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教程 > 正文:郝万山教授讲伤寒论 20 上课笔记
    

郝万山教授讲伤寒论教程:20

太阳蓄水证(2)太阳蓄水证概说 我们来谈五苓散的适应证,也就是太阳蓄水证的原文。打开讲义第66 页,看原文的第72 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这是太阳表证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发汗后,也许是汗不得法,余邪未尽,导致了邪气循经入里,影响了膀…

太阳蓄水证(2)太阳蓄水证概说

我们来谈五苓散的适应证,也就是太阳蓄水证的原文。打开讲义第66 页,看原文的第72 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这是太阳表证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发汗后,也许是汗不得法,余邪未尽,导致了邪气循经入里,影响了膀胱的气化,膀胱气化不利,津液不能输布上承,因此出现了烦渴。因为它口渴,上面津液缺乏,所以它就相应的就出现了心烦,同时脉浮而数,这是表邪没有完全解除的表现,外有表邪,内有蓄水,因此用五苓散来治疗。

下面看第 74 条,“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太阳中风证有发热,到了六七天没有好,出现了心烦的里证,“有表里证”。表证就是太阳表证,它的临床表现有前面的发热。里证呢?除了刚才提到的烦之外,还有“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名曰水逆”。之所以有渴欲饮水的里证,是因为膀胱气化不利,津液不能化生,津液不能输布上承。口渴就要喝水,但是有个特点:喝完水就吐水,仲景把这证候命名为“水逆”。从病机来说,是水邪上逆,因为下窍不利小便少,水邪上逆,使胃气上逆,结果导致了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这个证候是因为水结所引起的,因此把它叫作水逆。

另外,从临床来看,这个证候是喝水时吐水,吃饭它不吐饭。这也奇怪,正因为它是喝水吐水,所以从证状来说,也把它叫作水逆。这是五苓散证水邪上逆可以出现的一个临床表现,一个症状。外有表邪,内有蓄水,治疗用五苓散,外疏内利,这也是非常好理解的。

下面看73 条和127 条。73 条说“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127 条说,“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这两条原文,如果我们不通读《伤寒论》,不了解茯苓甘草汤证的话,就不知道它这是怎么回事。什么汗出而渴的用五苓散,不渴的用茯苓甘草汤,什么小便利的是喝水多,心下悸,小便少的是苦里急。所以不大容易理解。为了使大家能够很好的理解这两条原文,我们再引进一个新的病证,叫作胃虚水停证。这胃虚水停证,是由于胃气虚,水停胃中,这是它的病机。它的成因是饮水过多,饮水过多所造成的。在什么情况下,饮水过多呢?是在患太阳表证期间。我们说人得了表证,得了感冒,适当多喝一些水,利于体内毒素的排泄,这是有好处的。但是什么东西都不能过头。本来得了太阳表证以后,正气抗邪于表,里气就相对的不足。这个时候如果饮水太多,胃不能够很好地受纳和转输的话,就可能导致水停胃脘,成因就是这样。这也是127 条所说,“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这是喝水太多所造成的。它的主证是什么?一个是心下悸,这是水停胃脘以后,水停胃中以后,胃阳(胃中的阳气)和水邪相搏的一种表现。胃脘部悸动不宁。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病人,她就主诉胃这个地方跳,实际上和心的跳动节律是一样的,是腹主动脉的搏动,或是心搏的传导。可是平常她没有这个感觉,当她胃中有停水时,她就有这个感觉。我觉得好像是,胃中有水液潴留以后,它对腹主动脉的搏动对心脏的搏动,传导的敏感性增强的一种表现,但是谁也没有这么说过,我这么说只是供大家参考。这就是心下悸,传统上解释是胃阳和水邪相搏的一种表现。另外,这病人常常主诉说:“我这胃好像是塑胶口袋中装着半口袋水,我走路时一颠动,胃里洸当洸当响,坐汽车的时候,我要是坐在汽车的后面,汽车过一个坎儿,一咕隆(颠簸一下),我胃里也洸当洸当”。这就像我们刚吃了饭,喝了好多好多汤有时候下个台阶,胃里洸当洸当,正常人很快这种声音就消失了。而这种病人,胃脘部常常有振水声。我们就把这种洸当洸当响,如囊裹水的这种症状,叫上腹部有振水声。

水停胃脘,水阻中阳,还可以出现手足厥冷。心下悸是一个症状,手足厥冷又是一个症状。造成水足厥冷的病机是水阻中阳,使阳气不能外达。下焦蓄水是停水,中焦蓄水也是停水。因此,张仲景就要把中焦停水和下焦停水相鉴别。我们把鉴别写在这儿。和下焦蓄水相鉴别的话,第一个是口不渴,这是中焦停水的一个表现。它为什么口不渴呢,它没有影响到膀胱的氧化机能,膀胱仍然可以气化,仍然可以使津液输布上承,所以它口不渴。而这种病人不仅口不渴,他常常因为胃里有水,他不敢喝水。说大夫啊,我喝了以后,胃里头更胀得厉害,胃里头水就更多了,他不敢喝水。所以“口不渴”在这里,是鉴别水停下焦,还是水停中焦的一个鉴别诊断。鉴别症状还有一个“小便利”,这个小便利就是小便正常,并不是小便清长。因为水停中焦胃脘,它也没有影响到膀胱的气化机能,膀胱气化机能是正常的,所以体内代谢的废水的排除功能是正常的,因此小便也是正常的。

这样的一个证候,用什么方子来治疗?用茯苓甘草汤。看茯苓甘草汤的药物组成,茯苓甘草汤,有温中化饮,通阳利水的功效。它的药物组成在第67 页,有苓、桂、、甘四个药。苓桂姜甘汤有温胃化饮的功效,其中生姜用量,是这个方子里头最多的。生姜是一个温胃的,化饮的,消水的药,后世五皮饮里头,有生姜皮,有姜皮。今天药房生姜和姜皮,都不分开了。生姜在这里,用它的作用,主要是温胃化饮消水,桂枝和甘草相配,是辛甘化阳的,主要是温通心阳。因为心阳不足的时候,可以导致水邪的内生。

茯苓健脾利水,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茯苓和桂枝相配,可以畅达三焦,促进气化,畅三焦,促气化,增强利水的功效。茯苓甘草汤由苓、桂、姜、甘组成,它是苓桂剂,这一群方子里头的一个方。苓桂剂在讲水气病时,会专门提到,到时候会和苓桂姜甘汤相联系、相鉴别。

现在我们再读 73 条和 127 条,看看能不能读懂,“伤寒,汗出而渴者”,汗出是外有中风,风邪袭表,口渴是里有蓄水,膀胱气化不利,津液不能输布上承。“五苓散主之”,当然要用五苓散了,这是讲的下焦停水。“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是指的如果水停胃脘的话,就不会见到口渴,那就用苓桂姜甘汤,就是茯苓甘草汤来治疗,现在读这条原文就读懂了。

127 条,“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在串太阳表证期间,喝水太多,来不及气化,如果体内是胃气平时就虚,在患太阳表证的时候正气抗邪于表,胃气更虚,喝水太多,就可能水停在中焦,造成了水停胃脘、水停中焦的证候。如果在患太阳表证期间,膀胱气化的机能比较低下,喝水太多,就可能造成水停膀胱的表现。所以这里的饮水多,既是中焦停水的成因,也是膀胱蓄水的成因之一。

如果属于小便利的,那是中焦停水,而不是下焦停水,所以必心下悸。因为是中焦停水,胃阳和水邪相搏,所以就会出现心下悸动不宁。如果是小便少的,那就是患太阳表证期间喝水太多,导致了膀胱来不及气化,水停在下焦,进一步影响了膀胱气化功能。膀胱气化不利,就造成了小便不利,小便少。所以我说太阳蓄水证的小便不利是指的什么呢?是指的小便少,尿少,就是这一条直接提出来的,“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水蓄下焦,使下焦的气机不畅,所以有少腹苦里急的感觉。什么叫苦里急呢,少腹部拘急,不舒服,拘急不适而感到痛苦。这是因为水停下焦,阻滞下焦气机,下焦气机壅滞的一种表现。

涉及到太阳蓄水证,还有一条条文,请打开讲义第86 页,原文 156 条,“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本就是原来,原来用过下法,结果出现了心下胀满、堵塞不通的这样一个自觉症状,这个自觉症状就叫心下痞。心下胀满,堵塞不通,这样的症状就叫心下痞。出现心下痞,按照常规就应当用泻心汤来治疗。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它们的适应证的主证,都是心下痞。可是用了泻心汤以后,心下痞的症状不能缓解,“痞不解”。这就要进一步寻求,这个心下痞的根本病机是什么?要想寻求它的根本病机,就应当去看一看,它还有一些什么症状表现,“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这正是膀胱气化不利、下焦蓄水的两组症状都表现出来了。膀胱气化不利,津液不能输布上承,所以上面有口渴,口燥。口渴,口燥,津液缺乏,所以就有心烦,下面排除废水的功能发生了障碍,所以它有小便不利,有小便少。水蓄下焦怎么造成了心下痞,那就是水邪上逆,阻滞中焦气机,结果就导致了心下痞。后世医家,有人把这种心下痞叫作“水痞”,是因为水邪上逆所造成的心下痞。

前面在讲 74 条时说,“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名曰水逆”,叫水逆证。在讲 156 条的时候,谈到了五苓散证中有心下痞,是因为水邪上逆,阻滞中焦气机所造成的,把它叫作水痞。这两个证候不要混淆,它都是五苓散的适应证。这样的话,我们把涉及到五苓散的适应证的主要原文就谈完了,后面霍乱病篇,也会提到五苓散的适应证,那是用五苓散来治疗呕吐和下利的,我们后面再谈。

现在对五苓散证,也就是对太阳蓄水证,做一个小结。太阳蓄水证的成因可以有两个,一个是太阳表证,太阳表邪不解,邪气循经入腑,经脉和脏腑是紧密联系的。而经脉呢,又是生理资讯、病理资讯的通道。《黄帝内经》说,“经脉有行血气,营阴阳,调虚实,决死生,处百病”的功效,所以无论是在生理功能上,还是中医在诊断治疗上,都是离不开经脉的。经脉是既是生理资讯,阴阳气血,运行的通道,也邪气传播的通道。当太阳表邪不解,邪气循经入腑的时候,这样就使膀胱气化失司,这是它的成因的第一点。

第二种情况,是在患太阳表证期间,膀胱气化机能低下的情况下,饮水过多,不及气化,或者说不能气化,水液内留,阻遏膀胱气化机能。也就是说,膀胱蓄水证,可以是因为外邪直接入膀胱,也可以是因为在外感病期间,喝水太多水邪停滞以后,反过来又阻遏了膀胱的气化,不管哪一个原因,最后所造成的结果,都是膀胱气化不利。

它的主证。膀胱气化不利出现了两组症状。一组是津液不能输布上承,它就出现了口渴消渴、烦渴、渴欲饮水。我们把《伤寒论》原文中,所涉及到口渴的症状都归纳在这里,是想让大家知道,太阳膀胱蓄水证口渴的症状,是比较严重的。膀胱气化不利以后,废水不能外排。它所表现的症状,就是小便不利,小便少。把这两个症状都罗列在这里,大家就知道这个小便不利,不是有热的,尿道涩痛,小便点滴不畅,尿路中断等等,而就是尿少。从这个角度来看,实际上是肾功能的一种异常,特别是在外感热病的病程中,由于病毒或者是细菌的毒素的剌激,一时导致的肾功能的异常。

水蓄下焦,气机壅遏,在局部表现了一个什么症状呢?少腹苦里急,在局部表现了少腹苦里急,少腹因拘急、胀满、疼痛,而感到痛苦。

水邪上逆,下窍不通,上面喝着水,下面小便少,水邪就会上逆,水邪上逆,阻滞中焦气机,可兼见心下痞,后世称之为水痞。是由于水邪上逆,阻滞中焦气机所造成的痞,所以把它叫作水痞。水邪上逆,使胃失和降,那就见到了什么呢?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这个证候,仲景把它叫作水逆,名曰水逆。

这归纳,把膀胱蓄水证的主要症状全归纳进去了,但是还少一个,此外还应当见到什么呢?还有身热、脉浮或浮数等表证。这样就把刚才涉及到五苓散适应证中的全部内容,都归纳到了这里。

谈辨证,证属外有表邪,内有蓄水。治疗用五苓散,外疏内利,表里两解。刚才所学的这些条文之中,五苓散证和哪些方证相鉴别呢?一个是和中焦停水的茯苓甘草汤证相鉴别。下焦蓄水,中焦停水都是水病为患,都是水结,都是水停。中焦停水,它的临床表现是,心下悸,手足厥冷。它和五苓散证的鉴别是,口不渴,小便正常,口不渴,小便利。这是和中焦停水相鉴别。因为五苓散证有口渴,所以在《伤寒论》的原文中又要和胃中津液缺乏的渴欲饮水相区别。中焦胃津缺乏的渴欲饮水,那么就少少与饮之,用饮水疗法治疗就可以了,所以我们不要把胃中津液缺乏的那种渴欲饮水的证候,和五苓散证混淆起来。胃中津液缺乏的渴欲饮水证候,不能利尿,利尿就更伤津液,所以这两个证候一定要区别。有多次考试,涉及到五苓散证的时候,许多同学都把胃中津液缺乏的口渴,也当作五苓散证。这种误会,这种误解,我们这里千万不要发生。仲景在这里列出,中焦胃中津液缺乏的口渴,是和五苓散证的气化失司,津液不能输布的口渴、消渴、烦渴渴欲饮水相鉴别的。

太阳腑证的气分证,蓄水证就谈完了。五苓散是一个利尿的、去水的一个很好的方子。今天临床上,凡是有水邪内结的,不管它的水邪结在什么部位,都可以考虑用五苓散来治疗。比方说脑积水,有些小孩是先天性的脑积水,严重的脑积水的孩子,由于它颅压高,影响大脑的发育,它可能在智力上,在整个发育上,不能像正常的孩子,一般要手术治疗。有时候比较轻的证候,手术似乎也不值得,用五苓散来治疗,对于脑积水的轻的证候,常常可以使这个孩子逐渐成年,然后脑积水的症状渐缓解。

我就曾经用在两个孩子,做成散剂给他常年地的吃,有一个吃了三年,他小时候是大脑袋,现在已经上中学了,智力发育,在班上虽然不是前几名,是中等居下,但还能够跟得上学习,能像一个正常的孩子一样,他的小时候脑积水比较轻,他就吃五苓散,断断续续的吃了三年。一般的情况下,我们用五苓散治疗,体内组织间隙有水液停留的证候,是有很好疗效的。

太阳腑证的第二个证候是血分证。血分证是表邪入里化热,和血结于下焦所造成的。打开讲义的第68 页,看文的第106 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核承气汤”。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这就是太阳蓄血证的成因。太阳表邪循经入里化热,热和血结于膀胱。大家可能会问,膀胱是水腑,膀胱哪有血?任何一个器官,既有气分,也有血分。膀胱这个泌尿系统,它的生理活动既靠气来提供能量,它也靠阴血来滋养。整个泌尿系统它有血液循环吧,所以血分,就是泌尿系统的血液循环系统。膀胱是个水腑,它也有血液循环。热结膀胱就是邪气入里化热以后和血结于膀胱。“其人如狂”,一个膀胱血热互结的证候,为什么可以出现如狂这样的精神症状?如狂和发狂只不过是程度上的差别。中医经常形容发狂的症状,是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这种病人,他的思维活动不能和外界相适应,比如我们在这里上课,来一个病人,他自己认为他进了游泳池了,没准儿他就开始换衣服,他就做游泳的动作。我们在大厅吃饭,进来一个人,他以为他进了歌厅,不管周围的环境,他拿起一个饭勺,就当麦克风,张开嘴就唱。所以我们说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的这种人,他完全把他自己的行为,限定在他自己脑子中,所想的那个环境中,他的思维和外界是隔裂的,和外界是脱离的,和外界是不相适应的。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这叫发狂。如狂呢,从我们正常人来看,他和我们正常人不一样,兴奋、狂躁,说话不着边际,但是他没有完全达到理智不能控制感情的地步,我们把他叫作如狂。如狂也罢,发狂也罢,只不过是程度轻重的差别,在太阳蓄血证中都可以见得到,它是心主神志功能失常的一种表现。

太阳蓄血,血热结于太阳膀胱,血热结于下焦,为什么可以出现,心主神志功能的失常呢?这就是我们在讲太阳病概说的时候,曾经提到过一句话,太阳的经别散布于心。十二经都有经别,是经脉分出的一个别支,这个经别有加强脏腑和脏腑之间的联系的作用。太阳的经别散布于心,这就沟通了太阳和心的关系。心是主血脉的,心也是主神志的,所以血脉的病变容易影响心,更何况太阳的经别直接散布于心,当太阳膀胱血热互结的时候,血分郁热循经上扰心神,可以出现精神症状。其人如狂,或者发狂,后面条文提到了或者发狂。这个病证这个时候,是热和瘀血刚刚开始凝结。

“血自下,下者愈”是什么意思呢?如果这个病人,当时正处于来月经的时候,或者他原来有疮,正是痔疮出血的时候,或者他的膀胱可能在个小结石,如果出现了尿血时候。月经是一种生理的,痔疮是一种病理的,膀胱有小结石,结石剌破了膀胱壁,出现尿血是病理的,这本可能是一种生理的,或者病理的情况。但是这个时候,热和血相结,随着这种出血,或者月经的出血,或者便血,或者尿血,这就像我们放血一样,血自下,下者愈,热随血减,热随血泄,没准儿这膀胱蓄血证就形不成。由于一出血,郁热随着出血排出体外了,这就是血自下,下者愈的道理。这只有在血热初结,热盛,热迫血妄行,使出血增多,出血倒把热邪给排泄出去了,病就不再继续下去了。可是在一般的人并没有这样的机会,不能够出现血自下,下者愈,怎么办?那你只能用泻热逐瘀的方法了。接着往下看,要用泻热逐瘀的方法,由于这个病是由表证发展而来的,这叫表证兼里实。前面讲治则时,表证兼里实要先解表后攻里。这个治疗原则,在《伤寒论》中是特别强调的。“其外不解,尚未可攻,当先解外”。你要攻里,要泻热逐瘀,你要看看表邪解除了没有,如果表邪没有解除,应当先解表,“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这里又补充了太阳蓄血证的另外一个主证,就是少腹急结,少腹急迫不适,少腹疼痛,急迫不适。用这个急字,少腹拘急疼痛,急迫不适,提示了热势重。凡是热重的证候都有急的表现,而没有说少腹硬,没有说少腹满。硬是医生摸着硬,满是病人自觉胀满。那说明有形的瘀血刚刚开始凝结,而说少腹急结,提示了热邪重而且热势比较急。“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大家想一想,这个证候是太阳蓄血证的初起阶段。热势重而且急,瘀血刚刚形成。在表邪解除以后,要专门治疗瘀热互结的话,是泻热为主呢,还是化瘀为主?泻热为主。因此药品数据在治法上应当是泻热化瘀。如果把活血化瘀放在前面,那就不大合适了,应当是泻热化瘀,以泻热为主,兼以化瘀,方子用桃核承气汤。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学方剂时,遇到过三个承气汤,这就是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这三个方,哪个是泻热为主的?哪个是通便为主的?哪个是既泻热又通便的?毫无疑问,大家都会回答,大承气汤是既泻热又通便的。现在我们就来区别调胃承气汤和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是由大黄芒硝和甘草组成的,小承气汤是由大黄,枳实厚朴所组成的。都是三个药,哪个方子以泻热为主?调胃承气汤泻热为主,显然小承气汤就是通便为主了。在《伤寒论》中桃核承气汤,是泻热为主兼有化瘀,应当用哪个方子做底方呢?当然用调胃承气汤作底方,因为调胃承气汤是泻热的。后面在阳明病篇,我们会提到一个麻子仁,麻子仁丸,在方剂中也学过。麻子仁丸是是治疗小便多,大便干燥,大便秘结的。用麻子仁丸,主要的目的在于通便。大家还能记得吗?我们按照道理来推测,麻子仁丸应当是以小承气汤为底方,还是应当以调胃承气汤为底方?当然是以小承气汤为底方,所以麻子仁丸的药物组成,就是二仁“一勺”小承气。两个人喝一勺小承气,方子就记住了吧。二仁是麻子仁和杏仁,“一勺”是一个芍药,小承气就是小承气汤,这就是麻子仁丸。从仲景桃核承气汤以泻热为主,用调胃承气作底方,麻子仁丸以通便为主,用小承气汤作底方来看,仲景心里非常清楚,泻热要用调胃承气,通便要用小承气。

桃核承气汤的药物组成,它是调胃承气汤,加桃仁活血化瘀,加桂枝是干什么的?桂枝是温通的,它开血热之凝结。一般来说,要想开结的话,应当用温通的药。桂枝在这里开血热之凝结。它有开结气的功能,后世医家把它叫作“开结气”。证候虽然是一派的血热互结的临床表现,但是它是血热凝结,在用了一派寒凉药的同时,你加一个温通的、通阳化气的桂枝,利于血热凝结的,这种气机的疏导和开达,利于血热凝结的开达,所以后世医家把它叫作“开结气”。桃核承气汤是一个泻热化瘀的方子,它是以泻热为主的,用于太阳蓄血证,血热初结阶段,热重而瘀血刚刚形成,是一个很好的方子。抓住病机,在临床上,用桃核承气汤,并不限于太阳蓄血证,只要是血热互结,热重而瘀血比较轻的,都可以应用。下一堂课讲我在临床上使用桃核承气汤的病例。


点击查看:<<郝万山教授讲伤寒论>>目录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