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闻有《外经》,不知其文也。
-----------《黄帝外经》的十八卷的《黄帝内经》,从远古时代一直到今,而三十七卷的《黄帝外经》,则可能永远失传了。但是,关于它的民间传说,还是相当丰富和十分有趣的了。
相传黄帝时期出现了三位名医,除了雷公和歧伯两人外,名气最大的是俞跗(音夫)。他的医道非常高明。特别是在外科手术方面很有经验。据说,他治病一般不用汤药、石针和按摩。而是诊断清楚病因后,除非要做手术时就用刀子划开皮肤,解剖肌肉,结扎筋脉,除去病根。经过这番手术以后,病人的精神和形体很快就能恢复正常。所以,那时人们称赞俞跗的医术是“出丧的灵车能返回,要埋的死人能复活。”
传说有一次,俞跗出外看病回来,刚一进村,就听见哭声。一打问,原来是邻居的孩子突然死了。他顾不得进自己的家,急忙先到死者家里,问明孩子死前的病况,就让人赶快把孩子从“葬罐”里拉出来,他脱去孩子的衣服,用刀划开肚皮,拿出肠子一看,原来孩子吃了过多的未烤熟的肉,肠子一下被堵住了。俞跗很快将肉食挤出,使肠子畅通,然后理好肠胃,缝合伤口,最后又给孩子鼻子塞进了一些草药。不到半天时间,孩子就慢慢复活了。
还有一次,俞跗在过河时,发现一个掉河里淹死了的女人被几个人打捞出来准备埋葬,俞跗挡住他们询问死者掉进水里多长时间。抬尸体的人说,刚掉进水里,捞上来就断气了。俞跗让他们把尸体放在地上,先摸了摸死者的脉膊,又看了看死者的眼睛,然后又让人找来一条草绳,把死者双脚捆绑好,倒吊在树上。开始大家都不理解俞跗为什么要这样做。死者刚一吊起,就大口大口地往外吐水,直到不吐时,俞跗才叫人慢慢将死者解下来,仰面朝天放在地上,双手在死者的胸脯上一压一放。最后他拔掉自己的几根头发,放在死者鼻孔上观察了一阵,发现发丝缓缓地动了动,才放心地对死者家里人说:“她活过来了,抬回家好好调养吧!”
传说俞跗还有一次在山谷走路,忽见一个年轻的猎人不慎从悬崖上跌下来,被半山腰的藤条挂住脖子,上不去下不来,又喊不出声,俞跗正在着急时,迎面来了一个跛子老人,俞跗请老人设法把吊在半空的年轻猎人救下来。跛子老人一看,二话没说,取下腰间的弓箭,“嗖”的一声,射断藤条,猎人掉落在地,眼看着没气了。俞跗蹲下为死者切了脉,从地上采了一把野草塞进猎人肛门,又用手紧紧捂住猎人的鼻孔。时间不长,就把塞进鼻孔的草药喷出来。俞跗这才松了一口气,说了声“有救了!”跛子老人在旁边看到这样的医术,嘴里不停地说:“活神仙,活神仙!”
在俞跗晚年的时候,黄帝派仓颉、雷公、岐伯三人,用了很长时间,把俞跗的医术整理出来,纂成卷目,然而还没有来得及公布于众,仓颉就去世了。后来,俞跗的儿子俞执,把这本书带回来交给父亲修订。不幸全家遭到了大火,房屋、医书和俞跗、俞执全家人,一起化为灰烬。这也许是《黄帝外经》失传,至今没有找到的原因吧!
《黄帝四经》出土
1973年轰动世界华人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是《黄帝四经》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了。
起源于战国,盛行于西汉初期的“黄学”即《黄帝四经》,曾是百家学术之林。在司马迁写《史记》时,也未看到。致使黄学被淹没了五千余年都没有被历代史学者重视。西汉时期流行的“黄老”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一直是个谜。现在《黄帝四经》出土,经过今人唐兰先生考证后,确认《黄帝四经》不是伪书,是几千年来出土轩辕黄帝第一本书。这是一部“治国之本”的书,它由四篇文章组成。这就为海内外黄帝子孙重新认识黄帝、黄帝思想提供了可靠的史料依据。轩辕黄帝不再是传说人物,而是实实在在的历史人物。
93岁的台湾史学家王寒生先生,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喜讯,恨不得一下飞回大陆,一睹为快。但当时海峡两岸还未通邮,无法看到真迹。几经周折,通过日本才搞到《黄帝四经》影印件,王寒生先生如获至宝,夜以继日,呕心沥血,先后花近四年时间将《黄帝四经》译出来,于一九七六年在台湾龙华出版社出版,王老先生在他自写的序言里庄严宣告:“读罢四经,我们认识了修道之门径,更提高了人生境界。如果我们仍然是懵懵懂懂,那就不可挽救了。纵然再读书万卷,也无济于事。在四千年前,我祖已经打开了宇宙奥妙之门,指出了一条上进大道,今日能读到宝贵经典,是如何幸福!”又云:“黄帝四经出土,如老祖再降人间,这是可幸的,凡是黄帝子孙们,全当
雀跃鼓舞。”
司马迁写《史记》时,并未看到过《黄帝四经》,原因是他生在汉武帝时代(景帝是文帝之子,武帝之父,在位十六年),天汉年间司马迁为李陵事件,触怒了汉武帝,被腐刑下狱,其父司马炎正在朝中出任太史令,父子二人同朝为官。那时,司马迁才三十多岁,而《黄帝四经》已入土二十七年了。所以说,司马迁写《史记》时,并没有看到过《黄帝四经》。只是按当时的传说写下“五帝本纪”,排在《史记》开宗明义第一篇。
[
本帖最后由 蓝天百云 于 2007/6/15 14:10 编辑 www.lindalemus.com/yaoshi/]
-----------
河南中医学院有人整理一本 可以看看 不知内容是复属实
-----------請問JT老師,黃帝外經跟黃帝內經到底是不是成雙成對的?
還是它根本是偽託之作?
它對中醫產生了何影響?
版主回覆:
這不是一個歷史問題。只是單純的臺灣出版商的炒作。
陳士鐸的書一向都是以「古代仙人直傳」之名義出版的,原書名也是「外經微言」罷了。總之,是傅青主派的內科理論。它的理論架構,應用於青主男女科──也可以說是陳士鐸的《石室秘錄》等著作。一起參看就比較有學習的價值。
至於真偽,你隨便找一個中文系的人來看就會曉得:一本是先秦兩漢的文法,一本是明清以降的文法,怎樣也不會是同時代的著作。
正如同世上有所謂「黃帝內經失落的篇章」在流傳,但如果它其中的觀點是襲自《黃庭經》,而晉代的黃庭經理論又是脫胎自漢代中後期的《太平經》,那麼,如何可能是漢代就已成書的黃帝內經的一部分呢?
這類問題的答案,在醫術醫理以外的地方。是文學史、學術史很輕易就可以解答的問題。
至於對中醫的影響,且讓我亂掰給你聽:傅氏醫派造就了後來的齊秉慧(中醫史上用藥手法和今日的倪院長最近似的人),而齊秉慧的經驗又在四川當地成為日後「火神」鄭欽安之所以誕生的土壤。間接來說,你也可以說:沒有傅青主派就沒有今日的火神派,沒有黃帝外經就沒有扶陽講記。──可乎?
-----------
原帖由 蓝天百云 于 2007/6/12 10:56 发表
《黄帝外经》的十八卷的《黄帝内经》,从远古时代一直到今,而三十七卷的《黄帝外经》,则可能永远失传了。但是,关于它的民间传说,还是相当丰富和十分有趣的了。
相传黄帝时期出现了三位名医,除了雷公和歧 ...
《黄帝外经》与《内经》群众对它的评价是:“家有祝由科,害病不吃药”。后世人在这部医药著作的基础上,去伪存真,不断增补,逐渐形成了后来的《黄帝内经》。
-----------有一本最近蠻紅的書叫做《黃帝外經》,你們有沒有聽說過?現在臺灣真是紅紅火火。它那個裡面有一篇說人有「六臟七腑」才對。它就說,人的第六個臟是什麼?是「胞胎」,就是子宮。子宮能夠孕育出下一代,難道不是很重要的臟嗎?那它為什麼不能算到五臟裡面?
我們說過,人有五行相推的五的系統;六經穩定結構六的系統;上面還有奇經八脈「八」的系統,那是能量更升級的系統。那這個「胞胎」,你說它是什麼氣?說五行的話,是水火之氣的交融,你說六經也是什麼心經跟什麼經,但是「胞胎」在我們中國人的歸類跟計算裡面,胞胎屬於奇經八脈裡面的「衝脈」跟「任脈」。也就是「胞胎」這個看起來是「臟」的東西,它的能量來源是更高層的東西,因為子宮其實很偉大,能生出下一代,對不對?所以它的能量是從更高一層的靈魂體來的,所以所以它既不能算五臟也不能算六腑,也不能算到六經,因為它是從更高層次的「八脈」現象化的東西,所以就超脫於這個五臟六腑的結構之外。這是一點。
那另外,《黃帝外經》說,「七腑」應該是有「
心包腑」才對,那七腑,心包腑因為跟心重疊了,因為心包腑要在肉身代替「心」臟,所以大家不好意思把它當腑,就不去講它閒話,故意不去為它下定義。所以心包和子宮都要扣掉。因此,即使人體有六臟七腑的形質,扣來扣去,還是只剩下五臟六腑──《黃帝外經》裡面有一篇是在講這個東西。
因為《黃帝外經》最近太紅了,我就多講一點閒話好了。因為現在有非常有名望的中醫師在推廣這個書,說《黃帝外經》一定是真本喔,是當年漢朝失落的書……其實我覺得這話講得太過。因為《黃帝外經》這部書,現在是取了這個名字所以很聳動,但,這一本書它是從哪裡來的呢?是清朝康熙年間有一位陳士鐸,他出版的一本叫做《外經微言》的書。現在出版社說的《黃帝外經》就是那本《外經微言》。那陳士鐸的醫術,我們如果以他的著作內容來看,就是我們後來說的「傅青主」的流派。傅青主是明末清初的人,可能傅青主當年是什麼有一點政治上面的身份問題,有些資料不大方便出版還是怎麼樣,所以有人把傅青主的醫學的內容去交給陳士鐸出版,所以陳士鐸的什麼《石室秘錄》啦,《辨證錄》啦,那些書都跟傅青主的醫學有相當高的重合性。平常我在看《傅青主男女科》,如果覺得某個方子好像劑量怪怪的,我就會翻開陳士鐸的《石室秘錄》來對一下,因為裡面的證跟方都是重疊的,像是同一本書的兩個版本。因為陳士鐸的《石室秘錄》等於是《傅青主男女科》用另外一個思想邏輯去編排的東西,而陳士鐸的《外經微言》,就是《石室秘錄》或者《辨證錄》裡面的臟腑觀念的總綱,所以《外經微言》,講白了就是傅青主的內外科的理論架構,如此而已,就是傅青主那一門的心法。那你說,傅青主的醫術高不高?那當然很高!那他的《外經微言》有沒有一讀的價值?我覺得有啊。
我為什麼會說《黃帝外經》這件事情呢?是因為,現在《黃帝外經》出版了,有一些不太明白狀況的人,就只看著那本《黃帝外經》就說:「這是中醫偉大的道理!」因為覺得這本是偉大的書,而話題傳開了,而使得有些人就直接去單單讀這本書,這樣子很沒有學習的效益。
你要把《黃帝外經》去跟陳士鐸其他的什麼《石室秘錄》等等書合在一起參看,你才知道他講的這些道理,在方劑上要如何運用,這樣才會是一個完整的學習的過程。不然那些虛玄的道理,單獨而言其實沒有什麼意義的。
這是第一點。在學習上面不好。我們說過要「體用合一」,如果你不知道那個理論要怎麼用,你幹什麼要學它?
那另外一點,就是,《黃帝外經》的那個文筆,如果待過中文系的人,一定都曉得先秦兩漢的文字,沒有那些時髦的形容詞,就是沒有哪些個語氣詞,它的那個用字、那個句法、都不是先秦兩漢時代會有的。所以你硬要把《黃帝外經》說成是什麼失落千年再出土的真蹟,我覺得太過分了。如果你把這本書丟給中文系的人,馬上就破功。那出版商為了要把它賣得好,於是就炒作成這樣,明曉得它不是真的,也要把它講成真的。我就覺得很過分。──那個出版社推這本書而辦的演講我剛好有去聽,所以會有這樣的感覺。
如果我們要學時方派,就要學《傅青主男女科》,因為《傅青主男女科》是時方派中非常偉大的一環。那你拿《黃帝外經》來對著看,可以增加你學習的吸收理解,這是不錯的。但是糊裡糊塗地把這種清朝時代的好書說成是漢朝時代的好書……好像有點那個。所以稍微澄清一下。
它有它存在的價值,但是跟它是不是漢朝的書沒关系。
-----------LS说清了来龙去脉,有空再看看《外經微言》。
-----------外经为内经的使用手册,此说是否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