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描述:
|
贫血是指外周循环血液的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低于正常值的下限 |
)的病例状态,其中以血红蛋白量低为最重要。临床表现为头晕、面色苍白、活动后心悸、 | |
气短等。 | |
症状描述:
|
主要表现:头昏、眼花、疲乏、倦怠无力、心悸、皮肤和粘膜苍白等症状和体征。 |
上皮组织损害引起的症状:★ 口角炎。★ 萎缩性胃炎。★ 皮肤与指甲的变化。 | |
精神神经症状:神经痛、感觉异常、舌面烧灼感、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动、精神迟滞和异食 | |
癖等。 | |
其他少见的症状、体征:吞咽时有梗塞感,皮肤微肿、麻木,脾肿大等。 | |
慢性疾病性贫血除有原发病如肿瘤等引起的症状和体征外,常见的症状是进行性贫血。 | |
诊断要点:
|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外周血象,骨髓可染色铁检查及铁剂治疗有效。★ |
有缺铁病史。★ 可出现外胚叶组织病变和普-文二氏综合征。★ 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 | |
。★ 骨髓涂片检查有铁缺乏的特点。★ 血清铁下降TIBC明显上升。★ 铁剂治疗有 | |
显效疗效。 | |
慢性疾病性贫血的诊断。 | |
实验室检查:
|
血象:缺血性贫血:血片可见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红细胞形态特点为红细胞平均体积(M |
CV)<80fl(80μmn3),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27pg(27μ | |
μ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0.31(31%)。网织红细胞数正常 | |
,白细胞及血小板数变化不大。血红蛋白男低于120克/升(12g/dL)。女低于1 | |
05g/dL(10.5g/L)。 | |
慢性疾病性贫血:血片在伴有出血患者的贫血多为小细胞低色素性,其它多为正细胞正色素 | |
性贫血。网织红细胞所不增加,外周血可见异形及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增多。伴有骨髓转移时 | |
,可见幼粒、幼红细胞增多,血小板数大多减低。合并骨髓纤维化时,可出现泪滴状红细胞 | |
。 | |
血清铁。缺铁性贫血为SI<60μg%,TIBC>360μg%,TS<16%,是缺 | |
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 |
骨髓象:缺铁性贫血:红系增生明显,幼红细胞比例增多,胞浆较少,体积均较小,边缘不 | |
整齐,骨髓涂片用亚铁青化钾染色后,在骨髓粒中看不到深蓝色的含铁血黄素颗粒。慢性疾 | |
病性贫血:可见骨髓铁粒幼细胞减少,细胞外铁增多。 | |
血清铁蛋白(SF):缺铁性贫血时,SF<12μg/L(15ng/mL)。 | |
疾病辨析:
|
缺铁性贫血。 |
缺铁性贫血与其他非缺铁所致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 | |
再生障碍性贫血。 | |
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
巨幼细胞性贫血。 | |
治疗方法:
|
脾气虚弱 |
证候:面色萎黄或[白光]白,神疲乏力,头昏、纳少便溏,舌质淡,苔薄腻,脉细。 | |
治法:健脾益气。 | |
主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味 | |
用法: | |
加减:畏寒肢冷加炮姜6g。 | |
气血两亏 | |
证候:面色苍白,倦怠乏力,头晕心悸,少气懒言,肌肤干燥,肢体麻木,舌淡胖,苔薄, | |
脉濡细。 | |
治法:气血双补。 | |
主方:八珍汤加味 | |
用法: | |
加减: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12g,五味子10g。 | |
肾虚精亏 | |
证候:腰膝酸软、形寒肢冷、面色[白光]白、神疲萎靡、头晕耳鸣或骨蒸潮热、盗汗。脉 | |
沉细无力。 | |
治法:补肾填精。 | |
主方:偏阳虚者以肾气丸加减 | |
用法: | |
加减: | |
脾肾两虚 | |
证候:面色萎黄或[白光]白,纳少便溏,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神疲形寒,肢软无力,色 | |
淡苔薄,脉沉迟。 | |
治法:健脾温肾。 | |
主方:四君子汤合右归丸加减 | |
用法: | |
加减: |
经论书籍: | 《经络全书》 | 《四圣心源》 | 《内经评文》 | 《灵枢悬解》 | 《素问悬解》 | 更多>> |
伤寒金匮: | 《伤寒说意》 | 《伤寒心法要诀》 | 《伤寒悬解》 | 《伤寒寻源》 | 《伤寒医诀串解》 | 更多>> |
诊治书籍: | 《脉诀刊误》 | 《脉诀乳海》 | 《脉理求真》 | 《脉确》 | 《脉象统类》 | 更多>> |
本草书籍: | 《本草崇原》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经》 | 《本草纲目》 | 更多>> |
方言书籍: | 《洪氏集验方》 | 《华佗神方》 | 《回生集》 | 《本草分经》 | 《急救便方》 | 更多>> |
内科书籍: | 《中国医籍考》 | 《中风论》 | 《重订灵兰要览》 | 《重订广温热论》 | 《止园医话》 | 更多>> |
妇科书籍: | 《产宝》 | 《产鉴》 | 《妇科秘方》 | 《妇科秘书》 | 《妇科问答》 | 更多>> |
儿科书籍: | 《保婴撮要》 | 《保幼新编》 | 《慈幼便览》 | 《慈幼新书》 | 《达生编》 | 更多>> |
外科书籍: | 《金疮秘传禁方》 | 《救伤秘旨》 | 《立斋外科发挥》 | 《伤科补要》 | 《伤科大成》 | 更多>> |
五官书籍: | 《白喉全生集》 | 《白喉条辨》 | 《包氏喉证家宝》 | 《喉科秘诀》 | 《喉科指掌》 | 更多>> |
针灸书籍: | 《针经指南》 | 《针灸大全》 | 《针灸甲乙经》 | 《针灸聚英》 | 《针灸神书》 | 更多>> |
医论书籍: | 《思考中医》 | 《四圣悬枢》 | 《塘医话》 | 《推求师意》 | 《外经微言》 | 更多>> |
医案书籍: | 《马培之医案》 | 《奇症汇》 | 《三家医案合刻》 | 《邵兰荪医案》 | 《孙文垣医案》 | 更多>> |
综合书籍: | 《急救广生集》 | 《景岳全书》 | 《明医杂着》 | 《明医指掌》 | 《儒门事亲》 | 更多>> |
养生书籍: | 《食疗方》 | 《寿世传真》 | 《寿世青编》 | 《心医集》 | 《服食导饵》 | 更多>> |
其它书籍: | 《本草问答》 | 《疯门全书》 | 《厘正按摩要术》 | 《医暇卮言》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