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教程 > 正文:黄帝内经 36 上课笔记 五味偏嗜所伤
    

黄帝内经教程:五味偏嗜所伤

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洪图教授                                       歧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风客淫气,精…

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洪图教授


歧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风客yin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因而大饮,则气逆。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为圣度。固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密,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痎疟。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四时之气,更伤五脏。

“阴不胜其阳,脉流薄疾,并乃狂”,阳热之邪过盛,阴邪不能与它相配合,火热之邪扰乱神明,因此出现狂躁不安的症状,有这样一个病例。

这是不算太久的病例,最近几年的事,有一位21岁的姑娘,是幼儿园的幼教,老师,这个姑娘住在精神病院里,请我去会诊的。症状就是狂了。狂躁不安,连喊带叫,不睡觉,西药的镇静药,常用来抗精神分裂的这些镇静药都使上,不效。不效怎么办呢?西医大夫的办法,就是给她注射胰岛素。胰岛素一推下去之后,很快血糖低,血糖低就晕倒,她就不闹了。可是再过两三天一恢复恢复,一吃饭,一回来,她又开始闹。不停得唱,不停得叫。到医院去会诊的时候,当然她这样的病人都得住单间,妈妈护理,跟妈妈也是乱打乱闹的。舌头看得见,为什么呢?她老拿着那么一小盒果冻,不断舔那果冻。她一舔那过冻,那就看见舌头了。舌红瘦起刺,说明内热很盛,给她一般的抗精神分裂的药她不睡觉,所以就控制不住,舌红瘦,她也不是总在闹,有时候也多少的可以安静。也可以切切脉,那脉细数得很,跳得非常快,你想,她就不停的动,她也跳得数,再加上病人本身就是内热扰乱心神了。这姑娘怎么得的呢?这个病因也很清楚,是为了参加电视台录制的知识大奖赛,哪个电视台我也不记得了,为了参加大奖赛不是要背很多东西吗?知识竞赛,背这个材料,背那个材料,妈妈说她就一个礼拜之内就没有睡觉,昼夜在那找材料背,增加知识,积累知识,那太急了。“烦劳则张”,阳气者烦劳则张呀!几天不好好睡觉,那阳气得多亢张呀,亢张就伤阴,阴不胜其阳,阴不胜其阳首先伤的心,病乃狂,阳邪并阳位,伤了心神了。所以出现了狂证。

这个治疗的时候就大量的药。要养阴,要潜阳,这一套的方法治疗。基本方还是用的三甲复脉的底子,养阴滋阴潜阳。再用一些羚羊粉质类的。本来如果说是以往的话,应该用犀角清这个心火。但是我们现在参加了动物保护组织了。不能用犀角了。除非是个别人家,有的人还有一些自己家里存的那些过旧东西,那已经有的也不能用,自己家存的还可以用。就是清心火,重要的在于滋阴潜阳。治疗一段之后,一个礼拜,这个病人就比较平静下来了。这是一个“阴不胜其阳,脉流薄疾,并乃狂”的病例。

还有一个病例,也是我治疗的。是一个28岁的妇女。生小孩,初产,难产,侧切,侧切之后感染,生小孩之后十天突然的发烧,发烧之后,胡言乱语。那个精神就错乱了,产后精神障碍。说自己有两个大脑,说有特务在跟踪她,等等的这些感觉,知觉的紊乱都出来了。本来应该住院治疗,但是当时精神病院的病床不够,没收她,就在门诊治,当我看的时候,我在门诊治的时候,这个病人已经有一周的时间了,自己在家里治,吃的西药,效果不行,来看病的时候,两个大男人,一边一个,架着她,她还在大喊大叫挣扎,说有人窥视她,说有人跟踪她,有人迫害她,她自己有两个大脑,等等这些个胡言乱语,狂躁不安。

这个病例也很清楚,原因就是生小孩又侧切,侧切感染,既有伤血,又有热邪,伤血就是阴不足了,再加上热邪,热邪杂染,热邪来了,也还是阴不胜其阳,这个病例用西药的镇静药,效果也不是太明显,有时候效果很明显,就不再找中医会诊。这个看了。看了之后,给她用的是黄连阿胶作为基础,加上是按清心火的药。比如说连翘心,莲子心,加上些清心火的药。黄连阿胶汤又补阴,又健脾,那鸡子黄是补脾的药,又养阴,又补脾,又清心火等等。这个以黄连阿胶汤作为基础方。

两个礼拜,就又通知这个病人家属,说是现在有病床了,可以住院,这个病人家属说,我们好了,不用住院了。然后,我又派学生去随访过,随访时确实没事了。所以吃了那么几付中药下来,养阴、清心火,她这个狂就止住了,就治愈了。这个病例就治愈了。所以“阴不胜其阳,脉流薄疾,并乃狂”,这个临床上现象还不少呢。

至于承气汤那个神昏谵语也是一种狂的现象,那还不算一般的精神病。高烧引起的神志昏乱。这是“阴不胜其阳”。

“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阳气过盛。如果“阳不胜其阴”,阴气过盛,阳气不足,可以出现“五脏气争,九窍不通”。 阴气过盛了,阳不能通畅,所以五脏可不就不和了,五脏气争就是五脏不和嘛。五脏失调了。九窍不通,我们在前面讲了,“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而且“外壅肌肉,内闭九窍”,那都是讲的内脏的功能失调,而出现了九窍的障碍。所以九窍不通是反映五脏功能失调。九窍是五脏精气所灌注之处,阳气不足了,阴气过盛而出现五脏失调。九窍不通,九窍功能失调了。

“是以圣人陈阴阳”,陈,就是陈列,就是调,调畅。陈阴阳就是把阴阳调畅起来。好像摆列开,摆列整齐一样。陈不是陈列吗?圣人陈阴阳,圣人就是深通养生之道的人。那要把阴阳调得很协调,陈阴阳。由于圣人能够陈阴阳,所以就

“筋脉和同”,和同也就是协调而无病,筋脉很正常,

“骨髓坚固”,骨髓也坚固,

“气血皆从”,气血也不紊乱,从就是不乱,那就是让他非常健康。

“如是则内外调和”,如是,如果是这样,则内外调和,人体内调和了,人体就和外界就也能调和。人体和自然界相互和调。

“邪不能害”,外邪就不能侵犯身体,

“耳目聪明,气立如故”,立作行讲,运行的行,气立如故就是气行如故。气行正常而不紊乱,而不变。如故就是不变。气的运行正常。那当然就寿命长了,身体健康。所谓健康长寿。耳目聪明,耳目也是九窍之一。也是反映内脏的。五脏的功能健康,所以耳目聪明。

这是讲阴阳协调,阴阳相互之间关系。如果阴阳不调了,阴盛了会出现什么什么种病状,阳盛而应不能与之配合,又出现什么,举例说,主要举个狂。

下面又讲了由于阳气受伤,可以引起一些疾病,比如,

“风客yin气,精乃亡,邪伤肝也”,阳气本身不足,所以风邪侵犯,yin气,就是yin乱之气,过盛之气,也就是风邪过盛,阳气不足,风邪过盛,可以耗伤人体的阴精,风为阳邪,伤人阴精,所以叫精乃亡,受伤,亡是受伤,邪伤肝也,风为阳邪,气通于肝,肝气通于风,阳气本身就不足,再

“因而饱食”,吃的太多,吃得过饱,使得

“筋脉横解”,横就是放松,解就是松弛,横解其实就是松弛。可以导致出现什么症状呢?

“肠澼”,是痢疾之类的疾病,“为痔”,或者成为痔疮,这是由于饱食太过,伤了肠胃的经脉,使得筋脉松弛而出现痢疾或者痔疮。

“因而大饮,则气逆”,大饮是指饮酒,饮酒过多,酒气本身就是热性的,(但是酒也可以作药用)所以使气上逆,阳气受伤了,再大饮,气更容易上逆了,本来酒气就向上,由于阳气不足为前提,

“因而强力”,再勉强用力,勉强用力包括两方面,一个勉强入房,男女两性强力,一个是勉强用体力,本来阳气就不足的时候,用力太过,特别是搬重东西。一搬,

“肾气乃伤,高骨乃坏”,高骨乃坏,肾气乃伤,伤了肾气,而高骨,腰间的高骨受到损坏。所以现在有些个病,比如说,椎间盘突出,也属于高骨乃坏。腰间高骨嘛。在他本身的正气不足的时候,稍微一搬东西对他来说就超重了。就常出这种事。所以椎间盘突出的这种病人即使治好了,也一般的时候不要再猛搬重东西。那要经过适当时间的锻炼,肾气乃伤,高骨乃坏。当然说了,这个勉强用力还是个相对的,有这样一个病人,他不算搬重物,他提了个水壶,挺大的人,成年人,那水壶能装几斤重,不会超过五公斤吧。这一提,好,对他来说太重了,高骨乃坏,马上腰就要痛了。就出现毛病了。所以,还是有正气虚作为前提。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下面这个小自然段,两行多字,这就是更要大家熟记的话。甚至于你应该要背下来。这两行多字,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为圣度。固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密,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阴阳两者相互关系要点,关键,要是关键,阳密乃固,阳气密闭,阴精才能固守,也就是阳气的固摄作用强大,才能使得阴精固密。这时阴阳之要的关键。在于阳气的密闭而阴精固守。

“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阴阳两者要不相协调,那就不和,就好像有春天没有秋天,有冬天没有夏天那样,那就不成其自然了。万物也就不能够生长了,有春无秋。有冬无夏,万物还怎么生长?所以说自然界非常的紊乱。人、万物就很难得生长了。如果阴阳不和的话,就好像是那个样子。

“因而和之”,所以要使阴阳调和。
“是为圣度”,这是最好的法度。也就是使阴阳调和是最好的法度。是养生、治病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是阴阳调和。是为圣度,圣人的法度。如果说不这样,

“固阳强不能密”,阳气过亢了,阴精就不能密闭,阴精就不能守于内,阳强不能够保护阴精的话,就

“阴气乃绝”,阳气过强,不能发挥它固密阴精的作用。就使得阴气乃绝,阴精就要断绝。那时说阳气过强,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嘛,如果阳气不能发挥固密的作用,是阴精枯竭,上面我们讲了,“阴不胜其阳,脉流薄疾,并乃狂”等等的,它也是这个问题。也是阳强不能密。“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那也是阳强不能密。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这不也是吗?只不过,这是更是大的原则。说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它并没有讲具体的煎绝。很多病都是这样的。不单煎厥而已。

“阴平阳密,精神乃治”,阴平阳密就是阴阳之气和平,阴气和平,阳气固密,精神乃治,这个精神可以用来泛指一切机能活动,不单是人的精神问题。当然精神是正常的。但是它这里就不单是精神问题。泛指一切的机能活动。治,正常,调理而不紊乱。就是生命是正常的,人体是健康的。阴平阳密,人体就健康。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两个相离绝了,阴和阳相互脱离了,相互分裂了,绝裂了。相互脱离,相互绝裂,精气乃绝。人的阴阳之气全要耗伤。全要绝,枯竭,断绝了。也就是说,阴阳离绝了,生命也就终止了。不会再有人的生命了。

这一段,几句话,应该是背下来的。整个这一段,应该熟记的,这两行字应该是背下来的。下面,

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痎疟。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四时之气,更伤五脏。

“因于露风,乃生寒热”,露风,暴露于风邪,感受风邪,衣服穿的不好而受了风邪,因于露风,当然也有人解释露风是感受雾露和风邪,把那www.lindalemus.com/wszg/个露,不是暴露的露,而是作为雨露之露,我们教材上好像是用的暴露的露,感受风邪,露风,泛指一切外感病的致病因素。露作触冒讲,暴露的露。由于受到风邪的侵袭,而发生寒热,恶寒发热的病证,也就是外感病,换句话说,这个露风可以理解为是泛指外邪而言。风寒暑湿燥火,都可以称为这里所说的露风,概指那些个外yin、邪气而言。外邪侵入人体,最主要的症状是出现发热恶寒,表证。一开始主要的症状是发热恶寒的症状。所以说“因于露风,乃生寒热”。那不是后世的话,叫“有一分寒热便有一分表证”吗?它这个从《内经》理论来的嘛。就是这么发展下来的。至于感受外邪,为什么要发热恶寒,这从外面理论上来讲,或者分析病机来说,这是有的,因为外邪伤人的时候,首先伤人卫气,使得卫气不能发挥温煦作用,所以就恶寒。卫气是位于表的,外邪侵入人体首先伤人卫气。使得卫气“温分肉,肺腠理”的作用,失常了。不能温煦皮肤分肉所以就恶寒。为什么发热呢?外邪侵袭之后,一般的都要使腠理密闭,腠理密闭的时候,卫气就不能够正常的向外宣散,就郁于内。卫气不能正常运行、宣散了,卫气不宣了,所以就郁于内,郁于内就会为热。不能正常散出去了。我们在讲卫气运行的时候,不是有一个“温分肉、肥腠理、司开合、薰于肓膜,散于胸腹”吗?各处都有卫气的温煦,那么当外邪的侵袭,腠理密闭,卫气不能散出去了,不能散出去就为热。卫阳之气是阳热之气,闭郁就化热,所以又恶寒又发热,不是说你热了吗,怎么还冷呢?热归热,但是它又不能正常发挥温养作用,所以还恶寒。体温很高了,这人还特怕冷。所以说因于露风,感受外邪,首先出现的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恶寒发热。

下边这几句话,我们在《阴阳应相大论》也见过,类似的话,不完全一样,

“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正是由于阳气失常了,所以春天感受风邪,风为春季的主气嘛,暑热为夏季的主气,寒冷为冬季的主气,所以春伤于风邪,伤于风之后呢,邪气留连,没有很快的治愈,没有及时的把风邪祛除掉,没有把风邪散出去而留连于体内。留连于体内怎样?乃为洞泄,夏为洞泄。到夏季容易产生洞泄之病。洞泄就是水榖并下,飧泻,完榖不化,不能止那种泻叫洞泄,为什么邪气留连,到夏天成为洞泄之病呢?那是由于阴阳相互滋生,阴阳相互滋长的关系,有了阳生才有阳长,生长化收藏是相互关联的。春天阳气当升,感受了风邪而不能升,夏天阳气当长,它不能长,所以到夏天阳气当长不长,就成为阴寒之病,阳虚之病。阳虚洞泄。这个不是夏天得的病,是春天就开始受风了。导致了阳气当升不升,以至于到夏天,阳气当旺而不旺。所以出现洞泄,寒中。洞泄就是寒中,里头特寒了,寒中之病。

“夏伤于暑,秋为痎疟”,暑热为夏之主气,夏伤于暑热之邪,到秋天的时候,风凉外束,暑热之邪侵犯人体,秋天是风凉,凉燥之气,风凉外束,使肌表闭塞了,里头有暑热,外头有风邪闭塞,因此出现疟,秋为痎疟。痎疟,疟疾的总称。当然有的注家说痎疟是夜里发的疟疾。好像也不的解释不是这么解。就是泛指疟疾而言。夏伤于暑,秋为痎疟,那是由于暑热藏于内,外受风邪所以出现寒热交作这个病,就如同我们在126页那句话讲的,“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腧以闭,发为风疟”。那个穴腧闭了以后,也是外受风热,风寒之邪,使得穴腧闭了,里面有暑热,这个里头呢,这段讲的,有暑热之邪的侵犯,外面又受风寒之邪的外束,束缚于外,于是出现寒热交作的疟疾。

“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秋天感受湿邪,可以引起咳嗽,那么一般的说不是说秋燥吗?可《内经》这地方就是说的秋天伤于湿邪,所以注家们多半解释,那是初秋,湿气尚盛,燥气还没有当令,燥气还没有当令的时候秋伤于湿,所以上逆而咳。使肺气上逆而出现咳嗽。发为痿厥,可以理解为所冬为痿厥。到冬天出现痿厥之病。痿,就是肢体痿弱,厥解释四肢厥冷。冬为痿厥。这个教材注释上讲了,20注,痿厥是个偏义复词,作偏义复词解的。偏在于痿,也就是四肢枯痿不用。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到冬天就可以肢体枯痿不用。秋伤于湿,导致了秋天阳气应当收而不能收,秋天阳气应当收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嘛,秋天阳气当收而不能收,为什么不能收?伤于湿邪。阳气本来就不足,再感受湿邪。使阳气当收而不能收。因此到冬天当藏而不藏,不能够温阳骨骼、筋脉,所以就枯痿了。所以冬发为痿厥。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冬天感受寒邪,冬主藏,冬主藏而不藏,冬主藏是指的藏精,阴精不藏,那么到春天之后,阳气上升,自然界也阳气上升,人体阳气也应该上升,由于阴精不足而阳气上升,这个时候就容易发生温热之病。所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是本身由于冬不藏精了,伤于寒邪阴精不足了,到春天炎热之气上升的时候阴精不足,所以就出现温热之病。所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四时之气,更伤五脏”,这是四时气候失调了。四时的不正之气,那个交替的、更迭的伤害五脏。还不单纯是一气伤本脏,比如说春天伤于风,风伤于肝。像上边所说的“风客yin气,精乃亡,邪伤肝”。它不单是这样,它可以春天伤于风,夏天成为洞泄,夏天伤于暑,秋天为痎疟,秋伤于湿,冬生痿厥,冬伤于寒,春天成为温病。所以四时之气更迭伤害五脏,总之是四时不正之气可以伤害五脏。

这里的问题实在好理解,就从阴阳相互滋生这个角度,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互根的这个角度来理解这一段。也就是说只有春生才能夏长,只有夏长才能秋收,秋收好了才能冬藏,冬藏正常了春天才能生。其中某一个环节紊乱,就可以导致下一个环节的疾病状态。这个倒容易理解。容易出现问题的,就“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就是作为后世温病学家的一个理论,什么理论呢?是伏邪的理论。新感和伏邪。后世温病学派伏邪的理论根据,主要的从《内经》,主要根据就是这样的话。冬伤于寒,春必温病。这个问题应该有分析的来看,要是从这一段的本义来看,应该说不含伏邪的意思。并不含有伏邪的意思。但是你说后世温病学家根据这个,他发展了一个,创造了一个新的理论。可以不可以?应该说也可以。因为这个理论在临床当中也适用啊。伏邪温病说到现在也不能废除掉啊。所以他从这个来引申,来创造一个新的理论出来,应该说也是允许的,也是正常的。可是话说回来,这句话的本意,不是,好像不是这么回事。只有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是伏邪,那春伤于风,夏为洞泄之洞泄,也是伏邪洞泄?好像它并不具备这样的,从逻辑上,从文义上推测推下来这一句话,不应该具备伏邪的意思。我是说后世医学家引申发挥,这是允许的。

这一段,作为一个中医的理论来说,大家应该是熟记的。特别是“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为圣度。固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密,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这是中医应该熟记的东西。背下来的东西。好,这一段,串讲就到这里。

【理论阐释】

1. 阴精与阳气的关系

132页。讲阴精阳气的关系问题。阴精与阳气的关系的问题,提出三点:

  1. 互用互存的问题。互用互存,只有有阴的时候才能有阳。只有阴精充足的时候,阳气才能充沛。只有阳气充沛的时候,阴精才能化生。是互用互存的。换句话说,此虚彼也虚。没有说是阳虚了,阴气就特别正常。不可能。严格的说,阳虚之后的病人,阴他也是虚的。但是只不过它是相对而言。阳虚显得阴盛了。从www.lindalemus.com/pharm/互根互存的角度来说,阴虚阳也虚,阳虚阴也虚。阴精虚了,不能化生阳气,阳气怎么充足的?那不叫充足,那是虚阳、虚亢,或者叫做虚热。不是真正的阳气足。所以严格的说,阴虚阳它也虚。阳虚,阴它也虚。此虚彼亦虚,互存互用的问题。

  2. 互相制约。就是此消彼长的问题。阴阳是相互制约的,所以有此消彼长,此长彼消这样的问题。和我们上面说的此虚彼亦虚不矛盾。此消彼长,此长彼消是从相互制约的角度考虑问题。可以这样考虑。

  3. 阴平阳密,精神乃治。是和为贵的问题,是讲阴阳调和。

所以这三点,第一点是此虚彼亦虚,第二点是此消彼长,第三点是讲的阴阳之和,和为贵。必须调和事物才能正常的发展。人体阴阳必须调和才能健康的生活。虽然对立的双方,说斗争是永存的,其实斗争前提下它必须是协调。不协调,谁跟谁斗去?从人体生命的角度考虑,必须使阴阳协调。谁说阴阳不是相互对立的,是相互对立的,但是必须保持它们的相互协调才能健康。让它尽快的动,让它尽快的决裂,那尽快的死亡。所以从医生的角度考虑,应该想办法促进人体内的阴阳协调。和为贵,是讲的这个问题。在我们医学里头是说的这样的关系。

2. 阴阳失和的病理

这里头有几点:

  1. 脉流薄疾,并乃狂。
  2. 阴不胜其阳,五脏气争,九窍不通。
  3.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临证指要】

1. 阴阳互根理论的临床应用

大家可以看一看这一段,主要是用了张介宾的一些个观点,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而能生化无穷;善不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生而源泉不竭。”可是说你阳虚的时候,单纯补阳,不补阴是不可以的。阴虚了就一味的补阴,不给他阳气盛不能化生出阴精来的。所以这个观点是非常重要的。当归补血汤还是重用黄耆,尽管是补血,还是重用黄耆呢!血脱了没,血脱了,要不要补血?要补血,但是还得重用黄耆。没有黄耆来补这个气,血不能生的。所以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那是阴阳互根嘛。

刚才我也举了两个例子,阴不胜其阳,脉流薄疾,并乃狂。那是确实治疗狂证,中医所说的狂证。一个产后的精神障碍。一个就是精神分裂。都是由于阳热过盛,阴气大伤了。

这一段我们就讲完了。

五味偏嗜所伤(阴之所伤)

133页。也就是本篇的最后一段。这一段是五味偏嗜。酸苦甘辛咸,五味偏嗜所伤。或者说阴之所伤。偏嗜就是太过了。酸苦甘辛咸五味对人体都是必须的,饮食五味嘛,但是如果太过了,那就“所伤”。五味对阳气而言,它就是属于阴,因此可以说是阴之所伤。我读一遍。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官,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作全篇来讲,大部分是讲阳气的重要性,阳气的生理和病理,中间一部分,也就是我们刚才讲的上面那段,是就阴阳协调的重要性。当然也有一点阴精的作用。特别是阴阳协调的重要性。最后一段,是讲阴精所伤,你看,虽然是强调阳气的,生气通天的,但是在它的论述过程当中,讲了阳气的重要性是主要的论述,其中又谈到了阴阳相合协调,同时也强调了阴精的作用。还有阴精失常的时候,就是五味偏嗜的时候导致的一些病证,这样看的话,从结构,从内容上,这论文就是完整的了。下面看,串讲一下。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这阴就是说的阴精,人体内阴精的化生,根本来源,本就是本源,本源于什么?饮食五味。所以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官”,五官就是说的五脏,五脏藏于内,五脏藏神,所以叫五官,五脏就是属阴的,所以阴之五官,这里上的就是五脏。

伤在五味”,也是五脏,这五脏又能够受五味所伤,虽然五脏藏精的,阴精必须有五味化生,但是饮食五味又能伤害人的五脏。事物的两方面。没有饮食五味,五脏的阴精不能产生,但是五味偏嗜了,太过了,又能反过来伤害五脏。

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酸味太过,酸味入肝,本来酸味可以补肝,但是过于酸,先使得肝气以津,津就是过盛。

脾气乃绝”,肝气以津,就导致了脾气乃绝。木克土,酸味太过了,滋长肝气,肝气太盛,木克于土。所以使得脾气乃绝。受伤,脾气受伤。或者说使得脾土之气衰竭。

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咸,属于水之味,入于肾,肾主骨,所以咸味本来是入肾的,但是咸味太过,就伤肾而伤人骨髓。味过于咸,所以大骨气劳,肾主骨嘛,大骨气劳,使骨气劳伤,味咸,咸味太过了,使得骨气劳伤,短肌,水盛反侮于土,脾主肌肉,所以短肌,心气抑,心火被抑制,水盛而侮心火。这是上面这两句话下来,还是按五味入五脏,但是下边五味入五脏,就不是完全按这个字义下来的。就有改变了。说

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span>”,甘的话,是属于脾土之味,味过于甘,应该是伤脾土,可是下面说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所以这句话有个校勘问题,你看教材的注释5,“甘,太素作苦”,如果说味“过于苦,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就对了。苦是火之味,入于心。苦味太过的话,那就使得心气喘满,心气就不调顺了,不和平了而喘满。色黑,那就是火与水的关系,黑色水之色,色黑,心火太盛伤肾水,所以出现色黑,水之色出现了。肾气不平衡,火反侮水了。本来是水克火的,但是由于心气太过反侮于水。所以使得肾气不衡。下面,同样的,

味过于苦”,也存在这个问题,

脾气不濡,胃气乃厚”,所以《太素》“味过于苦”是“味过于甘”。

今天就讲到这。

[完/48:10]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