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对近5年来运气与临床发病、疾病诊治、预防,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的探讨,认为其在预测气象变化和推测某年疾病的大致流行情况方面,尚有一定价值;同时亦发现目前运气学说推理演绎性研究较多,实践性的实证研究则相对较少,在运气与疾病的诊治预防的研究中,不同的学者所采用的标准不一。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加强运气学说的科学实证性研究,进行严密科研设计,同时加强运气学说同其他多学科间的交叉研究,通过多学科理论方法,为中医学认识人体和疾病另辟蹊径。
运气学说,就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结合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来探讨气候变化规律与疾病关系的一种学说。古人据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以定“运”;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以定“气”。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体生命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愈来愈被重视,许多中医及其他学科的学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运气学说进行多方面研究,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医学术的发展。
目前,对运气学说的研究,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运气学说的真伪性研究[1,2],运气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 运气与临床发病的印证性研究,运气理论与疾病诊治的研究,运气与现代科学的印证性研究等等。本文着重从近5年来运气与临床发病、疾病诊治预防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方面作一探讨。
运气与SARS
中医学重视人与自然的整体联系。《内经》中就确立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把人与自然环境看作密切相关的统一体,并认为疾病的发生与自然变化的周期性密切相关。自2003年“非典型性
肺炎”(SARS)暴发以来,各地学者相继运用运气理论对SARS的病因病机、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验证其学术价值,顾氏[3]认为SARS 的病因病机乃是因庚辰年刚柔失守产生“燥”、“热”伏气,伏邪直中三阴,癸未年升降失常,疫毒时气引动伏气,燥、热伏郁于内,寒、湿侵淫于外,交互作用,导致了SARS 发病表现为内燥外湿、内热外寒的病机证候特征。刘氏等[4]则认为是火运不及,太阴湿土被厥阴风木所扰动发病,“湿热蕴毒(火)并易夹瘀”贯穿于整个疾病动态演变过程之中。
对于SARS的临床发病趋势,有学者认为[5]癸未年客气属太阴湿土司天,上半年的气候变化特点为湿气盛行,温疠疫情的变化趋势呈发展趋势。3月21日至5月21日前后为六气中二气当值,客气少阴君火加临主气少阴君火,疫情最为严重,呈流行趋势,5月21日至7月23日间为六气中三气当值,客气为太阴湿土,加临主气少阳相火,此阶段湿热交争的情况会有所减轻,疫情会呈下降趋势。7月23日后,在泉太阳寒水主要影响着此时的气候变化,湿热大减,疫情会被逐渐控制。亦有学者 [6~9]分析了自2001年始3年以来的运气气候特点,认为2001年的暖冬,可能是导致2003年SARS病毒突发的条件,《素问•刺法论》云:“假令庚辰,刚柔失守,上位失守,下位无合,乙庚金运,故非相招。布天未退,中运胜来,上下相错,谓之失守,……如此则天运化易,三年变大疫。详其天数,差有微甚,微即微,三年至;甚即甚,三年至,……三年变疠,名曰金疠。”即假如庚辰年运气之间的阴阳刚柔关系失调,三年后就会变化产生名叫“金疠”的传染病,“金疠”即指肺的传染病,指出疫病的发生不但与当时的气候有关,而且与近3年的运气都有关系。
除了针对SARS临床发病的运气理论研究外,亦有学者从季节方面分析了疾病发生的相关性,如李氏等[10]从运气学说角度分析了冬季气象与疾病发生的相关性,若当年冬季主运属水运太过,则“寒气流行”、“雨冰雪霜不时降”的气象变化显著,并容易发生相关疾病;而其他岁运太过之年相应的“风、热、湿、燥”流行太过的气象变化相对不够显著,同时疾病的发生相对较少或轻浅。若主运属水运不及,则“寒冷不甚,湿气盛”的气象变化显著,并容易导致相关疾病;而其他岁运不及之年的气象变化相对不够显著,同时疾病的发生相对较少或轻浅。
运气理论与疾病诊治预防的研究
《内经》的运气学说,有大量的气候、物候、病候的记述,把天时、民病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含有丰富的预防医学思想。发扬、继承、正确评价运气学说,对预防医学无疑有重要意义,徐氏[11]以运气学说为指导,根据中运的太过或不及,对连云港(新浦)台1954~1983年气象资料分析,发现平气之年的推算方法无显著差异,而非平气之年的符合率较高,最高可达100%,认为运气学说对于连云港只有在测定异常气候方面有实际意义。
陈凤芝等[12]就《内经》中有关
温疫的论述,从中医运气学角度谈了温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其认为不同年份温病发生情况是有规律可循的,气化运行异常,会导致气候异常而致温疫发生,不论何年支以及气化运行正常与否,三之气(约5~7月)、四之气(约7~9月)都不会发生大的温病(疫)。王瑞霞[13]以《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经文为纲,以时间、气候、主病预测、临床、治疗为目,依四季对SARS的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确立治疗总则以苦温燥湿、发汗利小便为主,对临床有一定指导价值。
曲黎敏[14]通过对中西医学的比较对SARS进行分析,西方医学对流行病的认识基于细菌学和免疫学。中医强调调整人体的自组织能力,五运六气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时空层面的自然存在,是有关宇宙运变、时空效应、自然数理的大一统之道。其从生态大系统出发,对疫病流行的时间、气象规律进行探讨和总结,不仅对中医自身的发展有较大意义,而且对世界医学的流行病研究有一定意义。
运气学说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阐述运气的《素问》七篇大论同古代哲学思想关系密切,如“中庸”作为古代哲学之一,首见于《论语》“过犹不及”,“允执其中”,而这种思想在运气七篇中亦有所体现。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说明用药剂量要把握适中,中病即止,避免太过。又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载“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折之,不足补之”及“甘其食,美其服”,则深受老子思想的影响。另外,运气七篇亦渗透着墨家、法家、名家等诸子思想的影响。[15]
《内经》中包含着丰富的气象学思想,胡亚南等[16]结合《内经》运气学中气象医学理论探讨了其与现代气象医学的关系,并概述了近10年气象与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情况。季节、气象因素、异常的气候变化与人体发病均有着密切关系,虽然许多疾病的发生与气候、气象因素密切相关,但由于目前研究进展中心脑血管疾病占多数,因此其他类疾病,如气象因素变化所致疾病,气候、气象因素对流行性、传染性疾病发生的影响等等的相关研究将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内经》中有大量的物候记载,尤其在《素问》七篇大论中,系统记述了物候变化的规律、物候季的划分和物候变化的周期、物候变化的地区差异及影响物候变化的因素等。邢氏等[17]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产地和物候期样品中绿原酸含量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其含量随产地和物候期的变化差异显著。 杨氏等[18]运用同样的方法测得
花锚样品中
齐墩果酸的含量随海拔和物候期的变化明显。苏颖[19,20]分别从五运三气及六气司天在泉的物候与病候两方面,归纳总结了运气七篇中的医学物候学思想:平气之纪则气候平和,少有疾病流行;太过不及之年,则物候表现不能与季节相应,致相应脏器受损,引起人体病理变化,而郁发之气说明了自然界气候变化的一种自调现象,五运之气克制所胜之气,所胜之气被郁到极度就会发作,出现相应的气候物候及病候表现。人体脏腑病候表现与物候表现同步,物候与病候均受五运六气周期气候变化节律的影响,是随气候变化而变化的。
讨论与展望
运气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它所阐述的丰富内容正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和渊源,尤其是在预测气象变化和推测某年疾病的大致流行情况方面,有其一定的价值。“放弃了对《七篇》(即运气学说)的学习,实际上也就等于放弃了对《内经》的学习,放弃了对中医基本理论的学习”[21]。
同时我们可以看出,运气学说推理演绎性研究较多,缺乏实践性的实证研究。运气学说作为一个固有的学说,由于缺乏明确而具体的系统性,因此不同学者针对同一现象,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解释,而且在运气与疾病的诊治预防的研究中,不同的学者所采用的标准不一。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1) 搜集整理运气学说,使之成为具体明确的系统,再从自然科学求取证实、解释;(2)加强运气学说的科学实证性研究;(3)进行严密科研设计,统一观察指标, 运用现代
流行病学及循证医学等方法,进行大样本、多地区、长时限的系统研究,使其更好地为中医临床和其他各个学科服务;(4)加强运气学说同其他多学科间的协作研究、开发,通过多学科理论方法的移植、渗透、融合,为中医学从多层次、多元化角度认识人体和疾病,建立中医学现代化新体系,开辟蹊径。
网络转载
-----------基本的古籍都看不懂,这个就更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