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从甘草干姜汤、干姜附子汤谈张仲景制方用药的一些特点
    

伤寒杂病:从甘草干姜汤、干姜附子汤谈张仲景制方用药的一些特点

中医书籍下载 更新:2013-12-17 医学论坛
广州中医学院  张志民  李锐
  
      张仲景所著《伤寒论》立六个病名、112个方证,以六病为纲,以112个方证为目,作为诊治疾病的述语,执简驭繁。通过辨证,由证立方,反过来,又以方名证。当疾病被确诊为某一方证时,其治法和处方亦随即得之,并寓于该一方证之内。对这些特点,笔者已在另文中论述(载《浙江中医杂志》1:21,1980)。兹仅以甘草汤、干姜附子汤为例,来讨论仲景制方用药的一些特点。
  
      仲景方用药精选,精选之程度,甚至到每方仅用一至二味药,如甘草汤咽痛仅用生甘草一味,上述两方则各用两味,此二方相合即是四逆汤当更动一味主药时,其方名异,其治效亦异。立方以证为主,方与药两者紧跟着证之变化而改动,而其配伍作用及药量之大小亦变,诸此均有研究价值。

      甘草干姜汤

      甘草干姜汤源出《伤寒论》(29条)和《金匮要略》肺痿肺咳嗽上气病篇,由炙甘草、干姜两药组成。《伤寒论》叙本方主治:患者先有“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等伤阳证和“脚挛急”的伤阴证,医者误有桂枝汤解其表之后,患者出现“厥、咽中干、烦燥吐逆”等阳虚证又兼有“脚挛急”的伤阴证。《金匮在略》叙本方主治“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等上焦肺虚寒证以及因上虚不能制约下焦而引起的“不渴、必遗尿、小便数”等下焦阳虚证。
  
      从上述各项进行综合、分析,可知甘草干姜汤证之病机为中焦阳虚、脾弱肺寒。脾阳虚则咽中干,肺寒则眩而口多涎,浮阳上越则见烦躁吐逆。上虚不能制下则遗尿、小便数。上述各症中,厥冷、遗尿、小便数、不渴,其本质是真寒;而咽中干、烦燥、吐逆是为假热的表现。当单读《伤寒论》一书时,或不易理解“咽中干、烦燥吐逆”是假热证,当再读到《金匮要略》“其有不渴,必遗尿”句时,证属假热便跃然纸上。故两书宜合起来读。两书对本方证的论述是相辅相成的。
  
      甘草干姜汤为理中汤之半,乃辛甘化阳之温补剂,是太阴病方。用辛温之干姜温脾阳,甘草和中。甘草之剂量大于干姜一倍,旨在既扶脾阳而不伤已受劫之营阴(患者原有“脚挛急”症,是阴不足之故)。
  
      甘草干姜汤证据属阴证、里证、虚证、寒证。具体证候是恶寒无热,手足厥冷,咽中干而不渴,烦躁吐逆,小便次多,甚则遗尿,肺宣咳嗽,痰稀多白沫,舌润苔淡白,脉沉迟。
  
      本方药仅两味,如能明其病机极方义,则应用范围颇广。例如本方可治脾虚肺寒之咳嗽。其特征是咳少而痰稀多白沫、似唾液,短气,手足冷,小便自利而数。仲景方治咳嗽之用药,有其独特之经验,其中之一,如治肺寒之咳嗽用干姜加味。干姜温燥辛散,既能温肺散寒,又能燥化痰饮。临床运用要分析病机与辨析证候并重。脾虚肺寒(不是实寒,也不是虚热),痰稀多白沫是证候特点之一。仲景治咳嗽实证不用干姜的,有桂枝加厚朴杏子汤、麻黄汤、射干麻黄汤等。治肺热而咳当然更不用干姜,如麻杏甘石汤。仲景治咳方用干姜加味者(配甘草,或配五味子细辛等),如小青龙汤;小柴胡汤方加减中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此两方证属实证,故另有加减);真武汤加减法中见咳者,加五味子、干姜、细辛;苓甘五味姜辛汤;桂苓五沬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等。
  
      甘草干姜汤可治脾阳虚不能统血之衄血、吐血、下血等出血证。唐容川说:“吐血之证属实证者十居六七……属虚属寒者在吐血家十中一二……寒证者,阳不摄阴,阴血因而走溢,其证必见手足清冷,便溏遗弱,脉细微迟涩,面色惨白,唇淡口和或内寒外热,必实见有虚寒假热之真情,甘草干姜汤主之”(《血证论》卷地•吐血)。这是经验之谈。此方又可治胃阳虚寒的胃脘痛及肺脾两虚不能制水之遗尿、劳淋;用治老年人平日小便频数,苦于时事涎、短气、眩晕、难以起步者,亦常能获效。此外,由“咽中干”一症类推,又可治阴寒证之咽痛,以具有虚寒性全身症状,咽喉部淡红不肿者为指证。

      干姜附子汤
  
      干姜附子汤由干姜、附子两药组成,主治发汗、下之后,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少阳,阳明证),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伤寒论》61条)。此方为少阴阳微、虚阳外扰,昼日烦燥较甚,不得安眠,入夜则较安,病情较急者设。此方证之所以不用四逆汤,而用生附子、干姜浓煎一次顿服,因病情较急,故去甘草甘缓守中,俾回阳救急之药力单直入,药性较四逆汤更峻。对照治少阴下利、厥逆无脉之危症用白通汤及白通加猪胆汁汤,亦均不用炙甘草,则可得到印证。
  
      附子、干姜皆是辛热药,同有回阳温寒作用。生附子回阳救逆,温肾助阳,祛寒止痛,归心、肾、脾经。干姜回阳、温中、温肺化痰,归心、肺、脾、胃经。两药相比较则生附子以温肾寒、壮肾阳为主,干姜则归肺脾二经以温中为主。

      干姜附子汤证属阴证、里证、虚证、寒证。凡有少阴病见证,其烦燥一症昼夜甚夜安较为特殊者,适用本方。

       干姜附子汤、甘草干姜汤皆是四逆汤减味方。干姜附子汤用附子、干姜两药,其中附子是主药,干姜为辅,以温肾阳为主,是少阴病方。甘草干姜汤用干姜、甘草两药,为理中汤之半,其中干姜是主药,甘草为辅,以温脾胃为主,是太阴病方。

       探仲景用附子、干姜、炙甘草的用法

       附子:仲景用附子,分生用、炮用两种用法。生用多用于回阳救逆温寒。其大剂量为“大者一枚”,如通脉四逆汤及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一般剂量为“一枚”,如干姜附子汤、四逆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四逆人参汤、茯苓四逆汤等方,视病情之危险程度而定。炮用多用于阳虚及风寒湿痹。大剂量为三枚,一般为一枚。治阳虚宜轻用,治风寒湿痹。大剂量为三枚,一般为一枚。治阳虚宜轻用,治风寒湿痹、镇痛宜重用。如桂枝加附子汤治发汗后阳虚、漏汗不止,真武汤治阳虚来夹水,芍药甘草附子汤治风湿相搏,骨节烦痛,用炮附子二枚。桂枝附子汤治风湿相搏,身体痛烦,用炮附子三枚。

      除麻黄附子甘草汤、附子泻心汤等少数方外,仲景用附子,多与干姜、生姜相配伍。笔者体会:附子与生姜或干姜同用,有减少其毒性的作用。生姜散而不守,凡宜温经、散寒、发汗、行水之剂,宜生姜伍炮附子,如桂枝附子汤治风寒湿痹,真武汤治阳虚夹水之症。干姜守而不走,无泄邪、发汗、行水作用,故治亡阳者,多用于干姜伍生附子。

      干姜:仲景用干姜与生附子相配伍之方有干姜附子汤、四逆汤类等方。干姜与炙甘草相伍之方,除上述之甘草干姜汤外,还有治中阳不足,脾失健运,症见腹痛、便溏、呕吐等的太阴病主方理中汤。又如《金匮要略》甘姜苓术汤、为甘草、干姜加茯苓、白术,旨在暖脾燥湿祛寒水,治肾著病腰以下冷痛,如坐水中,腰如缠带重物。另外,干姜与苦寒之芩、连相配伍,如黄连汤之干姜、黄连并用,再加桂枝、参草、枣,治胸中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如半夏、生姜、甘草泻心汤三方,既用干姜,亦用生姜,复用苦寒之芩、连,辛开苦降并用,治干噫食臭、心下痞硬、腹中雷鸣、下利者。此类证候,皆宜健胃、导热、开结、安中,寒热补泻并用。

      炙甘草:仲景用炙甘草之方甚多,约言之:与桂枝相伍,通利血脉,平冲制悸,如桂枝甘草汤治发汗后,心下悸、欲得按者;炙甘草汤治心动悸、脉结代者。与芍药相伍,舒挛缓急,如芍药甘草汤。与其他峻剂相伍,缓和峻药之性,如在调胃承气汤中缓和泻下之力;在麻黄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中,缓和麻黄发汗之力。与参、姜、枣相伍,有和胃健脾生津作用。

      诸此说明,探讨《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所论述的证、方、药三者之间及方中药物配伍、药量大小与疗效之关系,积极开展中医临床药理、药化的研究,对阐明并丰富中医药的内容,推动中医药理研究均有重大意义。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