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人参功用,妙在理中(人参在经方中的功用)
    

伤寒杂病:人参功用,妙在理中(人参在经方中的功用)

     人參之功用,時醫謂為補氣,若依仲聖,卻未必盡然。經方中用人參,大意有二:一、補陰液以止渴、止身痛;二、燮理中焦。補液之理,人多知之,暫且不論。理中之義維何?今當說之。
     一般宗日本古方派者,多依《藥徵》之說,謂人參治痞。的確,有人參的很多方劑都有痞滿的表現,如三瀉心湯、人參湯(即理中湯)、桂枝人參湯、旋覆代赭湯等,都有心下痞滿(或心中痞)之症。但人參為何能治痞呢?
       考心下痞之證其因有三:一者熱,如大黃黃連瀉心湯是;二者飲,如五苓散是;三者痰氣,如旋覆代赭湯是。約束而言,只是一火一水。我們知道,太陽本氣寒水,標氣為陽,中見少陰君火。如果標熱內陷心下,則是大黃黃連瀉心湯證;若寒水壅於心下,則是五苓散證。三瀉心湯證(半夏瀉心湯、生薑瀉心湯、甘草瀉心湯)則是介於水火之間,太陽客熱與水氣同結於胃脘,姑且稱其為“水熱痞”。若歷時稍久,客熱已解,而水氣結為痰涎,則成旋覆代赭證。我們應注意一個細節,三瀉心湯與旋覆代赭湯組成類似,且皆治痞,但旋覆代赭湯卻不名瀉心了。為什麼呢?這是因為瀉心二字,是專指芩連瀉熱而言的。細觀論文,“干噫食臭”(生薑瀉心湯)、“心煩不得安”(甘草瀉心湯),是可以看到明顯的熱象的。所以三瀉心湯的痞滿,主要是以芩連來治療的。同樣,旋覆代赭湯也是,此證是痰氣痞,是以旋覆花代赭石來消痰結、降逆氣的。
     這幾個有痞滿表現的方證中,雖然都有人參,但人參並不是作為主藥來治痞滿的。我們再來細觀察一下這幾個證的兼見症狀:如半夏瀉心湯的嘔、生薑瀉心湯的胃中不和、干噫食臭、腹中雷鳴、下利,甘草瀉心湯的下利日數十行,旋覆代赭湯的噫氣不除。從中可以看出,它有共有的特點是都有脾胃升降失常的表現。這幾證病程皆非久長,即使脾胃氣虛,也不是特別重。所以說,人參在此處的功效並不是補氣,而是協同諸藥(薑、草、棗等)來調理中氣之升降。
       如果說人參是大補元之藥,那麼何以仲師在《金匱》虛勞篇中並無一方以人參為君,來補虛建中呢?或曰:大建中湯不有人參乎?答:大建中湯所主“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食”,也是用人參來調理氣機而止嘔的。可以說,仲師是寧可用黃芪來擔負補氣之職(黃芪建中湯),也很少用人參來補氣的。即使在炙甘草湯中用參,也是補陰的意味居多。
     下面更舉數例經方中用參之劑,以證此說非謬。
     大半夏湯(半夏、人參、蜜)治胃反嘔吐;吳茱萸湯(吳萸、人參、生薑、大棗)治食穀欲嘔,或少陰病吐利,或干嘔、吐涎沫;理中湯治霍亂吐下;桂枝人參湯(理中湯加桂枝)治太陽病下之,協熱而利,利下不止;幹芩連人參湯治寒下、食入即吐;干姜人參半夏丸治妊娠嘔吐不止;竹葉石膏湯治傷寒差後虛羸少氣、氣逆欲吐;黃連湯(黃連、桂枝、半夏、人參、干薑、炙草、大棗)治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小柴胡湯治心煩喜嘔、嘿嘿不欲飲食;橘皮竹茹湯治噦等。
     從上例證中可以看出,這些含有人參的方劑中,中氣不是上逆,即是下奔,失其協調。《傷寒論》赤石脂禹餘糧湯證條文中有云:“理中者,理中焦。”意謂理中湯的作用在於調理中焦脾胃,那麼在這四味藥(參、术、薑、草)中,孰能堪當大將之職呢?毫無疑問,非人參莫屬。
     因此,總結人參之功用,即是在中焦氣弱、升降逆亂、嘔利並作、心下填塞之時,調理脾胃氣機,撥亂返正,臻于安治。要注意,在這種情況下,人參不是補,而是“理”。如一國之相,一人之力豈能填眾口之饑?但善治國者,使民自安耳。
     PS:順便提一下,嘗見很多同仁,一見病者胃脘痞脹,即以木香砂仁、香櫞、fo手陳皮、厚樸等,予以理氣散結,不分虛實寒熱,這是欠妥的。其實很多胃中氣滯痞脹之證,並非實證,而多有虛寒之底,若不求本,則是萬難全功的。
-----------理中汤是 治中焦虚寒之方,姜为什么不能是主药?见解或有可商,钻研的精神太值得赞扬.
-----------感谢师兄的指正。
理中汤,仲景于霍乱吐泻中出之,重在理中焦之逆乱,而干姜重在温。理中的四味药中,姜温、术燥、草和,而人参方可谓之理。
又,理中汤《金匮·胸痹》中,仲师名之曰“人参汤”,人参为君之义甚显。

[ 本帖最后由 tonymiaofa 于 2007/12/5 08:00 编辑 www.lindalemus.com]
-----------思路缜密清晰,治学严谨,值得借鉴学习!
理中汤又名人参汤,人参“當大將之職”,然也 !
-----------师兄过誉了。
写这篇文字前,我在学习胡老讲的伤寒论讲座,里面常说人参治痞。后来我联想到吴茱萸汤,论中并未提到痞满,如果泛泛的说人参补中,未免笼统。于是就把仲景方中有人参的方子研究了一下,发现有如上的规律,供大家参考,希望各位先生、师兄指正。
-----------以上摘自 清末 唐容川 本草问答
五问曰:物各有性,而其所以成此性者,何也2
    答曰:原其所由生,而成此性也。秉阳之气而生者,其
性阳;秉阴之气而生者,其性阴;或秉阴中之阳;或秉阳中
之阴。总视其生成以为区别。益必原一物之终姑,与乎形色
气味之差分,而后定其性矣。有如人参,或谓其补气属阳;
或谓其生律屈阴,只因但论气味,而不究人参所由生之理,
敛不定其性也。余曾间过关东人,并友人跳次梧游关东归,
言之甚详,与《纲目》所裁无异。《本草纲目》裁人参歌
曰:  “三丫五叶,背阳向阴,若来求我,相树相寻”。我所
闻者,亦云人参生于树林阴湿之地,又有人种者,亦须在阴
林内植之。夫生于树林阴湿之地,秉水阴润泽之气也,故味
苦曾而有汁液,发之为三姬五叶,阳数也。此苗从阴湿中发
出,是由阴生阳,故于甘苦阴味之中,烧有一番生阳之气,
此可尝而得之也。人身之元气,由肾水之中以上达于肺,生
于阴而出于阳,与人参由阴生阳,同一理也,所以人参大能
化气,气化而上,出于口鼻,即是律液,人参生律之理如
此,非徒以其味而已。然以气味论,曾味中含有生发之气,
亦只成为由朋出阳之气味耳。
六问曰:人参不生于东南,而生于北方,古生上党,今生辽东、高丽,皆北方也,此何以故?
此正人参所由生之理,不究及此,尚难得人参之
真性也。盖北方属水,于封为坎,坎针外阴而内阳,人参生
于北方,正是阴中之阳也。坎封为水,天阳之气,皆发于水
中。观西人以火煎水则气出,而气著于物,又复化而为水,
知水为气之母;气从水而出矣。人身肾与磅脆届水,水中台
阳化气上行,出于口鼻则为呼吸;充于皮毛则为卫气只此
肾与膀脆水中之阳化气而充周身也。故《内经》日;  “磅肮
者,洲都之官,气化则能出矣”。此与天地水中台阳化而为
气,以周万物,本届一理。水在五行届北方,人参生于北
方,秉水中阳气,故与人之气化相合,所以能大补气。不独
人参为然,凡一切药,皆当原其所生,而后其性可得知

-----------人参一药补胃气而生津液,真是一味妙药!
-----------
      在此之前,也曾思考过金匮中的古今录验续命汤,用药迥出常格,但临床报道有奇效。后来看到江尔逊老中医的方解,他说:

       脾主四肢,四肢瘫痪,病在脾胃。此方石膏、干姜并用,为调理脾胃阴阳而设。……治疗风痱,应当依顺脾胃各自的性情。脾喜刚燥,当以阳药助之使升;胃喜柔润,当以阴药助之使降。干姜辛温刚燥,守而能散,大具温升宣通之力;石膏辛寒柔润,质重而具沉降之性。本方以此二味为核心,调理脾胃阴阳,使脾长胃降,还其气化之常,四肢可禀水谷之气矣,此治痱之本也。由此看来,若能透析脾胃的生理病理特性,以及干姜、石膏寒热并用的机制,则本方的神妙,便不是不可思议的了。

     江老还特别指出:经言“脾病而四肢不用”,不言“脾虚而四肢不用”,“病”字与“虚”字,一字之差,含糊不得。可惜今之医家大多在“虚”字—仁大做文章,是囿于李东垣脾胃内伤学说。江老指出,脾病而四肢不用至少有两种情形:一是脾胃久虚,四肢渐渐不得禀水谷之气;二是脾胃并非虚弱,却是突然升降失调,风痱就是如此。
   
     从此方看来,人参也应作调理脾胃气机升降解。供大家思考。
-----------大有学问!!
-----------《金匮》人参汤功效同栝蒌薤白桂枝汤,同治因胸痹导致的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之证。
    胸痹者,以其阳微阴弦故也。
    故栝蒌薤白桂枝汤,以薤白通胸中之阳,去阴寒,引起心中痞的根--胸痹除,加栝蒌实进一步以降火痞止烦,桂枝去上冲之气,枳实厚朴理气散结。
    那么人参汤中的几味药,作用机理应该同栝蒌薤白桂枝汤。那么通胸中之阳去阴寒的应该是治肺冷的甘草干姜,而唯一能够与栝楼实功用相似的应该是人参了,当然二者是不同的。栝楼实重在苦降清热去烦(如小柴胡汤),而人参汤中只有人参甘寒滋阴能消痞止烦,这也许是诸泻心汤中加人参的原因了,当然清泄之功在黄连黄芩
    理中汤,理中焦,理中焦之阴阳,若方中无人参,只剩姜术温燥,当不算理中焦。
    哈,高明斧之!

[ 本帖最后由 Dabang 于 2008/10/17 18:31 编辑 www.lindalemus.com]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