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运琪
乌梅以其味酸而闻名于世,因酸能生津,涩可收敛,并有《
伤寒论》
乌梅丸治食入吐蛔之论,固今称其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安蛔止痛,生津止渴。在内科应用上有人总结具有“五止”之功(止咳、止虚汗、止
崩漏、止
泄泻、止
带下)。除此之外,本品随着配伍药物的不同更显示出和、消、引等功效。将乌梅配入和肝祖方
四逆散中增其养肝体、涤肝用之能。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乌梅煎剂对胆囊有促进收缩和利胆作用,有利于引流胆道的胆汁,减少和防止胆道感染,还能增加胆汁分泌,并能使胆汁趋于酸性,所以乌梅
四逆汤可作为肝胆疾患的基本方。如治疗
胆囊结石、胆绞痛,常配入四金(
金钱草、
海金沙、
郁金、
鸡内金);对胆囊息肉有人总结出验方乌梅
僵蚕薏苡仁汤,即由本方加僵蚕、
薏苡仁、
三棱、
莪术等而成。
乌梅味虽酸涩,但还可消瘀软坚。与甘味药相伍的
沙参麦门冬汤等方剂,可治疗萎缩性胃炎和胃粘膜中、重度肠上皮化生;亦可加破瘀之品如穿
山甲、
石见穿、
蜈蚣等治疗
贲门癌、
胃癌等消化道肿瘤。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乌梅水煎剂在体外对肿瘤细胞原生质有凝固破坏作用;在体内能增强白细胞或网状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对小鼠肉瘤S-180和艾氏
腹水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乌梅与辛散祛风剂相伍,更能调营卫、固肌腠。其理始于仲景《伤寒论》开篇
桂枝汤中桂、
姜与
芍药合用,为调和营卫之祖方。末篇乌梅丸中
附子、
花椒与乌梅同施,也是辛、酸相用,一为小辛小酸,一为大辛大酸,然理同为调和阴阳,使气血营卫和谐尔。后人受此启迪将乌梅与辛温发散药相配合治疗各种皮肤过敏症,如施今墨先生的脱敏煎(乌梅、
防风、银
柴胡等),以及治疗皮肤划痕症验方(乌梅、公
丁香、
地骨皮、
白芍、
徐长卿、
夜交藤)等,以至于有人用乌梅丸治疗激素依赖性哮喘多种过敏疾患,效果确验。
乌梅外用。《本经》言:可去青黑痣,胬肉。现代医家用乌梅酊(乌梅100g入70%
乙醇1000ml中浸泡10天,过滤后外搽患处)治
白癜风、各种
疣、痣等,说明具穿皮透肌之性。受此启发,有人创制三乌一枝梅(
川乌、
草乌、
半夏、
红花、乌梅入75%乙醇浸泡一周后,外擦患处)治疗各种痹痛,实用其作为引经之品,以使温热止痛达于患处,以散寒蠲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