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描述:
|
本病是指发生于龟头或包皮的一种血行播散性皮肤结核,表现为坏死性丘疹或结节,病程慢 |
性。 | |
症状描述:
|
初发米粒至豌豆大的红色或正常皮色的丘疹或小结节,触之坚韧。结节可自然吸收或顶端化 |
脓、坏死、破溃、或圆形或不整齐溃疡。溃疡边缘有轻微穿凿现象,基底被以灰色的坏死苔 | |
,有脓样分泌物,周围有浸润性红晕。开始为单发,经过中多发,并可相互融合,自觉有压 | |
痛,愈合留下凹陷性疤痕。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龟头,冠状沟周缘及包皮。 | |
实验室检查:
|
结核菌素试验多为强阳性。组织病理主要为真皮上部和整个表皮有限局性坏死,坏死组织周 |
围有非特异性炎细胞浸润,其周围有结核样结构,血管壁与炎细胞及血管壁增厚或血栓形成 | |
。 | |
疾病辨析:
|
软下疳。硬下疳。 |
治疗方法:
|
湿痰凝结 |
证候:宗筋部米粒至豌豆大的红色或正常皮色的丘疹或小结节,触之坚韧,不痛无热,舌红 | |
苔薄白,脉濡细。 | |
治法:滋阴除湿,化痰通络。 | |
主方:滋阴除湿汤加减。 | |
用法: | |
加减: | |
肝肾阴虚 | |
证候:宗筋结节化脓,破溃、脓液少而稀薄,形成圆形或不整形溃疡。周围有浸润性红晕, | |
自觉压痛。伴消瘦乏力,腰膝酸软。舌红苔光、脉细数。 | |
治法:滋阴补肾。 | |
主方:六味地黄汤加减。 | |
用法: | |
加减: | |
气血两虚 | |
证候:宗筋溃疡,久不收口,边缘有轻微穿凿现象。基底被以灰色坏死苔。流脓清稀,病程 | |
迁延,伴精神萎靡,面色无华,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或虚大。 | |
治法:益气养血。 | |
主方:十全大补汤加减。 | |
用法: | |
加减: |
经论书籍: | 《经络全书》 | 《四圣心源》 | 《内经评文》 | 《灵枢悬解》 | 《素问悬解》 | 更多>> |
伤寒金匮: | 《伤寒说意》 | 《伤寒心法要诀》 | 《伤寒悬解》 | 《伤寒寻源》 | 《伤寒医诀串解》 | 更多>> |
诊治书籍: | 《脉诀刊误》 | 《脉诀乳海》 | 《脉理求真》 | 《脉确》 | 《脉象统类》 | 更多>> |
本草书籍: | 《本草崇原》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经》 | 《本草纲目》 | 更多>> |
方言书籍: | 《洪氏集验方》 | 《华佗神方》 | 《回生集》 | 《本草分经》 | 《急救便方》 | 更多>> |
内科书籍: | 《中国医籍考》 | 《中风论》 | 《重订灵兰要览》 | 《重订广温热论》 | 《止园医话》 | 更多>> |
妇科书籍: | 《产宝》 | 《产鉴》 | 《妇科秘方》 | 《妇科秘书》 | 《妇科问答》 | 更多>> |
儿科书籍: | 《保婴撮要》 | 《保幼新编》 | 《慈幼便览》 | 《慈幼新书》 | 《达生编》 | 更多>> |
外科书籍: | 《金疮秘传禁方》 | 《救伤秘旨》 | 《立斋外科发挥》 | 《伤科补要》 | 《伤科大成》 | 更多>> |
五官书籍: | 《白喉全生集》 | 《白喉条辨》 | 《包氏喉证家宝》 | 《喉科秘诀》 | 《喉科指掌》 | 更多>> |
针灸书籍: | 《针经指南》 | 《针灸大全》 | 《针灸甲乙经》 | 《针灸聚英》 | 《针灸神书》 | 更多>> |
医论书籍: | 《思考中医》 | 《四圣悬枢》 | 《塘医话》 | 《推求师意》 | 《外经微言》 | 更多>> |
医案书籍: | 《马培之医案》 | 《奇症汇》 | 《三家医案合刻》 | 《邵兰荪医案》 | 《孙文垣医案》 | 更多>> |
综合书籍: | 《急救广生集》 | 《景岳全书》 | 《明医杂着》 | 《明医指掌》 | 《儒门事亲》 | 更多>> |
养生书籍: | 《食疗方》 | 《寿世传真》 | 《寿世青编》 | 《心医集》 | 《服食导饵》 | 更多>> |
其它书籍: | 《本草问答》 | 《疯门全书》 | 《厘正按摩要术》 | 《医暇卮言》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