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以下,耻骨以上范围发生疼痛。腹内脏腑及通过腹部的经脉很多,因此本并临床极为常见。
病因主要为外邪、饮食、情志或阳虚脏寒等因素,使腹部脏腑经脉受病,导致气机郁滞,络脉痹阻,或络脉失于温养,气血运行无力,遂成各种类型的腹痛。
辨证须注意辨缓急医学三基,明痛性,察脉象,分部位以辨清寒、热、虚、实以及在气、在血六各方面。六者之中又以虚实为纲。
治疗总以“通”立法。但通之含义甚广,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气滞者行之、血瘀者化之,皆谓之通。
腹痛辨证论治表(p344)
症状 | 病机 | 治法 | 主方 | |||
---|---|---|---|---|---|---|
主症 | 兼症 | |||||
寒邪内阻证 | 腹痛急暴,遇冷则甚,得温则缓,怕冷,卷卧,苔薄白,脉沉紧 | 口不渴,大便溏薄,或秘结,小便清利 | 寒邪伤中,气机郁滞 | 温中散寒 | 天香正气散 | |
中虚脏寒证 | 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温喜按,饥饿及劳累后痛甚,得食或休息后痛减,苔淡苔白,脉沉细 | 大便溏薄,怕冷,神疲,气短 | 脾阳不振,寒从内生,脉招生简章络失养 | 甘温益气,温中散寒 | 小建中汤 | |
气滞血瘀证 | 气滞证 | 脘腹或胁下胀痛,攻窜不定,舌苔薄,脉弦或弦细 | 痛引少腹,胸闷嗳气,恼怒忧虑,疼痛易作 | 肝气郁结,逆而乘脾 | 疏肝调气 | 柴胡疏肝散 |
血瘀证 | 腹痛如针刺,痛处固定不移而拒按,舌质紫暗,脉细涩 | 腹部疼痛,经久不愈 | 血络瘀阻 | 活血化瘀 | 少腹逐瘀汤 | |
湿热积滞证 | 腹痛突然,持续加重,或阵发剧痛,腹痛胀满,拒按,口干苦,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弦数 | 身热,大便秘结,或溏而不爽,胸脘痞闷嗳腐吞酸,或呕恶 | 湿热内结,腑气不通 | 清化湿热,通腑导滞 | 大承气汤 |
重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