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看看人家怎样读内经
    

黄帝内经:看看人家怎样读内经

中医书籍目录 更新:2013-12-13 医学论坛
读《素问.上古天真论》的心得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是中国医学传统文化中的养生名篇,凡是读过《黄帝内经·素问》的人,或是热爱养生者,几乎是路人皆知。
该篇共分4个小段,203句,802字。每一小段各有一个主题。第一小段是以对比的手法描述“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究其原因是如何如何;第二小段是讲上古圣人教下的养生之法是如何如何;第三小段是讲人寿生命发展历程的物质基础,即由肾气孕育出的天癸的发展过程;最后一段讲了上古时期长寿者中四个层次中的代表人物,即真人、至人、圣人和贤人。
我通过学习,我有以下三个方面心得:心得一,有关篇题问题的学习与思考;心得二,如何养生;心得三,养生的意义。现写出来供大家参考,相互交流。

心得一,有关篇题问题的学习与思考

    问题一:
据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黄帝内经·素问校释》本卷一《上古天真论篇第一》中的“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注本在第九卷,王氏重次篇第,移冠篇首”云云。其中全元起为南朝时齐梁时期的高名医生。而王氏则是唐代的王冰,也是当时医学界的学者,热衷于养生之道和医理的研究。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到了唐朝的时候,王冰要将该篇从第九篇上移到篇首?这一移动说明了什么?
我们从《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和《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第四》中所提供的信息就知道,古代医术有所谓“上工”和“下工”之分,说白点就是医术高明与不高明之分。何以体现为“上工”,在《内经·素问·四气调神论篇》中也有解释,这就是“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另外,还可以从关于古代名医扁传说中的故事也可以找到依据。魏文王问扁鹊说:“你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谁最好?”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又问:“那么为什么你最有名呢?”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未发作之前,中兄治病是治病情初期,而我治病则是治于病情严重之时。因此,一般人都看不到长兄和中兄的治病才能,而只看见我在经脉上针灸,用针管来放血,在躯体上动刀、敷药等大手术,所以都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因而得名,其实错矣。”
所谓治未病,其实质就是防病或养生,在今日有所谓预防医学,也属此类性质。一个高明的医生,能在一个人未发生病情之前,就能指出问题所在,并提出预防措施,防微杜渐,治好未病,这才叫做医术高明,这就如一国之君一样,好的领导是“不治已乱治未乱”。国家只有长治久安,方显领导贤能的本色。
由此可知,中国医学的发展,经过先秦、两汉魏晋时代以后,到了唐代,在医界中,养生或预防医学已成为大家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另外,从养生的内容又说明道家的“大道自然”的哲理文化对中医理论和实践更加影响深入,道家的真气、元气观,生命观为医界所推崇,并由此成为中医基础理论发展的基石。

问题二:
黄帝与歧伯对话称“上古”,这个“上古”是指什么时候?

在传统文化中有所谓“三古”之说,如《汉书·艺文志·六艺略》中记有:“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之说。是那三古和三圣呢?汉代学者孟康说;“易系辞曰:易之兴,其于中古乎。’然则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现代的中国史学界,不认定有下古的分法,认为只有上古与中古的划分法。其权威说法是白寿彝总主编的《中国通史》所定下的调子,即以秦朝为界的划分法,先秦史就是上古史,先秦以后到清朝为中古史。


上面的三古说和二古说,我认为汉代学者孟康的说法更令人满意些。就以《通史》来说,将先秦时代和以前统称为上古,只能是白先生写史时的个人看法,并不符合实际。因为中国的文明史就以5000年的说法来讲,最早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而新石器时代的跨度是4000年前到一万年前,这是一个相对较长的历史文明期。而5000年文明史的范围就包括有2000多或3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历史在内。这就是说,中华文明是从新石器时期的晚期就开始了。


在整个新石器时代,生活在中华大地远古先民其智慧就已经是很出色的了,如制陶技术早在7、8000年前就已经成熟了。在4至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中,就已有彩陶的技术,同时还出现了玉器、类似文字样的符号和绘画等。应该是在后期,就产生了制铜技术,闻名于世的中国青铜文化,有史可证的,就始于2100到500年前的夏、商、周时代,其滥觞就应该更早,应是在新石的时代的晚期,也就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即在2000到4000年前的历史范围以内,甚至包括更早一些的仰韶文化时代。在这个时代,华厦祖先就在农耕、畜牧、手工制石和陶器、发现金属铜的冶炼技术等,一步一步地走入文明社会的。按此史实推理,中华文明史5000年,它的发端是很早的,远在夏、商、周以前就有灿烂的文明,只是我们现在还无法完全知道而已。因此,上古社会应该是在夏、商、周以前的“三皇五帝”时期,乃至更远一些更为合理。中古,应该是包括夏、商、周在内的整个先秦时期。如果将先秦史和史以前的历史定为上古史,这段历史的跨越太大,与先秦后短暂的历史相比,很不相称。


《易·系传下》中有这样一个说法:“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居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又说:“易之兴,其于中古乎”。《易》的这一说法,更接近于历史事实的分析。也即孟康的注释:“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相类似。不过上古的范围要更广,不仅包括有“穴居野处”的原始社会的后期和三皇时代,也包括像圣人一样的五帝时代。而“易之兴”的中古,则是指在传说中的夏王朝以后,还包括商周在内的三代。


既于《内经》中黄帝与歧伯对话中所称的上古,其实就是指的黄帝自己时代的前前后后。为什么会这样的没有逻辑呢?这是因大家公认《内经》作者并非黄帝,黄帝只是后人写这本书的一个托古人物,书的成书年代判断是在先秦至两汉之间,又是经后人多人的手笔,而且众作者都是站在自己时代来看待过去的历史问题的,因而以黄帝的口气,说出了过去的时代为上古云云。



问题三:


关于“天真”的理论含义。天真是指生命中的一种天然的真元之气,即真气,它是生命发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动力。在《内经》中,真气又叫经脉之气,也叫营气,是滋润濡养身体之气,如《素问·离合真邪论》中所说:“真气者,经气也。”即运行于经脉中的气,它与行于脉外的卫气有别,卫属浊阴之气,而行于经脉中,为清阳之气,此二者是生命体气中对立统一存在的两个方面。从中医病理学方面说,真气又可叫正气,是与邪气(病气)相对立而言,如《素问·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另外,如从人体之生殖能力而言,它又与肾气有关,真气也即人体之肾阴肾阳之气。如《上古天真论》中说男子“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总之,所谓真气,含意很广,它是人体内一种最具有生命活力的真元之气,是人体健康长寿的基础和保证。


现在问题是,有人认为,人体中的真气为先天之气,禀受之于父母的肾气,与后天水谷精气有别,因此,先天的肾气与来自于自身获得的后天之气(水谷之气)丝毫没有关系。我认为这样绝对地划分来认识真气问题是不正确的。


从主要方面来说,真气来源于先天,禀受于父母,是不为错的,但是,这不等于它与后天水谷精气毫无关系。从宇宙的整体观,或是从系统论的方面来说,在这个宇宙中存在的任何一个单方面的事物,它都不是孤立无靠的,它都是在整体中,或系统中彼此关联地存在着的一方面,普遍联系,矛盾对立统一是宇宙事物存在的固有模式,这是我们看待一切事物的最为基本的观点与方法。因此,气的先天与后天,它们都是气的一体化的两个不同方面,它们是彼此相联而依存的。有先天才会有后天,反过来有后天,先天才得以存在。因此,人体中的真气应是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的统一体,是肾气和水谷精气的统一体。所以在《内经》中,将经脉中运行的营气和肾脏中的肾气,甚至整个人体健康之气——正气等,都一概视为真气是同样的道理。


从一般的事实来分析也是这样,一个人由父母的受精卵送到这个世界来以后,从他哇哇落地的那一刻开始,甚至可以说,从授精卵产生胚胎的那一刻开始,其真气就是由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共同形成的。在血脉中运行的经气,也即营气,就是由肾气和水谷精气共同所生的,在肾中所藏的肾气,也少不了水谷精气源源不断地充实,不然的话,授精卵的裂变,由少到多,由小到大,成为胚胎,再成为婴儿,生下地,此后,依《内经》说:“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云云,肾气的不断产生和充实,这些怎么会成为可能呢。生命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断地新陈代谢,蕴藏肾气的基本细胞也同样是如此的。所以作为先天的肾气,也必须要有后天水谷精微之气的源源不断的补充,在先天之气中就存在有后天之气,而后天之气也会自然而然地转变成为先天中的一部分,都成为体中运行的真气,也即充满生命活力的动力之气。



问题四:


关于肾气、天癸与人的寿命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云云,又说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云云,从人寿的角度来看,其实讲的就是与“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语句一样,都是对人的寿命的一个一般评断。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上古之人能皆度百岁动作都不衰,而今时之人年半百就动作皆衰,形体皆极?人寿为什么变短了呢?该篇中第一小段究其原因为:“今时之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好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等。这一段原因的追究,基本讲的是:人的欲望的无穷,生活的无序,有违生活规律所造成的。其中有有几句是从人体生理机能上找原因的,这就是“以欲竭其精,以好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是御神”。用中医的理论来说,存在于人体中的肾精、肾气,这种天然的真气都是有一定的度数又有一定规律发展的,并不是用之不尽或是无序的东西。如该篇第三小段所讲:男子8岁开始,“肾气实”;16岁,“天癸至,肾气盛”,就有生殖能力了;至24岁,“肾气平”;再至40岁就开始“肾气衰”了(笔者注:这是按今时“半百”之人来推算的)。这一段讲的就是人的具有一定数量的肾精肾气随生命发展的一个有序过程。如果说,存在于人体中这种肾精肾气,或者说充满着生命活力的真气,在人的生命发展的过程中,只有无序的消耗,而没有后天有序的补充和保养,其结果又会如何呢?当然是短寿,当然是加快走向死亡的进程。


从中我们又可悟出一个道理,人的肾气——天癸与人的生命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有关。天癸是什么?其实就是西医理论中男女的精子与卵子等及其相关的性之类活性物质。一个精子就如原生动物鞭毛虫一样,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不过它的繁殖不是自身的分裂,而是要通过与卵子的结合后,形成受精卵后才开始自己的分裂。尽管如此,孤立的一个精子或卵子的生命活力存在是无疑的。正因为如此,所以一个人,无论男人或女人,如天癸至,是因为肾气盛的必然结果,身体也会壮实,生命也会繁衍。因此可以这样说,天癸与肾气的存在与强弱,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活力与寿命的长短。


由此可知,天癸、肾气与人的生命力,与人的寿命的长度是息息相关的;同样是如此,中医观念中的肾脏组织与人的生命力,与人的寿命长度也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养生与保养好肾脏组织功能十分重要。


见:http://blog.gmw。cn/u/12707/archives/2009/54992.html



[ 本帖最后由 无动于中 于 2009/10/22 14:09 编辑 www.lindalemus.com/sanji/]
-----------“上工”和“下工”之分,说白点就是医术高明与不高明之分。-----貌似不对哦。差别不在术而在道。

下工也可以是极高明的医生,张仲景医圣都应该算下工呃。
-----------点评:这文章观点并无发明,不值一读
-----------
原帖由 崇景 于 2009/10/19 18:21 发表
点评:这文章观点并无发明,不值一读

精神可嘉啊
-----------
-----------这文章还可以啊~至少说明了文化的来源!
-----------非常有时空感,上古圣人,现代人遥不可及的境界。
-----------成了一篇考据文章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