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御著作共十四种,十二种已面世,《周易悬象》及《玉楸堂稿》尚未找到。其中有六本《悬解》,《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
伤寒悬解》《金匮悬解》和《道德悬解》。另外《周易悬象》,也带个“悬”字。“悬”和“悬解”到底是何意呢?我以前没有认真思考过。这几天看书,这词语一直缠绕心头,不解不快。今天查了一些资料,只能说是基本搞懂。期待达人进一步解惑。
最容易联想到的,“这事有点悬”,不太靠谱的意思。呵呵,这个意思显然不靠谱。不过仔细想想,“不靠谱”还真和“悬”字的本义有点联系。“悬”本作“县”,象断首倒挂,就是“首”字倒过来,后加“系”,即“縣”。假借为行政区域的“县”后,另加“心”字表示悬挂。挂在那里的事情,自然不太靠谱了。
“悬”字,用繁体“懸”来分析更为直观。它由三部份组成,倒过来的“首”,接连的“系”和后加的“心”组成,主要是“悬挂”和“系连”之义。
“悬空”了,自然有了“无所依傍”之义。另一角度则是“系连,关联”之义,“悬丝诊脉”,即是此义。
加上了“心”,再引申一下,就有了“牵挂”之义,如李白的“心悬万里外,影滞两乡隔”。
“悬”字,另有“距离远,差别大”的意思,通过本义,不难联想到,如《荀子》的“君子小人之所以相悬者在此耳”。
“悬”另有“公布”之义,如“悬赏”、“悬令”等等。古代把这种公示性的内容挂在条幅上或者贴在墙上,总之都是“悬空”的。
一个想法或决定悬在那里,则“久延不决”,如《韩非子》“藏怒而弗发,悬罪而弗诛”。这又是“悬”字的另一层含义。
《素问·病能论》里“脏有所伤及情有所倚,则卧不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汉语大字典》的解释是“杜绝”之义,张志聪认为是“少空悬”,黄元御则认为此段应为《腹中论》的内容,解释为“悬度”(无根据地揣测)。孰是孰非,我也还没搞清楚。
上面的“悬度”,就是“悬”的另外一层含义了,即“凭空设想、揣测”,原来我以为“悬解”是“揣测”的意思。但仔细想想又不像。黄师这么自负的人,不太可能用这么没把握的书名。
那“悬解”到底何义呢,下面两处引用“玄”一点的含义,都是因于《庄子》。
以下是网络上搜到的内容,作者李存山,题名为:庄子薪火之喻与“悬解”。
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适”有偶然的意思,正因其偶然,人不可把握,它也就成为必然(“命”,《大宗师》云:“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来”指人之生,“去”指人之死。既然生死是不可逃遁的、必然的,那么庄子就由对此必然的认识,上升到“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的自由境界,这也就是“帝之县解”。“帝者,天也”(成《疏》);“县”,通“悬”。“为生死所系者为县(悬),则无死无生者县(悬)解也”;“帝之县解”即“天然之解脱”(成《疏》)。“无死无生”当然不是指fo教那样的逃脱生死输回的“涅槃”,而是指不把生死挂在心上,不“为生死所系”的一种精神境界。死是“天之刑”,是人所不能逃遁的;因有此“天之刑”,便乐生而哀死,对死戚戚然,悲恐不安,这就是“悬”了;一旦把生死看透,将生看作“时”(时机),将死看作“顺”(必然的归宿),对生死安然处之,不乐生也不哀死,这就把“悬”给“解”了。
庄子说“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此“大哀”是从常人角度讲的对事实的一种认识和情感。庄子并没有停留于此,他要从对此事实的认识所引起的“大哀”中解脱出来,使“哀乐不能入”,这就是从“大哀”进至“悬解”了。
以下则是南怀谨老师《庄子讲记》的内容。
“此古人之所谓悬解也”。“悬”,有的书写作县。什么叫“悬解”呢?简单的讲,就是最高明的见解。用现在的话勉强的解释,就是最高的形而上哲学的道理。如果严格的讲什么叫“悬解”,这个题目同什么叫“造化”,包含的意义都很多,可以写一篇很长的论文了。所以悟了道的人,有了高明的见解,自己就得解脱了。但是人自己得不到解脱,达不到“悬解”解脱的境界,为什么呢?因为被物质的环境困住了,“而不能自解者,物有结之。”在座学fo的朋友应该知道,心中的妄念烦恼叫结使。fo经翻译套用《庄子》的地方特别多。
愚以为,南师提及的“最高明的见解”,较符合黄师的书名之义。刚刚查了汉典,“悬解”有“了悟”之义,与此吻合。
在编辑《用耳朵学中医系列丛书》的过程中,对汉字的读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也时刻体会到汉字的魅力,确是博大精深,回味无穷。
以上仅是个人浅见,有些地方就是“悬”出来的,仅供参考。
-----------不错不错
-----------站在高处向下看,一目了然。
-----------县源自悬,而不是悬源自县,这个关系应该搞反了。分封制的时候没有县这个行政单位,后来慢慢有些地方没有分封出去,导致悬在那里,最后演变为县。这个有个历史学家考证过,忘了他名字了。
这个“悬解” 也让我有些不解,感谢lz的资料。
-----------楼主有见识,研究有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