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集讲学、临诊和研究于一体的侣山堂
    

岐黄密室:集讲学、临诊和研究于一体的侣山堂

明清时期,我国中医药学全面发展,中医教育的形式也趋于多样化,并出现了“讲学”的模式。浙江首创中医教育“讲学”的是钱塘(今杭州)人卢之颐(字繇生,号晋公)。父亲卢复精通医学,之颐承父业,撰有《金匮疏论》、《学古诊则》、《痎疟症论疏》、《本草乘雅半偈》等多部医著,并以所撰著作为讲义,开讲医学。听讲者颇多,当时的不少名医,如张志聪、陈胤倩、张天生等都听过他的讲学。但真正形成规模并在中国医学史上留下重彩笔黑的是张志聪举办的侣山堂。

“侣山堂”是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张志聪在武林“胥山之阴,娥媚之麓”,即今杭州市城隍山脚粮道附近,建造的一座书院式建筑。

张志聪,字隐庵,生于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卒于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左右。志聪曾师从张卿子,尽得其传。张卿子,名遂辰,号相期,生于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卒于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他的家族本来在江西,从他祖父辈起,就在浙江钱塘定居了。张卿子医学造诣的由来,再一次验证了“久病成良医”的老话。《仁和县志》记载他小时侯体弱多病,多方求医也不见好转,于是他从小就注意阅读医书,希望能找到一剂灵方,久而久之,他竟然把从战国扁到“金元四大家”的著作都读遍了。自学成才的张卿子,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对伤寒很有研究。张卿子所收徒弟中,最聪明的是张志聪。

张志聪开办“侣山堂”的初衷是继承卢之颐的“讲学”事业,传授老师张卿子、卢之颐及自己的医术。但他祖上九代世医,据传先祖即为汉代名医张仲景,他本人是仲景四十三代孙,且已悬壶数十年,医术高超,患者本就门庭若市,所以“侣山堂”又成了他的门诊所。

张志聪丰富的理论和高超的医术吸引了众多求学者,《清稿史》记载:“志聪构侣山堂,召同志讲论其中,参考经论,辨其是非。自顺治中至康熙初,四十年间,读轩岐之学者咸归之”。生动地反映了张志聪建堂办学、论医讲经的盛况。这种盛况不仅让官办的中医教育机构相形见拙,更令传统的家传或带徒式教育望尘莫及。侣山堂开办的当年,当时已小有名气的医家高世栻即赶去投奔。高世栻(字士宗)生于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清史稿》记载他和张志聪一样,都是“久病成良医”。他拜师的目的性很强,就是希望从老师这里学到治愈自己疾病的良芳,结果,不仅病好了,而且“历十年,悉窥精奥。遇病必究其本末,处方不流俗”。此后,高世栻也应张志聪之请,在侣山堂讲学了。据有关史料记载,在侣山堂从学者常有数十人之众,老师不仅仅是张志聪本人,还邀请了当时负有盛名的张开之、沈亮辰等医家前往讲授。教学方法既有讲授又有论辨,显得生动活泼。侣山堂培养了一批学生,其中有史可考、医术不凡者就有高世栻、莫仲超等19人。志聪故后,高世栻主持侣山堂,一直延续到光绪年间。侣山堂教学内容集中反映在张志聪编撰的《侣山堂类辨》和高世栻编撰的《医学真传》中。这二本著作内容丰富,切于实际,兼顾了理论与临症,是医学讲授的好教材。

侣山堂办学不仅出人才,而且出成果。深获后世好评的医著有《素问集注》、《灵枢集注》、《伤寒论集注》、《金匮要略集注》、《本草崇原集说》等,这些著作开创了医学界集体创作的先河,在医学史上不失为一段佳话。师生之间在学术上一脉相承且代有发展,形成了重视经典,治学严谨的学术特色。

清初的杭州,由于侣山堂的延续近百年的中医讲学活动,造成了在海内外的巨大影响,出现了医学史上少有的繁荣局面。当时,医家云集,人才荟萃,盛极一时。清代王琦称:“自顺治到康熙之初四十年间,外郡人称武林(钱塘别称)为医薮.(《侣山堂类辨?跋》)。
-----------每观先生文都有收益,先生传播中医可谓不遗余力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