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杨氏家藏方》卷四。
|
药物组成 | |
加减 | |
功效 | |
主治 | 风湿相搏,身体烦疼,项臂痛重,举动艰难,及手足冷痹,腰腿沉重,筋脉无力。风痹,风伤卫气,皮肤麻痹不仁。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每服半两,水2盏,加生姜5片,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
用药禁忌 |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
各家论述 | 1.《医方考》:《内经》曰: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故用黄耆以实表气。然黄耆与防风相畏,用之者何?洁古云:黄耆得防风而功愈速,故并用之,欲其相畏而相使耳。羌活驱散风邪,得当归不至燥血;姜能攻痹血,得赤芍足以和肝;复用甘草调之,取其味平也。若湿气着于肌肉,则营卫之气不荣,令人痹而不仁,即为肉痿。肉痿即肉痹耳。是方也,防风、羌活,风药也,用之所以胜湿;《经》曰:营血虚则不仁,故用当归以养营;又曰:卫气虚则不用,故用黄耆以益卫,用夫赤芍、姜黄者,活其湿伤之血也;用夫甘草者,益其湿伤之气也。 2.《医方集解》:此足太阳厥阴药,辛能散寒,风能胜湿,防风、羌活除湿而疏风,气通则血活,血活则风散;黄耆、炙草补气而实卫,黄耆畏防风,合用而其功益大;当归、赤芍活血而和营,姜黄理血中之气,能入手足而祛寒湿也。 3.《古方选注》:蠲痹汤为治痹祖方,黄耆实卫,防风祛风,当归和营,羌活散寒,赤芍通脉络之痹,片子姜黄通经隧之痹,甘草和药性,姜枣和营卫。其义从营虚则不仁,卫虚则不用立法,岂非痹属内外因也乎? 4.《成方便读》:此方用黄耆益卫气,而以防风、羌活之善走者辅之,使之补而不滞,行而不泄,且两功并建,相得益彰。归、芍和营血,而以片子姜黄之走血行气、能除寒而燥湿者佐之,然后三气之邪自无留着之处。甘草和诸药而缓中补虚,姜、枣通营卫而生津达腠。故此方之治痹非关肝肾虚,筋骨为病者服之,效如桴鼓。立方之意,真所谓尽美耳。 |
备注 | 本方改为丸剂,名“蠲痹丸”(见《饲鹤亭集方》)。
|
经论书籍: | 《经络全书》 | 《四圣心源》 | 《内经评文》 | 《灵枢悬解》 | 《素问悬解》 | 更多>> |
伤寒金匮: | 《伤寒说意》 | 《伤寒心法要诀》 | 《伤寒悬解》 | 《伤寒寻源》 | 《伤寒医诀串解》 | 更多>> |
诊治书籍: | 《脉诀刊误》 | 《脉诀乳海》 | 《脉理求真》 | 《脉确》 | 《脉象统类》 | 更多>> |
本草书籍: | 《本草崇原》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经》 | 《本草纲目》 | 更多>> |
方言书籍: | 《洪氏集验方》 | 《华佗神方》 | 《回生集》 | 《本草分经》 | 《急救便方》 | 更多>> |
内科书籍: | 《中国医籍考》 | 《中风论》 | 《重订灵兰要览》 | 《重订广温热论》 | 《止园医话》 | 更多>> |
妇科书籍: | 《产宝》 | 《产鉴》 | 《妇科秘方》 | 《妇科秘书》 | 《妇科问答》 | 更多>> |
儿科书籍: | 《保婴撮要》 | 《保幼新编》 | 《慈幼便览》 | 《慈幼新书》 | 《达生编》 | 更多>> |
外科书籍: | 《金疮秘传禁方》 | 《救伤秘旨》 | 《立斋外科发挥》 | 《伤科补要》 | 《伤科大成》 | 更多>> |
五官书籍: | 《白喉全生集》 | 《白喉条辨》 | 《包氏喉证家宝》 | 《喉科秘诀》 | 《喉科指掌》 | 更多>> |
针灸书籍: | 《针经指南》 | 《针灸大全》 | 《针灸甲乙经》 | 《针灸聚英》 | 《针灸神书》 | 更多>> |
医论书籍: | 《思考中医》 | 《四圣悬枢》 | 《塘医话》 | 《推求师意》 | 《外经微言》 | 更多>> |
医案书籍: | 《马培之医案》 | 《奇症汇》 | 《三家医案合刻》 | 《邵兰荪医案》 | 《孙文垣医案》 | 更多>> |
综合书籍: | 《急救广生集》 | 《景岳全书》 | 《明医杂着》 | 《明医指掌》 | 《儒门事亲》 | 更多>> |
养生书籍: | 《食疗方》 | 《寿世传真》 | 《寿世青编》 | 《心医集》 | 《服食导饵》 | 更多>> |
其它书籍: | 《本草问答》 | 《疯门全书》 | 《厘正按摩要术》 | 《医暇卮言》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