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小儿伤乳作泻,脾胃虚寒者忌之。东垣云∶牛黄入肝,治筋,中风入藏者,用以入骨追风。若中府中经者,误用之反引风入骨,如油入面,莫之能出,为害非轻。有平素积虚,而一时骤脱者,景岳以非风名之,尤忌用之。
〔利〕苦甘凉,泻心主之热,摄肝脏之魂,利痰凉惊,通窍辟邪,治中风入脏,惊痫口噤,能入筋骨以搜风,得丹皮菖蒲良,人参为使。
〔害〕辛香偏燥而散,阴血不足者,禁之。精滑汗多者,忌用。若多用独用,亦耗气血而为殃。犯铁器,令人吐逆。恶麻黄,忌饴糖、羊肉、铁器,惟秦艽为使。
〔利〕芳香利窍,辛温达气,宣五脏,开心孔,利九窍,明耳目,发声音,去湿除风,逐痰消结,开胃宽中,疗噤口毒痢。口噤虽是脾虚,亦有热闭胸隔所致。用山药、木香皆失,唯参苓白术散加菖蒲,胸次一开,自然思食。芳香利窍,心开智长,为心脾胃之良药。能佐地黄、天冬之属,资其宣导。鲜菖蒲汁稍凉,而功胜于干者。
〔修治〕二八月采,生水石间,不沾土,根瘦,节密,一寸九节者佳。去毛微炒。按菖蒲捣汁冲用,为斩关夺门之将,于痰火实者宜之。
〔害〕虚寒为病大忌。凡病患血少气虚,脾胃薄弱,血不足以致惊悸不眠,兼烦热躁渴;
及产后不卧,血虚发热,泄泻腹痛;小儿痘疮,阳虚作泄,行浆后泄泻;老人脾胃虚寒作泻,虚人天明飧泄,病名肾泄;真阴不足,内热烦躁诸症;法咸忌之。犯之使人危殆。久服黄连、苦参,反热从火化也。盖炎上作苦,味苦必燥,燥则www.lindalemus.com/Article/热矣。且苦寒沉阴,肃杀伐伤生和之气也。恶菊花、元参、僵蚕、白藓皮。畏款冬、牛膝。忌猪肉,令人泄泻。黄芩、龙骨为使,胜乌头解巴豆毒。
〔利〕大苦大寒,泻心肝火而燥湿,与官桂同行,能使心肾交于顷刻。
海藏曰∶泻心实泻脾也,实则泻其子,或用甘草以调其苦,或加人参以节制之。
〔修治〕本经心火生用,肝火胆汁炒;上焦火酒炒;中焦火姜炒;下焦火盐水炒,或童便炒;食积火土炒;湿热在气分,吴萸汤炒;在血分醋炒。点目,人乳浸亦可。二八月采根曝干。川中种连色黄,软毛无硬刺,味微苦而薄,服之无效。六七月根紧,始堪采。雅州连细长弯曲,微黄无毛有硬刺;马湖连色黑细绣花针头硬刺,形如鸡爪,此二种最佳。按黄连苦燥,血虚有热不可用者,入心恐助心火也。
古名通草
〔害〕苦降淡渗利窍。凡精滑不固,梦遗及阳虚气弱,内无湿热者均忌,妊娠尤忌。
〔利〕辛甘淡平,入心肺小肠膀胱,泻湿热,降心火,清肺热,化津液,下通大小肠,导诸湿热由小便出。通血脉,下乳行经,催生坠胎。防己苦寒,泻血分湿热;木通甘淡,泻气分湿热。君火为邪,宜用木通;相火为邪,宜用泽泻;利水虽同,所用各别。又治胸中烦热,大渴引饮,淋沥不通,脾热好眠。
〔修治〕正二月采枝阴干,洗切片用,又与琥珀同功,但能泄热,不能通瘀。
〔害〕镇养心神,但宜生使,若经伏火,及一切烹炼,则毒等砒 ,服之必毙,戒之。
独用多用,令人呆闷。畏盐水,恶磁石,忌一切血。若火炼,则有毒,服饵常杀人。须细水飞三次。
〔利〕甘凉、体阳性阴,泻心经热邪,镇心定惊,辟邪,清肝明目,祛风,解毒。胎毒痘毒宜之,色赤属火,性反凉者,离中虚有阴也。味甘者,火中有土也。
〔修治〕辰产明如箭镞者良,研末。
〔害〕大寒之性,非大热者不可滥用。凡痘疮气虚,无火热者,不宜用。伤寒斑疹,阴症发躁,因阴寒在内,逼其浮阳外越,失守之火,聚于胸中,上冲咽嗌,故面赤、手温、烦呕,喜饮凉www.lindalemus.com物,下食良久后出;惟脉沉细、足冷,虽渴而饮水不多,且复吐出,为异于阳症耳,不宜误用。犀角凉剂,孕妇服之,能消胎气。忌盐,升麻为使。
〔利〕苦酸咸寒凉心、泻肝、清胃中大热,祛风、利痰,凉血、辟邪解毒、明目、定惊,治吐血下血畜血,发狂发斑,痘疮黑陷,消痈化脓。又云∶犀食百草之毒,故能解毒。
〔修治〕犀角有黑白二种,以西番生犀黑者,锉屑绵包,或磨汁,用入丸散,乌而光润者良。角尖尤胜。鹿取茸,犀取角尖,现成器物,多已被蒸煮,不堪入药。入汤剂当以绵薄纸裹,于怀中蒸燥乘热捣之,应手如粉,又云∶人气粉犀。
〔害〕禀苦寒之性,虑伤胃气而伤血,凡脾胃虚弱,及血虚发热者忌之。能泻有余之火,心肺无邪热者忌。心腹痛不因火者尤忌。小便不通,由于膀胱虚无气以化,而非热结小肠者亦不可用。疮疡因气血虚,不能收敛,则为久冷败疮,非温暖补益之剂则不愈。所谓既溃之后,一毫寒药不可用是也。世人每以治血,不知血得寒则凝,反为败症。
〔利〕苦寒,清心肺脾胃,治胸中懊 而安眠卧。疏脐下血滞而利小便。泻三焦之火,使屈曲下行。
栀皮苦寒性减,而清肤热之用长。
〔修治〕九月采实曝干,洗去黄浆,生用吐胃中邪热,当以伤寒类方参看,炒黑止血,姜汁炒止烦呕,内热用仁,表热用皮。苦寒之品,宜于实热者,盖伐生气故也。
〔害〕清而无补之品,痈疽溃后勿服,火热由于虚者勿服。苦寒碍胃,多饵即减食,脾胃薄弱,易作泄者勿服。
〔利〕苦寒,入心包、胆、三焦、大肠,手少阴主药也。除心经客热、阳明湿热、散诸经血凝气聚,利水通经。诸痛疡疮,皆属心火,故为疮家圣药。翘心更苦寒,泻心火尤胜。温热入心营,非此不能治。
〔修治〕八月采取阴干,手搓用之。按连翘除血热,山栀治火郁,虽同入血分,治法两途。
〔害〕其气寒降,中寒者勿服,虚脱人及孕妇均忌。
〔利〕色白气寒,体轻味淡,故入肺经,引热下行,味淡而升,故入胃经,通气上达,而下乳汁。凡利小便,必先上清心火,而后能下行也。阴窍涩而不利,水肿闭而不行,用之立通,故名之。
〔修治〕采茎肥大围数寸者,取茎中瓤正白用。
〔害〕其性冷利,专走下窍。虽有开水窍以固精窍之功,若遇内伤劳倦,阳气下陷之病,肾虚脱者,皆在禁例。
〔利〕甘寒清心,利膀胱小水,以解湿热。催生止泻,明目益精,男女阴中有二窍,一窍通精,乃命门真阳之火;一窍通水、乃膀胱湿热之水。二窍不并开,水窍开,则湿热外泄,相火常宁。精窍常闭,久久精足,则目明。服固精药,久服此,行房即有子。
车前叶,凉血去热通淋。
〔修治〕五月采取,洗去泥沙晒干,炒过用。入丸散,酒浸一夜,蒸焙研。使叶,勿使茎蕊。
〔害〕竹性寒凉,胃寒呕吐,及感寒挟食作吐者,忌用。竹能损胃气,故虚人食笋,甚不相宜。
〔利〕辛淡甘寒,入心、肺、肾。清心涤烦热,止嗽化痰涎。卷心者佳,竹叶力减。然药力薄弱,不可持以为君,不过借此佐使耳。
〔修治〕淡竹为上,甘竹次之,须用生长甫及一年者,为嫩而有力。
仲景治伤寒解后,气逆欲吐,用以竹叶石膏汤,去其三阳之余热,假其辛寒,以散风热也。
〔害〕性专通利,虚脱人不宜用,中寒小便不禁勿服。
〔修治〕入药宜用生,干剥,取生草宁心,辰砂拌用,入丸散,以梗粉浆染过,晒干研末,入水澄之,浮者是灯心。
一名莲薏
〔害〕莲子性涩,大便燥者勿服。生食过多,微动气胀。
〔利〕莲子中青心,苦寒,清心去热。莲子甘平而涩,入心、脾、肾,能交水火,媾心肾而靖君相之火邪,浓肠胃而收泻痢之滑脱。频用能涩精,多服令人喜。古方治心肾不交,劳伤白浊,有莲子清心饮。补心肾有瑞莲丸。
〔害〕沉阴之物,无湿热而虚寒者勿服。
〔利〕苦寒清心,除烦,开胃进食,去湿热,专治噤口痢,淋浊症需之。
〔修治〕八九月采坚黑如石者,破房得之。堕水入泥者更良。今肆中多以广中树上木实伪充,其味大苦,不堪入药,真者其味甘,味淡微苦,杵碎用。
〔害〕病非关邪恶气侵犯者,勿用。
〔利〕辛香苦平入心经,研服行血下气,安神,蛊毒可消。心经主藏神,神昏则邪侵之,心主血,血滞则气不宣快,安神行血故治也。
〔修治〕安息,国名也。或云辟邪安息诸邪,故名。出西番,树名辟邪,其脂结成状若桃胶,秋月采之,烧之能集鼠者真。
一名熏陆香
〔害〕辛香善窜,疮疽己溃勿服,及诸疮脓多勿敷。
〔利〕辛温入心,通行十二经,活血舒筋,和气治痢,托里生肌,定诸经之痛,解诸疮之毒,护心,外宣毒瓦斯,是有奇功也。产难斫伤,亦治癫狂,能祛风散瘀。
〔修治〕出诸番,圆大如乳头,明透者良,性粘难研,水沸过用钵坐热水中,以灯心同研则易细。今松脂枫脂中亦有此状者,市人或以伪之。
〔害〕生金解毒恶而有毒。不炼,服之杀人,且难解。畏水银锡。
〔利〕辛平,入心、肝,安镇灵台,免于神魂飘荡。辟除恶祟,搜其脏腑伏邪。金制木,故能治惊痫风热,肝胆之病皆需之。又催生亦用之。银用足纹,功亦相仿。丸散用箔为衣。误吞金银,食炒熟连长韭菜,能裹住金银从大便而出。元丝银有硝毒害人。
〔修治〕凡使金银铜铁,只可悬煎于药铫中,借气以生药力而已,勿入药服,能消人脂。
入药金银用箔,或用簪环首饰,凡使银箔,须辨铜箔。
〔害〕大苦大寒,脾胃所恶。食少而泻者,切勿沾唇,虚人亦忌。
〔利〕苦寒泻心火,以保肺金,去大肠风热,解咽喉痛蛊毒,消诸肿疮疡,喘满热咳,泻热解毒,治热极所致之病。
〔修治〕苗蔓如豆,经冬不凋,八月采根曝干。
〔害〕性寒凉,久用亦能寒中。
〔利〕甘寒入心经,祛风痰、解风热、镇心肝、安五脏、泻热豁痰、利窍养心。治大人中风不语,小儿客忤惊痫。其气味与竹沥同功而性稍和缓,无寒滑之患。
〔修治〕生南海镛竹中,此是竹内所生,如黄土着竹成片,片如竹节者真。此竹极大,又名天竹,津气结成,其内有黄。本草作天竺者非。采无时。
一名铅丹
〔害〕性味沉阴能损阳,铅粉主治略同。内服虽能消疳、逐积、杀虫,然其性冷善走,如脾胃虚弱者,不宜用,妊妇亦忌。
〔利〕咸寒,镇心安魂,堕痰、消积、杀虫,治惊疳、疟痢,外用解热拔毒,止痛生肌长肉。凡使燥湿、坠痰、解热,但宜外用。
〔修治〕黑铅加硝、黄、盐,矾炼成。凡用水漂净炒紫色,出火毒。
〔害〕苦寒之极,不利脾胃,凡疳症、脾弱、目病、血虚者,不宜多服。
〔利〕甘苦凉,清心肾之火,疗风痫惊悸,骨蒸痰热疮毒,锉屑煎服,气和味平,于藏府无逆。象肉壅肿,以刀刺之,半日即合。治金疮不合者,用其皮灰亦可。熬膏入散,为合金疮之要药,长肌肉之神丹。诸铁及杂物入肉,刮牙屑和水敷之立出,诸物刺咽,磨水服之亦出。
〔修治〕出西番,象每脱牙,自埋藏之,昆仑诸国人以木牙潜易取焉。
〔害〕珠体最坚,研不细能损人脏府,病不由火热者勿用。
〔利〕甘咸寒,水精所蕴,入心肝二经,镇心安魂,坠痰明目,治聋、惊、热、痘、疔,下死胎胞衣,拔毒收口生肌。
〔修治〕河蚌感月而胎。取新洁未钻织者,人乳浸三日,研粉极细如飞面用。心肝藏神魂,大抵宝气多能镇心安魂,泻火定惊。如金箔、琥珀、真珠、龙齿之类,亦借其神气也。
〔害〕最渗津液,久服令人枯燥,肌瘦身重。凡水肿胀满,总属脾虚,当杂补脾胃药中用之,病已即去,勿过剂也。
〔利〕甘酸平,入心小肠,性下行而通,行水散血,去虫止渴,行津液,清气分,涤烦蒸,通乳汁,胎产最要,除痢疾,止呕吐,脾胃最宜。
治有形之病,消胀散肿,凡疮疽溃烂几绝者,为末敷,无不立效。鸡子青调涂,性粘,干则难揭,入苎根末,则不粘。未溃者箍之,则四敛中起,已溃者敷之就瘥。相想子苦平,研服,能治心腹邪气,风痰瘴疟及蛊毒。
〔修治〕深秋八月采,以紧小而赤黯色者入药,其稍大而鲜红淡红色者,并不治病。今肆中半粒黑者,是相思子,一名红豆,有毒。
〔害〕今医用此开郁,罕效。如真阴虚火亢吐血,不关火炎,搏血妄行溢出上焦,不关肺肝,气逆以伤肝吐血者,不宜用也。近日郁症,多属血虚,用破血之药开郁,不能开而阴已先败,致不救者多矣。今市中所用者,多是姜黄,并有以蓬术伪之者,俱峻削性烈,病挟虚者大忌。
〔利〕苦辛微甘,气寒,人心及包络、肺、肝四经。开血积气壅,生肌定痛,本入血分之气药。其治吐血衄血,妇人经脉逆行者。血属火炎,此能降气,气降即火降。而性入血,故能导血归经,解肝郁,泻火凉血破瘀。
〔修治〕有川产、广产,其根体锐圆如蝉腹,外黄内赤,去皮火干,色鲜微香,折之光明艳彻,苦中带甘者乃真,敲碎入煎,或磨汁冲。
〔害〕吐血因于虚寒者,非其所宜。因寒发哕,中寒呕吐湿痰,停饮发热,并不宜服。
〔利〕甘寒,入心、脾、胃、小肠四经,凉金定喘,平血逆,清血瘀,利水湿,疗淋沥崩中。
〔修治〕三月采针,四月采花,六月掘根,去毛用。
〔害〕苦寒之极,不利于脾胃虚寒,伤寒温疫,非阳明实热者,不宜用。痘疮非火热郁滞,因而紫黑干陷倒靥者,不宜用。
〔利〕苦寒入心(一作胃),清痰火,消食积,大解五脏实热,治阳毒发狂,清痘疮血热,解百毒,敷疔肿。金汁主治同人中黄而功胜,泻实热。
〔修治〕用竹筒刮去青皮,纳甘草末于中,紧塞其孔,冬月浸粪缸中,至春取出,洗悬风处,阴干取末。制金汁法∶棕皮绵纸,上铺黄土淋粪,滤汁入新瓮,碗覆埋土中一年,清若泉水,全无秽气,胜于人中黄,年久弥佳。
经论书籍: | 《经络全书》 | 《四圣心源》 | 《内经评文》 | 《灵枢悬解》 | 《素问悬解》 | 更多>> |
伤寒金匮: | 《伤寒说意》 | 《伤寒心法要诀》 | 《伤寒悬解》 | 《伤寒寻源》 | 《伤寒医诀串解》 | 更多>> |
诊治书籍: | 《脉诀刊误》 | 《脉诀乳海》 | 《脉理求真》 | 《脉确》 | 《脉象统类》 | 更多>> |
本草书籍: | 《本草崇原》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经》 | 《本草纲目》 | 更多>> |
方言书籍: | 《洪氏集验方》 | 《华佗神方》 | 《回生集》 | 《本草分经》 | 《急救便方》 | 更多>> |
内科书籍: | 《中国医籍考》 | 《中风论》 | 《重订灵兰要览》 | 《重订广温热论》 | 《止园医话》 | 更多>> |
妇科书籍: | 《产宝》 | 《产鉴》 | 《妇科秘方》 | 《妇科秘书》 | 《妇科问答》 | 更多>> |
儿科书籍: | 《保婴撮要》 | 《保幼新编》 | 《慈幼便览》 | 《慈幼新书》 | 《达生编》 | 更多>> |
外科书籍: | 《金疮秘传禁方》 | 《救伤秘旨》 | 《立斋外科发挥》 | 《伤科补要》 | 《伤科大成》 | 更多>> |
五官书籍: | 《白喉全生集》 | 《白喉条辨》 | 《包氏喉证家宝》 | 《喉科秘诀》 | 《喉科指掌》 | 更多>> |
针灸书籍: | 《针经指南》 | 《针灸大全》 | 《针灸甲乙经》 | 《针灸聚英》 | 《针灸神书》 | 更多>> |
医论书籍: | 《思考中医》 | 《四圣悬枢》 | 《塘医话》 | 《推求师意》 | 《外经微言》 | 更多>> |
医案书籍: | 《马培之医案》 | 《奇症汇》 | 《三家医案合刻》 | 《邵兰荪医案》 | 《孙文垣医案》 | 更多>> |
综合书籍: | 《急救广生集》 | 《景岳全书》 | 《明医杂着》 | 《明医指掌》 | 《儒门事亲》 | 更多>> |
养生书籍: | 《食疗方》 | 《寿世传真》 | 《寿世青编》 | 《心医集》 | 《服食导饵》 | 更多>> |
其它书籍: | 《本草问答》 | 《疯门全书》 | 《厘正按摩要术》 | 《医暇卮言》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