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略论《难经》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内证
    

黄帝内经:略论《难经》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内证

中医书籍目录 更新:2013-12-13 医学论坛
作者:张瑞麟 张勇


《难经》成书于何时?有的说是西汉淳于意所作,有的说是东汉名师所作,有的说是六朝人伪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汉以后许多学者说是战国时期秦越人所作,细查《难经》原文,此说信而有征。现从下列四个内证,略述管见,以就正于高明。

1从《难经》称豆为“菽”和以“菽”为计量单位来看

《五难》曰:“脉有轻重,何谓也?然:初持脉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与血脉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与肌肉相得者,脾部也。如十二菽之重,与筋平者,肝部也。按之至骨,举指来实者,肾部也。故曰轻重也。”论述独取寸口切脉的轻重指法。这里称豆为“菽”,并以“菽”为计量单位,以确定五脏脉位浅深层次。

菽,《字汇补·又部》云:“叔,豆也,与菽同。”豆,是战国时期通行的重量计量单位。《说苑·辨物》云:“十六黍为一豆,六豆为一铢。”据胡道静《释菽篇》考证,战国时期,通称大豆为“菽”。其主要根据是,在《战国策·韩策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韩王曰: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句下,南宋姚宏注云:“古语只称菽,汉以后方为豆。”并指出《史记》仍作“菽”,尚未改为“豆”。今检《史记·张仪列传》,确为“非麦而菽,民之食,大抵菽饭藿羹。”[1]《难经》称豆为“菽”,是应用战国时期的语言文字,并以“菽”为计量单位,也是战国时期通用的计量方法,证明《难经》成书于战国时期。

2从《难经》独有的阴阳五行长生说来看

以天干地支相配属、五行相生为核心的阴阳五行长生说,首见于《难经》。这是《难经》作者接受了春秋战国时期盛行的阴阳五行学说,并使之与医学理论融合、演变,发展成为阴阳五行长生说,并把它广泛地运用于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各个领域,这是《难经》在学术思想上的创新和发展。

《十九难》说:“男子生于寅,寅为木,阳也;女子生于申,申为金,阴也。”这是运用阴阳五行长生说,阐释男女两性不同的胎生学术思想。《四十难》说:“肺者西方金也,金生于巳,巳者南方火也。火者心,心主臭,故令鼻知香臭。肾者北方水也,水生于申,申者西方金,金者肺,肺主声,故令耳闻声。”这是运用阴阳五行长生说阐释鼻的嗅觉功能与心、肺等内脏的关系,耳的听觉功能与肺、肾等内脏的关系。《七十五难》说:“东方肝也,则知肝实;西方肺也,则知肺虚。泻南方火,补北方水。南方火,火者木之子也,北方水,水者木之母也,水胜火。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故泻火补水,欲令金不得平木也。”这是运用阴阳五行长生说的具体内容和学术思想,并把它具体运用于五脏疾病的辨证论治的实践之中。

上述阴阳五行长生说,不见载于《黄帝内经》,而独见《难经》,它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实为《难经》所独有的具有重要意义学术思想,应引起学术界的充分重视和进一步研究。它形成于“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战国时期,是《难经》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2]

3从《难经》由十一脉转入十二经来看《难经》

十二经的前身是十一脉,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有用秦篆文手录的两部经脉学专著,即《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所载经脉数目都只有11条,正缺“手厥阴”,说明是处在十一脉时代,其成书年代当在《难经》之前。[3]

《一难》“十二经皆有动脉”、《八难》“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二十七难》“脉有奇经八脉者,不拘于十二经”、《六十六难》“脐下肾间动气者,……十二经之根本也”等,说明《难经》已用十二经的概念,取代了以往的十一脉概念。

《二十三难》论述了“手足三阴三阳之度数”,三阴三阳经脉都有起止长度,已涉及十二经的内容,但是《二十四难》论经脉气绝,仍缺“手厥阴”,此与《灵枢》、《素问》的某些篇章和《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相同。《二十三难》“少阴注手心主”,《二十五难》“手少阴与心主别脉也”,可见《难经》只有“手心主”或“心主”,仍未见“手厥阴”。直到《灵枢·经脉》记述十一经各自的起止点循行部位和主病病候,才补出“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这才正式进入十二经时代。

《七十九难》心病补泻皆取手心主而不取手少阴,则其成书当在《灵枢·经脉》成篇之前。《六十六难》既有“心之原出于大陵”,这是十一脉时代的话,又有“少阴之原出于兑骨”,这是十二经时代的话。

上述现象说明《难经》之作,大概是由十一脉时代传入十二经时代之际,可能正值战国时期。所以,由十一脉转入十二经,是《难经》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另一标志。

4从《难经》使用铢两斤为重量单位的衡器来看

《四十二难》首次记述了肝、心、脾、肺、肾、胆、胃、小肠、膀胱、舌头、咽门、喉咙、肛门等脏腑器官的重量。这是在对人体尸体进行解剖的实践中,使用以铢、两、斤为重量单位的衡器实地测得的重要解剖资料。

我国早在战国中期就逐渐形成了以铢、两、斤、钧、石为重量单位的衡制,它以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古衡制学者根据出土的战国时期秦、晋、楚等国的器物实测数所推算的单位量值:1斤=250克,1两=16.625克,1铢=0.651克。[4]

如将《四十二难》所载脏腑器官的重量数据,按上述量值折合成克,再与现代人体解剖学所载相应脏器重量对照,就可发现古今对人体脏腑器官重量的记载有许多数值是相近的。现将《难经·四十二难》所载肝、心、脾、肺、肾五脏的斤两,按上述量值折合成克,再与全国脏器重量协作组《我国人脏器正常重量的统计分析》[5]一文所载13~17岁青少年人的五脏重量对照,列表如下。古今人体五脏重量对照表《难经》记载按战国衡制折算结果《我国有脏器正常重量的统计分析》男女肝四斤四两1063克1069克1102克心十二两188克201克194克脾二斤三两547克115克115克肺三斤三两797克727克689克肾一斤一两266克男:226克女:225克从上表看出,《难经》所载人体五脏的重量数值,其肝、心、肺、肾与现代13~17岁青少年人的数值是比较接近的。唯有脾脏重量数值相距其大。《难经》记载:脾重二斤二两,……有散膏半斤”。若除去“散膏”(胰腺)的重量,还有“一斤十一两”,合422克,仍与实际相距甚远。这可能是《难经》原文本来是“脾重一斤三两”,后人传抄讹误为“脾重二斤三两”所致。

上述事实不仅可以证明《难经》的人体解剖学已取得史无前例的伟大成就,而且也足以证明《难经》成书于战国时期。

综上所述,上述四个方面的内证,证明了《难经》成书于战国时期,且很可能是秦越人所作。因此,谢士泰引《难经》文称“扁曰”;欧阳圭斋说《难经》是“先秦古文”;杨玄操说《难经》“乃勃海秦越人之所作”;徐大椿说《难经》“实两汉以前书”,是有充分根据的。



参考文献


[1]何爱华.《难经》的学术思想与著作年代.见《难经解难校释》.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9:294.

[2]张瑞麟.略论《难经》的学术思想.河南中医,1997,17(2):75.

[3]马王堆汉墓帛整理小组.《五十二病方》.文物出版社,1979,11:第一版.

[4]河南省计量局主编.《中国古代度量衡论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2:第一版.

[5]全国脏器重量协作组.《我国人脏器正常重量的统计分析》.中华病理学杂志,1988,12(2):113.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