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描述:
|
药物性肝损害是指服用某种药物后,由于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对肝脏的作用,所致肝脏损 |
害的病变。临床可见黄疸、急性肝炎样表现,严重者可出现急性或亚急性肝功能衰竭。 | |
症状描述:
|
急性药物性肝病:临床表现似一般病毒性肝炎。黄疸出现前1-2天有乏力,胃纳减退,上 |
腹不适,恶心呕吐,尿色深黄等。 | |
慢性药物性肝病:多缓慢发病。症状为乏力,厌食,上腹不适,肝区痛,黄疸,尿色深黄等 | |
。 | |
体症描述:
|
肝区压痛,胁下可触及到肿大的肝脏。 |
严重者可见到肝掌、蜘蛛痣。 | |
诊断要点:
|
服用药物开始后(1-4周),出现肝功能障碍。 |
首发症状主要为发热,发疹,皮肤瘙痒和黄疸等(两项以上者为阳性)。 | |
末梢血象:嗜酸性白细胞增加(6%以上),或白细胞增加(应在发病初检查)。 | |
药物敏感试验(淋巴细胞培养试验、皮肤试验)为阳性。 | |
偶然再用药时可再引起肝病。 | |
实验室检查:
|
肝功能化验:★ 血清转氨酶(ALT)明显增高。总胆红素升高、r球蛋白升高。★ 凝 |
血酶原时间延长,血清IgG、IgM增加。 | |
其他检查:B超检查,肝脏波型密集,有不同程度肝损伤。 | |
疾病辨析:
|
病毒性肝炎。 |
阻塞性黄疸。 | |
治疗方法:
|
毒蕴湿阻 |
证候:突然出现身黄,目黄,小便黄,发热,胁痛,恶心欲呕。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 |
肝郁脾虚 | |
证候:肌肤萎黄,神疲乏力,纳差或厌食,上腹部不适,肝区胀痛或隐痛。舌质淡红,苔白 | |
腻,脉弦缓。 |
经论书籍: | 《经络全书》 | 《四圣心源》 | 《内经评文》 | 《灵枢悬解》 | 《素问悬解》 | 更多>> |
伤寒金匮: | 《伤寒说意》 | 《伤寒心法要诀》 | 《伤寒悬解》 | 《伤寒寻源》 | 《伤寒医诀串解》 | 更多>> |
诊治书籍: | 《脉诀刊误》 | 《脉诀乳海》 | 《脉理求真》 | 《脉确》 | 《脉象统类》 | 更多>> |
本草书籍: | 《本草崇原》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经》 | 《本草纲目》 | 更多>> |
方言书籍: | 《洪氏集验方》 | 《华佗神方》 | 《回生集》 | 《本草分经》 | 《急救便方》 | 更多>> |
内科书籍: | 《中国医籍考》 | 《中风论》 | 《重订灵兰要览》 | 《重订广温热论》 | 《止园医话》 | 更多>> |
妇科书籍: | 《产宝》 | 《产鉴》 | 《妇科秘方》 | 《妇科秘书》 | 《妇科问答》 | 更多>> |
儿科书籍: | 《保婴撮要》 | 《保幼新编》 | 《慈幼便览》 | 《慈幼新书》 | 《达生编》 | 更多>> |
外科书籍: | 《金疮秘传禁方》 | 《救伤秘旨》 | 《立斋外科发挥》 | 《伤科补要》 | 《伤科大成》 | 更多>> |
五官书籍: | 《白喉全生集》 | 《白喉条辨》 | 《包氏喉证家宝》 | 《喉科秘诀》 | 《喉科指掌》 | 更多>> |
针灸书籍: | 《针经指南》 | 《针灸大全》 | 《针灸甲乙经》 | 《针灸聚英》 | 《针灸神书》 | 更多>> |
医论书籍: | 《思考中医》 | 《四圣悬枢》 | 《塘医话》 | 《推求师意》 | 《外经微言》 | 更多>> |
医案书籍: | 《马培之医案》 | 《奇症汇》 | 《三家医案合刻》 | 《邵兰荪医案》 | 《孙文垣医案》 | 更多>> |
综合书籍: | 《急救广生集》 | 《景岳全书》 | 《明医杂着》 | 《明医指掌》 | 《儒门事亲》 | 更多>> |
养生书籍: | 《食疗方》 | 《寿世传真》 | 《寿世青编》 | 《心医集》 | 《服食导饵》 | 更多>> |
其它书籍: | 《本草问答》 | 《疯门全书》 | 《厘正按摩要术》 | 《医暇卮言》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