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感觉,人,或者说生命这东西,有时候就像电视上演的一出戏。这出戏十分精彩,时而让人莞尔,时而催人泪下。于是有心者就开始研究这出戏为什么这么好看,到底什么东西在打动人。
于是乎:
一群姓中的研究者,从戏里的情节与人物关系入手,去分析这出戏的佳妙之处。很快就得出了结论。其结论写在了历代的情节戏剧学著作中。可惜这些著作微言大义,后人很少能看得懂,而且各家著作往往还有互相矛盾的地方,有时让后学者不知所从。因为戏剧冲突、人物关系这种东西,本来就是见仁见智的东西,没有标准答案,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也正因此,情节戏剧学这一派,延至今日渐渐势微,成为了在野的非主流学派。
另一群姓西的研究者呢,却开始着手研究这电视屏幕上红红绿绿的色块。哦,原来这种颜色和形状的色块比较感人,另一群色块组合却能让人发笑...更有甚者,研究色块还不满足,进而深入到像素的层面,自以为找到了问题的本质。原来三个红像素加一个绿像素是一种感人基因,一个蓝像素排在红绿两个像素之上却是一种发笑基因...于是乎大部大部的色块和像素戏剧学巨著问世,很多人还因此得了什么贝尔诺奖。而由于当世快餐文化盛行,世人普遍慧根不足,已经很少有人对虚无缥缈的古典美学、戏剧冲突一类的东西有鉴赏能力。于是乎相对比较实在、有物质基础、看得见摸得着的色块戏剧学和像素基因学理论遂大行于世。
本来,这件事情要是纯粹止于研究方式上的差异也就罢了。那也就是个学术争议的问题。然世人大多好斗,时至今日这两派各执己见互不相能,已渐成水火之势。可恨的是,姓西的研究者借助今日西风压倒东风之势,党同伐异,还雇用了大批姓方姓圆的打手,对姓中的研究者们大打出手,称情节戏剧学云里雾里,看不见摸不着,没有物质基础,属于封建迷信唯心主义,直欲将其置之死地而后快...
-----------实际上,戏剧情节之在电视上展现,固然要借助于像素这种物质载体,然此两者实非一个层面的东西。要从色块与像素之排列组合入手,去研究戏剧之奥妙,只会走入歧途。研究得越深,在歧道上走得越远。这也是唯物主义和还原论的悲哀。
-----------比喻很形象!
-----------很生动。文采、文笔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