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道脉
九道脉属阳者二。属阴者七。
一、长脉属阳。指下寻之。往来通度三关。如持竿状。举之有余曰长。过于本位亦曰长。(黄帝脉经无长脉。有散脉。云大为散。乃阳盛阴虚之脉。焉知散非长也。)主浑身壮热。坐卧不安。(是阳毒邪热之气居于三焦。患在于表。宜徐徐发表出汗而愈。散脉按之满指。六腑气绝于外。则手足寒上气。五脏气绝于内。则下利不禁。甚者不仁。其脉皆散。散则不聚。病亦危矣。)
二、促脉属阳。阳盛则促。按之极数。时止复来曰促。主
积聚气痞。四肢困劣。精神交乱。忧思所成(若诊之向前而来。渐出关上。并居寸口。疾数则病血热。发成斑点。忽然退减则生。渐加即死。然其促有五。曰气、曰血、曰饮、曰食、曰痰。以五者留滞不行则止促。止促非恶脉也。)
三、短脉属阴。指下寻之。往来极短曰短。不及本位亦曰短。主四体恶寒。阴中伏阳。三焦气壅。宿食不消。(宜大泻。通利肠胃而安。)短而滑者病酒。短而数者
心痛烦躁。
四、虚脉属阴。按之不足。迟大而软曰虚。主
气血虚。生烦热。少力多惊。心中恍惚。
健忘(宜补益三焦即安)虚为脚弱。为食不化。为
伤暑。小儿主惊风。
五、结脉属阴。阴盛则结。脉往来迟缓。时一止复来曰结。主胸满烦躁。积气生于脾脏之旁。大肠作阵疼痛。(宜宣泻于三焦而愈)结为痰、为饮、为血、为积、为气。(一云气塞脉缓则为结。活人书云。阴盛发躁。)
六、牢脉属阴。按之实强。有似沉状。一云沉伏实大。如按鼓皮曰牢(即黄帝所谓革脉也。)
主骨肉疼痛。皮肤红肿。胸中气壅。喘息短促。(此心绝之脉也)尺脉牢。男子主阴疝偏坠。
女人主血崩瘕聚。(胞肾虚冷使然。)尺寸脉牢而长。关中无。为阴干阳。苦两胫重。小腹引
腰痛。革为满。为急、为虚寒相搏。妇人半产漏下。男子亡血失精。
七、动脉属阴。指下按之无头尾。大如豆。沉沉微动。不来不往曰动。主四体
虚劳疼痛。崩中血利。为惊恐。为挛、为泄。(众经悉皆以动为阳脉。此脉居关上。阴阳相搏为动。阳动则汗出。阴动则
发热。)
八、细脉属阴。指下寻之。细如丝线。来往极微小曰细。主胫痠髓冷。乏力损精。囊下湿痒。小便遗沥。细为气血俱虚。为病在内。为积、为伤湿、为后泄、为寒、为神劳、为忧伤过度、为腹满。细而紧。为寒疝、为
癥瘕积聚、为刺痛。细而滑。为僵仆、为发热、为
呕吐。
九、代脉属阴。指下寻之。往来缓。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或云脏绝中止。余脏代动曰代。主形容羸瘦。口不能言。(老得之生。少得之死。妇人亦然。有孕约三月余日也。代为五脏气绝之脉。)
上前七表八里九道共二十四脉。按诸家脉书皆二十四脉。互有少异。但无濡牢长短四脉。却有数革软散四脉。若取诸家脉经观之。乃有数革软散大五脉。(革软散脉已见于前)
数脉属阳。指下寻之。去来急速。一息六至曰数。主热。数为虚、为烦渴、为烦满。寸口脉数主
头痛。关上脉数脾热。口臭生疮。
胃热呕吐。尺内脉数。不恶寒。小便黄赤。(言虚当如浮脉说)
大脉属阳。指下往来满大。主热。大为病进。寸口脉壮大。尺中无。此为阳干阴。若腰背痛。阴中伤。足胫寒。大而坚疾。主
癫病。(大脉即洪脉。此阳盛之脉。如何主癫。经云。重阳者狂。重阴者癫。谓主
狂病。)
《察病指南》 诊断学著作。三卷。宋·施发撰于宋·淳祐年间(13世纪40年代)。本书取《内经》、《难经》、《甲乙经》及有关脉学、诊法论著参互考订,将其中明白易晓、切于实用的脉诊脉象等脉学理论分门别类编纂而成。内容以脉诊为主,脉象沿用“七表八里九道”二十四脉分类法,书中还列有审诸病生死脉法。除脉诊外,尚有听声、察色、考味等诊法,是一部现存较早的诊断学专著。1957年由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
<<察病指南>>一书论坛阅读下载地址:
http://med126。com/forum/viewthread.php?tid=51875&extra=page%3D1
[
本帖最后由 梁知行 于 2007/5/15 18:19 编辑 www.med126.com]
-----------《察病指南》是很好的一本了,讲得很详细。可是脉学还是看你领悟能力,特别是自己的脉感。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