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推拿与传统按摩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简单来说主要有下列四点:
一、 武功推拿只掌握在少数既通晓医理,又精于武功的人手中。而传统按摩(包括中医经穴按摩、正骨按摩、运动按摩、保健按摩、小儿按摩等),仅限于传统的中医按摩师。
二、 武功推拿是术者以自身练就的充沛浑厚“内劲”为原动力,在患者的经络穴位上施以点、按、揉、滚、抖、颤、击、打等手法。
治疗时,患者能感到一股强大的内功劲力直达体内深层,且时间持久,而表皮肌肤几乎感觉不到疼痛。传统按摩因其训练方法简单,医者只能练出一些灵活的手法和持久的耐力。因此,传统按摩在施术时,除个别情况下出现一些微弱渗透力外,大部分情况下很难有强劲持久的渗透力。
由于传统按摩所用劲力多为自身之本力,这样在治疗过程中常会使患者多少要受一些“皮肉之苦”。大家可能都见过一些按摩师给人治病的情形:他们在按摩时几乎全身都处于紧张用力的状态,显得很吃力,按摩完后往往要累出一身汗。
而武功推拿者施术时全身都显得自然舒松,手法也如行云流水一般连绵、沉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这是由于推拿者所用劲力是内家武功中“绵里藏针”、“柔中寓刚”的松沉之内劲,而“内劲”的运用,只有在全身各处关节肌肉充分松开之后才能使劲力顺畅(即内家拳所谓的“肌松力绷),所以从表面上看起来施术者显得轻松自然,毫不费力,但患者会感到一种浑厚绵长的力量作用于身体内部。
总之,武功推拿的“劲道”与传统按摩的“劲道”实有天壤之别。
三、 武功推拿施术时非常注重“意念”的动作。当术者的手抚触患者身体某部位时,意念早已直透该部位对面甚至更远,从而在大脑意识的支配下使意、气、力三者紧密结合,产生很强的“穿透劲”,这和内家拳击人时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的原理颇为相似。
而传统按摩除了要求施术者集中精神,调匀呼吸外,对“意念”则无任何要求(实践证明,“意念”可强化力量),这也是传统按摩无法产生强大“穿透劲”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 武功推拿产生在踢打摔拿的武术伤科急救处理条件下,在治疗一些伤病症和急救点穴等方面有其独特的治疗方法和宝贵的临床经验,而传统按摩则多用于对慢性功能性病变的治疗。
由此可见,武功推拿无论是在劲力、渗透性、持续时间方面,还是在手法的敏捷灵巧方面都是传统按摩无法相比的。再加上武功有成就者大都是勇决果断、心思敏锐、机智灵活、敢于创新人物,所以该疗法不仅能与传统按摩相提并论,且在好多地方优于传统按摩。
鉴于此,我们应该挖掘整理这一优秀的武林瑰宝,使其造福人类。那么按摩医师如何能够学武以及练功者又如何能够掌握推拿治病这个问题是很多人索不知道的。
很多按摩医师对人体结构、经络穴位、病情病理一般都是比较熟悉的,关键问题就是缺乏施术的特殊动力——“内劲”。
“内劲”的获得,主要是通过我国传统武术如太极、形意、八卦、 八极、武当拳、少林内家拳、大成等拳种中的桩功训练得到的。
如果仅仅得到“内劲”而不能将其灵活驾驭运用,也是无法以自身的功力替人治病的。这就又牵扯到另一个问题——“内劲”的运用。
一般来说,习拳有素者都能够随心所欲地掌握“内劲”的收放吞吐,但对一个刚学推拿的人来说如何获得“内劲”呢?最简单且不费时的、见效快的“内劲运用”锻炼方法,就是按中国传统的内家拳的内功训练方法去训练。因为这是为替人治疗而练功,所以只要掌握太极拳的“试力”和手部“发力”就可以了,其他功法可以不必细究。
“发力”在推拿治病中大有用处。人体的一些深层病变,采用一般手法时劲力往往达不到病灶处,而用内家武功的发力法在其病灶对应的表皮猝然发出一股螺旋性的“穿透力”,在患者表皮不觉疼痛下就会使病灶处受到“内劲”的强烈冲击而起到“攻坚散块,祛瘀疏阻”的作用。另外在点打有些位于肌肉深层的穴位(如“环跳穴”、“殷门穴”、“承扶穴”等)时,武功推拿中往往都要借助短距离内的瞬间弹抖爆发力来避免患者表皮肌肤的疼痛,而使穴位深层受到强列刺激。
武功修炼者(一些只练僵劲、蛮力者不在此列),尤其是内功拳修炼有素者,往往都具备充沛雄浑的“内劲”从身体各部位爆发出来。而他们所缺乏的就是对医理的研究探索。若能在习武的同时,系统学习一下人体经络穴位(当然有好多内家高手都是熟知人体经穴及结构的)及各种病症的选穴循经治疗法与人体解剖等医学知识,再学习一些常用推拿点穴手法,通过一个时期的练习,则可将自己的深厚功力运用到治病中去,从而使“武医”完美地结合起来。
-----------见过,听过,只可惜没见过高手。
-----------武功推拿,诚如所论。举一反三,武医了明。
-----------我见过一个.
就拍拍几下了事,每天有70-100个病人.
5-6年前治疗效果很好.现在可能年纪大了,每天限40个病人.
-----------您见过的高人在您家附近吗?能告诉后学地址吗?拜托 多谢
-----------然,推拿者若练及“内劲”,当不可同日语。
任何事情做到“高”处,均非数日之功,必经漫长求索之期,切不可有“投巧”之想法。先正确(经过明家一生或数代验证者)掌握基本法,做到塌实,再循序渐进、精益求精,“高”处假以时日方可见到。有高见者已指出所经历程乃为三重: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初学者当从最基本处起,万丈高楼当有根基,技能是基础的基础。
谢楼主文!不愧为习内家拳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