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描述:
|
佝偻病是一种因维生素D不足引起的慢性营养缺乏症。多见于3岁以下幼儿,以6个月至1 |
岁最多见。主要特征是肌肉衰弱与骨质软化。 | |
诊断要点:
|
佝偻病早期症状为睡眠不安,夜惊及多汗等神经精神症状;之后出现肌肉松弛、肝脾肿大、 |
出牙迟缓、枕部秃发等症状。 | |
查体可见:★ 患儿头部增大,即两侧前额,顶骨及枕骨向外隆起,出现方颅,卤门迟闭( | |
多超过1岁,重者2-3岁);★ 胸骨隆起呈“鸡胸”,肋软骨增大形成“串珠”状,胸 | |
廓沿横膈附着处向内陷没,形成横沟,即哈里逊氏沟;★ 四肢远端因骨样组织增生,脘及 | |
踝部膨大似“手蠲”、“脚蠲”畸形,下肢由于骨质软化,加之负重,可出现膝内、外翻, | |
膝反屈,平足症等畸形。 | |
X线表现:最早改变为长骨骨骺端的钙化带不规则、模糊和变薄,干骺端有一定程度的凹陷 | |
。病变进展,预备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宽大,其中心部凹陷显著,呈杯状口状,并有毛刷状 | |
密度增高影,自干骺端向骨骺方向延伸。骨骺出现迟缓与干骺端距离增大。干骺端两侧可出 | |
现骨刺。全身骨骺除显示骨密度减低,皮质变薄、骨小梁粗糙,长骨骨干因骨膜下钙化不全 | |
脊柱表现为骨密度减低,骨纹模糊,脊柱可后突。恢复期:干骺端边缘清楚,规则,但干骺 | |
端宽阔,骨骺相继出现,严重者多不能恢复。 | |
实验室检查:血钙正常或烧偏低,血磷下降明显,可低于3.5mg/100ml,血清碱 | |
性磷酸酶升高。 | |
治疗方法:
|
先天不足 |
证候:形体消瘦或虚胖,萎软乏力,起步晚,毛发稀少,枯黄,精神萎靡,易出汗,食欲不 | |
振,五心烦热,盗汗。舌淡胖,苔薄白,脉沉。或有骨骼畸形发生。 | |
治法:补肾壮骨。 | |
主方:健步壮骨丸加减。 | |
用法:蜜糖适量,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10g,空腹淡盐水送下,每日2- | |
3次。 | |
加减: | |
后无失养 | |
证候:形体消瘦,肌肉松弛,面色无华,毛发稀疏,厌食,精神萎靡,夜寐不宁,易惊剔, | |
大便失调,或溏或秘,舌淡苔薄,脉细弱,或有骨骼畸形发生。 | |
治法:补肾壮骨。 | |
主方:健步壮骨丸加减。 | |
用法:蜜糖适量,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10g,空腹淡盐水送下,每日2- | |
3次。 | |
加减: |
经论书籍: | 《经络全书》 | 《四圣心源》 | 《内经评文》 | 《灵枢悬解》 | 《素问悬解》 | 更多>> |
伤寒金匮: | 《伤寒说意》 | 《伤寒心法要诀》 | 《伤寒悬解》 | 《伤寒寻源》 | 《伤寒医诀串解》 | 更多>> |
诊治书籍: | 《脉诀刊误》 | 《脉诀乳海》 | 《脉理求真》 | 《脉确》 | 《脉象统类》 | 更多>> |
本草书籍: | 《本草崇原》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经》 | 《本草纲目》 | 更多>> |
方言书籍: | 《洪氏集验方》 | 《华佗神方》 | 《回生集》 | 《本草分经》 | 《急救便方》 | 更多>> |
内科书籍: | 《中国医籍考》 | 《中风论》 | 《重订灵兰要览》 | 《重订广温热论》 | 《止园医话》 | 更多>> |
妇科书籍: | 《产宝》 | 《产鉴》 | 《妇科秘方》 | 《妇科秘书》 | 《妇科问答》 | 更多>> |
儿科书籍: | 《保婴撮要》 | 《保幼新编》 | 《慈幼便览》 | 《慈幼新书》 | 《达生编》 | 更多>> |
外科书籍: | 《金疮秘传禁方》 | 《救伤秘旨》 | 《立斋外科发挥》 | 《伤科补要》 | 《伤科大成》 | 更多>> |
五官书籍: | 《白喉全生集》 | 《白喉条辨》 | 《包氏喉证家宝》 | 《喉科秘诀》 | 《喉科指掌》 | 更多>> |
针灸书籍: | 《针经指南》 | 《针灸大全》 | 《针灸甲乙经》 | 《针灸聚英》 | 《针灸神书》 | 更多>> |
医论书籍: | 《思考中医》 | 《四圣悬枢》 | 《塘医话》 | 《推求师意》 | 《外经微言》 | 更多>> |
医案书籍: | 《马培之医案》 | 《奇症汇》 | 《三家医案合刻》 | 《邵兰荪医案》 | 《孙文垣医案》 | 更多>> |
综合书籍: | 《急救广生集》 | 《景岳全书》 | 《明医杂着》 | 《明医指掌》 | 《儒门事亲》 | 更多>> |
养生书籍: | 《食疗方》 | 《寿世传真》 | 《寿世青编》 | 《心医集》 | 《服食导饵》 | 更多>> |
其它书籍: | 《本草问答》 | 《疯门全书》 | 《厘正按摩要术》 | 《医暇卮言》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