;★ ★ ★ 单次心电图记录中有一病理Q波;★ ★ ★ 传导阻滞。★ | |
血清心肌晦谱。★ ★ 肯定性改变:指血清心肌酶浓度,活力随发病时间开始升高和继 | |
之降低,呈现规律性变化的酶活力曲线。★ ★ 不肯定性改变;指开始心肌酶浓度升高, | |
而不伴随后的降低,无规律性变化的酶活力曲线。★ 诊断标准:临床上以心电图和血清心 | |
肌酶谱为决定因素。★ ★ 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和/或血清心肌酶肯定性改变,无论病 | |
史典型或不典型均可明确诊断急性心肌梗塞。★ ★ 可能的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表现序 | |
列,不肯定改变持续超过24小时以上,伴有或不伴有血清心肌酶不肯定性改变,病史可典 | |
型或不典型,可论断为可能急性心肌梗塞。★ ★ 陈旧性心肌梗塞:★ ★ ★ 有肯定 | |
性心电图改变,没有急性心肌梗塞的病史和血清酶变化。★ ★ ★ 没有遗留心肌梗塞心 | |
电图肯定变化,但既往病史有典型肯定性心电图改变或肯定性血清心肌酶改变。《国内外最 | |
新疾病诊疗标准》 | |
实验室检查:
|
白细胞计数:发病后1周内白细胞增高至10000-20000.mmn3,中性粒细胞 |
75%-90%,嗜酸细胞减少或消失。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持续约1周。 | |
血清心肌霉升高:呈规律性变化曲线有诊断意义。 | |
心电图诊断。最早在起病后3小时是异常高耸的T波;以后出现ST段弓背形抬高与T波倒 | |
置构成单相曲线,一般24小时后ST段逐渐下降,经数目回到等电线,而T波倒置不断加 | |
深并呈对称性(冠状T波),于3-6周T波逐渐变浅、变平、双相而后直立、正常;起病 | |
10小时后Q波增宽增深(>1/4R波),或呈QS波,Q波一旦发生将持久存在(陈旧 | |
性心肌梗塞),30%患者以后可变浅、变窄。 | |
超声心动图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塞,除可直接观察病变心肌活动异常-室壁节段性运动障碍 | |
以及左心室射血分值、心室容量以判断左室功能外,还可早期发现心肌梗塞的并发症。 | |
放射核素心肌显影:99m锝、131碘先进核素选择性地集中在缺血,便塞心肌中,“造 | |
成热点”成像,提示急性心肌梗塞。 | |
疾病辨析:
|
心绞痛。 |
急性肺动脉栓塞。 | |
急性心包炎。 | |
急腹症。 | |
主动脉夹层分离。 | |
治疗方法:
|
心气不足、心脉瘀阻 |
证候:心胸隐隐作痛,胸闷不适,心悸气短,神疲头晕,倦怠懒言舌淡紫苔薄白,脉细弱而 | |
涩。 | |
治法:益气温阳,活血通络。 | |
主方:人参汤加减 | |
用法: | |
加减:若见面色唇甲青紫,大汗出,四肢厥冷,脉沉微欲绝者,乃心阳欲脱之危候,加煅龙 | |
骨、煅牡蛎30g以回阳救逆固脱。 | |
气滞血瘀、脉络闭阻 | |
证候:心痛胸闷,食欲太息,心烦易怒,口唇爪甲青紫,舌质青紫,尖边有瘀点,脉沉涩。 | |
治法:益气温阳,活血通络。 | |
主方:人参汤加减 | |
用法: | |
加减:若见面色唇甲青紫,大汗出,四肢厥冷,脉沉微欲绝者,乃心阳欲脱之危候,加煅龙 | |
骨、煅牡蛎30g以回阳救逆固脱。 | |
寒凝阳遏、心血瘀阻 | |
证候:心胸剧烈疼痛,胸痛彻背,四肢逆冷,面色爪甲青紫,舌暗或青紫、苔白,脉沉弦或 | |
沉紧。 | |
治法:益气温阳,活血通络。 | |
主方:人参汤加减 | |
用法: | |
加减:若见面色唇甲青紫,大汗出,四肢厥冷,脉沉微欲绝者,乃心阳欲脱之危候,加煅龙 | |
骨、煅牡蛎30g以回阳救逆固脱。 | |
脾虚失运、痰浊壅塞 | |
证候:胸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形体肥胖,肢体沉重,气短喘促痰多,脘腹胀满闷痛, | |
纳呆恶心,舌体胖舌暗淡,苔浊腻脉濡缓或滑。 | |
治法:益气温阳,活血通络。 | |
主方:人参汤加减 | |
用法: | |
加减:若见面色唇甲青紫,大汗出,四肢厥冷,脉沉微欲绝者,乃心阳欲脱之危候,加煅龙 | |
骨、煅牡蛎30g以回阳救逆固脱。 | |
气阴两虚、心失所养 | |
证候:心悸怔忡,胸闷气短,面色无华,倦怠无力,头晕目眩,口燥咽干,舌质暗红,脉结 | |
代或迟或数。 | |
治法:益气温阳,活血通络。 | |
主方:人参汤加减 | |
用法: | |
加减:若见面色唇甲青紫,大汗出,四肢厥冷,脉沉微欲绝者,乃心阳欲脱之危候,加煅龙 | |
骨、煅牡蛎30g以回阳救逆固脱。 | |
阳虚水泛、上凌心肺 | |
证候:心悸不安,夜卧憋醒或咳喘憋闷,不能平卧,肾则咳吐泡沫红痰,手足发凉,唇甲淡 | |
白或青紫,舌淡白或紫暗,脉沉细或脉弦沉。 | |
治法:益气温阳,活血通络。 | |
主方:人参汤加减 | |
用法: | |
加减:若见面色唇甲青紫,大汗出,四肢厥冷,脉沉微欲绝者,乃心阳欲脱之危候,加煅龙 | |
骨、煅牡蛎30g以回阳救逆固脱。 | |
心气骤虚、心阳暴脱 | |
证候:面色晦暗,肢体逆冷发青,冷汗淋漓,气短息微,神疲乏力,或神志不清,舌淡紫暗 | |
,脉微欲绝。 | |
治法:益气温阳,活血通络。 | |
主方:人参汤加减 | |
用法: | |
加减:若见面色唇甲青紫,大汗出,四肢厥冷,脉沉微欲绝者,乃心阳欲脱之危候,加煅龙 | |
骨、煅牡蛎30g以回阳救逆固脱。 |
经论书籍: | 《经络全书》 | 《四圣心源》 | 《内经评文》 | 《灵枢悬解》 | 《素问悬解》 | 更多>> |
伤寒金匮: | 《伤寒说意》 | 《伤寒心法要诀》 | 《伤寒悬解》 | 《伤寒寻源》 | 《伤寒医诀串解》 | 更多>> |
诊治书籍: | 《脉诀刊误》 | 《脉诀乳海》 | 《脉理求真》 | 《脉确》 | 《脉象统类》 | 更多>> |
本草书籍: | 《本草崇原》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经》 | 《本草纲目》 | 更多>> |
方言书籍: | 《洪氏集验方》 | 《华佗神方》 | 《回生集》 | 《本草分经》 | 《急救便方》 | 更多>> |
内科书籍: | 《中国医籍考》 | 《中风论》 | 《重订灵兰要览》 | 《重订广温热论》 | 《止园医话》 | 更多>> |
妇科书籍: | 《产宝》 | 《产鉴》 | 《妇科秘方》 | 《妇科秘书》 | 《妇科问答》 | 更多>> |
儿科书籍: | 《保婴撮要》 | 《保幼新编》 | 《慈幼便览》 | 《慈幼新书》 | 《达生编》 | 更多>> |
外科书籍: | 《金疮秘传禁方》 | 《救伤秘旨》 | 《立斋外科发挥》 | 《伤科补要》 | 《伤科大成》 | 更多>> |
五官书籍: | 《白喉全生集》 | 《白喉条辨》 | 《包氏喉证家宝》 | 《喉科秘诀》 | 《喉科指掌》 | 更多>> |
针灸书籍: | 《针经指南》 | 《针灸大全》 | 《针灸甲乙经》 | 《针灸聚英》 | 《针灸神书》 | 更多>> |
医论书籍: | 《思考中医》 | 《四圣悬枢》 | 《塘医话》 | 《推求师意》 | 《外经微言》 | 更多>> |
医案书籍: | 《马培之医案》 | 《奇症汇》 | 《三家医案合刻》 | 《邵兰荪医案》 | 《孙文垣医案》 | 更多>> |
综合书籍: | 《急救广生集》 | 《景岳全书》 | 《明医杂着》 | 《明医指掌》 | 《儒门事亲》 | 更多>> |
养生书籍: | 《食疗方》 | 《寿世传真》 | 《寿世青编》 | 《心医集》 | 《服食导饵》 | 更多>> |
其它书籍: | 《本草问答》 | 《疯门全书》 | 《厘正按摩要术》 | 《医暇卮言》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