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木部
    

本草备要:木部

茯苓补心脾,通,行水甘温益脾助阳,淡渗利窍除湿。色白入肺泻热,而下通膀胱(能通心气于肾,使热从小便出,然必其上行入肺,能清化源,而后能下降利水也),宁心益气,调营理卫,定魄安魂(营主血,卫主气,肺藏魄,肝藏魂)。治忧恚惊悸(心肝不足),心下结痛,寒热…

茯苓

补心脾,通,行水

甘温益脾助阳,淡渗利窍除湿。色白入肺泻热,而下通膀胱(能通心气于肾,使热从小便出,然必其上行入肺,能清化源,而后能下降利水也),宁心益气,调营理卫,定魄安魂(营主血,卫主气,肺藏魄,肝藏魂)。

治忧恚惊悸(心肝不足),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口焦舌干(口为脾窍,舌为心苗。火下降则热除),咳逆(肺火)呕哕(胃火),膈中痰水(脾虚),水肿淋沥,泄泻(渗湿)遗精(益心肾。若虚寒遗溺、泄精者,又当用温热之剂峻补其下。忌用茯苓淡渗之药)。小便结者能通,多者能止(湿除则便自止),生津止渴(湿热去则津生),退热安胎。

松根灵气结成,以大块、坚白者良。去皮,乳拌蒸,多拌良。

白者入肺、膀胱气分,赤者入心、小肠气分(时珍曰∶白入气,赤入血),补心脾白胜,利湿热赤胜。恶白蔹。畏地榆秦艽甲、雄黄。忌醋。

皮,专能行水,治水肿肤胀(以皮行皮之义,五皮散用之。凡肿而烦渴,便秘溺赤,属阳水,宜五皮散、疏凿饮;不烦渴,大便溏,小便数,属阴水,宜实脾饮、流气饮。腰以上肿,宜汗;腰以下肿,宜利小便)。

茯神

补心

主治略同茯苓,但茯苓入脾,肾之用多,茯神入心之用多。开心益智,安魂养神。疗风眩心虚,健忘多恚。

即茯苓抱根生者(昂按∶以其抱心,故能补心也)。去皮及中木用。

茯神心木,名黄松节。疗诸筋挛缩,偏风 斜,心掣健忘(心木一两,乳香一钱,石器炒研,名松节散。每服二钱,木瓜汤下,治一切筋挛疼痛。乳香能伸筋,木瓜能舒筋也)。

琥珀

通,行水,散瘀,安神

甘平。以脂入土而成实,故能通塞以宁心。安魂魄,疗癫邪(从镇坠药,则安心神)。

色赤入手少阴、足厥阴(心、肝)血分,故能消瘀血,破症瘕,生肌肉,合金疮(从辛温药、则破血生肌)。其味甘淡上行,能使肺气下降而通膀胱(经曰∶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凡渗药皆上行而后下降),故能治五淋,利小便,燥脾土(从淡渗药,则利窍行水。然石药终燥,若血少而小便不利者,仅致燥急之苦),又能明目磨翳。

松脂入土,年日久结成,或云枫脂结成。以摩热拾芥者真(市人多煮鸡子青鱼枕伪之。摩呵亦能拾芥,宜辨)。用柏子仁末,入瓦锅同煮半日,捣末用。

松节

燥湿,去风

松之骨也,坚劲不凋,故取其苦温之性,以治骨节间之风湿(丹溪曰∶能燥血中之湿)。

杵碎浸酒良(史国公药酒中用之)。

松脂 苦甘性燥。祛风去湿,化毒杀虫,生肌止痛。养生家炼之服食,今熬膏多用之(龋齿有孔,松脂 塞,虫即从脂出)。

松毛 酿酒(煮汁代水),亦治风痹香港脚。

柏子仁

补心脾,润肝肾

辛甘而润。其气清香,能透心肾而悦脾(昂按∶凡补脾药多燥,此润药而香能舒脾,燥脾药中兼用最良)。养心气,润肾燥,助脾滋肝(王好古曰∶肝经气分药),益智宁神(养心)

,聪耳明目(甘益血,香通窍),益血止汗(心生血,汗为心液),除风湿。愈惊痫,泽皮肤,辟鬼魅。

炒研去油,油透者勿用。畏菊花

侧柏叶

补阴,凉血

苦涩微寒(《本草》微温)。养阴滋肺而燥土最清血分,为补阴要药。

止吐衄崩淋,肠风尿(血)痢(血),一切血证,去冷风湿痹,历节风痛(肢节大痛,昼静夜剧,名白虎历节风。亦风寒湿所致)。涂汤火伤(捣烂水调涂),生肌杀虫,炙罨冻疮,汁乌髭发。

取侧者(丹溪曰∶多得月令之气,随月建方取),或炒或生用。桂、牡蛎为使。恶菊花。

宜酒(万木皆向阳,柏独四指,受金之正气,坚劲不凋,多寿之木,故元旦饮椒柏酒以辟邪)

肉桂

大燥,补肾命火

辛甘大热,气浓纯阳。入肝、肾血分(平肝、补肾),补命门相火之不足(两肾中间,先天祖气,乃真火也。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无此真阳之火,则无以蒸糟粕而化精微,脾胃衰败,气尽而亡矣),益阳消阴。治痼冷沉寒,能发汗疏通血脉,宣导百药(辛则善散,热则通行)。去营卫风寒,表虚自汗(阳虚),腹中冷痛,咳逆结气(咳逆亦由气不归元,桂能引火,归宿丹田)。

木得桂而枯(削桂钉木根,其木即死),又能抑肝风而扶脾土(肝木盛则克土,辛散肝风,甘益脾土),从治目赤肿痛(以热攻热,名曰从治),及脾虚恶食(命火不足),湿盛泄泻(土为木克,不能防水。古行水方中,亦多用桂,如五苓散滋肾丸之类),补劳明目,通经堕胎(辛热能动血故也)。

出岭南桂州者良(州因桂名)。色紫肉浓,味辛甘者,为肉桂(入肝、肾、命门)。去粗皮用(其毒在皮),去里外皮,当中心者,为桂心(入心),枝上嫩皮,为桂枝(入肺、膀胱及手足)。得人参甘草麦冬良。忌生葱、石脂(本草有菌桂筒桂牡桂、版桂之殊。

今用者亦罕分别,惟以肉浓气香者良)。

桂心

燥,补阳,活血

苦入心,辛走血。能引血、化汗、化脓,内托、疽、痘疮(同丁香,治痘疮灰塌),益精明目,消瘀生肌,补劳伤,暖腰膝,续筋骨。

治风痹症瘕,噎膈腹满,腹内冷痛,九种心痛(一虫、二疰、三风、四悸、五食、六饮、七冷、八热、九去来痛,皆邪乘于手少阴之络,邪正相激,故令心痛)。

桂枝

轻,解肌,调营卫

辛甘而温,气薄升浮。入太阴肺、太阳膀胱经。温经通脉,发汗解肌(能利肺气。经曰∶辛甘发散为阳)。

伤风头痛(无汗能发),中风自汗(有汗能止。中,犹伤也,古文通用,自汗属阳虚。

桂枝为君,芍药,甘草为佐。加、枣名桂枝汤,能和营实表),调和营卫,使邪从汗出,而汗自止。亦治手足痛风、胁风(痛风有风痰、风湿、湿痰、瘀血、气虚、血虚之异。

桂枝用作引经。胁风属肝,桂能平肝。东垣曰∶桂枝横行手臂,以其为枝也。又曰∶气薄则发泄,桂枝上行而解表。气浓则发热,肉桂下行而补肾。王好古曰∶或问桂枝止烦出汗,仲景治伤寒发汗,数处皆用桂枝汤。又曰无汗不得用桂枝,汗多者桂枝甘草汤,此又能闭汗也,二义相通否乎?曰∶仲景云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营弱卫强。阴虚,阳必凑之,故以桂枝发其汗,此乃调其营气,则卫气自和,风邪无所容,遂自汗而解,非若麻黄能开腠理,发出其汗也。汗多用桂枝者,以之调和营卫,则邪从汗出,而汗自止,非桂枝能闭汗孔也,亦惟有汗者宜之。若伤寒无汗,则当以发汗为主,而不独调其营卫矣!故曰无汗不得服桂枝,有汗不得服麻黄也。《伤寒例》曰∶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则亡)。

枸杞

平补而润

甘平(《本草》苦寒)。润肺清肝,滋肾益气,生精助阳,补虚劳,强筋骨(肝主筋,肾主骨),去风明目(目为肝窍,瞳子属肾),利大小肠。治嗌干消渴(昂按∶古谚有云,出家千里,勿食枸杞。其色赤属火,能补精壮阳。然气味甘寒而性润,仍是补水之药,所以能滋肾、益肝、明目而治消渴也)。

南方树高数尺,北方并是大树。以甘州所产、红润少核者良。酒浸捣用。根名地骨皮(见下)。

叶,名天精草,苦甘而凉。清上焦心、肺客热,代茶止消渴(时珍曰∶皆三焦气分之药)。

地骨皮

泻热凉血,补正气

甘淡而寒。降肺中伏火,泻肝、肾虚热,能凉血而补正气。

内治五内邪热(热淫于内,治以甘寒。地骨一斤,生地五斤,酒煮服,治带下),吐血尿血(捣鲜汁服),咳嗽消渴(清肺)。外治肌热虚汗,上除头风痛(能除风者,肝、肾同治也。

肝有热,则自生风,与外感之风不同,热退则风自息),中平胸胁痛(清肝),下利大、小肠。疗在表无定之风邪,传尸,有汗之骨蒸(李东垣曰∶地为阴,骨为里,皮为表。地骨皮泻肾火,牡丹皮泻包络火,总治热在外,无汗而骨蒸。知母泻肾火,治热在内有汗而骨蒸。

四物汤加二皮,治妇人骨蒸。朱二允曰∶能退内潮,人所知也;能退外潮,人实不知。病或风寒散而未尽,作潮往来,非柴、葛所能治,用地骨皮走表又走里之药,消其浮游之邪,服之未有不愈者,特表明之。时珍曰∶枸杞、地骨,甘寒平补,使精气充足,则邪火自退。世人多用苦寒,以芩、连降上焦,知、柏降下焦,致伤元气惜哉!予尝青蒿佐地骨退热,累有殊功)。

甘草水浸一宿用(肠滑者,忌枸杞子。中寒者,忌地骨皮。掘鲜者同鲜小蓟煎浓汁,浸下疳甚效)。

山茱萸

补肝肾,涩精气

辛温酸涩。补肾温肝(入二经气分)。固精秘气,强阴助阳,安五脏,通九窍(《圣济》云∶如何涩剂以通九窍?《经疏》云∶精气充则九窍通利。昂按∶山茱萸通九窍,古今疑之,得《经疏》一言,而意旨豁然。始叹前人识见深远,不易测识,多有如此类者,即《经疏》一语而扩充之,实可发医人之慧悟也),暖腰膝,缩小便。

治风寒湿痹(温肝故能逐风),鼻塞目黄(肝虚邪客,则目黄),耳鸣耳聋(肾虚则耳鸣耳聋,皆固精通窍之功。王好古曰∶滑则气脱,涩剂所以收之,仲景八味丸用之为君,其性味可知矣。昂按∶《别录》、甄权皆云能发汗,恐属误文。酸剂敛涩,何以反发?仲景亦安取发汗之药为君乎?李士材曰∶酸属东方,而功多在北方者,乙癸同源也。肝为乙木,肾为癸水),去核(核能滑精)用。恶桔梗防风防己

枣仁

补而润,敛汗,宁心

甘酸而润(凡仁皆润)。专补肝胆。炒熟酸温而香,亦能醒脾(故归脾汤用之)。助阴气,坚筋骨,除烦止渴(敛阴生津),敛汗(《经疏》曰∶凡服固表药,而汗不止者,用枣仁炒研,同生地、白芍、五味,麦冬、竹叶龙眼肉煎服多效。汗为心液故也)宁心(心君易动,皆由胆怯所致。经曰∶凡十一官皆取决于胆也)。

疗胆虚不眠(温胆汤中或用之。肝虚则胆也虚,肝不藏魂,故不寐。血不归脾,卧亦不安。《金匮》治虚劳烦不眠,用酸枣仁汤。枣仁二升,甘草一两炙,知母、茯苓、芎 各二两,深师加生姜二两,此补肝之剂。经曰∶卧则血归于肝。苏颂曰∶一方加桂一两,二方枣仁并生用,治不得眠,岂得以煮过便为熟乎?),酸痹久泻(酸收涩,香舒脾)。

生用酸平,疗胆热好眠(时珍曰∶今人专以为心家药,殊昧此理。昂按∶胆热必有心烦口苦之证,何以反能好眠乎?温胆汤治不眠,用二陈加竹茹枳实,二味皆凉药,乃以凉肺、胃之热,非以温胆经之寒也。其以温胆名汤者,以胆欲不寒不燥,当温为候耳。胆热好眠四字,不能无疑也)。

炒,研用。恶防己。

杜仲

补腰膝

甘温能补,微辛能润。色紫入肝经气分。润肝燥,补肝虚。子能令母实,故兼补肾。肝充则筋健,肾充则骨强,能使筋骨相着(皮中有丝,有筋骨相着之象)。

治腰膝酸痛(经曰∶腰者肾之府,转移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筋将惫矣。一少年新娶,得脚软病,且痛甚,作香港脚治,不效。孙林曰∶此肾虚也。用杜仲一两,半酒半水煎服,六日全愈。按∶腰痛不已者,属肾虚;痛有定处,属死血;往来走痛,属痰;腰冷身重、遇寒即发,属寒湿;或痛或止,属湿热,而其原多本于肾虚,以腰者肾之府也),阴下湿痒,小便余沥,胎漏(怀孕沥血)胎坠(惯坠胎者,受孕一、两月,用杜仲八两,糯米煎汤浸透,炒断丝,续断二两,酒浸,山药六两,为糊丸,或枣肉为丸,米饮下。

二药大补肾气,托住胎元,则胎不坠)。

出汉中。浓润者良。去粗皮锉,或酥炙、酒炙、蜜炙,盐酒炒、姜汁炒,断丝用。恶黑参

女贞子

平补肝肾

甘苦而平。少阴之精,隆冬不雕。益肝肾,安五脏,强腰膝,明耳目,乌髭发,补风虚,除百病(女贞酒蒸,晒干,二十两,桑椹干十两,旱莲草十两,蜜丸,治虚损百病。如四月即捣桑椹汁,七月即捣旱莲汁,和药,不必用蜜。时珍曰∶女贞子上品妙药,古方罕用何哉)。

女贞、冬青,《本草》作二种,实一物也。冬至采佳。酒蒸用(近人放蜡虫于此树)。

楮实

平,补,助阳

甘寒。助阳气,起阴痿,补虚劳,壮筋骨,明目充肌(时珍曰∶《别录》、《大明》皆云楮实大补益,而《修真秘书》又云久服令人骨痿,《济生秘览》治骨哽用楮实煎汤,岂非软骨之征乎?《本草发明》甚言其功,而云今补药中罕用,惜未之察耳)。

取子浸去浮者,酒蒸用。

楮皮善行水。治水肿气满(皮可为纸。楮汁和白芨飞面,调糊接纸,永不解脱)。

白皮

泻肺,行水,十剂作燥,以其行水也

甘辛而寒。泻肺火(罗谦甫曰∶是泻肺中火邪,非泻肺气也。火与元气不两立,火去则气得安矣,故《本经》又云益气。东垣曰∶甘,固元气之不足而补虚。辛,泻肺气之有余而止嗽。然性不纯良,不宜多用。钱乙泻白散桑皮、地骨各一两,甘草五钱,每服二钱,入粳米百粒煎。时珍曰∶桑皮、地骨,皆能泻火从小便出。甘草泻火缓中,粳米清肺养血,乃泻肺诸方之准绳也。一妇,鼻久不闻香臭,后因他疾,缪仲醇为处方,每服桑皮至七八钱,服久而鼻塞忽通),利二便,散瘀血,下气行水,止嗽清痰(《发明》曰∶肺中有水,则生痰而作嗽,除水气,正所以泻火邪,实则泻其子也。火退气宁,则补益在其中矣。《十剂》曰∶燥可去湿,桑白皮赤小豆之类是也)。

治肺热喘满,唾血热渴,水肿胪胀。肺气虚及风寒作嗽者慎用。为线可缝金疮。

刮去外皮,取白用(如恐其泻气,用蜜炙之)。续断,桂心为使。忌铁。

桑乃箕星之精。其木利关节,养津液,行水(《录验》方∶枝皮细 ,酿酒服良)祛风(桑枝一升,细锉,炒香,水三升,熬至二升,一日服尽,名桑枝煎,治风气、香港脚、口渴)

。其火拔引毒瓦斯,祛风寒湿痹(凡痈疽不起,瘀肉不腐,瘰 、流注、 顽、恶疮不愈,用桑木片扎成小把,燃火,吹息,灸患处。内服补托药良)。煎补药,熬诸膏,宜用桑柴,内亦宜桑枝搅。

桑椹甘凉。色黑入肾而补水。利五脏关节,安魂镇神,聪耳明目。生津止渴(炼膏,治服金石药热渴),利水消肿,解酒乌髭。晒干为末,蜜丸良。取极熟者,沪汁熬膏,入蜜炼稠,点汤和酒并妙。入烧酒经年愈佳(每日汤点服,亦治瘰 ,名文武膏,以椹名文武实也)

桑叶甘寒。手、足阳明(大肠、胃)之药,凉血(刀斧伤者,为末干贴之妙)燥湿,去风明目(采经霜者,煎汤洗眼,去风泪。洗手足,去风痹。桑叶、黑芝麻等分,蜜丸,名扶桑丸,除湿去风,乌须明目。以五月五日,六月六日,立冬日,采者佳。一老人年八十四,夜能细书,询之云得一奇方,每年九月二十三日,桑叶洗目一次,永绝昏暗)。末服止盗汗(严州有僧,每就枕,汗出遍身,比旦,衣被皆透,二十年不能疗。监寺教采带露桑叶,焙干为末,空心米饮下二钱,数日而愈),代茶止消渴。

桑寄生

补筋骨,散风湿

苦坚肾,助筋骨而固齿、长发(齿者骨之余,发者血之余)。甘益血,止崩漏而下乳、安胎(三症皆由血虚)。外科散疮疡,追风湿。

他树多寄生,以桑上采者为真,杂树恐反有害。茎、叶并用。忌火。

栀子

泻心、肺、三焦之火

苦寒。轻飘象肺,色赤入心,泻心、肺之邪热,使之屈曲下行,从小便出(海藏曰∶或用为利小便药,非利小便,乃肺清则化行,而膀胱津液之府,得此气化而出也),而三焦之郁火以解,热厥(厥有寒、热二证)心痛以平(丹溪曰∶治心痛,当分新久。若初起因寒、因食,宜当温散。久则郁而成热,若用温剂,不助痛添病乎?古方多用栀子为君,热药为之响导,则邪易伏。此病虽日久,不食不死,若痛止恣食,病必再作也),吐衄、血淋、血痢之病以息(最清胃脘之血。炒黑末服,吹鼻治衄。《本草汇》曰∶治实火之血,顺气为先,气行则血自归经;治虚火之血,养正为先,气壮则自能摄血。丹溪曰∶治血不可单行、单止,亦不可纯用寒药。气逆为火,顺气即是降火)。治心烦懊 不眠(仲景用栀子豉汤。王好古曰∶烦者气也,燥者血也,故用栀子治肺烦,香豉治肾燥。亦用作吐药,以邪在上焦,吐之邪散,经所谓其高者因而越之也。按∶栀豉汤,吐虚烦客热;瓜蒂散,吐痰食宿寒),五黄(古方多用栀子、茵陈)五淋,亡血津枯,口渴目赤,紫癜白癞, 疮疡(皮腠,肺所主故也)。

生用泻火,炒黑止血,姜汁炒止烦呕。内热用仁,表热用皮。

猪苓

通,行水

苦泄滞,淡利窍,甘助阳。入膀胱、肾经。升而能降,开腠发汗,利便行水,与茯苓同而不补。

治伤寒、温疫大热,(《经疏曰∶大热利小便,亦分消之意),懊 消渴,肿胀淋浊,泻痢疟(疟多由暑,暑必兼湿。经曰∶夏伤于暑,秋必 疟)。然耗津液,多服损肾昏目(肾水不足则目昏。仲景五苓散,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为治水之总剂。昂按∶经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用肉桂辛热引入膀胱,所以化其气也。除桂名四苓散。《资生经》曰∶五苓散能生津液,亦通大便。曾世荣治惊风,亦用五苓散。白茯苓安心神,泽泻导小便,小肠利而心气平,木得桂而枯,能抑肝而风自止,可谓善用五苓者矣)。

多生枫树下,块如猪屎故名(马屎曰通,猪屎曰苓。苓即屎也,古字通用)。肉白而实者良。去皮用。

黄柏

泻相火,补肾水

苦寒微辛,沉阴下降。泻膀胱相火(足太阳引经药),补肾水不足,坚肾润燥(《发明》曰∶非真能补也。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也,相火退而肾固,则无狂荡之患矣。按∶肾本属水,虚则热矣;心本属火,虚则寒矣),除湿清热。

疗下焦虚,骨蒸劳热(阴虚生内热),诸痿瘫痪(热胜则伤血,血不荣筋,则软短而为拘。湿胜则伤筋,筋不束骨,则弛长而为痿。合苍术名二妙散,清热利湿,为治痿要药。或兼气虚、血虚、脾虚、肾虚、湿痰、死血者,当随证加治),目赤耳鸣(肾火),消渴便闭,黄胆水肿(王善夫病便闭,腹坚如石,腿裂出水,饮食不下,治以利小便药,遍服不效。东垣曰∶此奉养太过,膏梁积热,损伤肾水,致膀胱干涸,小便不化,火又逆上,而为呕哕,《难经》所谓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者。《内经》所谓无阴则阳无以化也。遂处以北方大苦寒之剂,黄柏、知母各一两,酒洗焙研,桂一钱为引,名滋肾丸,每服二百丸,未几,前阴如刀刺火烧,溺出床下成流,肿胀遂消)。水泻热痢,血肠风,漏下赤白(皆湿热为病),诸疮痛痒,头疮(研末敷之)口疮(蜜炒研含。凡口疮用凉药不效者,乃中气不足,虚火上炎。宜用反治之法,参、术、甘草补上之虚,干姜散火之际。甚者加附子,或噙官桂,引火归元),杀虫安蛔。久服伤胃,尺脉弱者禁用(若虚火上炎,服此苦寒之剂,有寒中之变。

时珍曰∶知母佐黄柏,滋阴降火,有金水相生之义。古云黄柏无知母,犹水母之无虾也。盖黄柏能制命门、膀胱阴中之火,知母能清肺金、滋肾水之化源。丹溪曰∶君火者,人火也,心火也。可以水灭,可以直折,黄连之属,可以制之。相火者,天火也,龙雷之火也。阴火也,不可以水湿制之,当从其性而伏之,惟黄柏之属,可以降之。按∶火有虚火、实火、燥火、湿火、郁火、相火之异。虚火宜补,实火宜泻,燥火宜滋润,郁火宜升发。湿火由湿郁为热,多病 肿。经所谓诸腹胀大,皆属于热;诸病 肿,皆属于火是也。宜利湿清热而兼补脾。相火寄于肝肾,乃龙雷之火,非苦寒所能胜,宜滋阴养血,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又按∶诸病之中,火证为多,有本经自病者,如忿怒生肝火,焦思生心火之类是也;有子母相克者,如金火克肺金,肝木克脾火之类是也;有脏腑相移者,如肺火咳嗽,久则移热于大肠而泄泻,心火烦焦,久则移热于小肠,而为淋闭之类是也。又有别经相移者,有数经合病者,当从其重者而治之)。

川产、肉浓色深者良。生用降实火,蜜炙则不伤胃,炒黑能止崩带。酒制治上,蜜制治中,盐制治下(又末乳调,能涂冻疮)。

枳实、枳壳

泻,破气,行痰。枳实小,枳壳大

苦酸微寒。其功皆能破气。气行则痰行喘止,痞胀消(脾无积血;心下不痞;浊气在上,则生腹胀。东垣曰∶枳实治下而主血,枳壳治上而主气),痛刺息,后重除。

胸痹结胸,食积五膈,痰癖症结,呕逆咳嗽,水肿胁胀(肝郁),泻痢淋闭,痔肿肠风。除风去痹(辛散风),开胃健脾。所主略同,但枳实利胸膈,枳壳宽肠胃。枳实力猛(大、小承气汤皆用之。丹溪曰∶枳实泻痰,能冲墙倒壁),枳壳力缓为少异。孕妇及气虚人忌用(按∶《本草》壳、实皆云明目。思之不得其解,然目疾方中多用之,岂以其破浊气?即能升清气乎?《本经》又言枳实益气,想亦同此理也。故浓朴调中,亦有益气明目之文。王好古曰∶枳实佐以参、术、干姜则益气,佐以硝、黄、牵牛则破气,此本经所以言益气,而复言消痞也。张元素曰∶枳壳泄肺、走大肠,多用损胸中至高之气。昔湖阳公主难产,方士进瘦胎饮,用枳壳四两,甘草三两,五月后日服一钱。张洁古改以枳术名束胎丸。寇宗 明其不然,盖孕妇全赖血气以养胎,血气充实,胎乃易生。彼公主奉养太过,气实有余,故可服之,若概施则误矣。时珍曰∶八九月胎,气盛壅滞,用枳壳、苏梗以顺气,胎前无滞,则产后无虚也。气弱者,大非所宜矣)。

皮浓而小为枳实,壳薄虚大为枳壳。陈者良。麸炒用(时珍曰∶壳、实上世未分,魏、晋始分用。洁古、东垣,始分壳治上,实治下。海藏始分壳主气,实主血。然仲景治上焦胸痹、痞满用枳实;诸方治下血、痢、痔、肠秘、后重用枳壳,则实不独治下,而壳不独治高也。盖自飞门至魄门,皆肺主之,三焦相通,一气而已。飞门,口也。魄门,即肛门)。

浓朴

泻,下气,散满

苦降能泻实满,辛温能散湿满(王好古曰∶《别录》言浓朴温中益气,消痰下气。果泄气乎?益气乎?益与枳实、大黄同用,则泻实满,所谓消痰下气是也;与橘皮、苍术同用,则除湿满,所谓温中益气是也。与解利药同用,则治伤寒头痛;与泻利药同用,则浓肠胃。

大抵味苦性温,用苦则泻,用温则补也。同大黄、枳实,即承气汤。同橘皮、苍术,即平胃散。按∶胀满症多不同,清、补贵得其宜。气虚宜补气,血虚宜补血,食积宜消导,瘀滞宜行痰,挟热宜清热,湿盛宜利湿,寒郁者散寒,怒郁者行气,蓄血者消瘀,不宜专用行散药。

亦有服参、 而胀反甚者,以挟食、挟血、挟热、挟寒,不可概作脾虚气弱治也)。入足太阴、阳明(脾、胃)。平胃调中(佐苍术为平胃散。平湿土之太过,以致于中和),消痰化食,浓肠胃,行结水,破宿血,杀脏虫。

治反胃呕逆,喘咳泻痢,冷痛霍乱。误服脱人元气,孕妇忌之。

榛树皮也,肉浓、紫润者良。去粗皮,姜汁炙,或醋炒用。干姜为使。恶泽泻、硝石

忌豆,犯之动气。

槟榔

泻气,行水,破胀,攻坚

苦温破滞,辛温散邪。泻胸中至高之气,使之下行。性如铁石,能坠诸药至于极下。攻坚去胀,消食行痰,下水除风,杀虫醒酒。

治痰癖症结,瘴疠疟痢,水肿香港脚(香港脚冲心,尤须用之,童便、姜汁温酒调服)。治大、小便气秘,里急后重(同木香用,木香能利气)。过服则损真气(岭南多瘴,以槟榔代茶,其功有四∶醒能使醉,醉能使醒,饥能使饱,饱能使饥。然泄脏气,无瘴之地忌用)。

鸡心尖长,破之作锦纹者良(程星海曰∶阴毛生虱,也鲜良方,以槟榔煎水洗,即除。

又方,以心红擦之亦好)。

大腹皮

泻,下气,通,行水

辛泄肺、温和脾。下气行水,通大、小肠。

治水肿香港脚,痞胀痰膈,瘴疟霍乱。气虚者忌用。

子,似槟榔,腹大形扁(故与槟榔同功)。取皮,酒洗,黑豆汤再洗。煨用(鸠鸟多栖其树,故宜洗净)。

槐实

槐角

泻风热,凉大肠

苦寒纯阴。入肝经气分。疏风热,润肝燥,凉大肠。

治烦闷风眩,痔血肠风(粪前有血名外痔,粪后有血名内痔,谷道 肉名举痔,头上有孔名痔 ,疮内有虫名虫痔。大法用槐角、地榆、生地以凉血,芩、连、栀、柏以清热。防风、秦艽以祛风湿,芎、归、人参以和血生血,枳壳以宽肠,升麻以升提。治肠风略同,不宜专用寒凉,须兼补剂收功),阴疮湿痒,明目止泪(清肝,泪为肝热),固齿乌髭(十月上已采,渍牛胆中,阴干百日。食后吞一枚,明目补脑,发白还黑,肠风痔血,尤宜服之),杀虫(根、皮皆能洗痔)堕胎。

去单子及五子者,铜槌槌碎,牛乳拌蒸(槐乃虚星之精)。

槐花苦凉,入肝、大肠血分而凉血(血凉则阴自足)。治风热目赤,赤白泄痢,五痔肠风,吐崩诸血(舌上无故出血如线者,名血衄,炒研掺之)。陈者良。

苦楝子

一名金铃子

泻湿热,治疝,杀虫

苦寒有小毒。能入肝舒筋,能导小肠、膀胱之热,因引心包相火下行,通利小便。

为疝气要药。亦治伤寒热狂、热厥,腹痛心痛。杀三虫,疗疡疥(《夷坚志》∶消渴症有虫、耗其津液者,取根、皮浓煎,加少麝服,下其虫而渴自止)。脾胃虚寒忌之。

川产良。酒蒸(寒因热用)。去皮取肉、去核用。用核则槌碎,浆水煮一伏时去肉用。

茴香为使。

蔓荆子

轻宣,散上部风热

辛苦微寒、轻浮升散。入足太阳、阳明、厥阴(膀胱、胃、肝)经。搜风凉血,通利九窍。

治湿痹拘挛,头痛脑鸣(太阳脉络于脑),目赤齿痛(齿虽属肾,为骨之余。而上龈属足阳明,下龈属手阳明。阳明风热上攻,则动摇肿痛),头面风虚之证。明目固齿,长发泽肌。

去膜,打碎用,亦有酒蒸、炒用者。恶石膏乌头

石南

宣,去风,补肾

辛散风、苦坚肾。补内伤阴衰,利筋骨皮毛,为治肾虚、脚弱、风痹要药。妇人不可久服,令思男(时珍曰∶今人绝不知用,盖为《药性论》有令人阴痿之说也。不知此药能令肾强,人或借此纵欲,以致痿弱,归咎于药,良可慨也。昂按∶石南补阴祛风则有之,然味辛不热,不助相火,亦未闻淫邪方中用石南者,《别录》思男之说,殆不可信)。

关中者佳。炙用。

辛夷

即木笔花

宣散上焦风热

辛温轻浮。入肺、胃气分,能助胃中清阳上行,通于头脑。温中解肌,通九窍,利关节。

主治鼻渊鼻塞(肺主鼻。胆移热于脑,则鼻多浊涕而渊,风寒客于脑则鼻塞。经曰∶脑渗为涕。王冰曰∶胆液不澄,则为浊涕,如泉不已,故曰鼻渊),及头痛面 (音旱,黑斑。

可作面脂),目眩齿痛,九窍风热之病。然性走窜,气虚火盛者忌服(时珍曰∶肺开窍于鼻,阳明胃脉环鼻上行。脑为元神之府,鼻为命门之窍。人之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则头为之倾,九窍为之不利。吾乡金正希先生尝语余曰∶人之记性,皆在脑中。小儿善忘者,脑未满也;老人健忘者,脑渐空也。凡人外见一物,必有一形影留于脑中。昂按∶今人每记忆往事,必闭目上瞪而思索之,此即凝神于脑之意也。不经先生道破,人皆习焉而不察矣。李时珍曰∶脑为元气之府,其于此义,殆暗符欤)。

去外皮毛(毛射肺,令人咳),微炒用。芎 为使。恶石脂。畏黄 、菖蒲、石膏。

郁李仁

润燥,泻气,破血

辛苦而甘。入脾经气分。性降下气行水,破血润燥。

治水肿癃急,大肠气滞,关格不通。用酒能入胆,治悸、目张不眠(一妇因大恐而病,愈后目张不瞑。钱乙曰∶目系内连肝胆,恐则气结,胆横不下。郁李润能散结,随酒入胆,结去胆下,而目瞑矣)。然治标之剂,多服渗人津液。

去皮、尖,蜜浸研。

金樱子

涩精,固肠

酸涩。入脾、肺、肾三经。固精秘气。

治梦泄遗精(和芡实为丸,名水陆丹),泄痢便数(丹溪曰∶经络隧道,以通畅为平和,而昧者以涩性为快,熬膏食之,自作不靖,咎将谁执李时珍曰∶无故而食,以恣欲则不可。

若精气不固者,服之何害)。

似榴而小,黄赤有刺。取半黄,(熟则纯甘)去刺核用。熬膏亦良(《笔谈》云∶熬膏则甘,全失涩味)。

诃子

涩肠,敛肺,泻气

苦以泄气消痰,酸以敛肺降火(东垣曰∶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以酸补之。诃子苦重泄气,酸轻不能补肺,故嗽药中不用),涩以收脱止泻,温以开胃调中。

治冷气腹胀,膈气呕逆,痰嗽喘急(肺挟痰水,或被火伤,故宜苦酸以敛之),泻痢脱肛,肠风崩带(皆取其酸涩),开音止渴(肺敛则音开,火降则渴止。古方有诃子清音汤)。

然苦多酸少,虽涩肠而泄气,气虚及嗽痢初起者,忌服(同乌梅、倍子,则收敛;同陈皮、浓朴,则下气。得人参,治肺虚寒嗽;得陈皮、砂仁,治冷气腹胀。佐白术、莲子,治虚寒久泻;佐樗皮,治肠癖便血。同蛇床、五味、山茱、续断、杜仲,治虚寒带下)。

从番舶来,番名诃黎勒。岭南亦有。六棱黑色,肉浓者良。酒蒸一伏时,去核取肉用,用肉则去核。生用清金行气,煨熟温胃固肠(海鱼放涎凝滑,船不能行,投诃子汤,寻化为水,其化痰可知)。

乌药

宣,顺气

辛温香窜,上入脾、肺,下通肾经。能疏胸腹邪逆之气。

一切病之属气者皆可治。气顺则风散,故用以治中气、中风(厥逆、痰壅、口噤、脉伏,身温为中风,身冷为中气。又有痰为中风,无痰为中气。《局方》治此,亦用乌药顺气散。许学士云∶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忧愁不已,气多厥逆。往往得中气之证,不可作中风治),及膀胱冷气,小便频数,反胃吐食,宿食不消,泻痢霍乱,女人血凝气滞。小儿蛔蛔,外如疮疥疠,皆成于血逆,理气亦可治之。疗、犬百病。气虚、气热者忌用(时珍曰∶四磨汤治七情郁结上气喘急者,降中兼收,泻中兼补也。方用人参、乌药、沉香、槟榔,各浓磨汁七分合煎。缩泉丸,用同益智、等分为丸,治虚寒便数者,取其通阳明、少阴也)。

根有车毂纹、形如连珠者良。酒浸一宿用(亦有 研用者)。

加皮

宣,去风湿,补,壮筋骨

辛顺气而化痰,苦坚骨而益精,温祛风而胜湿。逐肌肤之瘀血,疗筋骨之拘挛(肾得其养,则妄水去而骨壮;肝得其养,则邪风去而筋强)。

治五缓虚羸(五脏筋脉缓纵。《千金方》补云∶五月五日采茎,七月七日采叶,九月九日采根,合为末,治五劳)阴痿囊湿,女子阴痒(湿生虫),小儿脚弱,明目愈疮。酿酒尤良(王纶曰∶风病饮酒,能生痰火,惟五加浸酒益人)。

茎青,节白,花赤,皮黄,根黑,上应五车之精。芬香、五叶者佳。远志为使。恶玄参

椿樗白皮

涩肠,燥湿

苦燥湿,寒胜热,涩收敛。入血分而涩血。去肺、胃之陈痰。治湿热为病,泄泻久痢,崩带肠风,梦遗便数,有断下之功(痢疾滞气未尽者勿遽用,勉强固涩,必变他证),去疳、樗皮尤良(时珍曰∶椿皮入血气而性涩;樗皮入气分而胜利。凡血分受病不足者宜椿皮;气分受病有郁者宜樗皮。《乾坤生意》治疮肿下药,用樗皮水研,服汁取利,是其验矣。昂按∶樗皮止泻痢,终是涩剂。寇氏曰∶一妇年四十余,耽饮无度,多食鱼,积毒在脏,日夜二三十泻,便与脓血杂下,大肠连肛门甚痛。用止血痢药不效,用肠风药益甚,盖肠风有血无脓也。服热药,腹愈痛,血愈下。服冷药,注泻食减。服温平药,则若不知,年余待毙。或教服人参散,樗皮、人参各一两为末,空心温酒或米饮下二钱,遂愈。昂按∶此方仍是作痢疾治)香者为椿,肌实而赤嫩,其苗可茹;臭者为樗,肌虚而白,主治略同。根东引者良。去粗皮,或醋炙、蜜炙用。忌肉面。

榆白皮

滑,利窍

甘滑下降。入大、小肠、膀胱经。行经脉、利诸窍,通二便,渗湿热,滑胎产(或胎死腹中,服汁可下),下有形留着之物。治五淋肿满(《备急方》∶捣屑作粥食,小便利差)喘咳不眠(嵇康《养生论》∶榆令人瞑),疗疥癣秃疮,消赤肿妒乳(乳痈汁不出,内结成肿,名妒乳。和陈醋滓调,日六七易效。《十剂》曰∶滑可去着,冬葵子、榆白皮之属是也)。

有赤白二种,去粗皮,取白用(采皮为面,荒年当粮可食。香剂以之调和,粘滑胜于胶漆)。

秦皮

涩而补,明目

苦寒,色青,性涩。补肝胆而益肾。以能平木(能除肝热)故治目疾(洗目赤,退翳膜)

惊痫。以其收涩而寒,故治崩带下痢(仲景白头翁汤用之)。以其涩而补下焦,故能益精有子(时珍曰∶天道贵啬,惟收涩故能补。今人只知治目一节,几于废弃,良为可婉)。出西土。皮有白点、渍水碧色、书纸不脱者真。大戟为使。恶吴茱萸

海桐皮

宣,祛风湿

苦温(《经疏》云∶应兼辛)。入血分。祛风、去湿、杀虫,能行经络达病所。治风蹶顽痹,腰膝疼痛(《传信方》∶海桐、薏苡各二两,芎 、羌活、地骨皮、五加皮各二两,甘草五钱,生地七两,酒二斗浸,此方不得增减。早、中、晚饮,常令醺醺),疳 疥癣,目赤(煎洗)牙虫(煎服,或含漱)。出广南。皮白坚韧,作索不烂。

蕤仁

亦名白

补,明目

甘温(《别录》微寒)。入心、肝、脾三经。消风散热,益水生光(三经皆血脏也。血得其养,则目疾平。凡目病在表,当疏风清热。在里属肾虚、血少、神劳,宜补肾养血安神。

远视为肾水亏,近视为火不足)。

治目赤肿痛, 烂泪出,亦治心腹邪热,结气痰痞(今人惟用疗眼。陈藏器曰∶生治足睡,熟治不眠)。丛生有刺,实如五味,圆扁有纹,紫赤可食。取仁浸,去皮、尖,研用。

密蒙花

润肝,明目

甘而微寒。入肝经气血分。润肝燥。治目中赤脉、青肤翳,赤肿眵(音鸱。眼脂)泪,小儿疳气攻眼。产蜀中。叶冬不雕,其花繁密蒙茸,故名。拣净,酒浸一缩,候干,蜜拌蒸,晒三次。

芙蓉花

泻,凉血,解毒

辛平、性滑涎粘。清肺凉血,散热止痛,消肿排脓。治一切痈疽肿毒有殊功(用芙蓉花,或叶、或皮、或根,生捣或干研末,蜜调涂四围,中间留头,干则频换。初起者即觉清凉,痛止肿消。已成者即脓出,已溃者则易敛。疡科秘其名为清凉膏、清露散、铁箍散,皆此物也。或加赤小豆末,或苍耳烧存性为末,加入亦妙)。

茶花

泻,凉血

甘微辛寒。色赤,入血分。治吐衄肠风。麻油调末,涂汤火伤。用红者为末,入童便、姜汁、酒调服,可代郁金

木槿

泻热

苦凉。活血润燥。治肠风泻血,痢后热渴。作饮服,令人得睡。川产者治癣疮(癣疮有虫,用川槿皮肥皂水浸,时时搽之,或浸汁磨雄黄尤妙)。用根、皮。

杉木

宣,散肿胀

辛温。去恶气,散风毒。治香港脚肿痛,心腹胀满,洗毒疮(柳子浓纂《救死方》云∶得香港脚夜半痞绝,胁块如石,昏困且死。郑洵美传杉木汤,食顷大下,块散气通。用杉木节一升,橘叶一升,无叶以皮代,大腹槟榔七枚,连子槌碎,童便三升煮,分二服。若一服得快利,即停后服)。有赤、白二种,赤、油斑如野鸡者,作棺尤贵。性直,烧炭最发火药。

乌臼木

泻热毒

苦凉、性沉而降。利水通肠,功胜大戟。疗疔肿,解砒毒(极能泻下。凡患肿毒,中砒毒者,不拘根、皮、枝、叶,捣汁多饮,得大利即愈。虚人忌用)。

子,可作烛。

水杨柳

宣,行气血

苦平。痘疮顶陷,浆滞不起者,用枝煎汤浴之(此因气凝血滞,或风寒外束而热,得此暖气透达,浆随暖而行,再用助气血药更效)。

枝,煎汁,治黄胆。

皂角

通关窍,搜风

辛咸性燥,气浮而散。入肺、大肠经。金胜木,燥胜风,故兼入肝。搜风泄热,吹之导之,则通上、下关窍,而涌吐痰涎,搐鼻立作喷嚏。

治中风口噤,胸痹喉痹(凡中风不省人事,口噤不能进药。急提头发,手掐人中,用皂角末或半夏末吹入鼻中,有嚏者生,无嚏者肺气已绝,死。或用稀涎散吐之,皂角末一两,白矾五钱,每用一钱,温水调灌。或加芦、少麝,鹅翎探喉,令微吐稀涎,再用药治。年老、气虚人忌用)。服之则除湿去垢(最去油腻,刮人肠胃),消痰破坚(取中段,汤泡服,治老人风秘),杀虫下胎。治风湿风癞,痰喘肿满,坚症囊结(厥阴肝脉络阴器。寒客肝经,则为囊结)。涂之则散肿消毒,煎膏贴一切痹痛。合苍术焚之,辟瘟疫湿气。一种小如猪牙,一种长而枯燥,一种肥浓多脂。多脂者良。去粗皮、子弦。或蜜炙、酥炙,绞汁烧灰用。柏实为使,恶麦冬。畏人参、苦参(性能消铁,不结荚者,凿树一孔,八铁封之,则结荚矣。

锤碾见之,久则成孔,故此木不能烧爨)。

皂角刺辛温。搜风杀虫,功同皂荚。但其锋锐,能直达患处,溃散痈疽。治痈毒妒乳,风厉恶疮(痈,同癞。疠乃营气热附,风寒客于脉而不去。经曰∶脉风成为疠。脉与营皆血也。蒸晒为末,大黄汤调下)胎衣不下。痈疽已溃者禁用,孕妇忌之。

皂角子通大便燥结。 存性用(汪机曰∶其性得湿则滑。李时珍曰∶亦辛以润之之义,非得湿则滑也)。

肥皂荚

泻热毒

辛温。除风湿,去垢腻(故澡身,盥面用之),疗无名肿毒有奇功(不拘奇疡恶毒,用生肥皂去子、弦及筋捣烂,酽醋和敷立愈,不愈再敷奇验。此方方书未载,若贫人,僻地仓卒无药者,用之甚便,故特着之。《集成》曰∶生肥皂火 存性,生油,腻粉调敷诸恶疮)。

棕榈

涩,止血

苦能泄热,涩可收脱,烧黑能止血(红见黑则止,不可烧过。棕榈、侧柏、卷柏烧存性,饭丸,止远年下血。亦可煎服)。治吐衄下痢,崩带肠风,失血过多者,初起未可遽用。

年久败棕尤良。(与发灰同用更良)。

泻热,清神,消食

苦甘微寒。下气消食,去痰热,除烦渴,清头目(得春初生发之气,故多整肃上膈之功。《汤液》云∶茶苦寒下行,如何是清头目?《蒙鉴》曰∶热下降,则上自清矣),醒昏睡(清神),解酒食、油腻、烧炙之毒,利大、小便。多饮消脂(最能去油)、寒胃(故浓茶能引吐。《千金》疗卒头痛如破,非中冷、中风。由痰、厥气上冲所致,名厥头痛,单煮茶恣饮取吐,直吐出胆汁乃已,渴而即瘥)。酒后饮茶,引入膀胱、肾经,患瘕疝水肿,空心亦忌之(与姜等分浓煎,名姜茶饮,治赤白痢。茶助阴,姜助阳,使寒热平调。并能消暑、解酒、食毒)。陈、细者良,粗者损人。

吴茱萸

燥,去风寒湿,宣,下气开郁

辛苦大热,有小毒。入足太阴(脾)血分,少阴、厥阴(肾、肝)气分(其气燥,故专入肝而旁及脾、肾)。润肝燥脾,温中下气,除湿解郁,去痰杀虫,开腠理,逐风寒。

治厥阴头痛(仲景用吴茱萸汤),阴毒腹痛(痛在小腹),呕逆吞酸(俗名醋心。亦有吐酸者,宜降火清痰,用吴萸作响导。蔡中丞苦痰饮,率十日一发,头痛背寒,呕酸不食。得一方,茯苓、吴萸汤泡七次,等分,蜜丸,名吴仙丹。前、后痰方无此者),痞满噎膈(胃冷)。食积泻痢,血痹阴疝,痔疾肠风,香港脚水肿,口舌生疮(为末,醋调贴足心,过夜便愈,能引热下行),冲脉为病,气逆里急(宜此主之)。性虽热,而能引热下行(段成式言∶椒性善下,吴萸性上,似不尽然。寇宗 曰∶此物下气甚速。东垣曰∶浊阴不降,厥气上逆,膈塞胀满,非吴萸不可治也。昂按∶吴萸辛热,故性上。气味俱浓,故善降),利大肠壅气www.med126.com(故治肠风痔痢),下产后余血(故产后必用之)。然走气动火,昏目发疮,血虚有火者禁用。

陈者良。泡去苦烈汁用(须泡数次)。止呕,黄连水炒。治疝,盐水炒。治血,醋炒。恶丹参、硝石。

川椒

宣,散寒湿,燥,补火

辛热纯阳。入肺,发汗散寒,治风寒咳嗽。入脾,暖胃燥湿,消食除胀,治心腹冷痛、吐泻 痢、痰饮水肿(《千金方》有人冷气入阴囊肿满,生椒择净,帛裹着丸囊,浓半寸,须臾热气大通,日再易,取消瘥。梅师用桂末涂亦良);入右肾命门,补火,治肾气上逆(能下行导火归元。每日吞三十粒,大能温补下焦),阳衰溲数、阴汗泄精(下焦虚寒)。坚齿明目,破血通经,除症安蛔(虫见椒则伏。仲景蛔厥乌梅丸用之。凡虫嚼腹痛者,面白唇红,时发时止)。杀鬼疰、虫、鱼毒(最杀劳虫。危氏神授丸。川椒炒出汗,为末,米饮下三钱。

有人病传尸劳,遇异人传此方,服至二斤,吐出虫如蛇而安)。肺、胃素热者忌服(丹溪曰∶食椒既久,则火自水中生,多被其毒也)。秦产名秦椒,俗名花椒,实稍大;蜀产肉浓皮皱为川椒。闭口者杀人,微炒去汗,捣,去里面黄壳,取红用(名椒红)。得盐良(入肾)。使杏仁。畏款冬、防风、附子、雄黄、麻仁、凉水(椒乃玉衡星之精,辟疫伏邪,故岁旦饮椒柏酒)。

子,名椒目,苦辛。专行水道,不行谷道。能治水臌,除胀定喘,及肾虚耳鸣。

胡椒

燥,快膈,消痰

辛热纯阳。暖胃快膈,下气消痰。治寒痰食积,肠滑冷痢,阴毒腹痛,胃寒吐水,牙齿浮热作痛(合荜茇散之)。杀一切鱼、肉、鳖、蕈(音寻,上声)毒。食料宜之,嗜之者众。

多食损肺,走气动火,发疮、痔、脏毒,齿痛目昏。

毕澄茄一类二种,主治略同。

苏木

泻,行血,解表

甘咸辛凉。入三阴血分。行血去瘀,发散表里风气(宜与防风同用)。治产后血晕(《肘后方》∶煮汁服。《海藏方》∶加乳香,酒服),胀满欲死,血痛血瘕,经闭气壅,痈肿朴伤,排脓止痛。多破血,少和血。出苏方国,交、爱亦有。忌铁。

沉香

重,宣,调气,补阳

辛苦性温。诸木皆浮,而沉香独沉,故能下气而坠痰涎(怒则气上,能平则下气)。能降亦能升,气香入脾,故能理诸气而调中(东垣曰∶上至天,下至泉,用为使,最相宜)。

其色黑、体阳,故入右肾命门,暖精助阳。行气不伤气,温中不助火。

治心腹疼痛,噤口毒痢,症癖邪恶,冷风麻痹,气痢气淋。色黑、沉水者良。香甜者性平,辛辣者热。入汤剂,磨汁用;入丸散,纸裹置怀中,待燥碾之。忌火(鹧鸪斑者,名黄沉;如牛角黑者,名黑沉;咀之软、削之卷者,名黄腊沉,甚难得;浮者,名栈香;半沉者,名煎香;鸡骨香虽沉而心空,并不堪用)。

檀香

宣,理气

辛温。调脾肺,利胸膈,去邪恶,能引胃气上升,进饮食,为理气要药(《内典》云∶旃檀涂身,能除热恼。昂按∶内兴欲念,亦称热恼。盖诸香多助淫火,惟檀香不然,故释氏焚之。道书又以檀为俗香,不可以供上真)。

紫檀

重,和血

咸寒。血分之药。和荣气,消肿毒,敷金疮,止血定痛。

降真

焚之能降诸真,故名

宣,辟恶、止血、生肌

辛温。辟恶气怪异,疗伤折金疮,止血定痛,消肿生肌(周崇逐寇被伤,血出不止,敷花芯石散,不效。军士李高,用紫金藤散敷之,血止痛定,明日结痂无瘢,曾救万人。紫金藤,即降真香之最佳者也)。

丁香

燥,暖胃,补肾

辛温纯阳。泄肺温胃,大能疗肾,壮阳事,暖阴户。治胃冷壅胀,呕哕呃逆(丹溪曰∶人之阴气,以胃为养。土伤则木挟相火,直冲清道而上作咳逆。古人以为胃寒,用丁香、柿蒂,不能清痰利气,惟助火而已。按∶呃逆有痰阻、气滞、食塞,不得升降者;有火郁下焦者;有伤寒汗、吐,下后,中气大虚者;有阳明内热失下者;有痢疾大下,胃虚而阴火上冲者。时珍曰∶当视虚实阴阳,或泄热,或降气,或温,或补,或吐,或下,可也。古方单用柿蒂,取其苦温降气。《济生》加丁香、生姜,取其开郁散痰。盖从治之法,亦尝有收效者矣。朱氏但执以寒治热,矫枉之过矣) 癖奔豚,腹痛口臭(丹溪曰∶脾有郁火,溢入肺中,浊气上行,发为口气,治以丁香,是扬汤止沸耳,唯香薷甚捷),脑疳齿 ,痘疮胃虚灰白不发。热证忌用。有雌、雄二种(雌即鸡舌香,力大。若用雄,去丁盖乳子)。畏郁金火。

乳香

一名熏陆香

宣,活血,伸筋

香窜入心,苦温补肾,辛温通十二经。能去风伸筋(筋不伸者,敷药加用),活血调气,托里护心(香彻疮孔,能使毒瓦斯外出,不致内攻),生肌止痛。治心腹诸痛,口噤耳聋,痈疽疮肿,产难折伤(皆取其活血止痛)。亦治癫狂(以能去风散瘀。灵苑辰砂散,辰砂一两,乳香、枣仁各五钱,酒下。恣饮沉醉,听睡一二日勿动,惊醒则不可治。《本事》加人参一两,名宁志膏)。出诸番。如乳头、明透者良(市人多以枫香伪之)。性粘难研,水飞过,用钵坐热水中研之,或用灯心同研则易细。

没药

宣,散瘀,定痛

苦平(《经疏》云∶应兼辛)。入十二经。散结气,通滞血,消肿定痛生肌(寇宗 曰∶血滞则气壅,气壅则经络满急,故肿且痛),补心胆虚,肝血不足(推陈致新,能生好血)。

治金疮杖疮(血肉受伤,故瘀而发热作痛),恶疮痔漏,翳晕目赤(肝经血热),产后血气痛,破症堕胎(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消肿止痛生肌,故每兼用。疮疽已溃者忌用,脓多者勿敷)。出诸南番。赤色、类于琥珀者良。主治与乳香同。

枫脂香

白胶香

宣,调气血

苦平。活血解毒,止痛生肌。治血衄咯血,齿痛风疹,痈疽金疮。外科要药。色白微黄,能乱乳香,功颇相近。

冰片

一名龙脑

宣,通窃,散火

辛温。香窜善走能散,先入肺,传于心脾而透骨,通诸窍,散郁火。治惊痫痰迷(东垣曰∶风病在骨髓者宜之。若在血脉肌肉,反能引风入骨,如油入面),目赤肤翳(乳调日点数次。王节斋曰∶冰片大辛热,用之点眼,取其拔出火邪。盖火郁发之,从治法也。世人误以为寒,而常用之。遂致积热害目,故云眼不点不瞎者,此也),耳聋鼻息(鼻中息肉,点之自入,皆通窍之功),喉痹舌出(散火),骨痛齿痛(治骨),痘陷(猪心血作引,酒服或紫草汤服,引入心经能发之)产难,三虫五痔(王纶曰www.lindalemus.com/zhicheng/∶世人误以为寒,不知辛散性甚,似乎凉耳。诸香皆属阳,岂有香之至者,而反寒乎?昂幼时曾问家叔建侯公云∶姜性何如?叔曰∶体热而用凉。盖味辛者多热,然辛热必借辛以散之,风热散则凉矣。此即本草所云冰片性寒之义,向未有发明之者,附记于此)。出南番,云是老杉脂。以白如冰、作梅花片者良(以杉木炭养之则不耗,今人多以樟脑升打乱之)。

樟脑

宣,通窍,除湿

辛热香窜,能于水中发火(置水中焰益炽)。通关利滞,除湿杀虫。置鞋中去香港脚(《集要》曰∶和乌头为末,醋丸弹子大,置足心,微火烘之,汗出为效)熏衣箧,辟疰虫。以樟木切片,浸水煎成。升打得法,能乱冰片。

苏合香

宣,通窍,辟恶

甘温走窜。通窍开郁,辟一切不正之气,杀精鬼。出诸番。合众香之汁煎成。以筋挑起,悬丝不断者真。

血竭

补,和血,敛疮

甘咸。色赤入血分。补心包、肝血不足,专除血痛,散瘀生新,为和血之圣药。治内伤血聚,金疮折跌,疮口不合,止痛生肌。性急,不可多使,引脓(血竭单入血分、乳香、没药兼入气分,皆木脂也)。出南番。色赤,以染透指甲者为真(假者是海母血,味大咸,有腥气)。单碾用(同众药捣,则作尘飞)。

阿魏

泻,消积,杀虫

辛平(一日温)。入脾胃。消肉积,杀细虫,去臭气(谚曰∶黄芩无假,阿魏无真。刘纯曰∶阿魏无真却有真,臭而止臭是为珍),解蕈菜,自死牛马肉毒。治心腹冷痛、疟痢(疟痢多由积滞而起),传尸、疳劳疰虫。出西番。木脂熬成,极臭。试取少许,安铜器一宿,沾处白如银,汞者真(人多以胡蒜白赝之)。用钵研细,热酒器上熏过入药。

芦荟

泻热,杀虫

大苦大寒。功专清热杀虫,凉肝明目,镇心除烦。治小儿惊痫五疳,敷 齿湿癣(甘草末和敷),吹鼻杀脑疳,除鼻痒。小儿脾胃虚寒作泻者勿服。出波斯国。木脂也,味苦、色绿者真。

胡桐泪

泻热,杀虫

苦能杀虫,咸能入胃软坚,大寒能除热。治咽喉热痛(磨扫取涎),齿 风疳,瘰 结核(苏颂曰∶古方稀用,今口齿家,多用为要药)。出凉肃。乃胡桐脂,入土得斥卤之气结成,如小石片,木泪状如膏油。

芜夷

宣,散风湿,泻,消积,杀虫

辛散满,苦杀虫,温燥湿化食(诸虫皆因湿而生,气食皆因寒而滞)。祛五脏、皮肤、肢节风湿,心腹积冷,症痛鳖瘕(《直指方》云∶嗜酒人,血入于酒为酒鳖;多气人,血入于气为气鳖;虚劳人,败血杂痰为血鳖。如虫之行,上侵人咽,下蚀人肛,或附胁背,或隐胸腹。惟用芜夷炒,兼暖胃、理气、益血之药,乃可杀之),痔 疮癣,小儿惊疳冷痢(得诃子、豆蔻良),胃中有虫,食即作痛(和面炒黄为末,米饮下)。形类榆荚。陈久、气膻者良。

没石子

涩精,外用染须

苦温入肾。须精固气,收阴汗,乌须发。出大食诸番。颗小、纹细者佳。炒研用,虫食成孔者拣去。忌铜、铁器。

卫矛

一名鬼箭

泻,破血苦寒(时珍曰∶酸涩)。破陈血,通经落胎,杀虫祛祟。干有三羽,叶似野茶。酥炙用。

泻,破血,消积,杀虫

辛温有毒。功专行血杀虫,削年深坚结之积滞(丹溪曰∶漆性急而飞补,用之中节,积滞去后,补性内行,人不知也),破日久凝结之瘀血(能化瘀血为水),续筋骨绝伤(损伤必有瘀血停滞)。治传尸劳瘵,瘕疝蛔虫。炒令烟尽入药,或烧存性,用半夏为使。畏川椒、紫苏、鸡子、蟹(漆得蟹而成水)。

巴豆

大燥,大泻

辛热有大毒。生猛而熟少缓。可升可降,能止能行,开窍宣滞,去脏腑沉寒,最为斩关夺门之将。破痰癖血瘕,气痞食积,生冷硬物所伤,大腹水肿,泻痢惊痫,口 耳聋,牙痛喉痹(缠喉急痹,缓治则死。用解毒丸,雄黄一两,郁金一钱,巴豆十四粒,去皮油,为丸。每服五分,津咽下。雄黄破结气,郁金散恶血,巴豆下稠涎,然系厉剂,不可轻用。或用纸拈蘸巴豆油,燃火刺喉;或捣巴豆,绵裹,随左、右纳鼻中,吐出恶涎,紫血即宽。鼻虽小,生疮无碍)。其毒性又能解毒、杀虫,疗疮疡、蛇蝎诸毒。峻用大可劫病,微用亦可和中。通经烂胎(巴豆禀火烈之气,烂人肌肉。试以少许擦皮肤,即发一泡,况肠胃耶,不可轻用。王好古曰∶去心、皮膜、油,生用,为急治水谷道路之剂。炒去烟、令紫黑用。为缓治消坚磨积之剂。可以通畅,可以止泻,世所不知也。时珍曰∶一妇年六十余,溏泻五载,犯生冷油腻肉食,即作痛,服升涩药,泻反甚,脉沉而滑,此乃脾胃久伤,积冷凝滞。法当以热下之。用腊匮巴豆丸五十粒,服二日,不利而愈。自是每用治泻痢,愈者近百人)。一名刚子(雷 曰∶紧小、色黄者为巴,三棱、色黑者为豆,小而两头尖者为刚子。刚子杀人。时珍曰∶此说殊乖。盖紧小者为雌,有棱及两头尖者是雄,雄者更峻耳。用之得宜,皆有功力。不去膜则伤胃,不去心则作呕。《藏器》法连白膜服)。或用谷、用仁、用油、生用、炒用、醋煮烧存性用。研去油,名巴豆霜。芫花为使。畏大黄、黄连、凉水(中其毒者,以此解之,或黑豆、绿豆汁亦佳)。得火良。

巴豆油作纸拈燃火,吹息,或熏鼻,或刺喉,能行恶涎恶血。治中风中恶,痰厥气厥,喉痹不通,一切急病(大黄、巴豆,同为峻下之剂。但大黄性寒,腑病多热者宜之。巴豆性热,脏病多寒者宜之。故仲景治伤寒传里多热者,多用大黄;东垣治五积属脏者,多用巴豆。与大黄同服,反不泻人)。

大风子

燥痰,外用治疮

辛热有毒。取油治疮癣疥癞,有杀虫劫毒之功(丹溪曰∶粗工治大风病,佐以大风油,殊不知此物性热,有燥痰之功而伤血,至有病将愈而先失明者)。出南番。子中有仁,白色,久则油黄,不可用。入丸药,压去油。

荆沥

宣通经络,滑痰泻热

甘平。除风热,化痰涎,开经络,行血气。治中风失音,惊痫痰迷,眩晕烦闷,消渴热痢,为去风化痰妙药。气虚、食少者忌之(《延年秘录》云∶热多用竹沥,寒多用荆沥。丹溪曰∶虚痰用竹沥,实痰用荆沥,并宜姜汁助送,则不凝滞)。

牡荆俗名黄荆,截取尺余,架砖上,中间火炙,两头承取汁用。

竹沥

泻火,滑痰,润燥

甘寒而滑。消风降火,润燥行痰,养血益阴(竹之有沥,犹人之有血也。故能补阴清火)

。利窍明目。

治中风口噤,痰迷大热,风痉癫狂,烦闷(《产乳》方∶妊娠苦烦名子烦,竹沥不限多少细服。梅师加茯苓煎)消渴,血虚自汗。然寒胃滑肠、有寒湿者勿服(《经疏》曰∶中风要药。凡中风未有不因阴虚火旺、痰热壅结所致,如果外来风邪,安得复用此寒滑之药治之哉!丹溪曰∶痰在经络、四肢、皮里、膜外者,非此不能达行。又曰∶味甘性缓,能除阴虚之有大热者。寒而能补,胎后不碍虚,胎前不损子。世人因本草大寒二字,弃而不用,然人食笋,至老未有因寒而病者。沥,即笋之液也,又假火而成,何寒如此之甚耶?治法云∶竹沥和米煮粥,能治反胃)。竹类甚多,淡行肉薄,节间有粉,多汁而甘,最良; 竹坚而节促,皮白如霜;苦竹本粗叶大,笋味苦。入药,惟此三种,功用略同。竹茹即刮取青皮。竹沥如取荆沥法。姜汁为使(姜能除痰,且济其寒)。

笋尖发痘疮(《本草》未载。昂按∶笋蕨多食,皆能燥血,故笋有刮肠篦之名。惟同肉煮食,则无害也)。

竹茹

泻上焦烦热,凉血

甘而微寒。开胃土之郁,清肺金之燥,凉血除热。治上焦烦热(皮入肺,主上焦。温胆汤用之),温气寒热,噎膈呕逆(胃热),吐血衄血(清肺凉胃,齿血不止,浸醋含之),肺痿惊痫(散肝火),崩中胎动(凉胎气)。

淡竹叶

泻上焦烦热

辛淡甘寒。凉心暖脾,消痰止渴。除上焦风邪烦热(叶生竹上,故治上焦。仲景治伤寒发热、大渴,有竹叶石膏汤。乃假其辛寒,以散阳明之邪热也),咳逆喘促,呕哕吐血,中风失音,小儿惊痫。竹生一年以上者,嫩而有力。

竹黄

泻热,豁痰,凉心

甘而微寒。凉心经,去风热,利窍豁痰,镇肝明目。功同竹沥,而性和缓,无寒滑之患。治大人中风不语,小儿客忤惊痫为尤宜。出南海。大竹之津气结成(即竹内黄粉),片片如竹节者真。

雷丸

泻,消积,杀虫

苦寒有小毒。入胃、大肠经。功专消积杀虫(杨 得异疾,每发语,腹中有小声应之,久渐声大。有道士曰∶此应声虫也,但读本草,取不应者治之。读至雷丸,不应,服之而愈)。竹之余气,得霹雳而生,故名。大小如栗,竹刀刮去黑皮。甘草水浸一宿,酒拌蒸,或炮用。浓朴、芫花为使。恶葛根

柽柳

一名西河柳

宣,解毒

能使疹毒外出。末服四钱,治痧疹不出,喘嗽闷乱。沙糖调服,治疹后痢。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经论书籍: 《经络全书》 《四圣心源》 《内经评文》 《灵枢悬解》 《素问悬解》 更多>>
    伤寒金匮: 《伤寒说意》 《伤寒心法要诀》 《伤寒悬解》 《伤寒寻源》 《伤寒医诀串解》 更多>>
    诊治书籍: 《脉诀刊误》 《脉诀乳海》 《脉理求真》 《脉确》 《脉象统类》 更多>>
    本草书籍: 《本草崇原》 《本草从新》 《本草撮要》 《本草分经》 《本草纲目》 更多>>
    方言书籍: 《洪氏集验方》 《华佗神方》 《回生集》 《本草分经》 《急救便方》 更多>>
    内科书籍: 《中国医籍考》 《中风论》 《重订灵兰要览》 《重订广温热论》 《止园医话》 更多>>
    妇科书籍: 《产宝》 《产鉴》 《妇科秘方》 《妇科秘书》 《妇科问答》 更多>>
    儿科书籍: 《保婴撮要》 《保幼新编》 《慈幼便览》 《慈幼新书》 《达生编》 更多>>
    外科书籍: 《金疮秘传禁方》 《救伤秘旨》 《立斋外科发挥》 《伤科补要》 《伤科大成》 更多>>
    五官书籍: 《白喉全生集》 《白喉条辨》 《包氏喉证家宝》 《喉科秘诀》 《喉科指掌》 更多>>
    针灸书籍: 《针经指南》 《针灸大全》 《针灸甲乙经》 《针灸聚英》 《针灸神书》 更多>>
    医论书籍: 《思考中医》 《四圣悬枢》 《塘医话》 《推求师意》 《外经微言》 更多>>
    医案书籍: 《马培之医案》 《奇症汇》 《三家医案合刻》 《邵兰荪医案》 《孙文垣医案》 更多>>
    综合书籍: 《急救广生集》 《景岳全书》 《明医杂着》 《明医指掌》 《儒门事亲》 更多>>
    养生书籍: 《食疗方》 《寿世传真》 《寿世青编》 《心医集》 《服食导饵》 更多>>
    其它书籍: 《本草问答》 《疯门全书》 《厘正按摩要术》 《医暇卮言》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浙ICP备12017320号-1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