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藏德。而以日为光明。人心藏神。而以阳气为固密。阴阳之道。必有所先养生之本。亦必有所谨。此内经原病之所起。必眷眷于阴阳之论也。而又曰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夫人身之阴阳皆欲固也。而必曰阳密乃固。其道维何。盖阳者皆气而近浮。浮则在上。故曰阳因而上。然阳有高明之体。高明在上。此为真阳。而不可谓之浮阳必散而在外。散则周遍。故曰阳以卫外。然阳有纯一之道。纯一而健。此为纯阳。而不可谓之外。非浮与外。则阳有元亨之隆也。不外不浮。则阳有利贞之用也。是故阳之积。运之以生神明。而充奉之。是以精则养神。阳之运。倡之以为物先。而煦妪之。是以柔则养筋。斯则阳之所事也。而必以密为固者。阳非不能固也。其失在不密也。致不密者有三。起居如惊。而神气乃浮也。措情躁扰。与物骀宕。阳乃飞越而不归。则内之恬愉失。而元府不闭。风寒暑湿遂乘之以起。故外无御侮。内必受兵。此不密之故一。烦劳则张而精绝也。夫阴为精。藏精而起。亟以赴阳。人若不知节息。每强力用之。且烦且劳。烦则不静。劳则不息。而阳乃张矣。张如弓之久满。而不知弛。则弓力竭而筋干为伤。故精绝。驯致其道。必至目盲耳背。溃若坏都。此不密之故二。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也。大怒则伤阳。阳既郁逆。则无所行。而菀于上。故有吐血数升而殒者。有疽发于背者。皆薄厥之至也。此不密之故三。三者一起于外。而外得侮之。一困于内而内竭。为一乘于猝而暴厥焉。则何能精则养神。而柔则养筋哉。然则如何而密。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天藏德而以日光明。则当清●以宁心。固精以养神。节劳以养筋。而阳倡阴和矣。阳健运则阴奠定。夫是之谓能固。
人之所以举一身者以气耳。气之所至为运。运气之所煦为和暖。以至腐熟水谷。给散精血。上下之所充。肌肤之所卫。无非是气。然是气者。必有宗主焉。本根焉。以统摄之而不乱。然后能为神明之共给指使而不倾。此气之所以必归于权衡也。本经谓食气入胃。散精于肝。yin气于筋。浊气归心。yin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此谓食气之能生气血。赡养脏腑。故肺得其职。而五脏之气齐平。气乃归于权衡也。然大要举其得气之养如是耳。其所以然则犹未之详焉。何则。人身之气。根本于太冲。太冲者。先天之根柢。其气上升而为巨阳。下散于三焦。积于膻中。此元气之本也。原其始则气之未动时。起于先天坎中之阳。而动于子半。以为少阳胆家之气。而游部于胆家之间。此所谓生气。亦所谓和气也。然后胃家以饮食仓廪。积其精华。腾其谷神。于以供给脏腑经络之用。以为之副。此则后天之谷气。于以配先天之生气。而合之为一。先天能始之。后天能终之。其功用未尝有分焉。要其能如是者。殆有权衡存乎其间。所谓权衡者。肺肾是也。肺主上焦。肾主下焦。肺主降。肾主升。肺主呼。肾主吸。肺主出气。肾主纳气。凡一身之气。其经纬本末出纳之序。皆二脏为之。一散气而持其平。若衡然。轻重缓急出入不差累黍。一镇气而归其根。若权然。上下升降不使断续间歇。是二脏权衡之用也。 难者曰:营卫本出中焦胃气。卫以充体。营循隧道。脾以●之胆。以行之。亦各举其职以为平耳。何曰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也。曰。太冲为十二经之海。统十二经以使之皆升。而肺以一脏秉相传之权。持其平而不使之亢而不下。是气升于上者。使非肺为上之衡。则必有愆阳之患矣。手太阴为元气治节之主。亦既指使循环。节宣百节经隧。使非肾脏www.lindalemus.com以纳气之原。藏其用而归于精之宅。不使为无本之施。是无其权。而气不归下。则必有绝阴之事矣。唯其上不愆上。下有守下。而后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则气口成寸以决生死也。是义者实人身之大权。医家之定衡。而养气之旨亦从可知也。
经曰:出入废则神机化息。又曰阴阳不测之谓神。是神者不测之道。而为阴阳气血出入之主。所谓神也。神不可见。从其机见之。如水之行。如环之转。而莫之所遏。夫唯顺而已矣。唯顺乃转。唯转乃顺。其出入往复皆合于机。而以为人之神。故古人之神。必有妙于其转者焉。然有数大端。不可不察也。
一者经络营卫之转。卫。卫外而为固也。平旦目开。而下行六阳。日入注少阴。而夜行六阴。其气与阳俱动。与阴俱静。而不越其候。亦如天地之生息无间。若稍回则滞于阴而阳病。壅于阳而阴病。经所谓谨察卫气。为百病母是矣。营之行。亦自平旦出手太阴。内外次传。日五十营而无回迕。故见之于脉。五十动而无一代者。名曰平人。不满十动一代者。五脏无气予之。短期代者。歇至与变更也。此所谓回矣。
一者脏腑授气。相生之转。脾散精于肝以为血。浊气归心以为脉。脉气流经归肺。肺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而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权衡以成气口。故脾散精气。肺为行气。肾主纳气。受五脏之精而藏之以养心君。此脏腑相生而转之次也。不转而回。则相克侵陵之祸起矣。
一者为四时五行之转。其为天气所在。则正月二月。人气在肝。三四在脾。五六在头。七八在肺。九十在心。十一十二在肾。其气自地气始发。自下而上。故由肝及脾。自脾上头。七八阴气始进。自上而下。故由肺及心。自心归肾。以为终始。其为脉应所在。则当春而弦。当夏而钩。秋毛冬石。而一归于微平者。以胃气先壮。略带令气。乃为相和。而余岁余时。亦无不奉令。此所谓转也。
一者回逆。则胃气不营。而脏已病矣。
一者为阴阳开辟之转。三阳之开辟枢。合为一阳。阳所以能倡。三阴之开辟枢。合为一阴。阴所以能和。若其次稍失。则阴阳之内神有不和。而太过不及之气见矣。故一身之气。经络之会。四时之应。脏腑之用。皆有神以为之转。如天行之健。地气之生。环不失次。而机之出入乃无或废。故曰神转不回也。回则不转。而神机之化息矣。于此察病www.lindalemus.com/pharm/。而观其死生间甚。思过半矣。
点击查看:<<内经博议>>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