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黎小裕 于 2012/10/22 10:11 编辑 www.lindalemus.com/pharm/内容简介
姚梅龄编著的《临证脉学十六讲》以讲稿的形式,系统总结了以姚国美先生、姚荷生先生、姚梅龄先生为代表的江西姚氏中医世家在薪火百年的临证实践中积累总结并逐步完善的极可珍视的脉诊经验。《临证脉学十六讲》分为脉诊总论、脉诊各论、临床特殊病脉转变三部分,以经典理论为纽带,以临床实用为指归,融思想性、学术性、可读性于一体,所论扎实具体,法度从容,特色鲜明,气象清新,对中医临床工作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促进中医脉诊学术发展亦将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
姚梅龄(1944~) 男,江西南昌人,硕士生导师,
江西中医学院特聘教授,江西省名誉名中医,江西中医学院姚荷生研究室主任。姚老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46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用纯中药治愈了不少现代医学公认的“不治之症”和疑难疾病,对急性
发热性及感染性疾病的疗效尤佳,多次到全国各地讲学。2005年邓铁涛教授亲自点名要求带高徒,受邓老委托已带高徒5年,共计12名,他们都成为了单位的骨干,名誉一方。多次被
广州中医药大学举办“全国经方临床运用高级研修班”、江西省中医院举办的“中医经典与临床学习班”聘为授课教师;在深圳市中医药学会举办的“国际脉学学习班”讲授“临床脉诊”;在广东省中医院“临床提高班”讲授“太阴风湿表证”等,均深受学员的欢迎与好评。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名中医脉诊心法研习班”开办期间,恰巧一位学员的家人因
腹泻高热
昏迷数天而住进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因患者已施人
工呼吸,不便问诊与望诊,授课老师姚梅龄仅凭脉辨证,一剂药后患者热退神清,如此桴鼓之应让广大学员惊叹不已。主要研究领域有:1.“证”的实质与五大辩证纲领统一;2.疾病分类学;3.中医鉴别诊断学;4.表证证治;5.三焦腑病证治;6.中医学术发展史;7.中药煎煮规范;8.中医诊疗程序规范;9.脉学;且悉心钻研、整理其父姚荷生教授的遗稿达13年之久,姚老一直秉承父训慎于著述,已出版《中医古籍提要》及《临证脉学十六讲》,发表学术论文17篇。
目录:
上篇 脉诊总论第一讲 脉学源流概论 一、《脉经》以前的脉诊 (一)脉诊起源 (二)《
黄帝内经》的脉诊 (三)《难经》的脉诊 二、《
伤寒杂病论》的脉诊 三、《脉经》及其以后的脉诊 (一)《脉经》的脉诊 (二)柬元明清的脉诊 四、近现代脉诊 (一)中医脉诊文献的整理发掘 (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脉诊的研究第二讲 脉诊的价值 一、脉诊是辨证诊断最重要的诊察手段之一 (一)脉诊是中医关键的诊察手段 (二)脉诊是判断疾病性质最重要的依据之一 二、脉象是了解人体体质的重要手段 三、中医临床医生必须精通脉诊“ (一)中医医、教、研队伍脉诊水平的大致现状 (二)学好脉诊,终生受用第三讲 关于“脉症真假”及“脉症从舍” 一、何谓“脉症真假”与“脉症从舍” 二、所谓“假症假脉”,是真实而又客观存在的疾病现象,不能主观舍去 三、所谓“假脉假症”,是从另一个侧面反映疾病本质,根本不能舍去 四、所谓“假症假脉”有时可提示更深层次的发病机理 五、脉症不符时,某些脉症可能是人体生理病理某些特殊的变异第四讲 传统中医有关脉诊的基本理论 一、传统中医有关脉象形成的理论 (一)脉象形成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二)脉象形成与气、血、阴、阳、营、卫、津、液、精的关系 (三)脉象形成与病邪性质的关系 二、传统中医有关脉诊部位与方法的基本理论 (一)遍诊法的相关理论 (二)独取寸口的相关理论 (三)寸口分三部的相关理论第五讲 脉诊操作规范 一、订定严格的脉诊操作规范的必要性 (一)脉诊操作不规范的不良后果 (二)临床中医生必须养成良好的脉诊操作习惯 二、脉诊操作流程与操作规范 (一)操作准备 (二)操作方法第六讲 脉象分类的客观依据 一、脉象分类的客观依据 二、正常脉象确立的客观依据 三、异常脉象(病脉)分类的客观依据 (一)脉率(数、疾、迟、缓) (二)脉律(促、结、代、三五不调、乍数乍疏) (三)脉位(浮、沉、伏;附:反关、斜飞) (四)脉体(大、细、长、短、曲、双) (五)脉力(虚、弱、微、实、弹指、无脉、无根脉) (六)脉势(滑、涩、弦、紧、硬、软) (七)复合脉(革、牢、洪、动、芤、浮大中空、濡、散、静、不静、上盛下虚、下盛上虚)第七讲 脉象大致定量分级与脉象记录格式 一、脉象大致定量分级 (一)脉象一般性的定量分级 (二)脉象特殊的定量描述 二、脉象记录格式 (一)记录顺序 (二)脉象规范记录格式的解读与价值中篇 脉诊各论第八讲 脉诊各论概说 一、正常脉象 (一)正常脉象的基本特点 (二)正常脉象的正常波动与变化 二、病脉概论 (一)什么是病脉 (二)以“脉象形成机理”代替“脉象主病”的缘由 (三)病脉“形成机理”的内涵及其排序 三、脉象形成机理的鉴别方法第九讲 脉率异常类病脉 一、数脉 二、疾脉 三、迟脉 四、缓脉第十讲 脉律异常类脉象 一、代脉 二、结脉 三、促脉 四、乍数乍疏脉 五、三五不调脉第十一讲 脉体异常类脉象 一、细脉 二、大脉 三、短脉 四、长脉 五、曲脉第十二讲 脉位异常类脉象 一、浮脉 二、沉脉 三、伏脉第十三讲 脉力异常类脉象 一、实脉 二、弹指脉 三、虚脉 四、弱脉 五、微脉 六、无脉 七、无根脉第十四讲 脉势异常类脉象 一、滑脉 二、涩脉 三、弦脉 四、紧脉 五、硬脉第十五讲 复合脉 一、浮大中空脉 二、革脉 三、牢脉 四、洪脉 五、动脉 六、芤脉 七、濡脉(附软脉) 八、散脉 九、不静脉 十、上盛下虚脉 十一、下盛上虚脉下篇 临床上几种特殊病脉的转变第十六讲 几种特殊病脉转变的诊断意义 一、脉骤停 二、脉出 三、脉沉见起 四、脉转大 五、脉转小 六、脉转短 七、脉转不静 八、脉转不柔和 九、脉紧实转微 十、弦转软 十一、脉濡转紧
相关书摘:
弹指脉是现在教科书上未曾提及的一个脉象,脉弹指古书上也有,但是笔者父亲姚荷生教授更加强调之。弹指脉,严格说起来属于实脉的范畴。但是弹指脉跟一般的有力脉象在指下的感觉不完全一样。同时,弹指脉一旦出现,又有其诊断意义,跟实脉也不完全一样。倘若患者出现弹指脉,其病势就突然地凶险起来。所以,无论从指下的感觉,还是从临床的实际需要出发,都有必要把弹指脉独立开来,这才能使我们的理论与书籍能够为临床实际更好的服务,这才能使我们的学习能够为将来的实际需要奠定更好的基础。
(一)弹指脉指感特征与定量分级
所谓弹指即脉来时,指下明显感到由下而上的冲击,甚至出现“抬举性搏动”的现象。这种“抬举性搏动”,由下而上的弹压手指,手指随脉的跳动而上下波动。脉象是心脏机能状态、血管机能状态、血液的质和量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切脉时的指下感觉主要来源于脉管的运动,而脉管的运动形式主要有轴向运动、轴心位移、以及径向运动。轴向运动是指脉搏波沿脉管从近心端向远心端传导;轴心位移即脉管在上下左右方向振动;径向运动是脉管管径的扩张与收缩。而弹指脉,我们很明显地感觉到脉搏自下而上的冲击指下,显然,此时脉管的运动主要表现在上下的轴心位移上,也可能复合了一定程度的径向运动,因此弹指脉,其脉来满指,亦有不满指的。其感觉类似于小朋友在蹦床上弹跳。如果弹力比较轻,即是略弹指脉,可以感觉得到由下而上的冲击力,冲击指头、指目的皮肤;如果弹指较甚,出现抬举性搏动,即标准的弹指脉,医生的三个手指可随着患者的脉搏每一次搏动而上下的跳动。但抬举性搏动不同于鼓指,鼓指就是满指,指下充实,并不具备弹指脉的力度。
(二)弹指脉产生的机理及诊断意义
1.阳气过旺,而且阳气躁动。向有亢无至的方向发展。阳盛必化热,必化火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生命之要是阳密乃固。特别是当今社会,“阳气者,烦劳则张” 。阳不潜藏,浮躁于外,有亢无制。“气有余便是火”,阳气过旺,必化火热,火邪旺盛,则脉弹指。火伤阳络,致人衄,此类弹指脉,在临床上最常见于
高血压脑溢血病发前。患者脑溢血之前,血压200mmHg 以上,脉弹指,会出现
鼻衄,而后才是昏迷。我们讲:阳盛必化热,阳盛必化火,阳气躁动,脉象弹指。脉象的变化多数情况下出现在症状之前。因此可以通过弹指脉这个症状,对高血压的患者作出预测,以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虚气的浮动,甚至欲脱
虚气的浮动,主要是指脾气和心气的浮动。例如大出血,尤其是妇科大出血,气随血脱,一出血,脉象无力,但虚的同时,脉动冲击指下有弹指感。此时脉弹指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气随血而欲脱;二是说明体内可能有火,倘若气随血脱,脉略虚而微微有些弹指,患者预后尚佳,这个时候要攻补兼施,在使用补气药的基础上要配伍
黄连、
黄芩、
大黄这些泄火之品。
3.风痰鼓动,高血压脑溢血
产生弹指脉的第三个机理便是风痰鼓动。高血压的病人到脑血管痉挛,到
脑血栓形成,甚至脑溢血。风痰鼓动那个时候脉弦弹指。
(三)弹指脉的诊断意义鉴别
1.阳盛致脉弹指者,常出现“抬举性搏动”的情况,且可兼数脉。
2.虚气浮动者,脉虽可弹指,然其脉多不受按,甚至兼虚大之象或直接现为芤脉。
3.风痰鼓动所现弹指脉,亦常为“抬举性搏动”,且常兼现弦脉,偶兼现曲脉,其脉常不兼数。
-----------这书值得细看!
-----------应该认真学习。
-----------看过,很好。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