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
带状疱疹撷英
□ 楼锦英 浙江金华五院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带状疱疹病毒(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沿周缘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及神经痛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中医称
缠腰火丹。中医药在治疗带状疱诊上疗效确切、显著,现撷采精华,供同仁参考借鉴。
六神丸 取适量研极细末,用食醋调成稀糊状(取量视疱疹多少及皮损面积大小而定)。药糊直接涂于患处,以能全部盖住疱疹和皮损为度。同时可采取口服六神丸每次5~10粒,每日3次。对照西医
聚肌胞注射液肌注和氢化
可的松软膏外擦,六神丸组正痛时间、皮疹干涸及治愈时间明显快于西药对照组。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多由肝火旺盛、脾湿久郁而致湿热蕴结、阻于经络,气血痹阻不通而成。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血化瘀。六神丸中
雄黄解毒杀虫,
珍珠收敛除湿,调以食醋,活血消肿止痛,增强药物渗透性,以充分发挥药效。
季德胜蛇药 用该药加白酒调成糊状涂于疱疹上,并用该药内服,或该药外敷加六神丸内服。外敷4~6次每日,内服每次5片,每日3次。对疼痛的减轻有明显效果,平均1~2天疼痛及瘙痒明显改善,对炎症的吸收、水疱的干涸均有显效,无神经痛后遗症。与口服
阿昔洛韦片组比较,在止疱、止痛、结病时间、显效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季德胜蛇药中有
蜈蚣、
半边莲、
七叶一枝花等中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七厘散 将七厘散1支(1.2g)温开水或
蜂蜜冲服,2~3天疼痛减轻,4天水疱干枯,5~6天结痂而愈,愈后不留疤痕,疗效显著。又据报道七厘散1.2g每次,每日3次,温开水或黄酒送服,治疗时间平均4.6天,无神经痛后遗症。七厘散中含
血竭、
红花、
儿茶、
麝香、
冰片、
朱砂、
没药等,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五味
消毒饮合
四物汤 热毒重者加
连翘、
板蓝根;口苦、尿赤者加
龙胆草;
便秘者加熟
大黄;痒痛者加大
生地用量加土
茯苓。治疗38例,一般服药3~6剂,结果均治愈。
五苓散 日本学者中村夫美等认为,现代医学对该病缺少良药,只能对症处理,患者多有剧烈持续疼痛,早期投用五苓散会产生迅速而显著的效果,疼痛多能很快消失,故建议将五苓散作为该病的首选方药。
双黄连注射液 静脉滴注加外涂,对照
利巴韦林滴注加外涂,治疗组治愈率93.3%,对照组治愈率50%。
双黄连注射液中有
金银花、
黄芩、连翘等作用,药理研究表明其不仅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还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牛黄解毒片 研粉用醋或凉开水调成糊状,涂于患处治疗10例,其中9例在5日内痊愈,另1例疼痛持续一周。另有带状疱疹15例,调糊外敷加内服,用药2~3天疼痛显著缓解或消失,12例于第5天水疱干枯、结痂痊愈,3例七天后治愈。
牛黄解毒片方组成:牛黄、雄黄、冰片、
石膏、黄芩、大黄、
桔梗、
甘草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通便利尿的功效,使湿祛、热解、毒消,皮损复原。
具有治疗带状疱疹作用的中成药或名方尚有
锡类散、
喉症丸、
温清饮、
麻黄连翘
赤小豆汤、
柴苓汤、
京万红、
冰硼散、甘草
泻心汤、
四逆散、
升降散、
人参养荣汤,
一贯煎等。
此外,一些单味中药在治疗带状疱疹上也有显著疗效,如
升麻、槟叶、
青黛、七叶一枝花、
马齿苋、
雷公藤、
海金沙、
金钱草、
血余炭、
虎杖、
王不留行、蜈蚣、
地龙、
杏仁、冰片、墨草莲等。详细举例如下:
升麻 30~50g浓煎取汁,纱布蘸药液湿敷患处,保持局部湿润,忌食
姜、蒜、鱼、蛋等辛辣之品,一般治愈时间3~5天。升麻具有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等作用。
青黛 用鸡蛋清或醋将青黛调成糊状,用生理盐水洗净患处外敷,干则换药,每天3~5次,涂药后用无菌纱布覆盖,7天为1个疗程。
马齿苋 取马齿苋鲜品120g,洗净切碎捣成糊状。外敷患处,每天换药2次。有报道本法治疗带状疱疹,2日内可获愈。
七叶一枝花 取七叶一枝花研粉,醋调,外敷于患处,每日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