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曰∶上言热与火异,今言肾生之热亦合于三焦之火,何也?
答曰∶此可分亦可合,非截然分膈也。天之阳可以助地之火,地之火亦可以助天之阳,所以少阴之热可并于三焦肝胆,而三焦肝胆之火亦能入少阴心肾。故凡暑热瘟疫,皆感于天之热气者也,其初发热口渴,则但属热,用石膏等以清之,其后并于三焦胆火,入心包,则兼火,治宜牛黄、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牛黄,系牛之病多生肝胆中,或生心膈间,或生角中,能自行吐出。盖火发于肝胆而走于膜膈,以达周身,故牛黄生无定处,皆是其膜膈中之火所生也。因火生痰结而为黄,是盖牛之痰积也,以牛之痰积治人之痰积,为同气相求以敌诱敌之妙剂。其黄由火而生,故成为火味而苦。火之所生者,土也,痰亦脾土所化,故结为黄,且气香,以其成于土,故色黄气香土成则火退,故用以退泻人身中之火气。香善走,故透达经络脏腑而无所不到。其祛痰者,火降则痰顺也。问曰∶何以知牛黄是秉火之性而生?
答曰∶牛有黄,用火烘之,牛前置水一盆,欲饮不得,则黄自吐出,因火之逼。思水而吐出,则如黄是火所生。
□
问曰∶既系牛病,何以又为良药?答曰∶秉异气得间味,故灵变在牛,为病而以之治人,又为良药。如乳香、血竭是树脂外注,亦树病也,而即以为良药。僵蚕风死,乃虫病也,而亦为良药,总以气化相治,不可拘于形迹。
□
问曰∶六淫外感之药,既得闻矣。而七情之病生于脏腑内者,药当如何?
答曰∶上所论之脏腑气化,
□
问曰∶外感内伤古既分门,至今岂可缺。论七情内生之疾,用药自当有别,尚求一剖示之。
答曰∶理只一贯,而病或百出,岂能屡陈。今子即请问,无已不得不举其大略也,可遵丹溪之法分血气痰郁四字,以赅举之。然血气二者,予于卷首已详论矣,故吾不欲再议焉。
□
问曰∶血气二者,虽前文已论,然前系通外感内伤而言。今单论内伤,则不得不再详血气,请再为弟子申论之。
答曰∶血者,肾中之津液上于胃,与五谷所化之汁并腾于肺,以上入心,化为赤色,即成血矣。心象离卦,汁液入心,象离内之阴爻;化为赤血,象离外之阳爻。故血者,阳中之阴,木交于火即化为血也。西医谓血有铁气,用铁酒补血。余按铁本水金之性,当属肾经。血有铁气,即是肾水交于火而为血也。然或水气交于心,而心火不能化之,则亦不能生血。故仲景复脉汤既用胶地以滋水,而又用桂枝以助心火,洵得生血之法。西药用铁水,必造作酒服,亦以酒属阳,能助心火也。西医知其当然,但未明其所以然,今为指出血所生化之理,乃知当归正是补血药。其味辛温,火也;其汁油润,水也。一物而具二者,是水交于火所化之物也。恰与血之生化相同,故主补血。川芎辛温得火之气味而无汁液,故但能助火以行血,而不能生血也。地黄有汁液不辛温,故但能益水液滋血之源,而不能变化以成赤色,桂枝色赤入心助火,正是助其化赤之令。丹皮色赤味苦泻火,即能泻血。白芍味苦能泻血,其色白故又能行气分之水。红花色能生血,而味苦又能泻血。桃花红属血分,仁在核中,又象人心,味苦有竹气,是正入心中,能行血能生血。心中血液中含灵光,即神也。神为血乱,则癫狂乱语,以行气者入心导之。则远志、菖蒲麝香皆能开心窍,而丹皮、桃仁、干漆皆能去心血。又有痰迷心神者,不在此例。血竭乃树脂注结而成,气香散故能散结血。乳香、没药亦树脂,象人血又香散,故行血。蒲黄生于水中,其花黄色而香,是属气分不属血分也,其能止血者,盖以气行则血行。火交于水而化气,气着于物还为水,气行于血中而包乎血外,故行血赖于行气,而行气即是行水。白茅根利水行气,故能行血也。凡吐血必咳痰,痰为气分,盖必气逆水升,然后引出其血也。故用尖贝、杏仁降气行痰,气降则血降矣。气滞血瘀、寒热身疼,女子经闭不通,亦当行血中之气。香附、灵脂、元胡、郁金、川芎、乳香、降香为主,胎血下漏必先漏水,以其水气先行而后血行气,即水也。宜升麻、参 以升补之。苎麻根以滋之,苎根汁本白而能转红色,故生血,是水交于火化血之义也。藕节亦然。藕生于水而上发花,花秉火色,是水上交于火之象。藕汁能转红色,又是火化为血之象。藕汁之气化与人血之气化相同,所以清火而化瘀血。盖清火之药是水交于火也,故能止血,芩连是矣。补火之药是火能化水也,故能行血,姜艾是矣。
□
问曰∶发名血余,今拔其发根下微有白水而无血,何也?
答曰∶此理最微,知发之生化即知血之原委矣。人身之血由后天饮食之汁入心化赤,循冲任下入胞宫,与先天肾水相交,于是化而为精,由肾系入背脊,循行而上入脑,遂化为髓,以生骨,故人死皮肉化而骨不腐。盖皮肉或单秉气而生,则遇阴则化;或单秉血而生,则遇阳即化。惟骨由精髓而生,秉秉气血之全,故不腐化,所以补骨必补髓,而补髓又在补精。鹿茸为气血之最,强通肾脉,故补精髓以强骨。地黄、黄 气血双补,皆能化精以补髓也。牛骨髓、猪脊髓皆是以髓补髓。夫补髓先补精,精为气血所化。肾气丸、菟丝子等药皆气血双补,能化精者也,精化为髓,而脑髓中有寒,则用附子、细辛从督脉上脑以治之,由气分而入脑也。脑髓中有风有热,则用羚羊、犀角、吴萸、薄荷、荆芥、天麻、黄柏、青蒿、苍耳子以治之,从厥阴肝脉由血分而上脑,此则脑髓之治法。吾子虽以治之,未问及。然髓是气血合化者,今与子论血合气之理,故并论之。髓中藏精主记事,心神上合于髓精乃能知识用事。故髓气不清则神亦乱,癫狂其多病此;髓不足则知识不强,治法可以上引经之药以类求之矣。夫骨秉气血二者,故不腐化,毛发亦入土不腐化。盖血生于后天,属任豚,下交胞宫,合气化精则生髓。若夫气则生于先天,肾中者也。气生于先天,属肾脉,下交胞宫,合血变精达于冲任二脉。化而上行,循经脉,则绕唇而生须。充皮毛,则生周身之毛。随太阳经上头,则生头发。应肝之部位,则生腋下前后阴之毛。人之面部、额上属肺,目属肝,眉居目上,正当肝肺交界处。肝主血,肺主气,血气相交,是以生眉毛。总见毛发者,血随气化之物也,故发名血余,以其秉血而生也。拔其发根,下只有白水,水者气也,是气化其血之验也。然则毛发亦秉气血之全,故不腐化,制发为药,可以补血,以其为血之余也。又能利下水,以其为气所化也。《本经》言仍自还神,化此四字,无人能解。不知神者,心所司,谓发之性能还于心为神,复能化血以下交于水,相为循环也。草木亦然。阳木遇阴则化,阴木遇阳则化。惟棕象人之毛发,亦入土不腐化。盖草木亦有气血,秉天者为www.lindalemus.com/wsj/气,秉地者为血。棕象毛发而秉草木气血之全,阴阳合化之所生,故不腐化。且棕之性与发略同,功能利水又能止血,此可知血气相合之理矣。其他治血化气之药,皆可从此类推。
□
问曰∶人参、黄 之补气,卷首已明言矣。而茯苓亦云化气,何也?
答曰∶气者,水中之阳。人饮水得肾阳化之,则水质下行而气上升。茯苓秉土之精而味淡利水,水行则气升,且下有茯苓、上有威喜芝,乃茯苓苗在松巅上,与茯苓悬绝,而茯苓虽在土中,其气自能贯之。茯苓之气所以能上升也,所以性能化气者,此也。然滋生元气,不如人参。扶达元气,不如黄 也。
□
问曰∶经云状火食气,少火生气,此又何说?
答曰∶气者,水所化而复还为水,上退场门鼻为津,外出皮毛为汗,下出二便为液。设火太甚伤其津液,则失其冲和。则气虚而喘,五味、麦冬以润之,气泄而盗汗,生地、丹皮、浮麦、地骨皮、龙骨以清敛之;气滞便涩,肉苁蓉、当归、火麻仁、杏仁以滑之。且如肾阳有余,阴气不能蓄之,则喘咳虚劳之证作,非大滋其阴不可。故用熟地、龟板、元参等以水配火,不使状火食气,斯气纳矣。凡入饮水入胃,渗入三焦膜中,而下入膀胱。命门之真火,所从胞室,蒸动膀胱之水,而气于是乎出。此真火随气上行,其路道即在焦膜之中,遇水所过,火即蒸之,皆化为气,以充周身,故年少气盛者,其小便少水皆化而为气故也。此真火不寒不烈,故称少火,乃人身生气之源,观仲景八味丸独以肾气名之。盖有桂附又有萸地,阴中之阳诚为少火生气之方。桂枝化气,亦是此理。故只温而不烈,色黑入肾,正能生气,桂附性烈,须济以阴药。然使其人本有阴寒,则又须桂附纯阳之品,乃能化之也。又凡气上脱者,则喘促,属阴虚,宜滋阴以敛真火。气下脱者,则汗泄大小便不禁,属阳虚,宜补火,以收元气。然无论阴阳,皆当利水,水化则气生,火交于水,则气化。知乎此者,可以探造化之微。
经论书籍: | 《经络全书》 | 《四圣心源》 | 《内经评文》 | 《灵枢悬解》 | 《素问悬解》 | 更多>> |
伤寒金匮: | 《伤寒说意》 | 《伤寒心法要诀》 | 《伤寒悬解》 | 《伤寒寻源》 | 《伤寒医诀串解》 | 更多>> |
诊治书籍: | 《脉诀刊误》 | 《脉诀乳海》 | 《脉理求真》 | 《脉确》 | 《脉象统类》 | 更多>> |
本草书籍: | 《本草崇原》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经》 | 《本草纲目》 | 更多>> |
方言书籍: | 《洪氏集验方》 | 《华佗神方》 | 《回生集》 | 《本草分经》 | 《急救便方》 | 更多>> |
内科书籍: | 《中国医籍考》 | 《中风论》 | 《重订灵兰要览》 | 《重订广温热论》 | 《止园医话》 | 更多>> |
妇科书籍: | 《产宝》 | 《产鉴》 | 《妇科秘方》 | 《妇科秘书》 | 《妇科问答》 | 更多>> |
儿科书籍: | 《保婴撮要》 | 《保幼新编》 | 《慈幼便览》 | 《慈幼新书》 | 《达生编》 | 更多>> |
外科书籍: | 《金疮秘传禁方》 | 《救伤秘旨》 | 《立斋外科发挥》 | 《伤科补要》 | 《伤科大成》 | 更多>> |
五官书籍: | 《白喉全生集》 | 《白喉条辨》 | 《包氏喉证家宝》 | 《喉科秘诀》 | 《喉科指掌》 | 更多>> |
针灸书籍: | 《针经指南》 | 《针灸大全》 | 《针灸甲乙经》 | 《针灸聚英》 | 《针灸神书》 | 更多>> |
医论书籍: | 《思考中医》 | 《四圣悬枢》 | 《塘医话》 | 《推求师意》 | 《外经微言》 | 更多>> |
医案书籍: | 《马培之医案》 | 《奇症汇》 | 《三家医案合刻》 | 《邵兰荪医案》 | 《孙文垣医案》 | 更多>> |
综合书籍: | 《急救广生集》 | 《景岳全书》 | 《明医杂着》 | 《明医指掌》 | 《儒门事亲》 | 更多>> |
养生书籍: | 《食疗方》 | 《寿世传真》 | 《寿世青编》 | 《心医集》 | 《服食导饵》 | 更多>> |
其它书籍: | 《本草问答》 | 《疯门全书》 | 《厘正按摩要术》 | 《医暇卮言》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