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药象体会_黄芪
    

四圣心源:药象体会_黄芪

药象体会书稿陆续发布,恳请大家指正、补充、完善。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和荚膜黄芪的根。

黄芪在《神农本草经》中原名黄耆。李时珍说: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今天我们通俗的叫法都写作黄芪。

黄芪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内蒙古、山西、东北等地。黄芪也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跟甘草一样,都属于豆科植物,长得也有一些相似之处。跟甘草相比,黄芪就显得稍微娇气一些,喜欢生长在阳光充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地方,对生长环境比较挑剔一些。
黄芪的植株长得比甘草要高大一些,地上茎直立,能长到一米五左右。黄芪的叶子是奇数羽状复叶,小叶数目很多,一柄复叶大多有二三十枚小叶。这么多小叶,整整齐齐地排列在总叶柄的两边,对称分布,就像两排站岗的士兵,整齐划一,很有精神,而且这些小叶长得都很平整,形状大小也几乎一样,一个挨着一个,沿着一个柔和的弧度,很温顺地伸展出来,一看就给人一种温和柔顺,端庄大方的感觉。黄芪的荚果在长大后,也是整整齐齐地挂在枝头,给人低眉顺眼的感觉。所以黄芪的这股气就如行云流水一般,显得非常的流畅而柔和。这与甘草的叶子和荚果略有皱曲的形态完全不同,所以跟甘草相比,黄芪偏于流通,而甘草偏于固守。
黄芪的花是淡黄色的,叶子是普通的绿色,这都与甘草的紫色花和深绿叶不同,所以黄芪的这股气就比甘草的更淡一些,更轻灵一些。
黄芪的根是圆柱形,一根直下,几乎没有侧根,有些长得比较长的,形如箭杆,所以黄芪又有箭芪之名。黄芪这种一茎直上,一根直下的形态,与其小叶整齐舒展的气势完全呼应,都体现出了黄芪这股气的柔和通畅之性。

黄芪的根一般是长2-3年就要及时采挖,长得年头过长的黄芪,容易在根中产生黑心,所以我们临床上用的黄芪,一般没有太老太大的,都属于比较嫩的根。
临床常用的黄芪饮片,多是斜切片,这样的切片,更有利于黄芪药气的溶出,所以药效相对圆切片更好一些。比较好的黄芪饮片,是淡淡的黄白色,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拿一片捏在手里,软软的,柔韧性很好,这种绵软的感觉越好,说明黄芪的气越柔和,因此质量好的黄芪又被称作绵黄芪。
黄芪的这股清香绵软之气,带着一股缓缓流通之势,与人体土气雍容缓和的特性也是非常接近的。所以用黄芪来补气就是很自然地事情了。
《内经》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要人体正气充足,就不会患病。从这一点来讲,只要是生病了,大部分都有正气虚的因素在内。而黄芪的这股气,比较柔和,比较清淡,温香顺畅,与小儿清纯柔和而又生机勃勃的一气尤其相似,所以《神农本草经》讲黄芪主小儿百病。尤其是一些小儿虚证疾病,黄芪确实有不错的治疗效果。有一个小孩患心肌炎久而不愈,一老和尚教以黄芪五百克煎服发汗,连服三天,出了三天汗,这个孩子的心肌炎就好了。这就是正气足则邪气自去,孩子本身生发之气比较盛,得大量黄芪相助,所以效果比较显著。实际上每天用60g左右的生黄芪煎服,长期喝一段时间,对一些单纯虚证的心肌炎患儿,效果也是不错的。
黄芪的这股气比较绵软柔和,力量不是很大,所以在补虚扶正时,要想有比较明显的效果,大多需要用的量比较大。一般情况下,黄芪至少要用到二三十克以上才会有较为明显的效果。而气虚明显需要重用黄芪的时候,我们就要有韩信将兵的气魄,多多益善。张锡纯前辈善用黄芪以升举大气,创制以黄芪为主的升陷汤,治疗大气下陷之证,是为知人善用者。
临床上有一些中气大虚的慢性疾病,比如内脏脱垂,慢性肠炎等,有时久治不效,可能就是因为自身气虚不能运行药力。你摸他的脉,绵软无力,属于明显的气虚,加用大量黄芪100-300g,往往可以收到扭转乾坤的效果。当然,也有个别时候,黄芪用量太多了,会引起气滞中满,岳美中老先生的经验是服陈皮即愈。因此我在大量使用黄芪时,大多会伍以小量陈皮。
黄芪温香微甘,其气清轻,主补一身之气而又偏于走表,所以又是外科治疗疽等皮肤病的要药,常被用来托脓生肌。痈疽等疾病,伤肌损肉,气血耗损,正气大虚,正需黄芪大补一身之气。而黄芪本身之气,类似小儿之气,天然地具有一股缓和生发之性,更有利于创面的生肌长肉。有一个女孩,不慎皮肤感染,导致全身皮下脓肿,诸药久治不效。后来有一老中医,用一味黄芪60g,每日煎服,月余渐愈。
在补气方面,有一个著名的方子——玉屏风散,也是以黄芪为主,配合白术防风,治疗气虚自汗为主的虚证。有些身体比较虚,经常容易感冒的,一动就容易出汗的,吃上一段时间玉屏风散,体质慢慢就会好起来。动则耗气,耗气则虚,虚到气不自收,就会动则汗出,出现自汗。黄芪把一身之气补足,则一气周流如故,升降回环,不致有升无降而自汗。
所以黄芪止汗,只是用于气虚不敛导致的虚汗效果最好。有些术后的患者,由于手术耗伤气血太过,术后一周内往往稍微一动就全身大汗淋漓,这是气虚自汗比较严重的情况,这时用一味黄芪120g浓煎频服,自汗的症状大多一两剂即可汗止而愈,效果非常理想。
黄芪用量足了,对于单纯的虚证,见效大多非常快。这得益于黄芪这股清轻之气相对流畅通达的特性。从一气周流的角度来说,黄芪这股气可以随着人体本身的一气周流升已而降,也就是既能升又能降,所以黄芪既可以用来升举大气下陷,治疗内脏脱垂之类疾病,又可以用来敛收一气,治疗气虚自汗等症。
黄芪虽然见效比较快,但是来得快,去得也快。黄芪这股气本身比较缓和,药力不猛,流通性又比较好,所以很快就散开了,药效不够持久。所以对于突发的暂时性虚证,比如动则汗出,术后自汗等,重用黄芪的效果最好。
正因为黄芪的这些特性,所以黄芪长于补虚,短于祛邪。对于一些结滞比较重的疾病,黄芪的这股流通之力就显得太弱了,根本不足以除病。尤其是气滞或者气结,需要破气流通的情况,黄芪是禁忌使用的。用上黄芪补气,只是徒然增加一气的郁滞而已。
但是有一种情况,黄芪还是可以用来祛邪的,那就是邪气本身也可以较好流通的时候。这种情况多见于气虚水肿。仲景在“水气病篇”也用黄芪来治疗水肿,正是气虚水肿的情况。在《冷庐医话》中有一个医案,某患肿胀,自顶至踵皆遍,气喘声嘶,大小便不通,先用黄芪而病缓,后更医迭进驱湿猛剂,竟至危殆。仍以前方挽回,用黄芪至数斤,肿胀全消而愈。
其实黄芪治疗汗出与治疗水肿是类似的,汗液与水湿都是可以流通的津液,气行则水行,仲景治水正是着眼于气而收效于水。用黄芪补气行气,一气恢复正常的周流,自然汗止肿消,病随气愈。古人云,黄芪无汗可以发汗,有汗可以止汗,也是这个意思。
还有一种无形的邪气,气虚发热的热邪,用黄芪治疗的效果也非常好。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甘温除大热。这种气虚发热其实也算不上大热,只是大多缠绵难愈,发作有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一身周流之气过于虚弱,导致升降不利,郁滞成热。用黄芪把气补足,气行通畅,自然热退病愈。《南方医话》里面记载了一个医案,一名推销员因疲于奔波,生病发热,每下午1时发热至39度,到下午3时渐退,热退则神疲汗出。以气虚发热论治,用补中益气加黄芪45克,数剂而愈。

中药配伍当中,黄芪畏防风,恶鳖甲白鲜皮。防风柔润善于熄风,不利于黄芪的通行,故欲以黄芪通散者,不宜与防风同用。而玉屏风散中黄芪与防风同用,是取防风之敛润,而助黄芪之敛藏,相辅而相成。鳖甲长于破气,白鲜皮偏于耗气,皆足以消耗黄芪补气之功,一般也不宜同用。但气虚而病结时,亦可同用,借黄芪补益之力以为攻病之后盾,可以收到去病而不伤正的效果,临床上可以灵活斟酌。

黄芪用的是它这股和畅之气,所以临床上我多用生黄芪,一般不用炙黄芪。黄芪用蜜炙过之后,通行之力会大大减弱,而多了明显的柔润之性,就不再适合大剂量使用,因此我在临床上很少使用炙黄芪。如果感觉生黄芪偏于温燥,需要温润一点,可以少佐当归同用,比用炙黄芪更好。

最后来看一下《神农本草经》对黄芪的综述:
黄芪,味甘,微温。主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 本帖最后由 根尘不偶 于 2009/11/9 22:44 编辑 www.lindalemus.com/jianyan/]
-----------根尘不偶老师写药象体会是融趣味性和知识性一体,读起来很活泼。
-----------由于黄芪用后多易出现上火,老师能否加入一些这方面的讲解,如何正确使用,如何避免,就像临证辩象里面说一些比较具体的配伍和用法。谢谢!
-----------黄芪起作用的原理,我总感觉生肌才是关键所在。其它的作用都是依托这个作用进行的。至于补气,个人感觉是是生肌后的肌体的一种排气反应,并非补气作用。
-----------我来加个图

[ 本帖最后由 湘西草医 于 2009/11/11 21:23 编辑 www.lindalemus.com/shouyi/]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回复引用

举报返回顶部

nemod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nemod当前离线
阅读权限
20 
积分
136 
注册时间
2008/12/24 
最后登录
2012/1/8 
在线时间
4055小时 
精华
日志
主题
帖子
133 

注册用户

注册用户, 积分 136, 距离下一级还需 64 积分
6#
发表于 2009/11/11 22:37|只看该作者
最后一张图很像甘草啊
-----------问个白痴问题:黄芪饮片大的好还是小的好?药店里的都很小,超市里的都很大,价格也差好几倍!医院里的不看病不给抓!
-----------先谢谢老师!炙黄芪和炙甘草确实很像,去年我经常到北京亦庄开发区的同仁堂分店去拿药,它们俩很相像的,好象黄芪更粗一些。
-----------同仁堂里的黄芪都是斜切片的,与甘草很好分别。
-----------“而黄芪本身之气,类似小儿之气,天然地具有一股缓和生发之性,更有利于创面的生肌长肉。”

不知道单味黄芪能否治疗座疮久治不愈?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