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金匮》卷上。
|
药物组成 | |
加减 | 温疟,加蜀漆半分。
|
功效 | |
主治 | 牡疟,疟多寒者。
|
制备方法 | 上为散。
|
用法用量 | 未发前以浆水调下半钱,临发时服1钱匕。
|
用药禁忌 |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
各家论述 | 1.《医方考》:病源于顽痰癥瘕者,此方主之。顽痰乃至阴所化,癥瘕乃凝结之阴,故令人有寒无热。蜀漆、云母、龙骨既经烧炼,则味涩而辛热,味涩可以固既脱之阳,辛热可以消固结之阴。仲景治火劫亡阳之证,于桂枝汤去芍药加蜀漆、龙骨辈,名曰救逆汤,是二物之为纯阳可知。云母烧二日夜,则寒性亦去而纯阳矣,宜仲景之用之也。 2.《金匮玉函经二注》:心者牡脏也,邪在心而成疟,故曰牡疟。何以言之?心肺居上,阳也,而心乃阳中之阳,今邪气结伏心下,则心虚。《内经》曰:心虚者,热收于内,则阳气不行于外,故外寒。积聚津液以成痰,是以牡疟反多寒也。用蜀漆和浆水以吐所结之痰邪;龙骨以疗气伏心下者;云母安脏补虚,以除内收之热。若夫温疟亦用是,少加蜀漆治者,亦为邪气结伏在心下,致伤气而不入于阴,反独盛在外,以成热而不寒,故亦以此去其所结也。 3.《张氏医通》:蜀漆性升,上涌顽痰最速,云母性温,开发阴邪最猛,二味相须,较之常山,阳起石更捷。又恐涌泄大过,即以龙骨敛固其津,仍取龙性纯阳,同气相求,佐上药以发越阴分伏匿之邪,则牡疟之寒自己。 4.《金匮要略心典》:疟多寒者,非真寒也。阳气为痰饮所遏,不得外出肌表,而但内伏心间。心,牡脏也,故名牡疟。蜀漆能吐疟痰,痰去则阳伸而寒愈;取云母、龙骨者,以蜀漆上越之猛,恐并动心中之神与气也。 5.《古方选注》:《金匮》云牡疟,《外台》曰牡疟,皆言心经之疟也。心为阴中之阳,邪气结伏于心下,心阳郁遏不舒,疟发寒多热少,不可谓其阴寒也。主之以蜀漆散,通心经之阳,开发伏气,而使营卫调和。蜀漆,常山苗也,苗性轻扬,生用能吐;云母在土中,蒸地气上升而为云,故能入阴分,逐邪外出于表;然邪气久留心主之宫城,恐逐邪涌吐,内乱神明,故佐以龙骨镇心宁神,则吐法转为和法矣。 |
备注 |
经论书籍: | 《经络全书》 | 《四圣心源》 | 《内经评文》 | 《灵枢悬解》 | 《素问悬解》 | 更多>> |
伤寒金匮: | 《伤寒说意》 | 《伤寒心法要诀》 | 《伤寒悬解》 | 《伤寒寻源》 | 《伤寒医诀串解》 | 更多>> |
诊治书籍: | 《脉诀刊误》 | 《脉诀乳海》 | 《脉理求真》 | 《脉确》 | 《脉象统类》 | 更多>> |
本草书籍: | 《本草崇原》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经》 | 《本草纲目》 | 更多>> |
方言书籍: | 《洪氏集验方》 | 《华佗神方》 | 《回生集》 | 《本草分经》 | 《急救便方》 | 更多>> |
内科书籍: | 《中国医籍考》 | 《中风论》 | 《重订灵兰要览》 | 《重订广温热论》 | 《止园医话》 | 更多>> |
妇科书籍: | 《产宝》 | 《产鉴》 | 《妇科秘方》 | 《妇科秘书》 | 《妇科问答》 | 更多>> |
儿科书籍: | 《保婴撮要》 | 《保幼新编》 | 《慈幼便览》 | 《慈幼新书》 | 《达生编》 | 更多>> |
外科书籍: | 《金疮秘传禁方》 | 《救伤秘旨》 | 《立斋外科发挥》 | 《伤科补要》 | 《伤科大成》 | 更多>> |
五官书籍: | 《白喉全生集》 | 《白喉条辨》 | 《包氏喉证家宝》 | 《喉科秘诀》 | 《喉科指掌》 | 更多>> |
针灸书籍: | 《针经指南》 | 《针灸大全》 | 《针灸甲乙经》 | 《针灸聚英》 | 《针灸神书》 | 更多>> |
医论书籍: | 《思考中医》 | 《四圣悬枢》 | 《塘医话》 | 《推求师意》 | 《外经微言》 | 更多>> |
医案书籍: | 《马培之医案》 | 《奇症汇》 | 《三家医案合刻》 | 《邵兰荪医案》 | 《孙文垣医案》 | 更多>> |
综合书籍: | 《急救广生集》 | 《景岳全书》 | 《明医杂着》 | 《明医指掌》 | 《儒门事亲》 | 更多>> |
养生书籍: | 《食疗方》 | 《寿世传真》 | 《寿世青编》 | 《心医集》 | 《服食导饵》 | 更多>> |
其它书籍: | 《本草问答》 | 《疯门全书》 | 《厘正按摩要术》 | 《医暇卮言》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