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脉学的思考
    

脉法精微:脉学的思考

我是一个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医临床医生。

          我的立场:我是一个推崇脉诊的中医,而不是将脉象仅仅视为中医诊断方法之一,尤其不甘心于把脉象视作摆设的现象。我同意四诊合参,但希望每个人都有所擅长,使用起来要有感觉。这样“四诊”不免要有所侧重,我偏于脉象。
         
          故此提出“脉学的思考”。
      
          我的理想:致力于将脉象树立为一门绝学,使之成为临床上非常过硬的东西,从而发挥巨大的作用,成为中医医生诊断疾病的“金标准”,而毫不逊色于西医的机器。

          我的立心:中医脉象源远流长,跨越千年的历史浮沉,我们有幸接触到了这笔历史财富,不知道网络这种东西可以存在多久?而今将心愿置于此处。希望这种思绪流传下去,能够超越现在的时空。即使逝去多少岁月,无论处在什么时代,思绪的种子总会遇到知音,得到回应,随因缘落地,生根发芽,让中华脉学这一瑰宝万世流传。
   关于脉象,我有一个比喻。

      我们从井里打水,无论使用什么方法,用什么器具,打上来的都是水,但是,用不同的诊脉方法,它所提取的脉象信息绝对不一样,甚至形成了不同的脉学流派。就是因为他们针对脉象里海量的生命信息,采用特定的拣择方法之故。所以方法可以有很多,临床上往往采用数种提取方法。目的去摸手腕,只能导致茫然,大海捞针难,可是还有个针在等我们,它是目标。脉象中人体生命信息太多了,是个宝库。

      脉象太丰富生动了,没有任何一种语言,没有任何一种描绘方式能代替手下的感觉。先去感受它,感受他的千差万别,让心空掉,不留一丝成见,让指下的感觉在心中纤毫比具。
  我在此发出“思考脉象”的题目,并且想长期讨论下去,目的是要提供给大家一个诊脉时的思路,和大家共同思考脉学。找到有别于传统的学习脉象的方法。其实象脉经之类的书,实际应该算是脉学的中级读物,而不是入门的东西。
      大家对脉学感到很神奇,但是下手的时候却看轻了它。就是因为对脉象感悟的量不够,导致不了理性认识。            
                  望脉象爱好者不吝赐教,我们共同发掘中医脉象这一瑰宝。

  附:某女士脉案赏析:
脉案
    某女士,外籍华人,社会活动家。初诊时,举止文雅,待人友善,以胃口不好和失眠就诊。由于她用的是化名,故当时并不知道其真实身份与背景。诊脉之后,她右尺的脉管形态引起了我的注意。血管在挺直之中略显粗隆,脉壁张力大,稍有结节感。脉管内血流充实而稳定,无明显振动杂波。奇特的是脉管周围组织振动觉异常清冷,与脉壁毫无交融之态。
    脉象分析:血管挺直,血流充实、稳定,构成自主自立性格及有所作为的基本脉象形态。患者血管脉流的充实而稳定,无异常杂波,标志着当前心理与生活环境的稳定。脉管充实而脉壁张力略大,是某种心理负荷造成的压力。而无异常杂波,标志着目前这种压力并没有形成明显心理上的波动。脉管略显粗隆,稍有结节感,反映了过去曾经有过挫折和压力的痕迹。脉管周围组织振动觉的异常清冷,和周围无交融之势,显示了其内心心理的闭塞状态,从心理上不能达到和周围环境很好的交流。
    患者说她刚从国外归来,希望检查和调整一下身体。我给她做了如下分析:你一般身体情况还好。从脉象上看,有点胃寒的征兆,要少吃冷食。目前主要需要的是心理上的调整。你到国外很多年,取得了相当的社会地位,可能已经适应了那里的生活方式,但有一点,你的内心始终未能加入融会到那个社会之中去。你的心理结构实际上还游荡于那个社会之外,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沟通。这种心理上的不适应,造成你目前身体上的某些症状。
    患者表示同意,她说到国外居住多年,与外国人结婚并有两个孩子,生活富足而稳定,但心理上始终未能适应当地的社会环境。对于当地的人际关系,人文背景,家庭结构,社会观念,处事哲学等等,总感到有某些心理上的不适应。虽然和爱人友好相处,但都忙于各自的事业,感情上总有点“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觉,缺少更多的心理上的沟通。孩子都已长大自立门户,家中难免有些孤单。虽然事业上成功,有众多的崇拜者,但在说教之中,有时感到力不从心,很难达到心心相通。
      半年之后她来信说:在京成了您的病人,甚觉欣慰。回来后,我十分认真按时吃药,感到身体在好转。真是谢谢您,您说的十分正确而恳切------。
      按语:此案开始时虽然不知道患者背景、家庭及工作情况,但从尺脉形态入手,分析出其与周围缺乏沟通的心理障碍。这种缺乏沟通实际反映在两方面:一是未能得到周围环境及亲情的重复关怀,作为家庭来说,缺少更多的温馨气氛,这从她后来介绍的家庭背景情况可以得到印证,但她是个自强奋斗的人,这点可以造成心理压力,并未能形成更大的心理伤害。二是由于种族、文化、信仰等多方面原因,使其不能真正从心理上融入当地社会,形成心理上游离于社会之外的感觉。如此,造成身体上的不适也就理所当然了。
脉学的思考(二)


       脉
  脉象的形成是非常复杂的。
     譬如人走路的步态,虽然迈开腿走就是,但一人一个样,公安部门甚至形成了“步态追踪”;还譬如人的口音,南腔北调,同样的话,说出来也不一样,是不是?这些看似简单的东西,原理却不好懂。说明它们是有深刻道理的。脉象的形成要比口音和步态还复杂。我们要感谢祖先的伟大智慧,是他们发现了脉学的规律,记载下来,流传于后世。
      还是那个观点:如何提取出脉象中的生命信息、生理、病理信息,至关重要。记得在搞糖尿病脉象的时候,整整用了一个月。摸了几百人。但是结果出来了,问题也出来了。因为这仅仅是脉里很小的东西,而且是跟在西医的屁股后面走,人家说有个什么东西,咱中医赶紧的跟着弄,没有先机可谈。再说了,我们犯不上用三个手指头去和机器打擂台。
     怎么正确的发展脉学,正确应用脉象里的信息?是应当深思的。
   脉是微观的东西,似乎像是现在“全息”之类的理论。但我觉得任何理论都不会彻底搞懂脉学的奥秘,在人类没有破解生命现象之前,不要企图脉学首先被突破。
    中医临床医生的不懈探索,是脉学发展的原始动力。
    病人的所苦、其基本状况、脉象、中医医理、治疗方法,这是实践和发展脉学的轴心链条。
   对于我们这些“脉痴”而言,能借贵论坛以结交关心、信奉、投身脉学的人士,共同发展中华脉学。此吾之志也。
   请大家千万相信:脉象是真的能够摸出东西来。说了这么多,无非想在人们心中摆正脉象的位置。千万!
    所以我认为只要保持这样的心态和正确的方法应该会打破自己的这个观点——“但我觉得任何理论都不会彻底搞懂脉学的奥秘,在人类没有破解生命现象之前,不要企图脉学首先被突破。”——愿那一天早日到来!
   记得上学时,我的中医诊断老师在台上公开讲,他始终摸不出涩脉,此人是学校知名教授,得取过校内金话筒奖,那时我想,搞脉象一定要先从涩脉下手。
    我认为涩,是一种感觉,是脉气不流畅的表现,在传统脉学里面,对应着很多内容,主要是气血郁滞的病。但是光这么说太笼统,一个涩脉,还可再细分下去。因为涩的程度不同,病也不一样。如:老人的脉通常涩,因其血浊;欠聪明的人脉涩,因其气浊;甚至穷人的脉也涩,因其志短。
  不止是“涩”,而是所有脉象的表达都是用手用心去感受体会最后得出的文字表达。
  “因为涩的程度不同,病也不一样。如:老人的脉通常涩,因其血浊;欠聪明的人脉涩,因其气浊;甚至穷人的脉也涩,因其志短。”----这一段对涩脉的论述,可是不敢苟同。我见到的涩脉,多是血分有素寒,其状往来艰涩,其形众人皆可得之。
  对“看意”的部分同样不同看法。
  ——虽说笼统但有一定的特征范围。没一个具体的脉象表达都有其不同的特征,有些是存在交错的。所以不仅要用手更需用心。
   根据脉管形态和脉管周围组织动态诊脉其思维方法独特,对认识和体验脉诊很有邦助。
   脉象的变化是直接反应附近脏器组织的代谢变化情况。是动脉血进入脏器组织代谢变化情况的反馈。这种反馈是最直接的。如现代医学所说的“亚健康”可以说现代的医学仪器是很难测得出是人体哪一部位出现问题,而中医学的脉诊就能诊断出来,如果借助四诊八纲就能更准确。
   中国的传统脉象,作为一种优秀的历史遗产,处在当今的21世纪,我认为是面临巨大的机遇,千载难逢。谁下了功夫,谁就会有所得。
   感谢我们的先人创造了这样优秀的文明。我们是他们的传人,拥有与他们同等的智慧,更加有条件发扬光大。

脉学的思考(三)


  脉诊、四诊八纲——主要在于直接反应人体的生理变化。

  表面上看好象落后、不先进,但这才是科学的。是最及时、最直接的反应人体生理变化,而且反应出来的变化更细微、是符合每个不同人体病情、素质的综合反应。而不是以一种固定、死的指标来衡量不同人体病情、素质的综合变化。

  ——明白这些道理,应该就能分辨出中西医在这方面的正确性、科学性、实用性。

  ——事物的先进性是以正确性科学性来衡量的,而不是以新的来衡量。新的不一定正确,也不一定好用。
  从反关脉、斜飞脉看中医脉象
  脉学界公认,反关、斜飞脉是比较难以诊断的脉象,能够提取的信息与正常的寸口脉是不同的。是一个难点。
  也正因为此,反证了一点:一般的人和西医认为,脉象就是心脏搏动。作为搞脉象的人,却认为脉象绝不仅仅是这样的。
  从反关、斜飞等这些特殊脉象可以看出,血管移位了,脱离大环境,作为血管搏动的特点多了,反而不利于人体生命信息的携带。离开了寸口周围环境的共振,就像离开舞台的演员似的,无法粉墨登场,难以展开多姿多彩的演技。
  故思考脉象是什么? 要看形,要看意,还更要看势,也许还有很多很多。
  我为脉象正名
  这是我一贯的看法:脉象是近道的东西。别把它简单化了、程式化了。
  要为脉象正名,打开中医脉象真正的大门让大家看一下,一个很奥妙的东西,
不是玄学,不是可有可无的。中医里面大量的精华退化了,剩下的是个形式,内涵丢掉很多。这是文化传承不连续的结果。现代社会科技昌明,相形之下,人活的明白多了,有西医和现代科技等很多的旁证,对比,从多方面反映事物。
   一个脉象,仔细体察,包括许多信息。如果摸到一个脉象,既有浮的样子,又有沉象,既滑又涩,有软还有硬,有的地方长,而有的地方短,甚或以上的形容方法都用上还不足以表达你对脉象的体会,那我应当恭喜你,而你应当站起来感谢病人,这是脉象的老师来到面前。因为时间短了形不成这样的脉,经历少了也形不成,脏腑损伤的不够形不成。
  这就是脉象,摆在那里,清清明明的。
  这不就是非可道的“道”吗。
  比如说斜飞脉、反关脉反映生命信息,是不是有点像只允许让赵本山上台演小品的意思。把他单立出来,光干一个活,失去了陪衬,失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怎能真实全面反映一个人呢?人是个复杂事物,脉象也是。
  这不就是非可道的“道”吗。”
  ——是的。名称、语言只是人的意识表达。而脉象是人体体质内外在的体现。这两样永远是不一样的。所以“道可道,非常道”。这就是认识事物“形上”的一个过程。也是走向正确哲学理论的重要过程。

  若能达到这种境界,就能以其来指导认识人体脉象的变化规律。那时的速度与正确率将大大提高!
 脉象功课:
 指力运用分层法:
 1 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肺部
 2 六菽之重,与血脉相得,心部
 3 九菽之重,与肌肉相得,脾部
 4 十二菽之重,与筋平,肝部
 5 按之至骨,举指来疾,肾部
 
 果真是以“菽重”来衡量吗?
 —似是而非,以“菽重”比喻之。医之触觉有别;病之素象、肤厚薄、脉深浅亦有别。是故言“菽重”,而实应理其道也!
  对于太素脉,我觉得从何种渠道而入,与师承,与脉学悟性有关系,的确是知常达变。这是脉象的一般规律。因为对于大多数属于健康范围内的“平人”来讲,脉象中的信息,呈现生理的东西多,介乎中间的有,向病理转化的也有。故知常有时并不容易,临床上,很多患者在摸过脉之后,会问:我的脉怎么样?通常回答:还可以。那就是找不到大毛病,说几个常数吧,难了,没有毛病的脉不好说。
  所以需要再往深处走,象以“菽重”来分层就是古人的一个办法。难经分了五层,基本有那么个意思吧。不可似是而非。的确分的出层次来才行,要不怎么叫脉象功课?真正需刻苦练习啊。拳不离手。脉家不好当,要有过人之处。触觉是可以训练的。到一定阶段,把脉象化开了,“病之素象、肤厚薄、脉深浅”自然就有别了,前面谈到首先感受脉象,是第一步。即是此意。
  诊法以平旦:
  乃内经所定诊脉之规矩。今且不论其临床实用性。既然古人讲了,
一定有他的道理。
    这个规矩类似现代医学查体之前要求禁食、禁水,
 为什么?就是排除干扰,找非常细致的东西。
  按照这个要求做,就有可能得到应有的结果。不相信,就可能永远体会不到某些感觉。诊脉以平旦,当然不符合临床实践情况。那就让它只起对照作用吧。下午的脉象明显混浊。
   诊脉时间久了,指端感觉适应了,敏感程度下降,会感到脉变了。
     但是我觉得更多的情况是脉里有些东西,非久按细查不可诊出,越久越好。您能感觉出的明显变化,应当仔细追下去,看变在何处?这也许正是入口呢。古人云:至道在微。当于细微处入手。
   附:清宫医案赏析

清宫脉案描述非常详细。 后面有病症分析,处方用药,及连续治疗过程。 是学习中医脉象不可多得之上品。

举例:七月二十八日 请得慈禧皇太后脉息左关肝脉较平,中侯稍带弦象。肝郁之气尚未全舒。余部平平。便红未见,唯脊背互凉互热,颃颡作干,或作酸甜之味,心脾气虚,中土不和。肝肾阴亏,伤及奇脉,阴阳不相维而然,议用养心归脾汤加减一帖调理。
党参三钱 冬白术一钱五分汁炒 丹参一钱五分 归身二钱土炒 白芍一钱五分炒 制香附一钱炒 茯神二钱 炙甘草七分 生黄芪二钱 合欢皮一钱五分 女贞子三钱酒炒
引用龙眼肉五枚   另煎人参五分,二十九日清晨空心服。
 七月二十九日 请得慈禧皇太后脉息较为有神,左关中侯尚觉弦大,脾肾久亏,水不养肝,肝阳易动,扰犯心肺。至颃颡作干,卧寐不实,肾水即亏,阴津不能上承,肝阳上扰,头目为之不清,有时作晕,唯有调养心脾,滋水潜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今议用昨方,减丹参、香附、广皮, 加黑豆衣二钱,牡蛎四钱煅, 佩兰业五分,一贴调理。

脉学的思考(五)


一 斜飞脉辨析
   上月下旬,崔星*,女,71岁,来诊.面色不华,步态疲惫,坐定,将手侧放在脉枕上,说,医生,我有内热,你

给看看.我就问了,怎么个内热法.回答,牙疼嗓子干,头上出热气,非得用凉水洗头才得舒服片刻,浑身疼痛,

小便灼热感,有乳糜尿病史,初愈.医生给我把把脉吧.先切右手脉,若有若无,正疑惑间,老妇说,医生,我这

个手是反脉从这个骨头(桡骨茎突)上绕到后面来了.不觉面上发热,慌忙依言换到腕侧.暗想,书中有斜飞脉

,反关脉,万无一见,不想今天碰到一个.轻按既指下觉洪滑略数,重按稍无力,左边位置正,脉细数.当下没有

细想,觉得"脉象"和她的说法都表现出热象,便开了人参白虎汤加味3付.
  3天后患者复至.牙疼减轻,小便无热感,头上仍热,但小便浑浊,小腹有点冷痛,浑身乏力,下肢尤甚,仍

有游走性疼痛.复诊其脉如故.以为药过病势,故竹叶石膏汤加乌药化裁3付.
  3天后患者又至.病如前述,无明显变化,小便浑浊加重,下肢无力.诊脉如前,左手脉象沉细唯寸上细数

.病已至此,我不得不从新思考这个病例.想起患者第一次来时,我按正常位置切脉时,好象如有如无,因患者

提醒所以没有细究.于是我再次按正常位置切脉,沉按果得脉象,沉细数,与左脉象相符.再切腕侧,亦有搏动

,仍是洪滑略数.再看舌象,舌红苔白厚润,四诊合参,于是我判断:这个患者所谓的反脉是错误的,脉象仍是

在正常位置,证为虚火上炎,下元虚损.方以参芪地黄汤加肉桂合萆榭分清饮5剂.
  5天后,患者又来,喜言诸症轻,病有回头.后经调治引火归源,诸症消失,复投经验方射干汤治愈乳糜尿

.前日特来感谢.
  本案初以斜飞脉为真,以实火论治.险些酿成大祸.好在及时纠正.可见临证审病,切须小心谨慎,如临

深渊.而关于斜飞脉反关脉,确实是存在的,只是本例患者何故脉似斜飞.而本位亦有脉象呢?着实让我费解.

细查<正常人体解剖>教材,桡骨茎突处未见其他明显动脉,是否留在正常位置的是桡动脉的一个细小分支,

而主干则由茎突处斜飞入手背了呢?未敢定论
  二 学生与教授之问答
    学生:今日一男来诊,唯出双手不言,脉之:右沉细无力,左玄寸浮滑重按应指稍弱,对曰:心肺之病,彼言胸左侧酸痛,胃时不适,先生可否指教愚脉诊之疏? 一女,脉左玄浮,中空,沉应指有力,右沉细软,断为月经期,彼言值月经4天,请先生发明脉理? 又,对于停经一周诊断妊辰,脉象如何把?又,胎里男女脉象何如?
    教授:今日一男来诊,唯出双手不言,脉之:右沉细无力,左玄,寸浮滑重按应指稍弱,对曰:心肺之病.。彼言胸左侧酸痛,胃时不适,先生可否指教愚脉诊之疏?

根据描述,此人一般情况还可以,其体力可能稍差,自觉乏力。你脉象不错,有时病人故意考医生,很难让他满意。脉象属于体征,你摸到异常,病人并不见得自己有感觉。

一女,脉左玄浮,中空,沉应指有力,右沉细软,断为月经期,彼言值月经4天,请先生发明脉理?又,对于停经一周诊断妊辰,脉象如何把?又,胎里男女脉象何如?

早孕脉象,因我不是中医妇科,体会不多。但临床意义很大,孕脉也还有治疗价值。
我的体会是,孕脉,还真有不上脉的。 大多数孕脉是,一:尺脉旺盛,至于哪一侧,不一定,而且,此正是判定胎儿性别的着眼点。可参阅左大为男之说。二:脉象有一种灵动之气,可以用滑形容,且脉象底层会有一脉线,沉静不动。
   学生:左侯血,右侯气,先生以为如何?
   教授:好像左是物质,多代表人本原的东西。右是功能,是后天的东西多一点吧。对于月经脉象一说,可从鼓指感的深浅部位来判断月经的时间,将来时,沉取明显鼓指,初到,浮取鼓指而滑利,2天,脉变粗,3天,复稍细,后渐渐只见滑象而脉稍粗似平时.
脉学的思考(六)


  大部分脉象是在跳动时特征明显,但有些脉象,反而是在不跳时特征明显。很奇怪。
  比如多梦的脉象就是这样,脉中悬着一条线。搭手一摸就是,不必等脉管跳动,甚至可以说跳不跳都关系不大。左右手关系也不大。寸关尺分布也没关系。且这种脉象特异性很强,连做的梦都相似,古人形容为“兵火之梦”。
 向病人老师学一招。
 今天一个老者,在他处看病,接着来我处闲聊,谈论他的病情时,最后偶然露出一句,我原先有个老毛病,经常没劲,多年来一直吃归脾丸。问:管事吗?答曰:很有效。摸脉。结果在其左手上找到了,归脾汤证脉象表现。此老有高血压病史,右脉弦着,摸上去两手脉象反着,一紧一松。
 向病人老师学一招(2)。
 有一个中年人陪妻子来看病,胃口不好。处置完之后,对她脉象里的一个特征(就是上面提到的多梦脉象),提了一个问题:你睡觉怎样,做梦多吗?答曰:睡眠很好,不做梦。
  哎,怪了,其脉中的那条线太明显了。怎么会有误呢?
  分析一下,脉气很浊重,往来艰涩,古人讲:黎藿之体。难道是她对外不敏感,吃的饱,睡得着。病人走后,纳闷许久。后来有认识他们的人来说,此男子家贫,中年方娶妻,妻是傻子。
  于是恍然大悟也。
  附:转朋友的一个帖子如下,这正代表了我的观点。
 “问:昨日把两脉,记录如下:
 其一,女,46岁;
 左:略沉,大,关位犹显,尺弱于寸、关;
 右:沉,弦,较左脉明显细,寸滑明显(感觉在食指肚下),尺脉几乎摸不到。
 其二,女,73岁;
 左:浮,滑,弦;寸点在指肚中下部,洪滑;长越尺位;
 右:反关脉(遗传),浮,弦,略洪;长越寸位,寸关不连(中间像是断开一样的感觉)关尺连。
 请教上两脉像主何症?”

 “答曰:并非我故做深沉不回答你的问题,而是这种分析与实际相差很大。
  原因如下:
  1,脉象的把握很难。“胸中了了,指下难明”。不说毕业时间不久的学生和中医爱好者,就是一些资深的中医师也不能精确的把握。所以发上来的脉象我一般不认同。如浮、沉、伏的就是一个位置的条件,没有其他任何条件。望体察我的苦衷。
  2,你发上来的当数后世脉法,其以脉对症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熊在以前已经说过。
  3,脉象只有一个,如弦脉,没有程度上的区别。比如高血压、肝炎、肝硬化都是一个弦脉,在文字描述上没办法分别,但在临床中任何一个有脉诊经验的都很容易分别出三个病的弦脉的不同。
  4,如果分析脉象,大致原则是这样的:首先看整体脉象是否与季节相符合。(比如第一例,整体脉沉,与现在秋季当稍浮不符,此为当来不来,为不及,为阳之不足,沉为冬季脉,在秋季出现提示为阳不足、里寒。但是这个整体脉象还要和各个分部的脉象结合起来分析,而这个分析需要明确的脉理和经验。”

脉学的思考(七)


   我想,其左手脉反映 体质现状,即脾虚状态,且长期存在。右脉则表示机体的内部不协调,象人拿不正姿势的时候一样,紧张、别扭,他自己觉得很吃力。左右各自代表人体不同的状态。
   摸脉会产生一种高峰体验,手下的感觉无法形容出来,但是,又无比真实,而且在内心深处会隐隐感到,这种感受是极其真实的,任何机器见证不了的,唯有人,才能体察之。
唯有此刻,脉诊处在了一个高度,也许此刻,独一无二。
中秋以前,接诊一病人,西医诊断白血病,已化疗,出院。以不愿吃饭求诊,病人以此症状起病,自始至终贯穿疾病当中。自述无饥饿感,吃不吃都无所谓。身体衰弱,卧床不起,起则头晕。
一摸脉,感觉脉浅,磨平了,阴阳谁也不挨谁了,就是这种感觉,没法进一步形容,心想,这那儿是白血病,不吃饭,整个快分开了。半月后去世。
  “像机器一样的能力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不要等,不要靠。
  相信我们自己,不要等别人,靠别人。
  这种功夫是练出来的。
  谈fo教禅宗观对中医脉诊的认识与应用
fo教禅宗医学观诊脉,并非是单纯从指下博动的感觉中诊察疾病,而是通过脉部博动的分类候得其"神" !中医脉诊在脉部搏动的形势下候得其"神",是现代科学所不能完全解释的内容!禅医诊脉不留于形式,而是通过形式探求生命的所在。
禅医的学术观,是在尊重科学的同时,又不被观念所束缚,她能通过现有的知识范围去探求尚未认识的世界。 禅宗观医学认为:中医诊脉对"神韵" 的追求,已经超出了动态的物理概念。文中说,中医诊脉实际是对生命科学的一种追求。
   与脉学朋友讨论弦脉:
   朋友的论述:

   弦脉:弦脉在《内》、《难》、《伤寒》中皆为季节脉(微弦)、病的弦脉和肝的真脏脉(纯弦)。
  因此大体在程度上分为三种:正常的季节脉(微弦)---“软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病态的弦脉----“盈实而滑,如循长竿”;肝的真脏脉(死脉)---“急益劲,如新张弓弦”。
  在所有的脉象中唯弦脉最难掌握,除季节脉和真脏脉以外,如病态的弦脉在程度上区别就很大。如高血压者早期弦可兼实、滑、洪、数等,二、三期高血压其弦可兼沉、迟、细等;肝炎早期弦可兼数、洪、虚、散等,慢迁肝可兼散、细、虚、沉等;胆囊疾病于人迎可有弦短如豆的指感;而乳腺疾病在人迎可见弦细紧稍长进入寸的脉象;而糖尿病者早期左关可见弦兼洪、滑、实的脉象,后可见弦兼细、紧、沉、弱而无根的脉象。
  弦脉的条件:按前人如弓弦、丝弦、筝弦的描述,弦脉的条件有三:
  1,端直以长,长度比较长;
  2,脉管端直,按之不移;
  3,比常脉稍稍有力。”

     我的观点: 这个弦脉,脉形非常有特点,脉里的劲是整的。有一种东西统帅了脉气,就像人走路,有节奏了,步伐踏着点。它的缺点也正在此,这样往往失於柔和。
  弦脉的成败就在此处。
 关于对脉象的信心问题。

   我这个帖子发表以来,不少脉象爱好者和高人参加进来,给予指点,发表了意见。
这让我着实高兴,毕竟智慧的火花是碰撞出来的,我跟着学到很多东西。
其实喜欢脉象的人很多,在孜孜不倦的钻研脉学。只是缺乏对中医脉象的信心和入手的功夫。

    这个帖子中心思想之一是想说,对于中医的脉象,要有绝对的信心,当牢记脉学的一个定理:“有其病,必有其脉。”这是信念。摸不出东西来,是自己功夫不到,摸错了,是实践经验太少,脉象本身没有错。

    在中国,传统的东西非常之多,我称之为“学校院墙之外的学问”,散落在民间,我是这些东西听多了,潜移默化的走上了中医之路,来搞传统文化。
  现代文明把人教育的象绵羊似的,训练的大家只会顺着一条道想问题,束缚了思维的发展。
  
    脉象,是从“道”的概念化生出来的,一点也不是虚言。只是大家对脉象缺乏足够的信心,好些人拿着当摆设了。    今天我要说得时,脉象是一门了不起的学问,脉象里面的生命信息非常丰富,只要有这个目标和信心,就会有办法,就会有思路。所以第一个趟出路子的人是真正的能人。后面的人看到螃能吃,想法去捉就是了。


脉学的思考(八)


  缓脉典故

  谈到缓脉,借此讲我误解“缓脉”的故事。初习医时,由于从事农活,常借耕锄之隙学习,学脉理时对《灵枢经》中诊查“缓脉”的误会,却是在犁地时始明其理。因脉学中有“迟脉一息三至主寒,数脉一息六至主热”,这两种相对的脉象道理甚明。《灵枢经》言:“缓脉多热”。由于开始学医,认识肤浅,自以为缓脉的“缓”定与迟脉的“迟”字是同义词,为何却说迟有寒而缓脉又多热呢?就这个疑问一直存於大脑,日夜思考不得其解。
有一天秋播耕地收工,便将犁地的工具置于田野而牵牛归家,当日晚上风雨交加,降了数阵大雨。次日天气晴朗,我又牵牛耕地,依旧将耕牛套上轭头绳子内,却发现粗绳子缩短了七八寸,(因寒湿雨水入浸所致)随手即将粗绳子放长七八寸驱牛耕地,对这种日常遇见的事物也未介意。
将近中午,太阳当空,气温高升,此时见耕牛犁地十分吃力,才发现粗绳子上的雨水已经被阳光晒干,其粗绳变得松缓驰长了。
在停牛手绳的瞬间,我突然领悟到《灵枢经》中的“缓者多热,急者多寒”之故,亦是热胀冷缩之理。这一深刻的启发成为我以后治病时,判断寒热的依据。由于脉象出现“不迟不数”的寒热甚多,就需用“紧缓”脉象来分辨寒热,故能辨证明确。今特将此过程叙出,愿同行亦能受益。
文出自:
武当山紫霄宫道医 祝华英著作 《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密、应用》
   风寒客于带脉案

  王氏,38岁。2006年秋杪,於汛后三日感风寒,发热身痛,浑身骨节痛,髀痛,时呕恶。自行服用解热止痛片,无汗而热退。后二日,突发腰痛,沿腰带周遭,上不至胃皖,下不过小腹部。痛不可仰卧,不可久触。皮色正常,触不到痛点。余无症。脉浮数,向上冲顶。断为经后血海空虚,风寒客于带脉。嘱其回家服热汤取汗,翌日,痛减半,汛又复至,两日后,惟余略许胁痛
  我觉得脉就是“易”在中医的体现,无论是病脉、太素脉,其理惟一。以脉知人而已。
  不相信脉象的大有人在;
  中医脉象不会因为谁而消失。
  所以建立信心是不是重要呢?许多人讲了半天,还是信仰问题。

  肝气淤滞的脉象一定是弦脉吗?我碰到过不少左手关脉濡弱而有肝气淤滞的症状的病例。
而且左手关脉有异常一般都有两协胀痛或是痛经而且情志不畅会加重病情的表现。
  肝郁不一定都是弦脉。有时濡弱是肝气内陷,而不是淤滞。张锡纯谈到过。
  转载几则脉学小文,以增乐趣:

  让人惊叹的诊脉绝技

  明 时松江(今上海)名医姚蒙,精太素脉,“言人生死每奇中”,对贫困病人,常常给予方药不要酬金。
  时江南巡抚邹来学有病召姚医治, 姚蒙欲辞不去,被强迫带去。至官署,邹高坐不为行礼。姚蒙则目光直视作发呆状,也不作声。邹伸手令诊脉,姚却不动地方,邹忽然明白,呼姚坐之,诊毕曰: “大人根器(指阴茎)上别有一窍,常流污水,对否?”邹大惊:“此吾之隐疾,事甚秘,汝何以知?”姚 曰:“以脉得之”。邹始露出笑容,谢而求方,姚蒙说:“不须药也,至南京即愈”。并搬手指算计说: “今日初七,待十二日可到”。邹遂行,待十二日抵达南京,竟死。奉贤县志松江府志 均有此事记载。
  隔帐诊出男女异脉

  东汉时,名医郭玉为太医丞。和帝听说他脉诊高明,便有意试验一下。他令身边一个长着细嫩手臂 的侍臣与一个女子藏于帐内,让郭玉隔帐为女子诊病。郭切脉后说:“左阴右阳,脉有男女,状若异人,臣疑其故”。— —左手脉摸着像女人,右手脉像男人,一个人的脉同时见有男女之象,这人很奇异,我怀疑有什么缘故。和帝连连称善,赞叹不己。


脉学的思考(九)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因为要说差异,男女为阴阳之别,是相反的,最应当分辨清楚。

 就是说,假如你什么脉象也摸不出来,起码分得清男女吧。但实际大家对这个最容易忽视。我觉得古人看到的是脉气,极性相反嘛!我在临床上没有刻意去练这个东西。
 
 记得我曾就此问题,质疑金伟先生,他也说因为太简单了,临床不大用,但是,他对男胎女胎,可以用测胎盘血流的方法辨认。
  对脉象的思考之后,在此郑重重申:脉象与心跳不是一回事。
学脉者当明了此观点。脉象指导临床辩证用药,心里踏实,摸着病人的脉,最实际。
  脉象可决生死,不仅仅是治疗亚健康啊。

  深入了解脉象的内涵,临床上感受脉象本来的面貌,而先不去刻意分辨之。这样会好一点。
  所谓辨不准脉象,我觉得首先要看其标准是什么。
  从传统脉象来看,李时珍的对举方法很好用啊。
  另外,脉象本身是复杂的,有时实在难以分辨也有啊。金伟先生提出一个观点,就是针对这个现象,叫做周期密度和周程密度。他认为,并非每一下脉动都携带疾病信息。脉象随机性很强。这是个重要思想。
  附:央视《法治在线》播出《老来得子引出的官司》,以下为节目内容实录:
  主持人: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今天的《法治在线》。老来得子,本该是件高兴事,但是喜得贵子的满女士却把怀孕期间给她诊治的的四家中医门诊部告上了法庭,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字幕 2006年7月12日 北京市宣武区人民法院
  解说: 原告满女士,今年46岁。满女士说,她在怀孕期间曾经到鹤年堂中医门诊部就诊多次, 医生却没有查出怀孕,导致自己丧失了生育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因此索赔3万余元。此前,满女士还把她怀孕期间就诊的金象复星中医门诊部百万中医门诊部同仁堂中医门诊部都告上了法庭,法院均已受理。
  解说:这桩离奇的案子还得从两年前说起。2004年3月底,满女士感到身体特别疲劳,心慌出汗,而且还出现了月经不调等妇科症状。
  满女士的丈夫 李先生: 开始没有什么特殊的担心,因为她的父母在一年之内相继去世,说身体不适,好像是很自然的一件事。
  解说:想到自己可能是到了更年期,找中医调理或许更好,2004年3月31号,满女士来到金象复星中医门诊部就诊,接诊的是老中医薛大夫。听完满女士对症状的描述,大夫给她把了把脉。由于薛大夫因病没有接受记者的采访,他的同事回忆了当时的情形。
  金象复星门诊部 王焕禄大夫: 没查出(怀孕)的原因,要我分析,就是这个病人,气血太虚太弱,所以她呈现不了典型的妊娠孕脉。
  解说:虽然当时满女士已经怀孕一个多月,但是大夫并没有发现她怀孕。于是针对月经不调,开了几付药,满女士说,服药之后,精神和体力好了些,但是妇科症状并没有消除,而且时常感觉恶心。复诊时,她向大夫提出了疑问。
  满女士:后来我说像我这种情况,会不会怀孕啊,后来他(薛大夫)说的,又给我把了一回,他说 我再给你看看吧,又号了号脉,号了号脉,他就说 不会的,说你这就是更年期的问题。
  解说:但是对满女士说问过大夫自己是否怀孕的说法,金象复星门诊部予以否认,他们说,如果满女士问过,薛大夫的处方怎么会出现孕妇禁忌的中药红花呢?
  北京金象复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法律顾问 李治宗:就是薛强大夫这样一个老的中医大夫,就他的医疗水平,如果在没有其他说法的情况下,他就不会开具这样的药方。
  解说:满女士说,从2004年3月底到六月底,她找薛大夫看了11次病,其中还有一次,薛大夫在北京市西城区百万中医门诊部就诊,满女士甚至追随过去。满女士说,每次就诊,她都按方抓药,但是因为门诊部 药价较贵,于是在一家普生平价药房买药服用。但是到六月下旬, 旧的症状没有彻底消除,还新添了下肢浮肿、牙龈肿痛、腰酸头疼等症状。此时满女士已经怀孕四个月了,按照惯例,在这个时候,一般孕妇都能感觉有胎动了。事实上,满女士已经有一个14岁的女儿, 对于满女士来说,作为一个经产妇,她对自己身体的变化难道就没有一点感觉吗?
  满女士:因为咱们最开始,让薛大夫瞧的时候跟他说了,而且他也告诉我不是(怀孕),是属于更年期 所以就根本,没有往怀孕这方面想。
  导视:一再问诊,病情为何不见专机   
  是否误诊,医患双方各执一词
  解说: 满女士说,在薛大夫那看了3个月,病情没有好转,因此2004年7月23日,改到同仁堂中医门诊部,托人挂号,找了擅长中医内科和妇科的何淑贤大夫就诊。当时满女士实际怀孕5个月了,她说自己的浮肿非常厉害。
  同仁堂何大夫:(满女士)心慌, 睡不好觉,两肋滞胀 我呢,当时就根据她的这个情况,给她用了一下药。
  解说: 满女士说, 按何大夫开的药方到普生药房抓药服用后,小腿浮肿似乎减轻了. 但她同时发现腹部比原来更加臃肿,而且还有动静.
  满女士: 我说我觉得我这肚子里,也有动静, 她(何大夫)就说, 你呀,太胖了 肚皮又厚 里面是水 ,你就给这水利了,就好了。
  解说:对满女士关于肚子里有动静的说法,何大夫断然否认。
  同仁堂中医门诊部何大夫: 她从来没有说过她肚子动,这句话从来没有说过,我也从来没有给她诊断过,什么更年期、腹水,这本身就不是我们(中医)的诊断名词。
  解说: 何大夫说,满女士隐瞒了自己肚子有动静的症状,但何大夫根据各种迹象感觉满女士可能怀孕了,她以为这是病人的隐私,不便明说。
  同仁堂中医门诊部何大夫: 她看的不是怀孕不怀孕的病,然后我说你去查查,因为当时我知道她怀孕,所以为什么药上,我的所有的药,没有任何妊娠禁忌,如果真正要讲,这药在中医上,还有安胎的作用,还有合胃安胎的作用呢!
  解说: 在何大夫这里看了两周之后,满女士的浮肿仍然没有痊愈。
  满女士: 在她(何大夫)那吃到第三副药的时候。我的腿肿就不见好了,症状还不减,而且还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厉害。
  解说: 满女士决定再换一家门诊,2004年8月7号, 经人介绍,她来到了鹤年堂中医门诊部,请行医60年的老中医刘大夫给她看病。此时满女士已怀孕近6个月了。
  满女士:我说我觉得我这个地方
  (腹部)特别胀
  他(刘大夫)说的
  你这里是水
  我说我往这边翻吧 这边动
  他说对啊
  你那水就流到这边来了
  我说我要往那边
  他说我再往那边翻
  水又流到那边 那边就动
  就这样 就想到里是水
  解说:那一天,刘大夫开了培补心肾的药, 满女士说,吃到第7付的时候, 感觉见好,但是腿肿仍然没有消除。2004年9月4号复诊时,满女士说,她感到腹部异常沉重,此时她已怀孕近7个月。
  满女士:我说我觉得我这个地方
  (腹部)特别胀,他(刘大夫)说的,你这里是水,我说我往这边翻吧,这边动,他说对啊
  你那水就流到这边来了
  我说我要往那边
  他说我再往那边翻
  水又流到那边 那边就动
  就这样 就想到里是水
  解说: 那一天, 刘大夫在处方笺上, 除了注明培补心肾, 还注明要用利湿法来治疗满女士的水肿. 刘大夫拒绝接受采访,但是他在给门诊部写的情况说,当时满女士并没有说自己腹部隆起,肚内有动静,因为如果她说了这一特殊而典型的怀孕症状,医生绝对会记录在案。如果病人有腹水,医生也一定会建议病人去正规 医院检查,自己也曾建议她去有条件的医院做妇科检查。
  解说:然而,在刘大夫看了一个多月就诊 6次以后, 满女士的浮肿愈加严重了。
  满女士:眼睛都成一条缝了
  满女士的丈夫 李先生:我说这样
  我带你到其他医院
  去做检查 从零开始
  导视:一查再查,临产四天方确诊
  命悬一线,剖腹产子终平安
  解说: 2004年11月1号,忧心忡忡的满女士夫妇来到广安门中医院西单门诊部,一位姓张的大夫给满女士作了检查。
  李先生:马上就说 让她上床
  上床躺下以后呢
  大夫一摸说
  你这肚子里面有东西
  满女士:这么着妇科一会诊
  李先生:听到这就感觉特别意外
  满女士:我说好嘛
  我都吃了十个月中药了
  怎么愣出来一个孩子呢
  解说:经过妇科会诊,门诊部确定满女士腹中胎儿已经足月,建议立即转院。2004年11月2号李先生将妻子紧急送到复兴医院妇产科,大夫检查发现,产妇已怀孕37周,但身体状况非常差。
  复兴医院大夫:
  因为她住院的时候血压
  是一百八 一百二
  另外还伴有头晕
  尿蛋白有三个加号, 水肿 。像这种情况就比较严重了,如果要再继续发展下去,可能会出现老百姓说的抽风啊。我们叫抽搐 子痫了。
  解说:情况危急,必须赶紧剖腹生产,2004年11月4号下午两点,满女士被推进了产房。
  婴儿啼哭
  解说:一个小时后,李先生终于得知,母子平安。但是由于孕妇存在妊娠高血压,导致羊水过少,婴儿只有4斤重。满女士说,在怀孕期间,自己吃了不少药物,所以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孩子有任何身体和智力上的不良反应,但满女士一家还是对孩子未来的健康充满担心。
  满女士:好歹我就万幸,我这孩子一点残疾也没有,但是他潜在的病,咱们不知道,恐怕这孩子有什么问题,心就老提着。
  字幕: 目前,满女士尚在等待法院的判决
  07年2月1日,孩子两岁了,至今报不上户口,需要缴纳社会抚养金。
满女士的丈夫因超生而下岗。
法院一审判决认为,满女士败诉,因为她作为经产妇,应当具备怀孕的常识。几家诊所的医疗行为,没有不当。与这个孩子的出生不具备直接因果关系。
  片子中,何医生认为,这是一个圈套,满志界想要这个孩子,所以专找没有检测手段的中医门诊部看病。这是有意的。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问诊最重要。不可能靠脉象诊断出来。
满志界说,他们有一个女儿上中学了,家庭经济不宽裕,年龄又大,不会在想要孩子。电视里经常看到中医诊断喜脉,象水珠似的,一摸就摸的出来。
不管怎么说,这几个老中医考试没有过关,不但早孕没有诊断出来,中末期妊娠也未诊断的出。
一个怀孕摸不出来,就惹了这末大麻烦,如果是别的病误诊了,后果可就更严重了。
现在的中医,都是些花拳绣腿的东西,像那些练武的,花架子很多,认为自己博大精深,可上擂台,连拳击都打不过。
这足以落人口实。

脉学的思考(十)


  脉象和心电图之间有关系吗?

   关系肯定有,不光是心电图,对于真正心中有脉象的人而言,就是心脏听诊也会指导中医的辨证,只是没有人去搞罢了。这需要真正有心之人。需要时时心中有脉象的人。不过,心电图不如脉图好用,脉图研究的人多,可参看此类书籍。
  中医诊断能不能和西医的客观诊断方法相结合?现在已经出现了脉诊仪,但还是没有广泛推广,这说明当今所研究出来的脉诊仪还不合格,您认为研究这方面问题主要的难点是什么?
当然应当结合。只是我觉得要有中医的本位思想,用中医的东西串起西医知识,用西医作有力的旁证,反思我们中医。
所以,从这一点讲,中医医生要谦虚地多,应当强过目中无人的西医。
中医的诊断,于内涵,我觉得应当是超过目前大部分常用的西医的诊断,因为西医搞得很精确,但在精确的同时,失去的也更多,它虽然可以把人体数字化,影像化,确切的指出病灶之所在,如心梗,如肿瘤,如血中含糖量,如血中HCG含量。但我一直有个观点,古人未必没从脉中发觉这些东西,只是那时没有西医作旁证罢了。我曾对金伟先生说,金氏脉学的发展以后不应当跟在西医后面走。应当研究的是这些东西在中医是什么?
西医搞得精确,一经诊断就确定不移,但是同时人也就快不行了,没有多少余地了。这个病也没有多大搞头了。一个输尿管结石,古人可能按腹痛看,可能按癃闭看,或别的什么病治疗,现在有影像,把人的思路固定了,总是用些瞿麦海金砂泽泻等等,去和西药拼,有时中医的病机恰恰不在此处,所以打不下来,西医就说中医不行,中医也觉得自己不行,所以,像这些那枣仁当安定使,那海金砂,泽泻当打结石专药之类的看似是中医的东西,你说他欠缺了什么?是中医真的不行吗?
再回到脉诊仪上说,现在搞得人太少,有仪器的人,不懂脉象,不懂中医,做出来,分析不出来。像外行看片子,有病也不知在哪儿。手摸手都摸不出东西,再隔着个机器,更不好说了。还是那句话,要把握中医的整体观念,西医,仪器,是旁证。
   以内心直接体验,令脉象直指人心
-                            ----谈禅宗思想与脉学研究(节选)

         学好中医,尤其是脉象领域,十分讲究悟性,考察诸般文化之中,比较讲究“悟”字的当属禅宗思想。开悟是禅宗修行成功的标志。
 禅宗在fo学之中是独特的,它本身非常积极,没有虚无主义,也没有往生彼土。
 禅宗是十分潇洒的,禅宗主旨:“以心印心,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开悟”。修习禅宗要抛弃繁文缛节的戒律和厚厚的fo经,这些东西往往产生“智障”,占据、束缚了心灵,让人失去心性本来面目,失去自我本来具足的“fo性”,禅宗被称为“fo心宗”,它强调修行要直接用“心”来领悟fo陀的思想,讲究刹那间贯通心灵,明澈顿悟fo法。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禅宗开悟之后,看待世界完全不同了,事事皆禅,处处体现禅意。具备了敏锐的目光,空灵的胸怀,从平淡之中察觉到其中包含的永恒。
所以应当借鉴研究禅宗的思维方式,引入脉学研究方法中来。二者有许多相同之处。
  但真正开悟之后的人,讲出来的话十分使人费解,完全反逻辑,反理性思维,不具根器的人是领会不了的。正是这种难以理解,所以有人说禅宗神秘莫测,认为它是虚无主义。
  破除禅宗的神秘主义和虚无主义思想,使之服务于生命科学领域和脉学领域,实实在在的为人所用。
  禅宗实际上非常平实无华,它感悟的恰恰是事物本来模样,原汁原味,未经修饰的自然面貌。它走的很深,对事物的认识非常深刻,以至于它所感悟的东西,不是能用一般的语言表达清楚,而是采用高度凝练的方式展现出来-----------。
    仓公脉案赏析一则:

     御府长信病,臣意入诊其脉,告曰:“热病气也。然暑汗,脉少衰,不死。”曰:“此病得之当浴流水而寒甚,已则热。”信曰:“唯,然!①往冬时,为王使于楚,至莒县②阳周水,而莒桥梁颇坏,信则閴③车辕未欲渡也,马惊,即堕,信身入水中,几死,吏即来救信,出之水中,衣尽濡,有闲而身寒,已热如火,至今不可以见寒。”臣意即为之液汤火齐逐热,一饮汗尽,再饮热去,三饮病已。即使服药,出入二十日,身无病者。所以知信之病者,切其脉时,并阴。脉法曰“热病阴阳交者死”。切之不交,并阴。并阴者,脉顺清而愈,其热虽未尽,犹活也。肾气有时闲浊,④在太阴脉口而希,是水气也。肾固主水,故以此知之。失治一时,即转为寒热。
-----------脉学的思考(十一)


   关于外感的脉象,绝不是,或者不仅仅是一个浮脉这末简单,也许与外感、内伤无法截然区分有关吧。当正气旺盛,与邪抗争,气机趋表时是浮象。不是此过程则不一定了。头痛的病机是多种多样的,寸滑只是特征之一,有时并不代表病机。尺脉不好,压不住阳气,也不行。关脉弹手,也会头痛。
再分析头痛的病机,痛和痛不一样,若寸滑而有力,当胀痛,头重,属实证。特别是用沉降的药,会有良效。
   沉取弦硬有力是否为癌症脉象的问题。我作如是观:
癌症是大病,它的诊断于现代医学也是多方面的。对于有些癌症的诊断最直接的莫过于在机体中找到肿块,但这不是中医脉象诊断肿瘤的路子,曾看到有人从脉象中摸出针尖大结节的说法,我询问过,他未答复,我觉得简单化了。有点机械对应论。或者说,大多数癌症不会这样摸出来。
    探索脉病之间的关系,是个大课题。是脉者关注思考的重点。像先生一样,每走出的一步步都是可贵的。比如您观察到的沉弦硬有力脉,我可以肯定的告诉您,这个脉象与癌症是相关的。将来有一天中医肿瘤脉象诊断规范搞出来,他们会看到,曾经有人探索到了这一步,有人已经走在必经之路上了。当然这个沉弦硬有力,是中医传统脉学的描述,不能以此作为肿瘤诊断依据。我认为它代表的病机应当是阳气太过刚强了,阴阳失衡的很厉害。西医讲多系统功能将要衰竭,机体在作最后的努力。
      所以肯定所迈出的每一步,实事求是的记载下来,这个意义比抢着下结论更重要。我看了很多现在出的脉学书籍,都自诩是明白人,缺乏起码的观察和质疑,我就不相信临床上那么多复杂的脉象,那么多难以描述的脉象他们都涵盖的了,谁都不承认有看不懂的脉象。反正现在作为我自己,不认识的脉象是多数。
    前两天,我看到几则图片,是国外用高分辨率相机拍的。看后很感慨,对搞脉象也有启示。上来一副是海滨的风景,蓝天大海沙滩,尽收眼底,很优美。下面推进,就能看到一个高尔夫球场。再往下,看到几个人站在那里打球。往下,连人口袋里装的手套都看得清清楚楚。搞脉象也是如此,森林是树木组成的,复杂事物总是由多因素构成的。所以人的认识有深度的不同,而且不同层次所见是差异很大的。
  作为您观察到的这个脉象,您个人要考虑可重复性的问题,慢慢将特征精确下来。像那幅图片似的,推进观察。再则将来还有个普适性问题,让大家看得懂。现在许多脉象的标准需要我们自己来建立。古人肯定摸到过诸如癌症等疾病的脉,可惜很少有人记载下来。最主要的是科技水平达不到,对疾病分的不会那么细致。所以崇古是有一定限度的,我非常认同现代科技,对祖宗的遗产,我知道他的优缺点。

    应该讲,这种弦硬异常或弦硬有力的脉象定性为肿瘤尚缺乏特异性。尚需雕琢。传统脉象都是面很广的,往往一脉多病,一病多脉。这样子有利于治疗,提示病机所在。不利于诊断。所以中医活就活在这里,许多人觉得难学也在这儿。搞熟了就分得清了。

   中西医之间是有差距的,需要我们来弥补。


   
中医诊脉诊断心理问题
中国中医心理脉象学说创始人寿小云教授访谈

  我们今天访谈的主题是《中医诊脉诊断心理问题》。今天来到我们访谈间的嘉宾,是中国中医心理脉象学说的创始人寿小云教授,欢迎您。

  如今西医越来越发达,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中医却越来越被人们所忽视。很多人对中医只是一知半解,尤其是对中医诊断心理问题这个比较新的领域,更是有很多疑问。今天的访谈我们就请寿老师来解答大家的疑问,并且邀请网友到现场来体验中医诊脉的神奇。

  寿老师,现在有很多人都在质疑中医的科学性。比如,西医看病,会先做检查。CT、B超、内窥镜等等,一堆数据出来以后,就告诉患者可能是得了什么病,大家觉得比较科学。中医诊脉基本不需要借助其他仪器,就靠医生的医术与经验,来判断患者是得了肝病、胃病、心脏病之类的。这样的诊断有什么科学依据?中医是不是真的可以看病。

  寿小云:实际上中医的脉法起源很早,它来源古代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难经》,代表人物:著名医学家扁,而有“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过去中医脉象由扁鹊开始。过去的脉象和现在的西医诊断应该说有差异的。这种差异表现在一个理论体系不同,一个是诊断的内涵有差异,而且古代的脉法和现代的脉法也是有差异的。古代的脉法讲阴阳、气血、寒热、虚实,这些讲脏腑。和现在的疾病,我说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这上面存在差异。脉象发展到今天,我们正向现代医学靠拢,比如说这个病人找我来看病了,我会尽量用现代医学解释,我诊出胃的部分,是胃寒,按现代医学解释,可能是胃炎,各种形式或者胃溃疡,这个怎么挂钩呢?胃寒是中医疾病的属性。从西医来说这个胃是虚的还是实的,是指导中医的用药方向。这个疾病的诊断,从脉象来说,现在也在努力向西医的诊断靠拢。比如有很多病,像冠心病早期的诊察,中医的治疗,像胃病的治疗,包括许多现代的疾病,都从脉象上逐步发展出一套新的脉学体系。和现代医学挂钩的诊断体系,比较成型的就是我和山东淄博的一个京氏脉学的医生。

  中医能不能看病?我给大家解释,中医确实能看病,而且它的看病有很多思想体系是超越现代的,比较前卫的。中医推崇的理论叫“上工治未病”,就是上等的医生,好的医生要治未病,不治别的病。这个未病不是治胃病的胃,而是未来的未。好的医生在于治未来要发生的疾病,或者是疾病还没有形成非常典型的状况,没有进展到很严重的时候,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治未病的问题,现在国内和国际讨论也是很突出的。前几天侯耀文死于心脏病,据我得到的消息好像是他没有特别明确的病史,不是冠心病,好像前面的病史不是特别清楚,突然间猝死。这说明两个问题,第一个我们这些名人,他在疾病方面,自我保健意识不够。第二,现代的医疗,定期的体检,并没有提前诊断出来他一些潜在的致命的疾病。中医从理论体系上讲特别强调治未病。

  主持人:就是说其实中医在诊断生理疾病尤其是诊断未来的疾病很重要的。我们知道您有一个比较新的理论,中医除了诊断生理疾病之外,还可以诊断心理上的问题,这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是比较新鲜的。我们心理问题也以反映到脉象上吗?您把了脉之后就知道我们是不是有心理疾病?

  寿小云:这就要谈到人对心理的认知问题。心理问题古时候脉象早有解释。最早的中医经典书黄帝内经明确写着,黄帝与两个人的对话,黄帝问岐伯,“人之居处动静勇怯,脉亦为之变乎?”岐伯对曰∶凡人之惊恐恚劳动静,(脉)皆为变也。”人居住的环境动态的,静态的,各种活动比如生产劳动、生活居住动静勇怯,勇怯表示心理问题,这个人的性格勇猛还是怯懦,“脉亦之变乎”,脉络是不是也随着变化。黄帝问岐伯,岐伯说凡人之惊恐恚劳动静,(脉)皆为变也。所有的人,不管是受到惊吓了,受到恐怖了,我们劳作了,动静了,有什么活动,甚至包括你休息,休息了脉安静了,也是一种变化。中医已经明确认识到脉象和人心理情感互相对应的关系。

  举几个例子,最简单的恐怖的脉,因为大家肯定都有生活经验,比方说某种场合下,我感觉很恐怖,走黑胡同,路灯很暗,我害怕有人跟着。恐怖时人的表现有几个特征,第一个是汗毛立起来了。第二,后背发凉,人恨不得缩成一团。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摸脉象,当时就会发现有变化,我们在恐怖的时候,由于神经的反射作用,大脑皮层垂体下情感动作感觉到恐怖思维传导到他,他通过内脏反射传到身体各个部分,比如后背发凉,后背哆嗦,都是恐怖带来的效应。在这种情况下,脉象也是受到他的影响,脉象首先变得很悬细,跟小钢丝似的,缩成一团。恐怖的时候,肾上腺极具分泌,血压升高,心脏加快。血管收得特紧,绷得细细的。你去摸这种脉,实际那个脉的脉壁也在哆嗦。比如有些学生,你得把非常明确非常细致的东西告诉他,学生问我,有恐怖脉怎么感觉?我说你找一个黑屋子,看恐怖大片,看着恐怖大片的时候,赶紧摸自己的脉。这种脉象很细,经过一些基础的训练之后可以感觉确实是在那里哆嗦。再举一个例子,生气的脉象。生气跟肝有关系,脉象中间的部位关脉,生气脉看着明显地鼓起来,呼扇呼扇地鼓起来。

  主持人:下次生气的时候,自己试一下。

  寿小云:左边的关脉,这是急性的生气。如果你三天前生气,可能鼓得不那么明显。如果你两个月前一场大气,这气还没有消,心理还瘀着,诊脉照样可以感觉到。只要心理情感存在,脉象就有反应。再讲一个受苦的脉,我受了苦了,我享了福,都是虚的东西,其实这个脉象都有反应的。过去黄帝内经明确说了,不管人居处动静勇怯什么脉象都有。年轻人的脉象顺顺溜溜直直的。受苦的,比方找一个吃大苦过来的,一辈子吃苦过来的老太太,你看看她的脉,她的脉就跟老树根似的,弯弯曲曲,疙疙瘩瘩的形态特征。

  刚才说的三种脉,受苦的脉,生气的脉,恐怖的脉,用这种说法是为了给大家一个直观的认识。事实上,真正脉象诊断的核心是脉象振动学,不过这个词在过去的古时候没有,其他书也没有。因为脉波是心脏跳动,血液一打一打,对血管的冲击。这个冲击就跟敲钟似的,一敲钟,这个钟有一个固有频率,你敲这个钟是这个音调的。脏器也是一样的,一个柔软的肝脏和肝硬化的肝脏,血液冲击以后产生的谐波,不同疾病,不同心理脉象谐波是不一样的,这种波就反映到脉搏波里。像音乐家,一百个,两百个小提琴在这里演奏,指挥能够从一百个里面,把弹错的那个挑出来。诊脉就是在无数的声波里,把一个特殊的声音找出来。

  主持人:也就是说,虽然中医很高深,但是每一个作用都可以找到科学依据。那么我们通过心理脉象诊断出来了问题了,接下来它可以具体指导我们做一些什么呢?

  寿小云:脉象的作用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疾病的治疗,一部分是心理的治疗。先简单谈一谈疾病治疗。话说回来,这几天侯耀文死了,前些日子马季又死了,今年死的名人可不少。这些名人为什么死呢?原因是没有得到预先的治疗保健。所以这种死是非常非常可惜的。举个例子,在我的病人里,前段时间有一个深圳药厂的老板找我看病,当时我就给他讲,你过去看过病吗?他说没有看过,身体挺好。我说你吃过药吗?他说没吃。那个人是精力特别充沛的人,我一摸脉跟他讲,这个脉象上动脉硬化痕迹相当相当清楚,这是跟遗传有关系的,你查家族史,你是遗传来的高血压、动脉硬化体制。他说是,他父亲就死于脑溢血,高血压。这个痕迹很明显,必须终身吃药。当时我给他量一个血压,一量是170、95。像这种病人正值壮年,精力充沛的时候,他自己丝毫不知道他有病。如果你不去很好地指导他,很可能过几年会突然脑溢血。像日本最时髦的名词叫疲劳死。疲劳死并不是真正干活累死的,干活累不死人,尤其是白领阶层,实际上都是死于某种身体的疾病。但是这些工作狂,有很多疾病没有机会去看、没有重视。像这个病人我告诉他是遗传性高血压,动脉硬化,必须重视起来。他按我话做了,现在血压下来了,自己也挺好的。

  中医治未病的概念,不是保证你一辈子不死,是说如果你不重视,必然发生发展的疾病,要提前治疗。中学有一个同学叫赵家熹,这是在当时特别有名的书法家,你看我的博客上有一个题词,“神脉”两字就是他提的。那年正好是校庆,大家挺热闹的,我一号脉,就跟他说你的血管硬化是非常非常严重的,你可是高危人群,是重点保护对象,千万要吃药,要定期检查。他说还行,就是血压略微高一点,精神蛮好。他不在意这个人过了两年突发脑溢血死了。

  主持人:是不是有的时候,中医通过诊脉可以判断出来的疾病,在西医做检查的时候,反而看不出来?

  寿小云:中医和西医的认识是不一样的,中医在早期发现疾病这个环节上,有很多地方可能是比较敏感的,能够提前很多年治疗。我举几个例子,比如说女性都挺重视的,乳腺增生,卵巢、子宫的肌瘤,像这个东西,你要说到医院检查,应该是能检查出来的,大部分能检查出来。但是如果在脉象上可以提前很多年感觉到这个痕迹。摸脉象察觉了这个痕迹,不管你现在怎么样,以后都要年年做乳腺的检查。中医的脉象所反映的信息很多是早于疾病的。

  寿小云:再举个例子,比方说我的博客上有一个挑战项目,你给我找几十个小孩来,这些小孩,用现代医学检查,心脑血管各方面绝对完全是标准的,正常的孩子。我摸脉,给这个孩子里上一代或者上两代有原发性血压高、动脉硬化体质的,把这样的孩子挑出来。其实这说明我摸脉感到的,就是脉象上反映出他们受到遗传的血压高和容易动脉硬化基因的影响。虽然孩子现在检查完全正常,但是基因的影响在脉象中明显表现出来。

  主持人:这些孩子在将来有可能会出现高血压、动脉硬化的疾病?

  寿小云:说白了就是高发人群。中医的理论体系和他对疾病的认识、对疾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跟西医不同。比方说讲到疾病的问题,我的心理脉象能干点什么?心理脉象能干的东西远远超过了对疾病的诊断。

  比如,讲心理疾病或者是一些心理因素给人造成的疾病这个影响。举一个例子,20多年前,我刚刚升任主治医生。有一个挺壮的男性过来了,一摸脉是中医的接代脉,他说看了很多医院看不好。37、38岁的人,我摸完了脉,血管挺柔软的,不是动脉硬化,一摸心脏,虽然节律不清,但是心脏功能是好的。再一摸尺脉,人紧张的时候反映最明显就是尺脉,恐怖脉。他的尺脉就跟钢丝一样绷着,哆嗦。别看男子汉很壮,很紧张。这个紧张我知道他不是因为找我看病而紧张。当时我跟他说,你的心脏功能是好的,不考虑冠心病这个问题。第二,我考虑你频发的早搏和精神上的高度紧张是密切相关的,而且我明确告诉他这表明一种人的性格,内心紧张度高,其实是跟人的性格密切相关的。同样的紧张环境,有的人能适应,有的人就不行。这种性格的人不适于呆在比如银行、金融、公安,那些特殊的重要部门。这个患者说他就是在机要部门工作,那里工作特别紧张,得冠心病,得血压高的病人比例特别多。从我感觉上心脏功能是比较好,但是心理上的紧张对你有重大的影响,这种紧张并不是一时一会的。我给出的建议是,他不是特别适合做这类工作,有机会最好能够调动一下。这个人走了以后,过半年又来了。一摸脉什么事都没了。我问他去哪看了,他说哪都没去,回去就听你的,跟我们领导推心置腹谈了谈,领导挺同情我,给我换了个工作,早搏就没了。

  我们从心理诊断来治疗这种和心因性因素有关的疾病。

  主持人:也就是说心理诊脉还可以指导我们选择工作,选择事业。另外,今天在座的多数是女孩子,大家现在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感情上的问题,生活上的问题。心理诊脉对感情问题,生活问题有没有好的指导?

  寿小云:从脉象上看,人的心理特征,性格特征是很明显的,有些工作狂都是一些心理特征或者思维模式的异常。这些人不一定是心理疾病,可能只一种是心理特征。像这些东西脉象能够明确反映出。举一个例子,上个星期有个编辑找我,我摸了脉后跟他讲,我说你的脉象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你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家里管束比较严。很多人觉得严点儿是好事,孩子以后的生活不出问题,其实不是这样的,管束过严的情况下,孩子长大了,工作之后,他的创造性会受到制约。比方有些像美国自由发展的孩子,他创造性,思维模式特别活跃,特别开阔。家里管教过严,由管教变成影响心理素质了,自然影响到思维魄力这些东西。当时我就讲了,你小时候家里管教特别严,对你有影响。第二,脉象反映出来,你幼年的时候生活的圈子比较狭窄,缺少和同龄人沟通交流的过程。脉象反映出这位编辑小时候的环境对后来事业的影响,他和人交往时,某种程度上和人沟通有困难,比如见到领导就心理发怵。

  另外,女孩子的心理感情问题。感情问题从脉象上看,男孩子和女孩子真是不一样。男孩子在感情上的挫折是表现一种痛苦,这个痛苦可以持续很多年,但是痛苦的程度往往是中等程度的,好像我有一个淡淡的苦水,慢慢淌着,慢慢走。女孩子的痛苦和男孩子不一样。女孩子的痛苦往往是撕心裂肺的痛苦,受的伤害非常多。甚至重成什么模样?可能一辈子都记住,这种痕迹一辈子在心里刻着。原来我给深圳一个朋友的老婆号脉,她的脉象就表现出来,她真正所爱的人、给她刻骨铭心印象的人,不是她的老公,而是在他之前的一个人,这是她心中真正深刻的。她说是。有些东西对女生的心理损伤比对男生的损伤大很多,而且对以后很多年的生活,以后交友或者在择偶上都有一个很大的伤害。这些东西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主持人:终于有人给我们女性说一句公道话了。现场网友有没有什么问题,可以向专家提问。

  网友:西医有很多仪器来辅助我们的检测手段,比如心电图、CT,作为中医传统号脉来讲,有没有发展到用仪器来诊脉的?

  寿小云:中国解放后几十年里,国家对脉象非常重视,投入了大批的资金来研究各种脉象。就这种仪器现在都有,脉象仪尤其对心血管方面研究是比较多的,他通过脉象的图形来判断心脏供血情况等都有。可以说是应用现代化科技手段研究中医。但像我们摸脉跟它并不完全是一回事。举个例子,尤其是女性的,有的40多岁以后很多心慌,憋气,难受,医院心电图查不出来。这些东西从中医脉象来看,是因为心脏受到损伤供血不足引起的,还是某种心理因素引起的,在脉象上表现差异很明显。这其实是各有所长的特征。总体上以后需要逐步地再沟通交流慢慢探索它互相能够衔接的。

  主持人:慢慢地随着以后的发展,中医也会现代化。

  寿小云:中医现代化,必须应用西医的成果发展中医。

学的思考(十二)


  脉诊具体方法我觉得有很多,大致可分古今两路。古,就是传统脉象,包括晚清以前的都属于,截至恽铁樵,张锡纯等倡导中医互参为止。下手从28脉走,逐一记熟脉诀。仔细体悟。多诊识脉。
  
  今,就是借鉴现代医学,扬弃传统脉学,在脉象中搞中西结合。大胆改革脉象,促进脉象与多学科的融合。
  脉象改革是非常必要的,这会解决很多人对于脉象的困惑。
   
    举个例子:一中年妇女来诊,言每天睡眠情况是只睡一觉,入睡时并不难,只是一旦醒来再也难以入睡。持续一年,曾服用镇静药,略有改善。
    病人44岁,农村家庭妇女。自诉无挂碍和心事,经常打牌消磨精力,推迟睡眠时间。但情况仍无改善。形体稍胖,状态困顿萎靡不振。兼证:腰痛。经少色淡,带下。胸闷,口苦,纳差。大便调。自觉双手指足趾麻木。

脉象:
1触之脉位在下,形细。脉来沉涩,结滞,缓。提示:身心疲惫,木然,不开心。我对她说,为什么这么提不起情绪来呢?
2左侧尺脉细而模糊不清。双关平和。说明她的确生活平静,没有心事。
3脉的上升支无力,高峰拐点缺乏活力。
诊完脉,她索性伏在桌上不动了,看来,失眠使她的身心很受影响。这很明显是个睡眠障碍。

  她发生的原因从兼证和脉象可以捋出头绪。由于年龄,体质关系,肾阴不足,包不住阳气,阴阳失于固秘,导致阴阳交合功能差,睡眠少。加之治疗不到位,长期解决不了问题。出现一系列阳明,少阳等问题。
我的治法,主要先宣发升提阳气,紫菀杏仁柴胡升麻。再运中,苍白术,陈皮。清少阳,胆草黄芩。过后再慢慢滋肾。

    如果在古人那里,写成医案,对脉象经常几个字,如脉沉,手勤的多写个涩,叫沉涩。了事。也许他们自己明白,后人得到的信息太少了。传统脉学要等摸的多了,感性知识丰富了,结合后面的方子,才好理解他说的是哪个沉,哪个涩。所以有个距离存在。这个距离足以让初学者走一段时间了。
  应该说,脉如其人,体现人的整体状态。

前两天,一个放假的大学生来诊。脉弦细迢迢,浮而无力,脉管紧缩。
从脉象中可以看到出(紧缩),现在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是很严重的,宁愿活在小圈子里或虚拟世界里,不喜欢和周围现实世界的人交流。
反映出他们的精神状态不佳,恍惚而无所适从;自身修养也十分欠缺。

  什么意思呢?这是心理学知识的分析认识。然后结合到脉象中,我也是一边摸脉,一边思考。看究竟哪些脉象成分体现了心理的东西。有时用传统脉象解释不了。
     解读懂心灵的秘密   
                                               读心术

    近来,一个名叫寿小云的中医在不知不觉间跻身为当红的新闻人物。他在根据人体脉象诊断心理的问题上颇有研究,开创了“中国中医心理脉象学说”,并已经将自己的心得出版成书。

  2007年6月26日,寿小云应邀做客“搜访谈”节目,为到访网友号脉并进行“心理测试”,测试结果得到绝大部分人的认可,现场活动的相关文字报道更迅速被各大网站、论坛纷纷转贴,不少网友难解其中玄妙,纷纷要求预约寿小云亲自诊脉,一试真假。

 那么这种方式究竟能不能对你的心理状态进行准确的评估?人的脉象和心理果真存在直接的关联吗?记者决定亲身尝试,并揭开谜团。
  绝大多数人认可测试结果
  专家解析寿小云
  号脉

   读心术之谜

      新闻缘起

  2007年6月26日,寿小云在做客“搜狐访谈”节目时,现场为到访的网友进行了“心理测试”。他通过号脉将这些素不相识的网友的性格倾向与心理特征一一道出,且准确率颇高。
  其中有一位女网友,他的诊断结果如下:“你有一个心理问题。我理解你现在内心有一个情感伤痛,这个伤痛从你的心理看,是一种对对方的依恋情绪。每个人处理情感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受到伤害之后会产生仇恨心理,但是对你来说,却仍旧有依恋的情节藏在里面。而且你的这个伤害应该不是现在的事,起码是一两个月以前的事。”

    对于寿小云的分析,该女网友表示:“挺神的!”

  于是,有人不禁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人们的心理问题难道真的可以通过肢体的血脉被人直接感知吗?那么这样的推断有哪些医学根据呢?

记者探秘   

  寿小云现场为两位记者把脉并分析心理

  记者最初联系寿小云的时候,他并不在国内。为了获得亲身体验的机会,记者将采访时间一再顺延,终于在7月25日得以与寿小云进行现场接触。

  初次见面后,双方并没有太多的语言交流,寿小云便开始为记者号脉。记者发现,寿小云在号脉的时候要求环境非常安静,他先摸右手脉,再摸左手脉,整个过程大约用了三分钟左右的时间,看起来与我们平时去看中医时候的号脉似乎没有什么区别。寿小云在号脉的过程中没有与记者进行任何交流,始终不发一言,但是在号脉结束后,会立即与记者展开交流,当记者向他咨询一些比较具体的心理问题时,他还会时不时地继续摸一下脉。

  寿小云告诉记者:“你比较本分,稍微有点怯懦,在单位中属于‘乖孩子’的那种类型。在工作上尽职尽责,不管交给你什么工作,都会认认真真做好。你的处事心态是不管自己在哪一个领域,做哪一份工作都会踏踏实实做好,不是那种朝三暮四,应付了事的人。但是对于你本人来说,缺少拼搏的动力,在你的内心世界中最缺乏的就是‘我要超过别人’的想法。如果你有了这种理念,加上你现在的基本素质,今后很可能会在自己喜欢的行业中做出成绩。但是如果你不能实现这种心理突破,那在任何行业都只能是个标准而普通的白领,尽职尽责地把工作完成而已,到此为止。你现在要逐步锻炼自己和外界的交往能力,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树立‘我要比别人做的好’的信念。你的内心比较柔弱,比较善良,这种性格不容易与父母发生逆反心理,能够踏踏实实地静下心来学习一些东西,甚至可以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在情感方面,目前你的心态比较积极,没有什么强烈的创伤让你痛苦煎熬。”

  听了寿小云的现场分析,记者的确感觉有很多特征与自己的现状比较吻合。尤其是关于“本分、踏实、柔弱、平静”这些关键词,与自己对自己的评价非常接近。只有关于“缺少拼搏动力”这一点,可能是在某些情况下才体现出的特质,比如发生无谓的利益纷争时。在整个过程中记者感觉,寿小云号脉的力度似乎比平时的中医要大一些,虽然他在号脉时几乎不与任何人交流或对视,但当他进行心理分析时,却非常关注对方的表情与反应。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种“准确”是否是一种巧合,记者又找来了另一位与自己性格截然不同的同事进行实验。经过与刚才相同的号脉之后,寿小云表示:“你比较活泼、时尚,接受新事物比较快。不足之处是学习知识的时候容易浮躁,这种心态经常阻碍你继续钻研和学习,因此你的知识面很广,但没有精通或者深入的领域。你的喜怒哀乐波动得比较厉害,随着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变化,没有形成固定持久的心理特征,这种状态在今后成立家庭后,会慢慢改变,慢慢成熟稳定下来。你总体比较健康向上,但也有一定的逆反心理,这种逆反不是压力所致,而是你的生存环境赋予你的特质。”

  这位同事表示,寿小云分析的性格特征与自己比较相符,尤其是“活泼、时尚、知识面广,但没有精通领域”都很像自己。她同时告诉记者,在号脉时会有一些比较酸麻的感觉,可能是力度所致。但是这位同事也认为,自己当时的衣着与说话的口吻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自己的这些性格特征,所以,寿小云的判断有可能也借助了这些信息。
  天还热的时候看了个病人。咳嗽,上来那个劲,气急,痰多,几乎要窒息。病人从村里卫生所开始看,后来到省级医院治疗,磁共振也作了,就是支气管肺炎。找到中医看,那些不在病人身上做调查研究的人们,想当然的人们,用套路看病的人们,就消炎。跟在西医后面走,或者用夏天治咳嗽的方子套着用,双花连翘用到21g.并不理想,病人吃了都吐。
一摸脉,明显的往上冲的脉,苦寒当然不能这么个用法。宣一下肺就行了,病人吃了很舒服。治一阵慢慢好了。

  诊断心理脉象还需要培养有效的“共情感受”

  寿小云告诉记者,自己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长期从事中医脉象的研究,并由此发现了它与心理之间的微妙联系。他表示,传统的中医脉象主要围绕病脉的生理病理研究进行,但他所研究的“心理脉象”与之属于不同的脉象体系。一般来说,心理脉象与病脉并存于寸口,有可能混杂,但并不是不可区分,因为它们具备各自独立的形态特征。

  所谓的“心理脉象”,如果细分来说,大致有数十种。比如,心理负荷沉重的脉象,其振动觉多集中在食指第一指节附近,形成沉滞感。恐惧脉和戒备心理的脉象虽然都有尺脉绷紧的感觉,但戒备心理的脉象更偏重于对于外界的警惕和拒绝,因此脉象振动成向外播散状,前疏后实;而恐惧脉由于害怕,尺脉高度紧张细颤。

    记者进一步问到寿小云,除了掌握每种脉象不同的感觉部位与传导路线之外,还需要哪些技巧才能进一步识别当事人的心理状态?寿小云表示,除了基本的理论基础外,诊脉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和当事人形成“共情感受”,即在号脉过程中要把当事人的脉象心理感觉信息“引导”到自己身上去感觉。比如,在诊断郁闷脉象时,与当事人手腕接触的手指,会感到对方肝郁脉搏的频率信息引起的酸麻感,当我们把这种感觉引导到心中去体会时,会感觉到在这个范围的外延有一种压抑,有时是一口气被噎在那里的感觉,而内心也会随之体验到压抑。

      心理活动可以通过“外周效应”反映到脉象上

      心理活动似乎给人一种比较隐秘且难以把握的感觉,而脉搏在普通人眼中又大多只是心跳的另一种反映形式。因此,根据脉象而推理状态的方式,使人乍听上去充满了不可思议的神秘,本报记者就此与寿小云展开了下列对话:

    北京科技报:一直以来我们都是认为心理学似乎是属于西医的范畴,和中医的关系不大,您是如何想到把中医脉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

      寿小云:一提起心理学,总觉得是西医的东西。其实心理学无非是研究人类认知、情感、行为的一门学科。它与中医的关系其实自古就有,我的研究只不过把这些东西系统化、条理化,再应用到医疗实践中去。

      北京科技报:您说的这个“自古就有”,能不能详细解释一下?

      寿小云:最早的中医经典书籍《黄帝内经》中说到:黄帝问岐伯,“人之居处动静勇怯,脉亦为之变乎?”岐伯对曰:“凡人之惊恐恚劳动静,(脉)皆为变也。”意思是人居住的环境及人动或者静的改变,比如人生产劳动、生活居住等各种活动变化,脉搏也会跟着变化。所有的人,不管是受到惊吓了,感到恐怖了,还是劳作了,或者安静地休息,脉搏都会随之变化。

      北京科技报:用中医的脉学来诊断人的心理,其原理是什么?难道我们的心理问题能够直接在脉象上有所反映吗?

      寿小云:是的。例如我们激动了,心里扑通扑通地跳;我们害怕了,心理恐惧的直哆嗦,这些都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脉象都会随着有变化。

      说到具体原理,其实也不是很复杂,通常在心理活动的过程当中,除了神经心理活动外,还伴随着心理活动的躯体效应。简单说,就是我们的心理变化会通过呼吸、脉搏、皮肤、外周器官反应等方式传达到外周躯体器官,这个过程就叫做“心理活动的外周效应”。

      与心理活动相关的脉象表现有两种。具体说来,一种是脉搏形态的变化。如恐惧脉,手感就如同摸到细细的,绷得紧紧地一条线。一种是脉搏频率特征和脉搏谐波特征产生的变化,你害怕哆嗦,那脉管也哆嗦,脉管壁上也会有恐惧带来的细颤,以及伴随而来的脉搏谐波成分的改变。


此文转自wuyx1967先生在**论坛发表的帖子。

帖子地址:

http://www。iiyi。com/bbs/viewthre ... page%3D1&page=1
-----------多谢先生了!
-----------已读,叹!好文!实在是好文!当多读.
-----------!!!
-----------有短消息给你,请回复一下。
-----------那一大幅文字,是中国中医论坛的当红文章,谁在窃用?
-----------转贴-----本于脉的吧!!!
-----------ggggggggggggggggggggg
-----------梁老师:此文太长!看了–半,巳感先生研脉之痴!学习了。祝好!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