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银元时代生活史>>重版发行了.
    

中医资料:<<银元时代生活史>>重版发行了.

此书由陈存仁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1 重版发行.

内容简介:

本書作者陳存仁 (1908-1990) 是一位著名的中醫師,編寫了很多有關中醫藥的書籍。這本《銀元時代生活史》卻是一本傳記,記載著作者由清末至二次大戰前居住在上海時候的生活回憶。全書以當時的一種貨幣「銀元」為中心,透過個人經歷,細緻地刻劃出上海在那三十年間,社會、經濟和政治各方面的變遷。書中包含近代中國歷史、中醫發展和作者的處世人生哲學,亦有描述一些名人,如吳稚暉、于右任等的趣聞逸事,可謂資料性與趣味性兼備,既可作歷史研究,也可作消閒閱讀..........

作者简介:
陈存仁(1908-1990),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名医。原名陈承沅,出生于上海老城厢一衰落绸缎商人家。在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毕业后,师从丁甘仁、丁仲英父子。1929年自设诊所,独立行医。
  1928年,创办国内第一份医药卫生常识方面的报刊《康健报》。
  1929年3月17日,被中医界推选为五个代表之一,赴南京国民党政府抗议“废止中医案”。
  1935年,主编三百余万字的《中国药学大辞典》,后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
  1937年,东渡日本,收集汉医书籍四百多种,整理出版《皇汉医学丛书》。
     1949年,赴港行医。
     1957年,被推选为香港高级慈善机构东华三院总理。
  1964年,获韩国庆熙大学名誉博士衔。同年,编撰出版“中国医学史》。
  1970年,被选为香港苏浙同乡会副会长。
     1979年,应日本“讲谈社”之邀,编撰《中国药学大典》(共四大册,1982年正式出版)。
  1980年初,获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名誉博士衔。
  1990年9月9日,病逝于美国洛杉矶寓所。


目录
第一章 一块钱尽是血泪
第二章 地窟下藏银揭秘
第三章 事章太炎以师礼
第四章 结婚前失恋滋味
第五章 抗争后中医不废
第六章 药王庙遭遇离奇
第七章 吴稚晖妙喻性理
第八章 于右任图报知己
第九章 丁福保指导购地
第十章 李时珍墓前萋萋
第十一章 编药典百折不挠
第十二章 城隍会别具深意
第十三章 游日本风俗怪异
第十四章 接财神空有所期
第十五章 谢利恒师请回忆
第十六章 上海滩人才济济
第十七章 法币成功银元废
第十八章 市面繁荣风气改
第十九章 为防牵累急走避
第二十章 一枚银元值千亿
后记


1973年香港版的資料如下:

扉頁四幅 / 張善孖畫, 于右任書, 吳昌碩畫, 溥心畬書
沈序 / 沈葦窗
署端 / 張大千書

(一) 一塊錢盡是血淚:
一塊銀元 七錢三分 先習西醫 再學中醫 慘遭逆境 家破父喪 遷出舊宅 生活艱辛 猪棚河邊 結鄰三年 賺錢不易 理財領敎

(二) 地窟下藏銀揭秘:
富家地窟 窖藏銀元 受敎甘翁 突遭波折 仲師寬大 備受優遇 書寓風光 別有天地 報紙出版 風行一時 遵奉慈命 盛宴親友

(三) 章太炎事以師禮:
垂詢家世 立雪程門 積欠房租 董康解圍 昭慶寺內 師作嘉賓 訪曲園居 牆壁題詩 小遊杭州 收入意外 反璞歸眞 願葬青田

(四) 結婚前失戀滋味:
漸入佳境 成家心切 意中有人 兩相心照 情事生變 壯士斷臂 摒棄萬慮 寄情遊樂 迅速成婚 以免麻煩 遊頤和園 四次進宮

(五) 抗爭後中醫不廢:
廢止中醫 軒然大波 全滬停診 開會集議 各省代表 如期雲集 三月十七 召開大會 代表出發 千人歡送 車抵南京 聲勢浩大

(六) 藥王廟遭遇離奇:
藥王廟中 闖下大禍 階下之囚 身不由主 四大名醫 折柬邀宴 舊地重遊 榮辱懸殊 廟中施診 南風北漸 水木淸華 垂老北大

(七) 吳稚暉妙喩性理:
門禁森嚴 機關重重 鬻書生涯 自給自足 風趣幽默 不同凡响 玩世不恭 異乎常人 談男女事 逸趣橫生 修心養性 獲致長壽

(八) 于右任圖報知己:
貴婦引見 結識髯翁 煮茶論字 博古証今 感恩圖報 深入花叢 一枝筆桿 競選失敗 意志堅强 克服痕癢 噩耗傳來 右老仙逝

(九) 丁福保指導購地:
丁翁敎導 初次置業 左邊青龍 右面白虎 以錢賺錢 何其易也 生財之道 預定方針 &aelig;集古錢 分別朝代 康熙通寶 已成稀見

(十) 李時珍墓前萋萋:
遊莫干山 小有所獲 藥學辭典 好夢成空 挫折橫生 工作不輟 遠遊蘄春 訪李氏墓 坐牛角車 咿咿哇哇 李氏墓碑 攝得一影

(十一) 編藥典百折不移:
埋頭苦幹 傳票飛來 重要文件 意外得來 一堂了案 化險爲夷 幫助同道 取囘執照 編纂工作 按步進行 出版前後 枝節橫生

(十二) 城隍會別具深意:
工作疲勞 竟然病倒 上海勝跡 遊訪爲樂 遊城隍廟 查城隍史 上海小吃 別具風味 城隍出巡 會景盛大 雖屬迷信 亦有寄意

(十三) 遊日本風俗怪異:
理財之道 眞有一套 忽獲鉅欵 擬遊日本 首次出國 一路順風 初試風呂 難以爲情 歸來一年 完成叢書 年晚習俗 儀式繁多

(十四) 接財神空有所期:
整裝祭祖 兜喜神方 爆竹聲中 滿口好話 愛儷園中 新年景象 新正開診 氣象一新 閱人既多 深信因果 幣制多變 銀元不變

(十五) 謝利恒師情囘憶:
地理世家 研求精湛 出任校長 學生胡適 編纂醫典 名震全國 晋京請願 居功最偉 演講地理 哈定拜服 及門諸子 馳譽各地

(十六) 上海灘人才濟濟:
人才輩出 甲於全國 大實業家 紛紛產生 小本經紀 能成大業 上海滑頭 三個有半 日夜銀行 倒閉風潮 身後風波 出人意表

(十七) 法幣成功銀元廢:
白銀單位 素來可怕 支票不硬 莊票不退 銀樓缺銀 改用銀片 廢元改幣 幣值穩定 銀元滄桑 拓本留影 袁寒雲家 獲洪憲幣

(十八) 市面繁榮改風氣:
西僑產業 紛紛轉手 經濟侵畧 言之可怕 婦女風氣 影响全國 銀元絶跡 鎳幣出世 幣制改革 物穩定 牽入兇案 飽受虛驚

(十九) 爲防牽累急走避:
人人損失 我亦難免 突接電話 棄家出走 旅途寂寞 邂逅麗人 困居蘇州 痛苦萬分 參加悼亡 忽獲喜訊 由蘇返滬 日人來訪

(二十) 一枚銀元值千億:
中日戰亂 舉國震驚 日本軍票 推行困難 戰亂初期 五洋獨漲 興建新厦 謠諑頻傳 幣制動搖 紙比幣貴 銀元時代 從此結束


轉貼自华夏快递的 "《银元时代生活史》读后感" ·方壶斋·

这本书我还没有看完,所以说读后感,只是部分的。因为觉得很好,所以写一点杂感,以引起别人的兴趣,算是推荐吧。

我比较喜欢读历史的东西,正史,野史都喜欢看,但是最近,有一个念头一直萦绕心中:我们读历史干什么?历史已经过去,于今无补。为现实生活计,不如读一点炒股票买房产的书,增加一点赚钱的本事。就连读怎么做饭的书,也比读历史强。历史一词,在一些人的话语中,往往是推托现实责任的借口,更显其与现实无关的特性。有一次看中央电视台新闻,黑龙江一位官员说:“我们黑龙江省是老的工业基地,由于历史的原因,下岗的家庭比较多。“我想,放你老娘的屁,什么历史原因,谁让工人下岗,是满洲国啊还是生产建设兵团啊?分明是现实原因,偏要说是历史原因,就是想说,和我无关。

最近在网上频频读到假设历史的文章,比如说假如我们实行了君主立宪,中国是否会好得多,假如中共没有上台,中国会怎么样,等等。这种历史假设学,不妨也成为一种学术探讨的分支,可以侧重于研究历史事件与民生幸福的关系,但是总结出来的道理,能够应用在哪里呢?中国今天还能再立宪吗?也许可以,你看在电影里民众的清史情结的确是很深。可是在现实中,君主立宪再好也无法在中国实行了。这就好比人老了以后想,假如当初我没有和我老婆结婚会怎么样。

还有一个读书潮流是为历史翻案。这倒是有一点现实意义,因为翻案的目的,不是为了古人,乃是为了今人,如果制造冤假错案的集团还在的话。因为它至少可以让现在的人认识到,这个集团如何动用宣传机器欺骗了读者许多年。不管这种欺骗的目的和历史背景是什么,欺骗总归是欺骗。

不过我读这本书,没有要特意寻找翻案资料的意思。我在图书馆里偶然看到这本书的封皮,其设计就让我觉得好,主色调是银灰色的,是我喜欢的一种颜色。翻开目录一看,每一章的标题都是大白话,告诉你写的是什么,如“结婚前失恋滋味“,而且有点章回小说的味道。每章内的小节标题,都是八字一个,很有趣味。随便翻翻,见到书里不但有历史照片,还有书法影印,钱币拓片。择一二段读来,立刻感到作者的文字功底很好,很耐读。

借回家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看,竟有不忍释卷之感,有时看到过半夜。本来以为书的名字中的银元时代,就是一个历史时期的代名词,一看书才知道,作者对于那个时代的经济情况,记录甚详,看来他是保存了自己的日记,否则得经过多少内查外调才能准确写出从哪到哪的汽车票是多少钱一张,一顿饭是多少钱,一双儿童皮鞋是多少钱等等。他是上海名医,就算上海人精细,我想做医生的,也不是个个都对钱那么仔细,所以读这位医生写的书,处处见其经济眼光,颇为有趣。

作者曾经到北京琉璃厂买医学古籍,没去北京的时候,也常常邮购琉璃厂的书,可见那个时候,古旧书方面,北京的确是胜过上海一筹的。他在书里对那个时代的琉璃厂的书店服务,有详细的描写,令我看了好不羡慕。琉璃厂我过去是常去的,但是作者提到的那种服务,我压根就没见过:书店里有八仙桌供顾客浏览书籍之用,掌柜的还免费给茶和鼻烟。书店还代替读者到各处搜书,价格比读者自己去买便宜很多。不过不知道这种服务,是只提供给有身份的人还是任何去逛书店的人都一样,我还不清楚。

作者买了上千本书,却遇到邮寄问题,说是北方保护学术资源,不准大批把这类书往南方寄。这读起来真是让人觉得当时的中国,南北好像两个国家一样,存在着一个关卡。对此从前可是闻所未闻。也许是因为生长在大一统的红旗下,这种文化地方主义真是没有经历过。想想中国有过长期的封建割据,军阀混战的历史,一个安定团结的统一的全国上下一盘棋跟当中央保持一致团结在核心周围的中国还真是最近才有的事。

作者去访问清华大学,因为他的太太的哥哥在清华工学院任院长。因为逢寒假,只有去学校值日的时候可以带作者去看看。去值日,学校有车接送,但是他要求作者自己雇车去。依着现在,当官的公车私用,已经是常事。可见当时的教育界干部,还是廉洁得很。由此想到以后应该看一些民国时期社会道德职业道德方面的书,看看那时候还没有大规模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时候,人们所依据的行事准则是什么样的。

作者因为是上海名医,接触不少名人,对其逸事叙述甚详。读者有兴趣的话自己去看就是了。

轉貼自上海新民晚報的 "闲谈《银元时代生活史》" ·刘冰·

八十年代经常有对老夫妇或餐前或餐后,到我店里逛逛,看书买书,来得次数多了,人也熟了。他一口上海地方话,互通姓名,原来是大名鼎鼎的陈存仁医生夫妇,退休后由港来美蒙市定居,文化人饭不能不吃,书也不能不读。

1972年我初来美,开饭店,闲着无聊,买了一本陈存仁医生著的《银元时代生活史》看得津津有味。近年其哲嗣陈树桐兄纪念其先翁,在沪重印此书,嘱长青代为在美发行,又有机会重读一遍,其中甚多叙述,均有同感,今特别提出。或许也可说是对本书部分的介绍吧!

陈存仁先生祖籍虽非上海,但是世居上海老城隍庙,对上海人是了解的。我比著者小了十二岁,有些事只在小时候有听大人说过,书中谈及的“出会”情景,游行者肚脐上贴膏药等,均历历在目。沙船、郭半城,这可能就是我的外婆家。

本书提到的人物、地方、情景,对老上海来说均极为熟悉,城隍庙、桂花厅、乔家栅使我想起很多上海名店,如张祥丰糖食店、严大先寿衣店、胡裕昌木材行、雷允上药材及名医伤科石筱山、外科顾小严、小儿科徐小圃。

书中谈到他为丁福保编辑《古钱大辞典》的贡献。丁福保是上海名医,他的儿子丁惠康创办“中西及虹桥疗养院”,丁惠康的妻子和先母是表姐妹,且时常走动,我们称她“丁家姆妈”。再说我在世界书局服务时,杨家骆主编《中国学术名著》,将《古钱大辞典》列入丛书之一。

他去北京琉璃厂买旧书,看到锦装巨册手抄《永乐大典》医学门残本一册,《永乐大典》原本为手抄,陈先生说的残本未知那卷是否已失传。世界书局当时重印《永乐大典》,杨家骆补了很多,未知此篇是否已印在现今出版的《永乐大典》内。

书中谈到于右任说要写一套《怀素千字文》送给陈存仁,我不知道送了没有,倒是于右任写了一本《怀素千字文》送给他的学生吴开先,吴开先再转送给家父。近年,我将此本千字文捐给陕西于老老家,陕西博物馆珍藏。

陈先生著《中国药学大辞典》在台湾再版时可惜我已离台到美国了,未逢其盛。世界书局出版的《药学大辞典图谱》八册印制不同开本,这是生意经也。

陈存仁先生著作很多,五六十年代人不在台湾,都被他人翻印,如《津津有味谭》被台北宏业书店翻印。台北《传记文学》杂志由于此书停印已久,但仍为读者欢迎,故于数年前逐期转载。

陈存仁先生哲嗣树桐兄,现在事业成功,为纪念他父亲,将已绝版书《银元时代出版史》重排印出版。我对先父所著《上海闲话》没有再版,有点惭愧。此书亦为世界书局出版,这次在台湾与世界书局阎总经理晤会,得允再版,这或许也是受《银元时代生活史》的影响吧!



论坛相关帖子地址:

末代大医陈存仁与《津津有味谭》

http://med126。com/forum/viewthre ... 3%C2%B4%E6%C8%CA%2B

[ 本帖最后由 梁知行 于 2007/6/5 15:16 编辑 www.lindalemus.com]
-----------嗯,这本书好。是一个名老中医的心史,反正我看了是非常感动。
-----------我看了,很值得收藏的一本书。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