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性命圭旨白话解
    

气功导引:性命圭旨白话解

按:众多丹道书籍中,《周易参同契》、《黄庭经》、《悟真篇》、《性命圭旨》等书最为重要,气功爱好者不可不读。因是古文,不易理解,现将这些书的译文陆续传上,以飨众网友。
《性命圭旨白话解》
大道说
大圣人伏羲画了八卦给人看,为的是使万世以下的人都知道有养生之道。广成子对黄帝说:“至阴之气十分寒冷,至阳之气十分炎热。炎热的阳气从地上发出,寒冷的阴气从天上产生。我己经使你登到日月之上了,到达了那至阳之气产生的地方;使你进入深远幽暗的大门了,到达了那至阴之气产生的地方。”黄帝拜了又拜说:“广成子真可以说得上是天了!”
周公为《易》作的爻辞说:“君子整天都是自强不息的样子。”孔子《翼》说:“‘整天自强不息’是反复致力于道的意思。”
所谓道,为天地定位、养育万物叫做道;显露日月、生出五行叫做道;比恒河中沙子的数目还多叫做道;孤孤单单一个伴也没有叫做道;直入于浑沌之中而后又回到迷茫之内叫做道;善于集中自然的创造化育而大大超过一切人叫做道;目前事物变化的迹象尚未表现出来却突然大彻大悟叫做道;眼下生死分明却无法逃脱叫做道;处于卑微耻辱的境地却能成为极为尊贵的人叫做道;处于昏暗不明的时代却能表现得极为高明叫做道;细小得能够进入灰尘叫做道;大得能够包罗天地叫做道;从无进入有叫做道;作fo成仙叫做道……fo经五千零四十八卷也说不到完了的时候,《中庸》三十三章也说不到穷尽的地方,《道德经》五千多字也说不到顶头的地方。那么,“道”到底说的是什么?用一个字下个定义就是“气”。
推究一下充斥于天地之间的气的本原,真是茫茫无际,昏黑莫测,聚合运动,包含灵气,玄妙至极。这就是太乙,这就是宇宙形成前的最原始的状态,这就是道。所以叫“无始”。说到天地的开始,元气不断地流动鼓荡,虚空之境忽开忽合,阴阳二气互相感应召唤,黑白二色互相混融凝聚,有与无互相追逐求取,呈现一派混沌景象,冲淡虚静而又神圣至极,包含着伟大与美好,神奇而变化无穷,就在这恍恍惚惚之中,中正的准则确立了。这就是太易,这就是天地开始时的最初的状态,这就叫做“道生一”,这就叫做元始。说到天地的太极,那时混沌之气一分为二,天也就自然地分出来了,万物之灵交相辉映、彼此罗列,恭敬地护卫,天地阴阳两离分。这就是太极,这就叫做“一生二”,这就叫做虚皇。阴阳二气分离之后,天地各安其所,于是也就有了人。这就叫做“二生三”,这就叫做混元。
阳气中轻清的向上升起并显现出鲜明美丽,日月星辰便分布在那里。所以天向左运转,日月星辰向右运转。阳气中的轻清的继续蒸腾而上与上面的阳气会合,所以风云便激荡起来,雷雨也就在那里兴起了。阴气中混浊的沉重而不易流动,就下降到地上,这样,海洋和高山就出现了,五谷和草木就在那里茁壮生长起来。所以,山峦间有云雾产生,山泽之间有气息相通。如果阴阳二气闭塞不通,霜雪就会凝结而寒冷。混浊的阴气积蓄冻结而凝聚于下,洞穴高山幽暗潜藏而又深邃,所以五谷八石就错杂在那里。天地之中,阴阳的正气互相交合,圣人啊、仙fo啊、百姓啊,贤良的、愚钝的、长寿的、短命的,都是由它所主宰的,胎生的、卵生的,湿生的、化生的,永不休止。这就是六合,这就叫做“三生万物”。
人禀受天地阴阳二气而生而长,到了十六岁,人身的阳气就纯正了。这时,难道不就是具有最高德行的人物了吗?可是,忽然老天有朝一日要进行报应,种种愚昧无知的行为就会出现,就会一天凿一个洞,人身中的阳气也就会很快跑到阴气中去了。从此乾不能纯正而成为离,坤中有了阳而成为坎。象那些道德极为高尚的人,能够知道道的本体、太极为什么会分离,能够知道生与死的关键何以会出现,能够知道乾坤阴阳为什么能互相战胜,能够知道天地阴阳为什么能交会,因此,他们能够效法天地的本体,仿照坎离的功用,把握阴阳的根本,通过生死的关口,取坎中的阳,来填补离中的阴。离中的阴变为阳以后,就又纯粹洁净变成乾了。这时补足了人身的阳气,使人之性由愚昧而恢复到完全,以此来保全父母所生之身,来保全天地所赋予的灵性,这就是囫囫囵囵的一个完美的人。如果再加上奋发向上的功夫,精心一志,努力进取,永不懈怠,金丹就可炼成,而成仙做圣之胎就可具备,成仙做圣之胎具备了,就会成为得道的真人。成了真人,就会变化无穷、神出鬼没,而与钟离权、吕洞宾、王重阳、马丹阳等并驾齐驱,又有什么难的呢?无奈世人不明白这个道理,身体强壮的时候不知道保养,身体衰弱了又不知道去设法挽救,以致一天一天地,阳气耗尽而变为纯阴,死而变成了鬼。所以紫阳真人说:“唉!人身难得,光阴易逝。不估计一下人生的长短,怎么能逃脱得了业报!”人若不自己及早觉悟,就只有心甘情愿去等死,如果快死的时候一个念头有了差错,马上就会堕入“三恶道”中,动不动就要经历无量无边的劫难,没有逃脱之日。在这样的时候,就是后悔,又哪里来得及!所以儒、释、道三教的圣人,倡导性命之学,广开方便之门,教导人们焚香持戒、修真养性,用以超脱生死。
儒教教导人顺从性命而回归自然,它的道理公正;fo教教导人把性命看成是虚幻的,以此来实现对于fo教真谛的大彻大悟,它的义理高明;道教教导人进行性与命的修炼而求得长生,它的用意急切。宗教虽然分成了三种,它们的道理却是一致的。
儒教说:安于你的职分,忠于你的职守;艮所说的止,是止于所当止的意思;不断发扬光大、恭敬地去做事,目的在于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胸怀中和之美,通情达理,居于正当的地位,而使美德具于自身;考虑问题不应超出自己的职务范围,立身行事不能改变方正的准则;要居处于天下最宽大的处所里,要立身于天下最中正的位置上,要行走于天下最宽阔的道路上;浑然一体而处于中庸之位,纯粹不杂而至善至美;诚到了极点的时候,也就是心里最高兴的时候,心是精神寄寓之所,道义产生之门,活泼泼地,乐在其中,他的仁德是那样的诚挚,有如深渊一般的深沉,长天一般的广阔;天不归于“仁”或“不仁”一类,而退藏于精密的天道中,天是无思无虑的天,地是无知无识的地……这些,很难一一写出。概括起来说,无不属于这性命之道。
道教说:玄牝之门,天地之根;生身处,复命关;金丹之母,玄关之窍,凝结之所,呼吸之根;甲乙坛,戊己户;心源性海,灵府灵台;蓬莱岛,朱砂鼎,偃月炉;神室气穴,土釜谷神,灵根把柄,坎离交媾之乡,千变万化之祖,生死不相关之地,鬼神看不破的机关……这些,很难一一写出。概活起来说,无不属于这性命之道。
fo教说:不二法门,极深法界,虚空藏,寂灭海,真实地,总持门,彼岸净土,真境心地,极乐国,如来藏,舍利子,菩萨地,光明藏,圆觉海,般若岸,法王城,西方天堂,空中真际;这个,三摩地,华藏海;陀罗尼门,不动道场,波罗密地……这些,很难一一写出。概括起来说,无不属于这性一命之道。
儒教说“存心养性”,道教说“修心炼性”,fo教说“明心见性”——所谓心性,就是本体。fo教所说的“执中”,就是要把握这“本体”的中,道教所说的“守中”,就是要保持这“本体”的中;fo教所说的“空中”,是因为“本体”中本来就是空空洞洞的。道教所说的“得一”,就是要得到这“本体”的一,fo教所说的“归一”,就是要归于这“本体”的一,儒教所说的“一贯”,就是用这“本体”的一去贯穿它。我由此知道,如果不“执中”,不“一贯”,能出现孔子这样的圣人吗!不“守中”,不“得一”能出现老子这样的哲人吗!不“空中”,不“归一”,能出现释迦牟尼这样的fo爷吗!
只有这个“本体”,因为它空虚而没有一点儿形迹可寻,所以勉强给它起了个名字叫“中”;因为它露出了点儿头绪,所以勉强给它起了个名字叫“一”。所谓“中”,就是“一”隐藏的地方,“一”就是“中”的作用。所以天得此而成其为天,地得此而成其为地,人得此而成其为人——可见天、地、人的大道理就来源于这里。皇得此而成其为皇,帝得此而成其为帝,王得此而成其为王——可见皇、帝、王的大道理就来源于这里。圣人得此而成其为圣人,哲人得此而成其为哲人,fo爷得此而成其为fo爷——可见圣人、哲人、fo爷的大道理就来源于这里。
帝、皇中得道的,如伏羲、神农、黄帝;做官的或隐者中得道的,如老子、庄子、关令;侯王中得道的,如张良、刘安;深山中得道的,如钟离权、吕洞宾、陈抟……大道存在于天地之间,成仙作fo的人分明可见却不能用手指一个一个去数。看看记载各类仙人的文字,方知自古以来飞升的有十万多人,全家升天的有八千多处——希奇的如王子晋跨鸾升天,琴高乘鲤而去;长寿的如李脱往来八百年,安期生寿高三千岁,有的居于人世而保留肉身,有的厌恶人世而尸解……还有那修炼成功之后隐而不出,只为自身打算而不肯留名于世的,难道说得完吗!因此,深山洞穴之中,代代都不乏修炼之人,有的隐姓埋名,有的声名显赫,怎么能知道呢!
古代的王公大人们,能够屈己下人,是因为有道存在于那里罢了。周敦颐说:“天地之间最为尊贵的是道,最宝贵的是德,最难得到的是人;人最难得到的是道德能有于自身而已。”先哲们曾说:“人身难得,如今已经得到;大道难明,如今已经明了。此身如不在今生去度,又到哪一辈子去度!”世人不明了此身的虚幻,不知此身不过是地、水、火、风这“四大”虚假和合所生之物罢了。人生快得如水上的气泡,短得象石头中的火星。人的寿命虽说可到百年,但到了七十岁的就已经很少了。现在,拿着这有限而又容易摧折的生命,一天一天地去追逐那没完没了而又不可预料的事情,一口气上不来,就会突然死去,性命虽未告终,但“真灵”已经投到别的躯壳中去了。在这个时候,即使荣居最高的品级,享有极高的奉禄,家里有得是无价的珠宝和倾城倾国的美人,也都会全部抛下而非己有。所有能跟他一起走的,不过是平素所作的罪业而已!所以说:“什么都不会跟着去,只有罪业随身走。”《回光集》说:“千年的铁树开花容易,一旦失去人身再恢复可难。”《悟真篇》说:“试问家中的黄金堆积如山,能不能收买得了无常鬼?”吕洞宾说:一万代一千辈才得做了个人,应知这是前世种下的因。快快觉悟,走出迷津,不要让自己堕入轮回之中去受苦辛!”张紫阳说:“不要让蜡烛被风吹灭,辗转生死于六道之中可不要怨天。”反复玩味这些话,怎能不让人茫然若失呢?
人要想免于轮回、而不落于尘世之中,没有什么比得上修炼金丹可作为升天的灵梯、超凡入圣的门径啊!修炼之道极为简单、极为容易,即使是愚昧无知的人得到了它并照着去做,也会马上登上圣人的境界。无奈世上那些修炼的人,有志于道却不做到专精,专精了却不能坚持不懈,因此学习丹道的人很多可成功的人很少。《尚书》说:“懂得它并不难,施行它可不易。”《道德经》说:“上等的士懂得了道,就积极地去施行它。”如若懂得了却不去施行,道又怎么能修成!陈泥丸说:“我过去修行时得到了真正的秘诀,从此日日夜夜勤苦修炼从未断绝。有朝一日功行圆满虽无人知晓,可我的前后左右都将成为夜晚能发光的宫阙。”马丹阳说:“老师的恩德既深且重终难报答,只有誓死在四围土墙之内进行修炼。”陈、马二公考虑到生与死关系重大,生灭成坏变化很快,这才立下了坚定不移的志向,产生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如果不立此大志,又怎么能逃脱樊笼而升于天上呢!
吕祖有句话说:“辛勤二三年,快活千万世。”因为天也有倾塌的时候,地也有陷落的时候,海也有枯竭的时候;只有道修成之后,可以骑着飞龙、驾着紫雾,翱翔于天外,逍遥于太虚,定数也限制不了他,天意也拘执不了他,真实常在的本体,永远也不会有完结的时候。回顾一下人世间的欢乐,哪种欢乐能比得了它!
我曾经查阅过《道德经》:“即使先进献了拱璧,又进献了宝马,也不如进献这个道更为可贵。”这就是我写作《大道说》的由来。
-----------【按语】
这是一篇从气功学角度阐述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论文。气功与我国古代哲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对我国古代哲学一无所知,那么要真正读懂我国古代气功文献是有困难的。“道”是我国古代哲学的最高概念,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它无所不在,无所不包。作者指出,所谓道“一言以定之曰,气也”。这种解释,显然具有唯物主义的性质。道是气,而宇宙万物,包括人在内,则是气不断运动、交合的结果。正是从这一观点出发,古代气功家懂得了“道体太极之所以判”、“死生根本之所以始”、“乾坤阴阳之所以乘”、“天地玄牝之所以交”的道理,并效法天地阴阳,进行气功实践。这就把我国古代哲学与气功结合起来了。
本文还用大量的篇幅概要地介绍了儒、释、道三教“教人熏修,以脱生死”的有关论述,常用的术语和基本概念。作者的用意,不仅是为了说明三教对此一问题的重视及其各自的特点,而且是为了论证“教虽分三,其道一也”的论点。本文前面的“三圣图”,其用意与此相同。在本书中,“三教合一”的思想是贯穿始终的。所以,我们不能把《性命圭旨》说成是单纯的道教的东西;当然它也绝不是三家思想和修持方法的大杂烩。
-----------不得明师,必然无有落处!

但经典当宜多读,只为明理,不为求功!
-----------等待下文.请继续发表呀.多谢
-----------性命说


要说学问大,没有大过性命的。可关于性命的学说,在社会上已很久隐而不彰了。
什么叫性?就是宇宙形成时即己存在的永恒不变的实性,就是那明晃晃的灵光。什么叫命?就是先天的极为精纯的气,就是那弥弥漫漫的元气。然而有性就有命,有命就有性,性命原本是不能分开的,只是因为它在天上就叫作命,在人身上就叫作性,性命实际上并非是有两个。何况性没有命就不能存在,命没有性也不能存在,而性与命的道理又是混同在一起的呢!所以《易经》说:“天道不断地变化,万物不断地生育,并各依其本性被赋予性命。”《中庸》说:“自然的禀赋——天命就叫作性。”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然而道教却专门把气作为命,把修命作为宗旨,用习练以调节呼吸为主的命功来立教,所以说命说得详细而说性说得简略。这是不懂得性,说到底也是不懂得命。fo教专门把神作为性,把修性作为宗旨,用习练以调节意识为主的禅定来立教,所以说性说得详细而说命说得简略。这是不懂得命,说到底也是不懂得性。他们哪里知道,性和命原本是分不开的,道教fo教原本并无不同;神与气虽然作用不同,性命却是应当同时修炼的。
只有贤人的学说主张存心养性、修身立命;圣人的学说主张尽性至命。他们认为性是神的本始,神来源于性,而性是不曾表现出来的神,神由性而灵通;命是气的本始,气来源于命,而命是不曾表现出来的气,气由命而发出。身中的精气,静寂不动,是刚强、健壮、适中、正当、纯粹、精华的东西存在之处,是性所寄托的地方,是命的根;心中的神,只要有所感应便可通达一切,是欢喜、愤怒、悲哀、恐惧、热爱、厌恶、欲望等情感存在之处,是命所寄托的地方,是性的枢纽。由性到心,到神的在心中闪亮;由命到身,到气的在全身周流。所以,身心是精神的房舍,而精神是性命的根源。
性的创造化育与心相关联,命的创造化育与身相关联。人的见解、知识都出自于心啊,思考、忧虑、惦念、想象等,是心在役使性;人的举动,应酬都出自于身啊,说话、沉默、眼看、耳听等,是身在牵累命。命有身的牵累,就会有生有死;性受心的役使,就会有去有来。有了生死,就不能至命;有了去来,就不能尽性。
所以充满于天地之间的,都是能使万物生长发育的气,参谋协助于天地之间,生成和长育万物,这大概就是命的不断运动、永不停息的表现吧!生存的道理,就具备于这命之中。充满于天地之间的,都是灵性光明,上下照耀,日月大概就是性的光明而不昏暗的象征吧!知觉的机敏,就来源于性。不曾有性而以我所说的性为性,是性的本始;不曾有命而以我所说的命为命,是命的本始。
天是圆的潜藏着性,地是方的潜藏着命。人禀受天的空虚灵异而形成了性,禀受天地的中和之气而成就了命。性成命就,其中潜藏着神。命蒂结着元气,性植根于元神。把神潜藏于心中,把气聚集于身中,这中间有道存在。
性有气质之性,又有天赋之性;命有分定之命,又有形气之命。君子应该修养天赋之性,克制气质之性;应该修形气之命,去除分定之命。这些分开来说是两回事,合起来说是一回事,这中间有它的道理。因此神不离气,气不离神——我们身体中的神与气合和,然后我们身中的性命就会出现了。性不离命,命不离性——我们身体中的性与命合和,然后我们身中先天的性、先天的命就会显现出来了。
这种先天的性、先天的命,乃是我们的真性命。我们的真性命,就是天地的真性命,也就是太虚一气的真性命。所以圣贤们修持戒、定、慧三学而使心归于空,锻炼精、气、神而保养身体。身体得保,命的基础就会永远稳固;心无杂念,性的本体就会永远光明。性的本体永远光明就不会有来有去,命的基础永远稳固就不会有死有生。何况死而离去的,仅仅是我们的形骸罢了,而我们的真性命则是贯通日日夜夜、与天地匹配、贯穿古今的,哪里会有一点点泯灭呢!
我曾经观察过草木生长的情形:秋冬之时,草木又回到了它开始时的状态,回到了它生生不息的本原,这时,性就蕴含在里面了。性表现出神就会开花,再结了果实,命就又蕴含在里面了。我们自己身体中的神归附于神当中的性,这就叫做“归根复命”。我还曾用男女交合的事作过比喻:你的精液落到子宫之中,这是气使它们相合而成为命,你的性就蕴含在里面了。也就是阴阳二气相互结合,你的精液落到了子宫之中而成了性。这就是神妙结合的凝聚、不可预料的神奇吧!这就叫做性与命的神妙结合。
只可惜这种性与命神妙结合的道理不明于世,那些修炼性功的人便丢了命功,而且连如何修炼性功的诀窍都无从知道,又怎么能炼成呢!这些人,不是流于狂荡,就是失于空寂,不懂得命,最后又能归于何处!与此相反,那些修炼命功的人则丢了性功,而且连如何修炼命功的办法都不知道,又怎么能保住命呢!这些人,不是拘泥于有为,就是失于无为。不懂得性,又怎么能逃脱得了遭受劫难的命运!
就是释迦牟尼和老子刚开始的时候,难道也是这样的吗?我曾听说,释迦牟尼生在西方,也曾得到过修炼金丹的方法,于是性命双修,从事最上等的法术,号称“金仙”。吕祖也说:“只知性,不知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炼性功不炼命功,万世的阴灵难于进入圣者的境界。”哪里只是像今天从事引导的那班人,把肉体看成是性命而已呢!又哪里只是像今天只炼神或只炼气的那班人,分别把神或气看成性命而已呢!又哪里只是像今天自称既修性又修命的那班人,而只是把性命看成是性命而已呢!这些,都不仅对性命没有好处,而且是有害的。不懂得性命的真谛,实在是可叹啊!
所以我曾经说过,人在母腹中时,他的呼吸是包含在母亲的呼吸里的,是以母亲的性命作为自己的性命,而并非是一个独立的性命,到了出生之后,才成为一个独立的性命,然而也不是一个真实常在的性命。一定要在独立的性命中,养成纯阳之体,露出一点灵气,身与神相依而身不死,神与性相依而神不灭。由知性到尽性,由尽性到至命,这就是所谓“虚空本体”,永远没有穷尽的时候,即使天地有毁灭的一天,这个却不会毁灭,而且能返老还童、再造乾坤啊!所以,如果道家不懂得这个道理,就叫做“傍门”;fo家不懂得这个道理,就叫做“外道”。又怎么能与天地的道德相合,而与太虚融为一体呢!
唉!说到这里,关于性命的理论,己经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按语】
这是一篇关于性命双修问题的专论,而关于这一问题的理论,是气功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因此,我们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尽管作者对于性命、对于精气神的解释都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和唯心主义成分,但他所提出的性命就是神气、而性命双修就是精气神兼练的主张却是很可取的。这一主张在气功界影响十分深远,直至今日,仍是人们进行气功修炼的重要指导思想。文中用了相当的篇幅批判了只修性不修命和只修命不修性的偏向,认为这两种偏向所导致的结果,“非执于有作,则失于无为”,而只有性命双修,方是“最上乘法”。这就确定了性命双修理论在气功学中的地位。
-----------死生说
大众好生恶死,是因为不知道死与生是怎么回事。所以,生从哪儿来,死到哪儿去,一无所知。只是在生前一味地奔忙、算计,以致极大地损害了求生之道,不能逍遥自在地生活。所以在死后灵魂流落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不攻破这生死之关,终究要落入轮回之中。所以仙fo来到人间,急切地用关于生与死的原因,来让人们知道人生来自何处,去自何方,慢慢地把人们引出生与死的苦海。
《易·系》说:“探究事物的本原和它的归宿,就可以知道关于生与死的道理。”天下万物,本无始无终,这无始的始,勉强叫做“乾元”,也就是天地生成之前充斥于天地之间的灵性;而无终的终,勉强叫做“道岸”,也就是脱离一切烦恼的自由无碍的境界。生就生了,但它所以能生,固然是在这里;以至死就死了,但它所以又不死,原因也在这里。
如果不懂得这一点,就没有不随着生而存在,随着死而灭亡的,就会沉溺于恶道之中,而永无出头之日。人的生,是由第八识神阿赖耶主宰,死也是由第八识神阿赖耶主宰。人投胎时,这个识神先来,人舍弃身体时,这个识神随后离开。所以说:“走在后来在先而做主宰。”
《经颂》说:“人死时,善业使人从下肢开始变冷,恶业使人从头开始变冷。上下一齐冷到了心,人的生命也就完结了。”在这个时候,就像是活除去外壳,活掉到开水锅里,构成人的生命的各种元素,各自分散开来。精神离开形体之后,只看到世界如同泼墨画一样,分不清哪是东西,不知道何为上下。只见那有缘分的地方,露出了一点虚妄的光明——见到了光明也就见到了能感触到的各种有形质的东西,看到了这些东西便会出现种种念头,游移不定的情感就成了种子,藏起的各种念头就成了胚胎。投入母亲的子宫,禀受了气质——气马上就具备了地、水、火、风这四大,并逐渐形成了眼、耳、鼻、舌、身、意诸根;心灵上就具备了色、受、行、识这四蕴,并逐渐形成了业识、转识、现识、智识、相继识等意识。历经十月,胚胎己成,到时便会出生。出生之时,真是天翻地覆,人惊胞破,有如在山顶上行走时跌倒了一般,头朝下脚朝上撑持而出,囫囵一声,天性与元气便附着在祖窍上——白天呆在人的两只眼睛里而深藏在脑中,夜里潜藏于两肾而积聚于丹田。乳汁濡养着五脏,元气灌溉着六腑。婴儿的骨骼柔弱有如丝棉,肌肤滑腻有如饴糖,这是精气充足的缘故。婴儿看东西时眼睛可以一眨不眨,不停地号哭嗓子却不嘶哑,这是柔和到极点的缘故。这是初生的婴儿混混沌沌,单纯、平静、无知的表现,属阴,用坤卦表示。从一岁到三岁,增长元气六十四铢,一阳生于复卦。到了五岁,又增长元气六十四铢,二阳生于临卦。到了八岁,又增长元气六十四铢,三阳生于泰卦。到了十岁,又长元气六十四铢,四阳生于大壮。到了十三岁,又增长元气六十四铢,五阳生于夬卦。到了十六岁,又增长元气六十四铢,六爻都成了阳爻,这就成了乾卦。这样,窃取了天地三百六十铢的正气,加上源于父母的二十四铢先天的气,共得到三百八十四铢,用这个数字来与周天的度数相合而成为一斤的数目。这时,人己成纯阳之体,一点阴气也未萌发,精气充实,如果得到老师的指点,进行性与命的修炼,马上就可以成功了!从这以后,人的情欲一动,元气就会泄漏;而又不懂得应有所忌讳,总是贪恋不止。所以从十六岁到二十四岁,就耗散了元气六十四株,与姤卦相应。一个阴爻初生,各类事物都显明起来,淳朴之性变得浮薄,虽说离开根本还不算远,但“履霜坚冰至”的告诫巳经从初爻的由阳变阴显现出来。此时若能勤苦修炼,可以说是回来还不算远啊!到了三十二岁,耗散元气六十四铢,与遁卦相应。两个阴爻浸透、生长,阳刚之德逐渐消失;各种念头象蜂一样纷纷而起,本性之源在流失、涤荡。然而正处于血气方刚之时,志向、能力都使他能够做到办事果断,敢做敢当,如能勤于修炼,那么建立炼丹的基础也是容易办到的。到了四十岁,又耗散元气六十四铢,与否卦相应。天地不相交通,阴阳二气各自回到它的本位。阴在内执政,阳被驱逐于外。如能勤于修炼,那么危就能转化为安,而将亡的就可以保住。到了四十八岁,又耗散元气六十四铢,与观卦相应。两个阳爻在外,而阳刚之德已微,阴气在往上发展而正兴盛。如能勤于修炼,就可以抑制正处于兴盛势头的阴柔之气,而扶助已经趋向微困的阳刚之德。到了五十六岁,又耗散元气六十四铢,与剥卦相应。五个阴爻一起升,上面一个阳爻仅存。阴气泛滥,阳气仅得保存。若能勤于修炼,就如同把火堆积在快要烧完的木头下面,把雨施在将要干枯的禾苗上。到了六十四岁,卦已循环了一圈儿,从天地和父母那里所得到的三百八十四铢,而成为一斤数目的元气,已经耗散完了,又回到了坤卦。完全是由阴气主事,阳气还未萌发。如能勤于修炼,时时“采药”,时时“栽接”,那么,阴气到了极点就能产生阳气,上到了极点就能返回下面,就会变柔为刚,变老为强了!在这个时候,如果遇不到气功造诣极深的人,赶紧进行修炼,那么虽能保住余年,也全是靠食物来培补后天的精气,而不再会有先天的元气了,又怎么能长生不死?
以上这些便是虚化为神,神化为气,气化为血,血化为形,形化为婴,婴化为童,童化为少,少化为壮,壮化为老,老化为死,死又化为虚,虚又化为神,神又化为气,气又化为物,不断地变化,如同圆环一样无穷无尽的原因。
万物并非自己要出生,是不得不出生;万物并非自己要去死,是不得不去死。任凭他在人世间生、在人世间死,死上一万回,生上一万回,也不能脱离苦海。一世又一世,一生又一生,不断地轮回;无终无始,就象是井上打水用的轮子。所以,世人不知道生从哪里来,又怎能知道父母未生之前死从哪里来!知道死从哪里来然后才能知道生从哪里来。世人不知道死了从哪里去,又怎能知道死了以后生从哪里去!知道了生从哪里去然后才知道死从哪里去。造成死的原因,来源于生,造成生的原因,来源于死。没有死的原因就不会死,没有生的原因就不会生。生与死的造化相互关联,这是世人有生有死的原因;与生死的造化不相关联,这是“至人”脱离生死的原因。有生有死的是人的身体,无生无死的是人的心灵。恢复了厚道的本性心就会生,蒙上了痴迷的心性心就会死。所以仙人神fo怜悯世人,宣称人类和一切生物都有与生俱来的灵性,只是由于糊涂而不自知,使得天赋的本性不断发生改变;在六道中不断轮回而总不觉悟,于是世世陷于恶道之中,丧失了生命而成了恶鬼禽兽,灵魂进入异类的躯壳中,那最真实的人的根性,也不再居于人身。我应当用那至高无上的道理让众生永远摆脱幻想,能使自身达到如道家所说的“长生”、fo家所说的“不死”等等。
【按语】
这是一篇关于生死问题的论文。作者的观点,都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和唯心主义成分。但从作者对于生死问题的探讨中,我们却可以看出古代丹家对于这一问题的重视和追求长生的愿望,而这种愿望,对于气功学的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另外,文中对人的一生中元气消长变化的论述是机械的,但认为通过修炼可以增进人的健康的观点却是可取的。
-----------邪正说
大道产生出天和地,天地产生出人和物。天、地、人、物,本性相同。天有阴有阳,地有刚有柔,物有雌有雄,人有男有女。有了阴阳,就有了日月星辰;有了刚柔,就有了山川草木;有了雌雄,就有了胎生的、卵生的、湿生的、化生的各种生物,有了男女,就有了婚配和生儿育女的事。众生因为有了婚配就会有yin欲,因为有了生儿育女的事就会有恩恩爱爱。有了yin欲和恩恩爱爱,所以就有了波折和烦恼;有了波折烦恼,所以就有了一切苦难;有了一切苦难,所以就有了生老病死。
因此太上老君积爱惜生灵的德行,开了脱离尘世的门径,著作了经书,设立了法制,教导人返回到原始的朴素与质朴:一方面要毫无欲望地去观察其中的奥妙,一方面要有目的地去观察那孔窍;达到虚极、静极的程度,复归于产生万物的老根——道;及早复归于道便是重视积德,使生命的基础牢固;得道,静守心中,使其心虚,使其腹实,使其志弱,使其骨强;锉除锐利解除纷争,使光柔和与尘混同;收敛其气使之柔和,怀抱大道而不分离;明知其雄却甘守其雌,明知其白却甘守其黑,关闭欲望之门、堵塞一切感官,怀才而隐,不显于世。在昏昏冥冥中,人体内的精一天天产生,在恍恍惚惚中,人体内的精闭而不泄。一天天产生便一天天增长,闭而不泄就不会枯竭。通过练气功,精可化为气,气可化为神,神可复归于虚无。金、木、水、火、土五行和阴阳都不能控制。人可以与大道融为一体,超出天地之外。这就是老子“清静”“无名”的道。
到了东汉的魏伯阳真人,效法《金碧经》写了《参同契》,才有了“龙”、“虎”、“”、“汞”这些名目。到了唐宋,众仙辈出,各种丹经光辉灿烂,或横说或竖说,种种不同的名目,载于丹书之上,数都数不过来。归根到底,无非是道出了同出一源而名目不同的同一事物罢了!
德行才智超凡的师长阐发和传布教义,详细地加以解说,实在是想让人人都能领悟,个个都能修炼成真。竟不知名目越多事情就越复杂,书越多大道就越发隐晦。况且大多都是隐语,把他们的门搞得象个小洞,使学习的人没有缝隙可入,往往眼花缭乱,捉摸不定,总是发出望洋之叹。幸亏我的老师尹真人出来,想要连接大道的一丝一缕,来恢复“无名”的古教。于是剪除芜杂,集中丹经中最重要的内容,去掉各种比喻,单单把正确的解释显露出来,揭示和选取正确的道理,按照原有的丹经中的图重新绘图;不能用笔写出来的写了出来,不能用话说出来的说了出来——直接指明什么是“铅汞”,什么是“龙虎”,什么是“鼎炉”,什么是“药物”,什么是“采取”,什么是“抽添”,什么是“温养”,什么是“火候”,什么是“真种子”,什么是“真性命”,什么是“结胎”,什么是“了当”,……一个个清楚地加以阐明,一点儿也没有保留。后世有志于修炼的人,再也不会被丹经所迷惑了。况且那些讲气功修炼的书籍,汗牛充栋,讲理法的多,留下秘诀的少,开始时没有讲怎样下手入门,其次没有讲怎样采药结胎,最后没有讲怎样用一个最高的准则来加以整理。后人不知道练功的次序,怎么能攒凑得起来!所以不免就有后面的跑到前面、前面的跑到后面的差错和首尾颠倒的混乱。学习丹道一辈子,却找不到进去的门的多了!间或有入了门的,却不知道进一步登上台阶;有登上台阶的,却不知道进一步登上正房;有登上正房的,却不知道进一步进入内室。因此,次序的间题,是修炼的最要紧的事,怎么能缺少呢!我最喜欢藏经中这样四句颂词:“众生无边无际,誓愿使他们脱离苦海;烦恼无穷无尽,誓愿将它斩断;fo门义理永无止境,誓愿将它学习;fo教修行至高无上,誓愿取得成功。”世尊也说:“使众生都脱离苦海,然后就成了fo。”我由此而发出了一点点慈悲之心,尽数把老师教给我的秘诀彻底掀翻,满盘托出,来呼唤、招徕以后那些有缘分的人,使他们能重返天界而不沉溺于苦海之中,这就是我的愿望啊。其一叫“涵养本原救护命宝”,其二叫“安神祖窍翕聚先天”,其三叫“蛰藏气穴众妙归根”,其四叫“天人合发采药归炉”,其五叫“乾坤交媾去矿留金”,其六叫“灵丹入鼎长养圣胎”,其七叫“婴儿现形出离苦海”,其八叫“移神内院端拱冥心”,其九叫“本体虚空超出三界”。其中另有炼形、结胎、火候等口传心受的方法,以使九转还丹之功归于完整。金丹大道的口诀,到这里我已经全都说出来了!
如今修行的人,头戴高帽,身穿僧衣,不肯低情下意地请老师指点传授金丹大道的次序,只是用自己的无知来教导无知的人,从而走到了邪路上去。他们哪里知道所谓道法三千六百种,大丹二十四类,都是歪门邪道。只有这修炼金丹之道,才是条修行的正路。除了这条路以外,再也没有其它的路可以成仙作fo。所以法华会上,如来曾经指出:“只有这一件事是真的,如果还有个二那就是假的。”尹真人说:“九十六种外道,三千六百旁门。任凭它一切都是虚的,只有我这些是真的。”云房真人说:“道法三千六百门,人人都各自抓着一苗一根。可又有谁知道这小小的玄关窍,却不在这三千六百门之中。”
玄关大道,难于遇到最后容易成功可见效却慢,旁门小术容易学习最后难于练成可见效很快。因此贪财好色的人,往往执迷而不能觉悟。其中有爱好炉火的,有爱好彼家的,有观看顶门的,有意守肚脐的,有运转双眼的,有意守印堂的,有按摩脐周的,有摇动夹脊的,有兜擦外肾的,有转辘轳的,有三峰采战的,有食乳对炉的,有闭息行气的,有屈伸导引的,有三田还返的,有双提金井的,有晒背卧冰的,有服食仙草丹药的,有纳气咽津的,有内视存想的,有绝食辟谷的,有忍受严寒食用秽物的,有搬精运气的,有观鼻调息的,有离妻入山的,有定观鉴形的,有熊经鸟伸的,有餐霞服气的,有长坐不卧的,有打七炼魔的,有禅定不语的,有持斋断绝美味的,有梦游仙境的,有默默朝拜上帝的,有用咒语驱邪的,有见闻转诵的,有把吃自己的精液作为返本还元的,有把捏尾闾作为闭关的,有把炼小便作为秋石的,有把采女人经血作为红铅的,有为了壮阳用胞衣炼紫河车的,有为了打开关口用黑铅来铸雌雄剑的,有闭目冥心来练八段锦的,有吐故纳新而练六字诀的,有面壁而坐意图降龙伏虎的,有意欲升天而想乘龙驾风的,有要吞咽精华而采日月之精的,有步罡踏斗而朝拜星宿的,有按照卦爻的顺序按时调节阴阳二气的,有为将丹炼为金银而烧茅弄火的,有希望长生不死的,有立志白日升天的,有附着于现实境界执迷不悟的。有附着于超现实的境界流连不返的,有修持戒定智慧而希望得到解脱的,有祛除贪、嗔、痴而求清静的,有活着就想到西域去的,有死了想要登上天堂的……象这样乱七八糟,很难都列举出来。
道士和尚之流,凭着这一术一诀,就认为金丹大道不过是如此了。唉!这些人简直如同管中窥、井底观天,胡乱地撕扯、分解,终于把至高无上的大道分成了一段一段的、一门一门的,用他们的无知来指引无知的人,修瞎炼,不肯想想自己的错误,还要把错误的东西教给别人。因此王良器作了《破迷歌》,陈泥丸作了《罗浮吟》,钟离权作了《正道歌》,一一指出旁门诸术的错误,来挽救错误地走到邪路上去的过失。
在上面列举的那些功法中,也有那么几条可以拿来祛除疾病、救助老残、延长人的寿命、使人留于世上而享安乐,间或也有能够超脱人世的,不过只能成个蓬莱岛仙人、罗汉果罢了!所以傅大士说:“长得即使经过八万劫,终归也还是落个‘空亡’啊!”这是次一等的小乘功夫,不合乎大道的整体。所以张伯端说:“学仙必定要学天仙,只有金丹最地道。”
金丹之道,简易而不繁杂。以虚无为根本,以清净为作用,有所作为而成就它的开始,无所作为而成就它的结束。从头到尾,并没有什么高远难办的事。怎奈世上的人,大道本来很近,却要求之于远,事情本来容易,却要求之于难。背离光明而投向黑暗,这不是太糊涂了吗?
“金”是“坚”的意思,“丹”是“圆”的比喻,金丹是人身中的毗庐、真如乾天的面目。如来把它叫做“空不空”、“如来藏”,老子把它叫做“玄又玄”、“众妙门”。按照这个观点来谈道,才算得上至高无上的道;按照这个观点来谈法,才算得上最上一乘的法。三教中的圣贤,都从此中而出。修行的正路,哪有比这个还要正的呢!
我的本意,正是要乘着这光明盛世,和大家一起种下金丹的种子,共同结伴得道成仙。所以我写了这篇《邪正说》,来挽邪归正,连同我老师所传授的各图和诀窍,一一明白地指示出来,使众多学习的人能同讲炼丹的著作互相印证,一览而无疑啊!
【按语】
本篇主旨,在于明源流而辨邪正,以弘扬老子的清净无名之道。应该说,在作者所指斥“旁门小术”中,确有不少是贪财好色之徒用来骗人的把戏或荒诞不经的东西,如其中的“彼家”、“三峰采战”等皆是。但也有一些则是“可以攻疾病、救老残、益寿延年”的不同流派的功法,如“屈伸导引”、“熊经鸟伸”等等。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作者用以分辨邪正的标准是是否能够成仙作fo。这固然有自神其说的成分和门户之见,但从根本上说是封建迷信在作崇。此外,本文还有两点值得特别注意的地方。一是作者在写作《性命圭旨》时,注意到了以往历代气功学著作的共同的毛病而力图加以避免,这是这本书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是在本文中概括地介绍了金丹大道的特点和它的主要内容,这对我们阅读全书是有帮助的。
-----------请先生继续吧!
-----------收藏,谢谢!
-----------普照图、反照图、时照图、内照图
普照图上面的一层,直接指明了心源、性海窍的部位;中间的一层,直接指明了黄中、正位窍的部位;下面的一层,直接指明了关元、气海窍的部位。这些合起来叫“前三关”。返照图下面的一层,指出了尾闾、太玄窍的部位;中间的一层,指出了夹脊、双关窍的部位;上面的一层,指出了天谷、泥丸窍的部位。这些合起来叫“后三关”。马丹阳说“前三三,后三三,收拾起,一担担”,就是这个意思。时照图,表现阳气上升、阴气下降的机制,金、木、水、火四象环绕中土的妙用。内照图,指明五脏六腑、二十四椎、任督两脉,使返观内视的人知道有下手的地方。如果人不明了自身的穴道却要谈修行,就如同人还不能站立却要谈走路一样。从古以来的众仙人,对于上面这些都是口传心授,不敢公开地把这些穴道给别人看,这是害怕泄露天机的缘故。我的老师尹公,公开仙fo的正确见解,把众生一视同仁地看成自己的儿子,绘了这样四幅图,引导后来不知如何下手修炼的人,用意在普度有缘分的人,一同走出生死苦海。
【按语】
这一篇文字,是作者对“普照图”等四图所作的简短的说明。“若人不明窍而言修,犹人未能立而言行也”一语,说明了“明窍”在气功修炼的重要作用。那么,怎样才算是“明窍”呢?那就是要“妙窍齐观”,即不仅要知道各窍的位置和它们的种种异名,而且要懂得它们的妙用。下面,就这几幅图分别地来说一说。
1、普照图
本图中的文字,除上面正中的四句话以外,其余都是心源性海、黄中正位、关元气海三窍的异名。这些文字共分三层,从左边的“金乌”至右边的“玉芝”,及其上面的四行(在图内侧,左右各两行)算是上层,由左边的“真铅”至右边的“金华”,及其下面的两排文字算是下层,由左边的“华光藏”至右边的“西南乡”,及图外侧的四行(左右各两行)算是中层。
2、反照图
本图亦分二层:下一层所指为尾闾太玄之窍,在图中最下面的尾骨部位;而最下面的一排文字为此窍异名。中一层所指为夹脊双关之窍,在图正中之腰部写有“春中”(应为“脊中”)字样的地方。上一层所指为天谷泥丸之窍,在头部;图上面的文字和两边的两行文字为此窍异名。
3、时照图
图中左侧一段文字,讲了人身的元气依时间的变化而不断运行的情况:子时(23时至1时)属于复卦,气到尾闾……亥时(21时至23时)为坤卦,气归气海,其路线是由后循督脉而上,过头后循任脉而下的。图中右侧一段文字,讲任督二脉的起止、循行路线和它们的作用:一者为阴脉之海,一者为阳脉之海。文中还提到了打通任督二脉的意义和有关功法。
4、内照图
图中两侧文字,对重要的脏腑、关窍进行了解说,着重指出了它们在人体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些解说,是以中医学的有关理论为依据的。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