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教程 > 正文:郝万山教授讲伤寒论 44 上课笔记
    

郝万山教授讲伤寒论教程:44

津亏便结、下法辨证和禁例 上次课谈了阳明实证的腑实证的部分和脾约证的部分。阳明腑实证我们已做过多次的复习和总结。关于脾约证,主要是胃阳盛而脾阴虚。脾有为胃输布津液的功能。所谓为胃输布津液的功能,一方面是把胃肠道的水谷精微和水液通过吸收向全身输布。另一方…

津亏便结、下法辨证和禁例

上次课谈了阳明实证的腑实证的部分和脾约证的部分。阳明腑实证我们已做过多次的复习和总结。关于脾约证,主要是胃阳盛而脾阴虚。脾有为胃输布津液的功能。所谓为胃输布津液的功能,一方面是把胃肠道的水谷精微和水液通过吸收向全身输布。另一方面是把津液还入胃肠道,使糟粕能够滋润下行。可是当胃阳盛而脾阴虚的时候,脾只能把津液吸收走,而不能够把津液还入胃肠道,也就是说脾为胃行津液的这种功能受到了一定的制约,这样的话水液就偏渗于膀胱,出现了小便数多,大便就出现了干燥。这个症状,在伤寒论中叫“其脾为约”,后世医家把他叫脾约证,治疗用麻子仁来润肠通便。这就是后世所说的“润下法”。这是上次课讲到的内容。

关于阳明实证的第三个证候,叫津亏便结证,也就是我们下面要讲的新课。请打开讲义的118 页,原文的233 条:“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阳明病本身就有自汗出,假如你再去发汗,而病人小便又多,小便自利,这样的话,津液就从汗,从尿排泄出体外,就导致了津液的耗伤。所以我们把他叫做津亏。津液耗伤以后大便就会干结,因此把它叫津亏便结证。这种证候,没有全身的毒热症状,只是因为津液不足,使大便干燥。所以张仲景说,虽然大便结硬,但是没有全身的毒热症状,你也不可以用苦寒攻下的方法来治疗。应当怎么办呢?当病人有便意的时候,就是须自欲大便的时候,宜蜜煎,蜜煎是个方名,“导而通之”,是再个并列的动词。用蜜煎方导便通便。所以这个导不是方名,而是一种治法,叫做导便法。用导便的方法来通便。叫“导而通之”。方子就叫“蜜煎”,也可以叫做蜜煎方,有的人把它叫做蜜煎导,是把那个导的治法和方名混淆起来了,我想这应当提醒大家的注意。“若土瓜根”,或者用土瓜根,“及大猪胆汁”,或者用猪胆汁,“皆可为导”,都可以作为导便的手段和方法。这里所说的导便法,实际上就是肛门坐药,我们看蜜煎方:“食蜜7 合”,食蜜就是蜂蜜,7 合,在这里他用了二七一百四十毫升的蜂蜜。“上一味,于铜器内,微火煎”,放在铜制的器具里头,微火就是小火,煎是什么意思?我们在讲半夏泻心汤、生泻心汤和甘草泻心汤的时候,曾经提到过:“凡有汁而干之医学招聘网谓之煎”,蜂蜜它本身是一种液状的物质,放在火上,用小火加热、浓缩,这就叫做煎,因此这个方名他就叫做蜜煎方,而不叫蜜煮方,所以应当特别注意在《伤寒论》中,煎的含义和煮的含义是不同的。浓缩到什么程度呢?“当须凝如饴状”,饴糖就是麦芽糖,我们在前面小建中汤方药组成中提到过它,饴糖的粘稠度比较高,拿筷子可以挑起来,新鲜的蜂蜜,拿筷子是挑不起来的,把蜂蜜加热到拿筷子一挑可以挑起来,这么一转能够在筷子头上形成那么一个圆坨状,这就可以了。“搅之勿令焦着”,一边加热浓缩一边拿筷子搅,不要让它焦锅,在这儿应当划一个句号,搅之勿令焦着,划一个句号,“欲可丸”,加热到什么程度呢?要可,就是适宜,丸就是团,就是加热到适合做团成丸的时候,你能够成团的时候。“并手捻作挺”,两个手合并起来把它搓成一个挺状的东西,“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要一头尖一些,搓成多么大的挺?要手指那么粗,当然现在临床用,像小指这么粗就可以了,不要像大拇指这么粗,这太粗了,像小指这么粗。“长二寸许”,一寸是2.3 厘米,二寸左右是4.6 厘米,也就是4~5 厘米,实际上4厘米就可以了,当然你要看给小孩用呢,还是给成年人用。给小孩用的话,你把蜂蜜栓或者蜂蜜条再作得小一些。给成年人用,就像张仲景书上描述的,像小手指这么粗,有4-5 公分这么长,一头是比较尖的。“当热时急作,冷则硬”,这个冷则硬后面应当划一个句号,一放凉了它就硬了,你就团不成这种条状的东西,所以要趁热的时候做。实际上趁热的时候你不急做的话,它烫手,所以人们手上沫上一点油,得赶快搓,倒来倒去的这个手,你要不赶快做的话,它非常烫,你想刚做的蜂蜜,它温度是很高的。我做过这种东西,我才体会到在《伤寒论》中所写的,真是要趁热急做,放凉了它就硬了,你不动作快一点的话,它可以烫手。为什么“冷则硬”划一个句号呢?下面讲的是它的用法,“以内谷道中”,这是讲的它的用法,所以有的同学看这划上个逗号,就说:“老师,是趁热的时候放到肛门里吗?”我说拿手搓的时候还很烫,你趁热的时候放到肛门里,那还不把病人烫得哇哇叫吗?所以我就把这儿改成个句号。“以内谷道中,以手急抱。”是放凉以后,用的时候,放到肛门里头。可是用的时候放凉了这个东西还是比较硬的,所以一般在放的时候,稍稍在头上蘸上一点温水,把那个蜂蜜表面稍微溶化,它就比较润滑了,容易往肛门里边放,“以手急抱”,这也不用以手急抱,就是告诉病人稍稍憋一会,“欲大便时乃去之”,其实你也不要再拔出来了,等他大便的时候,这个蜂蜜栓基本上都已经溶化了,没有溶化的部分,就随着大便一块儿排出来了。我们现在在临床上给儿童、给老年人出现的便秘,经常用开塞露,它确实可以起到软化结粪,对津亏便结的证候,当大便阻结在肛门那个地方而排不出来的时候,用开塞露是有效果的,但是我发现一个什么问题呢,用开塞露几乎每次大便都要用,改成用蜂蜜栓之后,除了润大便之外,它还有很好的调整结肠功能的作用,用上几次蜂蜜栓之后,它就可以有很好的远期疗效,用上几次,这次大便解出来了,下次大便解出来了,以后你再不用它,仍然可以自己排大便。

去年的夏天,有一个很有名气的大学的教授,他的老妈妈快有90 岁了,长期卧床,肠蠕动缓慢,当然就大便干燥了,她的孩子们,他的姐妹们在她每次大便的时候都放上开塞露,有的时候还要拿手指来抠,老人自己也痛苦,孩子们也感到这妈妈解大便真是个问题。后来我让她的孩子们按照《伤寒论》中的方法作蜂蜜栓,他做了好多,其实就用了三个还是四个,以后,老人说你们不用给我放蜂蜜栓了,我自己可以解大便了。她果然自己能够解大便了。半年以来每次解大便的时候都要用开塞露,自从用了三四粒蜂蜜栓以后就自己可以排便了,所以这种方法,它和开塞露相比较,还有调整结肠的功能,远期疗效比较好。

我的小孩小时候吃牛奶,吃许多人工的添加剂,他也有大便干,每次解大便的时候脸都憋得通红,孩子都哭,有时候还有轻度的肛裂。开始我为了方便也是用的开塞露,后来我哥说这个用开塞露每次都得用,咱们做一次蜂蜜栓吧!我哥特别细心,他就做了蜂蜜栓,其实就用了两次,当时大概搓了10 来条,用了两次以后,从此他的大便就不再用开塞露了,还是这些饮食物,所以用蜂蜜栓对于儿童、老年的津亏便结这种证候,要比开塞露的远期疗效要好。我觉得很可惜,我们巿场现在还没有人开发这种制剂,如果开发的话,做个很好的包装,不用每个人家里自己熬这种东西,直接买来就可以用,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土瓜根这个方子已经丢失了,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猪胆汁方是大猪胆一枚。泻汁,就是把猪胆汁挤出来。猪胆汁是碱性的,对肛门的粘膜、结肠的粘膜有一定的刺激。肛门的粘膜的神经末梢相对来说比较丰富,它是有感觉的,所以当我们吃辣椒太多时,排大便时肛门就会有火辣辣的疼,现在用一个强碱性的猪胆汁,直接从肛门注入的话,它会有刺激,会有不舒服的感觉,所以在《伤寒论》中,“和少许法醋”,法醋就是我们食用的醋,在《伤寒论》中把醋也叫做苦酒,醋和胆汁一调和,就把它的碱性给中和了,“以内谷道中”,然后灌入谷道中,这是最早的灌肠的方法,因为它是液体的。我前面曾经说过,我一直不清楚张仲景是用什么方法灌肠,是竹管还是其他的什么,因为那个时候不可能有今天的胶管,人工制造的这种管子。灌肠以后,“如一食顷”,像吃一顿饭的功夫,“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

今天在大的城市里,猪胆汁,新鲜的猪胆汁不太容易找,但是用猪胆汁来灌肠,这应当说在世界医学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灌肠疗法的最早的记录。这个方法今天听起来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情,但是在那个时候就用这种灌肠技术,应当说还是了不起的。

现在清洁灌肠经常用肥皂水。医学上的东西,该用什么就用什么,不能够随便找替代品。有一家医院,医生开了医嘱,让小护士给一个病人灌肠,因为这个病人好几天没有大便,灌肠也是一个通便的很好的方法。这个小护士一看,灌肠用的肥皂水没有了,而肥皂也没有,她一想,肥皂可以洗衣服,洗衣粉可以洗衣服,旁边放着一大堆洗衣粉,她说肥皂可以灌肠,肥皂水也可以灌肠,洗衣粉也可以灌肠,所以她就创造发明,把洗衣粉倒到水里一混就给病人灌了肠。没想到这个病人就出现了肠粘膜的损伤,出现了肠出血。这做为一个医疗事故,就问她,她就是这么解释的,她说你看肥皂可以灌肠,肥皂可以洗衣服,洗衣粉可以洗衣服,洗衣粉也可以灌肠。所以说医学和日常生活来说,那不是一回事,因此在运用医学手段的时候,不要随便想当然。

阳明实证的内容,前面讲的阳明腑实证、脾约证、津亏便结证,都属于阳明实证中的气分证。阳明实证中也有血分证,那就是阳明蓄血证

看讲义的128 页,237 条:“阳明病,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宜抵挡汤下之。

阳明蓄血证是阳明之热和阳明久有的瘀血相结而形成的一个病证。由于瘀血久留,新血不生。这就导致了心神失养,出现了喜忘的症状。所谓喜忘,就是健忘、好忘、容易忘,这个喜不是喜欢的意思。以后讲到少阳病的心烦喜呕那个症状,有的人说少阳是一个气郁的证候,气郁,他要吐的话,会感到郁气得到疏通,所以他喜欢吐,这个解释是不对的,这个喜不是喜欢,呕吐是一个很痛苦的症状,哪有一个病人喜欢吐呢?所以这个喜呕也罢,喜忘也罢,是指的什么?多是指的是善。少阳病是多呕、善呕;阳明蓄血证精神失养,是多忘、善忘,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健忘。

瘀热互结,这就出现了大便干燥,屎虽硬,为什么反易解呢?因为瘀血毕竟是阴性物质,它有儒润的作用,所以虽然大便干燥反而容易解。因为有瘀血,所以大便是黑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病人是原来有上消化道慢性出血、慢性渗血。为什么说它不是急性的?急性的可能有更多的并发症,而且急性的出的量比较大,大便是柏油便,比较稀的便。也不会出现大便硬结的这种情况,所以它是少量的。由一个慢性的少量的渗血,血液积在肠道,再加上有热,热和血相结,就造成了大便硬结。

一个慢性的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可能伴有贫血;心神失养,所以他有脑供血不足、供氧不足的这种表现:健忘。这个证候,张仲景把它叫做阳明蓄血,他用了抵当汤来治疗。我们在临床上对这种病能不能用抵当汤来治疗?这主要观察他出血是不是停止了,如果出血在继续,血色素呢,或者说还有下降的这种趋势,我们想还是用止血为主,比方通常所用的三七粉和人参粉混和起来,三七,白芨,和少量的人参粉这三个药合起来,然后让他吞服,对胃的出血有比较好的效果。

如果出血已经停止了,血色素不再下降而有上升的趋势,肠道的这种积血,由于阳明有热,瘀热互结,又没有及时的排出体外,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考虑用活血化瘀的药,但不一定要用抵当汤,《伤寒论》中说是抵当汤,我们要根据情况,如果是热证,可以适当的使用核承气汤,如果是瘀血特别明显而热像不特别重,那抵当汤的剂量要减轻一点来用。所以对阳明蓄血证来说,真正的用破血逐瘀的机会不是特别多,主要看他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况怎么样。

这样的话,关于阳明实证的内容就谈完了。下面翻回119 页,看下法的辨证。下法的辨证一共有4 条原文,这4 条原文,实际上是讨论了两个问题,(1) 讨论大小承气怎么区别?,(2) 讨论大便和小便的关系

先看208 条:“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这是讲的一个阳明实热壅滞的证。这个脉迟不是主阳虚,也不是主阴血不足,而是实热壅滞,脉道不利,因此他的迟应当是迟而有力;汗出是热迫津液外越的表现;不恶寒是在外没有风寒表证;身重是实热邪气壅滞气机,经气不利,热重则身重。第6 条火邪伤阴、内热证都提到过;短气是阳明腑气不得通降,阳明浊热迫肺,不仅有短气而且有喘;这个腹满是实热壅滞腹部气机的表机。上述的证候是个阳明实热内盛的证候,“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阳明实热这些症状都具备了,能不能攻里,潮热是一个辨证的关键。所以只要有潮热,这就提示了表邪已经解除了,你就可以攻里。下面执业药师一段话是另外一个意思,“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有实热壅滞的症状,是不是大便已经结硬,就用大承气汤攻下呢,如果有手足濈然汗出的,手足汗出如流水连绵不断的这个症状,就提示了燥热邪气逼迫津液外越的一种特殊形式,这就可以用大承气汤。

仲景所描述的手足濈然汗出,这我在临床上遇到过一次,这是在20 多年前,有一个老太太,黄疸、消瘦,高热,在北京的某个医院住院,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引进B 超,更没有引进CT 这些现代的检查设备,医院看到她顽固性的黄疸,重度的消瘦,而且确诊为阻塞性黄疸,怀疑她是胰头癌,另外这个病人神志也不太清楚,医生给家属说病人基本没有什么希望,你们是愿意在医院还是接回家?她家的孩子就找我去,希望给她妈妈看一看。我说你妈妈过去有什么病?他说我妈妈过去经常感冒。我说多长时间感冒一次?他说前几个月每一星期都感冒一次。我一听,很奇怪,怎么能每个星期感冒一次呢?我就再问他,我说每星期几感冒呢?他说每星期五的晚上感冒。很规律吗?他说大体都是这样,每星期五的晚上感冒。我说感冒是什么症状?他说先是发冷,冷得打哆嗦,随后就发高烧,我们常常就给她吃一片退烧药,然后烧就退了,有时候不吃退烧药,到了后半夜烧也就退了。第二天会出现什么情况?他说第二天我们给她倒痰盂的的尿,她的尿特别特别的黄。我说你们第二天有没有注意她的眼睛、脸发黄?他说我们没有注意过,因为我们也不是医生,不懂这个。我说她感冒发烧的时候,有没有肚子疼?他说有,感冒发烧她肯定就肚子疼。我一听这个症状的描述,这叫周期性的寒战高热,又伴有上腹疼,又伴有他说的尿黄,我估计肯定有轻度的黄疸,这样的话不就符合夏科氏三联综合症的临床特征吗?典型的周期性的寒战高热,伴有上腹痛,伴有黄疸,这正是胆道结石的一种临床特征,这叫夏科氏综合症。由此她这次出现了梗阻性黄疸,而且出现了高烧不退,我觉得她很像是一个结石的梗阻,如果是结石的梗阻,而不诊断为胰头癌的梗阻,在治疗上还是有希望的,所以我就决定去看一看。等我到病房的时候,我看到她另外一个女儿坐在她妈妈的旁边,她妈妈神志不清楚,高热,在不断地给她擦手上的汗。我一看,大吃一惊,这个手非常非常的瘦,手背的汗毛孔都开着,就像那个筛子的窟窿眼儿一样,晶莹的汗就不断往外渗,小女儿就不断地擦,一看这个我就想到了《伤寒论》中所说的“手足濈然汗出”,这不就是手脚汗出如流水不断的样子吗?这肯定是阳明里实,但是我又想到她的病史,那我们肯定不能单独的用大承气汤来治疗,于是乎我就用柴胡来治疗,当然又加上海金砂金钱草,我只开了一付药,我说咱们现在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医院不是说了吗,她是胰头癌,你们想给她吃点什么就吃点什么,不是让你们准备后事吗。我现在就给她开一付药,就吃这一次,如果成就成,不成就别再找我。没想到吃完这付药以后,当天下午没有什么动静,到了晚上神志有些清醒,夜里就开始拉,结果一拉大便,她神志清醒了,她闺女就给我打电话,说我妈妈拉了,我说你现在淘洗大便,如果大便能够淘洗出结石,我们就可以判断她是结石的梗阻而不是胰头癌的梗阻,你妈妈以后会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头一次大便没有淘出来,第二次的大便也没淘出来,到了第二天的晚上,第三次的大便淘出来了,像玉米粒那么大的,还有黄豆那么大的结石,大概淘出二十多块来,从此以后,老太太烧就退了,黄疸逐渐逐渐的消退了,那付药不是让她只吃一次吗,药渣子也没有继续让她吃,就好了。老太太说我如果以后再犯了怎么办?我说你再犯了,我再给你开一个方子,你留着,犯了再去抓药。

所以有时候胆道结石,如果它不发作的时候,你硬是用攻石的方法,当时不一定有疗效,只要是胆道结石在急性发作的时候,你用攻石的方法,这叫因势利导,常常有很好的疗效。这个老太太一直到现在还活着,80 多岁了,去年我上老太太家看她,一见我就哭了,说郝大夫,你二十多年前救了我一命,我想了想,实际上那个时候死了就好了,现在我的小女儿也死了,她告诉我她的小女儿因突发中风就死了,所以我白发人送黑发人,我心里难过,那个时候死了的话,我现在不是没有那么多伤心的事情了吗?

这个病人手足濈然汗出就是那么明显,所以我们在临床上见到手、脚汗出如流水连绵不断的话,这一般是有阳明腑实证的存在,张仲景以此作为一个辨证的指标,那他是从临床得来的。

若汗多”这个汗多是阳明里热,“发热恶寒者,外末解也”。这个的微发热恶寒,显然不是刚才所说的有潮热。因为有潮热你才可以攻里,现在不是潮热而是微发热恶寒,这是外末解也,因此特别强调“其热不潮,末可与承气汤”,如果这个发热不是潮热的话,那你不要给他用大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没有潮热这个症状,但又有腹大满不通的这种临床实证的特征,这个时候怎么办呢?不要用大承气,用小承气汤来通便就可以了。所以潮热提示了毒热盛,腹大满不通提示了腑气壅滞比较明显。有潮热的用大承气,大承气既泻热又通腑。没有潮热的,只是腹大满不通的,用小承气汤,以通便为主,不以泻热为主。这样的话,大、小承气汤的区别就非常明确了。

第209 条:“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这个大便微硬的“微”字,后世许多医家认为是衍文,衍文就是多出来的文字。应当大便硬才可以用大承气汤,为什么微硬就可以用大承气汤呢?所以这个“微”字可能是多出来的,我们也这样来解释。“不硬者,不可与之。”如果大便不硬的话,尽管有潮热也不可以用。我们到少阳病篇会提到,就是前面虽然强调了有潮热才可以用大承气汤,那是在大便硬,再有腹部实证体征的这种前提下,见到潮热,那你用大承气就比较放心。如果单有潮热,而没有大便硬,那还是不能用大承气。我们到少阳病篇就会提到,说“阳明病,有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小柴胡汤主之。”那个阳明病,为什么说他是阳明病呢?他有潮热。可是看他大便,大便是溏薄的,他没有大便硬,没有阳明燥结,没有那种腑气不畅的表现。看看小便呢,也没有小便数多,而是小便自可,小便正常。又有胸胁满不去这样的少阳病的特征,所以这种潮热充其量仅是阳明的郁热,因此我们的讲义把它放到少阳病篇里了,就用小柴胡通过和解少阳,畅达枢机的方法,来疏解阳明的这种郁热所造成的潮热。

虽然208 条强调了“其热不潮,不可与承气汤”,那是在大便硬,有腹部实证表现的前提下说的。209 进一步补充说,虽然有潮热,大便不硬,你还是不可用大承气。下面接着说“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如果有六七天不大便,怕有燥屎的话,你又觉得心中无数,这个时候怎么办?不要贸然用大承气汤,而先给他用小承气汤。吃完小承气汤以后,有转矢气的,也就是有排气的,“此有燥屎,乃可攻之。不转矢气,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所以后世医家就认为,能够转矢气,说明阳明有郁气;阳明有郁气,说明有燥屎阻滞。只要用小承气汤了,推动了这个燥屎,然后郁气得到了排泄,然后就有转矢气,如果燥屎不下,你接着用小承气汤来攻就可以了。后世医家是这样认识的。我上次在讲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说一个正常的人是没有燥屎的,也没有郁气,吃完小承气汤,难道就不转矢气吗?我看吃完小承气汤,连大便带气体都能够排的出来,所以我们对这个解释就要仔细再想一想。仲景怎么解释不转矢气的?仲景说这是“初头硬,后必溏”。“初头硬,后必溏”的人如果按照我们今天所说的一般的脾虚来解释,难道用完小承气汤,他的大便能不下来?只是排个气,大便不下来吗?一个脾虚,“初头硬,后必溏”的人用完小承气汤以后,那肯定是大便全拉下来了。所以我觉得,单纯从脾虚的角度来解释也不是太完善的。我想这个病人,可能是麻痹性肠梗阻,用小承气根本就没有反应,等以后这种肠麻痹恢复了,大便才出现初头硬,后必溏的这种表现。所以在临床上,如果有麻痹性肠梗阻这种特征的,我们要特别慎重用下法。

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只有麻痹性肠梗阻、腑气不畅,你给他喝水之后,由于水饮的刺激,才能够导致膈肌的痉挛。麻痹性肠梗阻的病人好多都有呃逆。《伤寒论》中的这个“哕“字,是指的呃逆,呃逆在中医的书上也叫呃忒(te),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膈肌痉挛

这个哕字到宋代以后,词义发生了变化,宋以后它是指干呕,所以现代汉语中的干哕,是指干呕,不是指膈肌痉挛。当我们读《伤寒论》,读《脉经》,读《千金要方》,读《外台秘要》,遇到“哕”字都是指的膈肌痉挛。但我们读宋代以后的书,看到这个哕字,大多是指的干呕。词义的这种变化,我们应当特别留意。

“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如果吃完泻下药,胃肠没有任何动静,你就千万不要再攻了。“其后发热”是指的大便通后,又出现了发热,又出现了大便复硬。当然,泻后,余热未尽,津液已伤,大便可以再硬。当然这种大便硬,因为他已经用过一次下法了,余留的湿热邪气不是特别重,那你就用小承气汤,小剂量的来通一下大便就可以了,千万不能够再用大承气汤。所以这两条实际上都在讲大、小承气汤的鉴别应用。下去以后大家再好好看看这两条原文,再看看注家的说法,我总觉得这两条在有些地方,特别是转矢气、不转矢气的问题,注家的解释不是特别理想的,我们应当结合临床来看。而我讲的这个看法,我自己也不是很满意的。我在我们的教学开头就说过,每一次教学都留下了一些遗憾,所以有些解释不理想的地方,我总是觉得是个遗憾。

下面看251 和203 条,这二条讲的是大便和小便的关系。先看251,“得病二三日,脉弱”是正虚,“无太阳柴胡证”是说没有太阳表证,没有少阳半表半里证。“烦燥,心下硬”,有烦躁,有心下硬,这是有里热的一种表现,但不是一个典型的阳明腑实证的病位。因为阳明腑实证的病位在绕脐痛。腹满痛,腹胀满,腹大满不通。这里的心下硬,不是一个典型的阳明腑实证的病位。“至四五日,虽能食”,大承气的适应证是不能食的,这里能食就不是大承气汤证,“以小承气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他有烦燥,他有里实的一个表现,你这个时候症状不典型,不要贸然用大承气汤,所以用小剂量的小承气试试看。“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发现用完小承气汤以后,病情没有什么特殊的恶化或者新的变化,但是大便还没有下来,那到了第六天的时候,你再给他把小承气汤的量加到一升,前面的“少少与”是小剂量的,现在加到一升,是大剂量的。

下面讲小便和大便的关系,“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这是说明什么?如果有五六天不大便,小便不是量多,而是量少。说明这是运化失司,水谷不分。小便量少,那水在什么地方?肯定在肠道。既然在肠道,为什么不大便溏反而出现不大便呢?那就是初头硬,后必溏。

这种情况,尿少而不大便。又没有其他伤津液的途径。这种情况千万不要目的去攻下。“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所以你只要看到小便是多的,这就提示了津液偏渗,津液不能还入胃肠道,津液偏渗,再加上有全身的那些毒热症状,再加上有腹部的实证表现,这就可以用下法。

我们前面提到了手足濈然汗出的可用大承气。这里提到小便利,小便量多的可用大承气。这都提示了阳明腑实证逼迫津液或者外越,或者偏渗的两种表现。因此《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有这样一句话说“小便数多知便硬”。有阳明腑实的证状,是不是大便已经成硬了?小便量多那就知道大便已经硬了,那就可以用大承气。有阳明腑实的其他症状,看到了手足濈然汗出了,那也提示了阳明燥热已成,那就可以用大承气。

接着看203 条,“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阳明病,反多汗,原本它是自汗出的,医生,“更”就是“又”,又用了发汗的方法,当然发烧已经退了,所以说“病已差”,发烧已经退了,“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必大便硬故也。”这个时候还有些身上不爽快,身上不清爽的一种症状特征,这一定是大便干燥的缘故。为什么大便干燥,他已经没有发烧了,为什么大便干燥呢?“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这是因为原来就有汗出,你又用了发汗这些方法,烧虽然退了,这时津液已经伤了,才造成了胃肠道的干燥,所以大便才硬结。这个时候你是用下法呢还是等他机体的自我康复机能恢复,大便自行排外?“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这个时候你就观察他的小便的次数,“若本小便日三四行”,原来小便一天三四次,“今日再行”,今天只有两次,“故知大使不久出”,你就不要用泻下药了,这个大便不久会自己排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凭什么知道大便它自己会排出来?因为小便次数由三四次减少到两次。这一二天也没有继续伤津液的途径,烧已经退了,也没有用发汗,也没有用泻下,没有伤津液的途径,凭空小便由三四次减少到两次?那是机体的自我调节,把津液都还入胃肠道了,所以尿就少了。因此《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在“小便数多知便硬”的后面,又有一句话,叫做“无苦数少是津还”。没有腹满痛,绕脐痛,没有潮热、腹胀满的痛苦,小便次数由多减少,“无苦数少”,没有疾病的痛苦,小便次数逐渐减少,这是津液能够还入胃肠道,故知大便不久即出,这种情况下你就不要再用泻下药了。所以“小便数多知便硬,无苦数少是津还”很经典的概括了第251 条和第203 条所以的两种情况。这对我们在临床上辨阳明燥热是不是可以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下法的禁例。

204 条,“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

这条很重要,从注家解释来看,有阳明病的病人,又有呕多,那可能是什么呢?有人说这是热在胸膈。阳明病,热在胸膈用栀子豉汤清宣郁热。如果胸膈的无形之热上扰胃脘,可以出现呕吐,那用栀子生姜鼓汤来治疗。你把这种病当成阳明里实证来泻下,那就更伤里气,会造成病情的恶化,所以这种阳明病是不可以攻下的,这是一种说法。

第二种说法,呕多是少阳的特征。少阳病有心烦喜呕,少阳是个胆热气郁的证候,胆火内郁最容易犯胃,因此少阳病常常出现喜呕、多呕、善呕。在《伤寒论》中常常以呕吐的存在和不存在来提示少阳病的存在和不存在。这里的阳明病兼有呕多,说明阳明病兼少阳病。而少阳病本身,应当禁吐、禁汗、禁下。少阳是个是小阳,是弱阳,抗邪的能力不足,汗法、吐法、下法,对少阳的邪气起不到祛除作用。只能损伤少阳的正气。所以《伤寒论》特别强调少阳病要禁汗、吐、下。在外感热病的病程中,只要见到了少阳病,在治疗上都要为少阳让路。如果现在少阳和阳明同病,那你只能以和解为主,或者在和解的基础上兼以用下法,而决不能单独的用下法。这是我们的第二种解释。

阳明病是阳明里热实证,呕多是少阳病,在治疗上应当以和解为主,在和解的基础上兼用下法是可以的,单独的用三承气汤泻下是不可以的。

中医也罢,西医也罢,研究的对象都是病人,研究的对象都是临床疾病,我们如果把这一条放到临床上来看,什么样的病人会既有阳明病的特征,又有呕多的表现?我观察到的,绞窄性肠梗阻,在城市里病情发展到这么严重程度的很少见,因为治疗都很及时,在农村偶尔能够见到。所以绞窄性肠梗阻就是肠梗阻,又伴有肠壁的血液循环障碍,甚至伴有肠壁的坏死,病情发展到这个地步的时候,腑气不通的临床表现,没有大便、不排气,必然是存在的。绕脐痛、腹满痛、腹大满不通的症状也是必然存在的,而病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全身毒热内盛的症状也出现了,有潮热,有谵语,甚至有热盛神昏的表现,所以这是阳明病具备了,可是大家不要忘记,这是个肠梗阻。肠梗阻的特征之一就是呕吐,梗阻的部位偏高,呕吐出现得早,梗阻的部位偏低,呕吐出现得晚;但是最突出的症状就是呕吐,所以我想也行是张仲景遇到的是一个绞窄性肠梗阻的病人,从全身的毒热症状看,从腹部的实证表现看,可以诊断为阳明病。但是他有呕多,用上承气汤泻下导致肠穿孔,导致感染中毒性休克而死亡,所以他才写下这么一条。这是我们结合临床来看,所以这就特别提醒我们在临床上遇到一个绞窄性肠梗阻的病人,尽管他具有阳明腑实证的所有的症状特征,因为他有呕多,那绝对禁下,一下病人准死亡。

下面看205 条:“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攻。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应当说心下这个部位,因阳明经脉从胸到腹,上、中、下三焦都属于阳明。心下这个部位也是属胃所主,心下硬满,实际上就是我们《解剖学》中所学的这个胃。阳明腑实证,指的是腹部的实证表现。是在腹部有绕脐痛、有腹满痛、有腹大满不通,它不是心下硬满。所以这种阳明病提示邪气还没有入腑,邪结部位太高,中医治疗应当因势利导,现在邪结部位偏高而没有完全入于腑,过早的泻下就可能造成病情恶化,所以心下硬满的不可以攻。另一个,心下硬满也可能是心下痞证,心下痞证是胃虚又受到了邪气的干扰所造成的。你把一个心下痞的证候当做一个阳明里实去攻下,那必然更伤胃气,造成不良后果。所以205 条注家就有两种认识,一种认识是阳明邪气结的部位偏高,没有完全入于腑,在治疗上不要过早泻下;一种认为是一个心下痞证,这种心下痞证是胃虚又有邪气的干扰,如果误下的话,就更伤中气,导致下利不止。如果下利不止的话,那预后不好,下利能自止的话,预后还可以好。尤其是这条提示了什么呢?提示阳明腑实证的病位不在心下,而是腹满痛,绕脐痛,和腹大满不通。

206 条,“阳明病,面合色赤,不可攻之,必发热,色黄者,小便不利也。”

阳明经脉行于头面部。“面合色赤”,合者通也,面合色赤就是满脸通红。这是阳明经脉有邪,阳明经的阳气被郁的表现。这也就是我们前面曾经引用过的《伤寒心法要诀》中的阳明经表证,不是曾经谈到“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痛,发热恶寒身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这就是那个满脸通红,虽然它是阳明病,但是邪在经,没有入于腑,当然不可以攻。如果攻的话,就会伤脾胃之气,脾胃之气被伤,在经的邪气入里,脾胃之气被伤,运化失司,湿邪内留,湿热相合,就有可能形成发黄,尤其是湿热相合又见有小便不利的,那说明湿邪没有出路,然后湿热瘀结在体内,会可能导致发黄。所以206 条提示了邪在阳明经的不可以泻下。

189 条的情况比较复杂,注家的认识也不尽一样,“阳明中风”,应当是阳明经被风邪所伤。“口苦咽干”注家认为是少阳不和,“腹满微喘”注家认为这是阳明经气不畅。“发热恶寒,脉浮而紧”注家认为这是太阳有表邪。所以就把这个证候看成是三阳同病,而且邪气都偏于经脉。既然是邪气在经脉,“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它里面有实邪,误用下法,必然伤脾胃之气,脾胃气虚,运化失司,气机壅滞,就会出现小便难,就会出现腹满。运气失司,水湿不能外排,就会出现小便难。外来的邪气在经的不可以下。他和206 的意思是相接近的。

下面看194 条,“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攻其热必哕(yue)”。这里的“阳明病,不能食”,他是胃家虚寒,受纳无权的表现。而不是阳明腑实的那种实邪阻滞,不能受纳。这种不能食,你要误认为是实邪阻滞,用承气汤来攻热泻实的话,那么就更伤里气,于是就造成了虚气上逆的呃逆不止。仲景自己解释它的病机,“所以然者”,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胃中虚冷”是因为阳明胃家虚寒,“以其人本虚,攻其热必哕”,原本就是个虚寒证,你去攻它的热,也就是说用苦寒药,那就会导致呃逆不止的不良后果。

上述阳明的禁下证我们简单归纳的话,不外是:1, 邪在经不可以下,2, 心下硬满不可以下,3, 呕多的不可以下,4, 胃家虚寒的不可以下

这是我们在临床上使用承气汤的时候都应当注意的问题,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


点击查看:<<郝万山教授讲伤寒论>>目录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开云App闪退解决方案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