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教程 > 正文:伤寒贯珠集 太阴篇 上课笔记
    

伤寒贯珠集教程:太阴篇

辨列太阴条例大意太阴者,土也。在脏为脾。在气为湿。伤寒传经之热。入而与之相抟,则为腹满吐利等证。直中之寒。入而与湿相抟,亦为腹满吐利等证。但有肢冷肢温。脉迟脉数。口渴不渴之异耳。又www.lindalemus.com三阴为三阳之里,而三阴亦自有表里。是以风寒所中。不必尽入…

辨列太阴条例大意

太阴者,土也。在脏为脾。在气为湿。伤寒传经之热。入而与之相抟,则为腹满吐利等证。直中之寒。入而与湿相抟,亦为腹满吐利等证。但有肢冷肢温。脉迟脉数。口渴不渴之异耳。又www.lindalemus.com三阴为三阳之里,而三阴亦自有表里。是以风寒所中。不必尽入于脏,而亦留连于经,故有太阴中风之条,与桂枝发汗之法。又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此为经脏俱病之证,故与先里后表之法,乃今之论三阴者,但云直中传经而已。是知有三阴之里。不知有三阴之表也。兹篇先列脏病。次列经病。又次为经脏俱病。凡十条,为一卷。 

 

太阴篇 太阴诸法

太阴脏病脉证治六条

太阴之为执业兽医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此足太阴病之的证也。太阴之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故其病有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腹痛等证。然太阴为病,不特传经如是,即直中亦如是,且不特伤寒如是,即杂病亦如是。但有属阴属阳,为盛为虚之分耳,而太阴者,脏也。满而不实,法不可下。若下之,则胸下结硬。中气伤者,邪气必结也。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

病在太阳,不与解表,而反攻里,因而邪气乘虚陷入太阴之位,为腹满而时痛。陶氏所谓误下传者是也。夫病因邪陷而来者,必得邪解而后愈,而脏阴为药所伤者,亦必以药和之而后安,故须桂枝加芍药汤主之。桂枝所以越外入之邪。芍药所以安伤下之阴也。按金匮云: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者,与小建中汤。不瘥者,与小柴胡汤,此亦邪陷阴中之故,而桂枝加芍药,亦小建中之意。不用胶饴者,以其腹满。不欲更以甘味增满耳。

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汤方内更加芍药三两。随前共六两。余依桂枝汤法。

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此承上条而言,腹满而未实。痛而不甚者,可以桂枝加芍药,和而解之。若大实大痛者,邪气成聚,必以桂枝加大黄。越陷邪而去实滞也。夫太阴、脾脏也。脏何以能实而可下。阳明者,太阴之表,以膜相连。脏受邪而腑不行则实,故脾非自实也,因胃实而实也。大黄所以下胃。岂以下脾哉。少阴厥阴亦有用承气法。详见各篇。所当互考。

桂枝加大黄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大黄(一两) 生(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阴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此亦承上条而言。大黄、芍药之得以用者,为其胃实而便坚也。若其人脉弱。续自便利,则虽有大实痛证,此法不可用矣,即欲用之,亦宜量减而与之。所以然者,胃气弱而不振。邪气不聚而易动,故可以缓图,而难以峻攻也。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秽腐当去故也。

伤寒脉浮而缓者,脉紧去而成缓,为寒欲变热之证。如太阳第四十七条之例也。手足自温,非太阴定证。见太阴有寒。手足必寒。有热。手足乃自温耳。又阳明受热,即一身及手足热。太阴则身不热,而手足温。兹寒已变热,而手足自温,则伤寒之邪。不之阳明而之太阴,而其脉仍浮,则其邪亦未尽入,故曰系在太阴。谓以太阳而内连太阴也。于法太阴受热而汗不出者,热与湿抟,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其热得通,不能蒸郁为黄矣。至七八日。暴烦下利者,正气内作。邪气欲去也。虽日十余行。继必自止。所以然者,脾家本有秽腐当去,故为自利。秽腐尽,则利亦必自止矣。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四逆辈。
自利不渴者,太阴本自有寒,而阴邪又中之也。曰属太阴,其脏有寒。明非阳经下利。及传经热病之比。法当温脏祛寒。如四逆汤之类,不可更以苦寒坚之清之。如黄芩汤之例也。  

太阴经病证治二条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此太阴自中风邪之证,不从阳经来也。夫太阴、脾也。风、阳邪也。脾主行气于四肢,而风yin为末病,故太阴中风。四肢烦热而疼痛也。脉阳微阴涩而长者,阳无病而阴受邪,而涩又为邪气之将衰。长为正气之方盛。正盛邪衰,故为欲愈。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太阴脉浮有二义,或风邪中于太阴之经,其脉则浮,或从阳经传入太阴。旋复反而之阳者,其脉亦浮。浮者,病在经也。凡阴病在脏者宜温。在经者则宜汗。如少阴之麻黄附子细辛。厥阴之麻黄升麻皆是也。桂枝汤甘辛入阴,故亦能发散太阴之邪。  

太阴经脏俱病一条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此条叔和本列厥阴篇中。今移置此,此太阴经脏并受寒邪之证。叔和编入厥阴经中者,误也。下利腹胀满。里有寒也。身体疼痛。

表有寒也。然必先温其里,而后攻其表。所以然者,脏气不充,则外攻无力。阳气外泄,则里寒转增。自然之势也,而四逆用生附,则寓发散于温补之中。桂枝有甘芍,则兼固里于散邪之内,用法之精如此。

太阴病愈期一条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六经邪解之时,必于其经王之时。太阴者,土也。土王于辰戌丑未,而独于亥子丑时解者,脾为阴土,应王于阴,故其病欲解,必从亥至丑上也。


点击查看:<<伤寒贯珠集>>目录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