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转贴:从医案看雍正的病
    

岐黄密室:转贴:从医案看雍正的病

昨天浏览帖子时看到十三的病情分析,手痒痒就找了些资料,半抄半写的弄了点东西出来,就想顺便关心一下四四,可是感觉关于这方面的资料不是很明确,好像四四有点讳疾忌医的倾向,我主要依据《清宫医案研究-横排简体字本》这本书里的记载和分析再写一些我的想法。


首先比较明确的是雍正有耳鸣这个病的,雍正二年、六年均有记载,塞耳方、聪耳棉方,这两方应是治疗耳鸣的,其病因归纳起来有:虚、风、火、痰、淤这五个方面。 1体虚肾亏:素体不足或病后精血衰少或房室不节,耗伤肾精均可导致本病。由于耳为肾之外窍,为十二经宗脉所灌注,内通于脑。肾藏精而主骨髓,脑为髓之海,肾精充沛,脑海得濡则听觉正常,若肾精耗伤,则髓海空虚,即生耳鸣、耳聋。体虚所致耳鸣、耳聋亦可由于劳累过度或病后脾胃虚弱,或饮食失调损伤脾胃而致脾胃虚弱,致使气血生化之源不足,经脉空虚,不能上奉于耳或脾阳不振,清气不升,导致耳鸣、耳聋。 2外邪侵袭:外邪侵入常因肾虚之故。因肾与膀胱互为表里,外邪侵入膀胱经后,里传于肾,肾开窍于耳,故出现耳鸣、耳聋。亦痰火为患,常有两种情况:其一是素有痰浊而又复为恼怒所伤,其二是痰火兼有胃热,痰火因膏粱胃热上升,造成痰浊阻耳而致耳鸣、耳聋。3淤阻宗脉:耳者宗脉之所聚,血者运行于脉道,灌溉营养全身,维持机体正常功能活动。若经脉因某些原因发生淤阻,经气不能通于耳,则耳失去经气濡养造成失润、失聪,产生耳鸣、耳聋。综上所述,耳鸣、耳聋的发病机制肾虚是本,风火痰淤是标,与肝脾也有密切关系。(病因是抄书的,名忘了),根据四四采取治疗耳鸣的方法塞耳,应该是虚症,应该是此时身体正气已伤,大家可以想想身边的人容易出现耳鸣这个病的年龄群以及精神状态的话可以知道此时四四情绪是不稳定的,忧思郁结应该是不可避免的,并且正气不足,肾精已亏。(不知道大家对这个肾精亏是不是会有不好的理解,在中医理论来说肾精有先天和后天之精之分,是人体一身精华所在,故先天不足就是指先天之精不足,也就是胎里带来的不好,后天之精是指出生以后的惊起,两者和称肾精,而后天的饮食、劳累、情志及外感邪毒(当然也包括房落了)均可伤及肾精,这时四四的身体已经不是健康人了,至于最可能的因素分析来的话应该是情绪(愤怒、忧虑均伤身)、看后面来说四四的肠胃也不是特别的好,不知道饮食如何,当然房事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在外,但是四四在元年就有这个病了,好像那时应该没有这个心情。该病是个慢性病,而且不容易治好,估计四四的长期受该病的困扰了,因为要治好就是需要调理好身体,使身体壮实,并且保持情绪的稳定,这两点他好像都做不到。


再来看四四极有可能有“茧唇”这个病,雍正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总管李英传旨:问大夫们上茧唇的方,钦此。臣钱斗保.王炳议用辰砂益元散一钱.蜂蜜二钱,调搽,李英随奏过。奉旨伺候,钦此.    辰炒益元散—料  滑石末六两水飞 粉甘草末一两 辰砂末五饯水飞  共台一处研匀。  (参考)  益元散为刘河间所发明.原冶几气为暑热所伤,用以止渴.陈烦.降火,利窍:但此方用于保元气泻火亦甚妙,神明不安者,朱砂可镇之;故夏月伏暑,无病亦有服之以防病者。雍正以此方冶上茧唇,当系用其清虚火,解渚毒,生津液之功效。  雍正三年四月十四日,怡亲王交与院使刘声芳黄连膏方看台一,料.于十六日刘声芳进上边留下外,存一斤罐磕、系祁嘉钊方-(大家注意到没有这是给十三看腿的那个太医)  雍正三年四月十六日  黄连膏(搽热疙瘩,消肿冶茧唇。  麻油半斤  熟猪油半斤  大黄四两 绍脑五钱  冰片一钱    先将麻油炸黄连,大黄,炸透去渣,下熟猪油.黄蜡,搅匀,离火再下韶脑.冰片末?再搅成膏.(参考)  怡亲王修合此方注明可冶茧唇,与雍正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雍正皇帝以启砂益元散冶茧唇案似有连系,疑雍正常患此疾。(以上引自《清宫医案研究》)

《外科正宗》关于此病的记载是茧唇乃阳明胃经症电;因食煎炒,过餐炙煿,义兼思虑暴急,痰随火行,留注于唇,初结似豆,渐大若蚕茧,突肿坚硬,甚则作痛:饮食妨碍.或破血流久则变为消渴.消中难治之症。初起及已成无内症者.用麻子大艾炷灸二壮,贴蟾酥饼膏盖.日久渐消;内症作渴者,早服加减八昧九。午服清凉甘露饮。以滋化源.闩久流血不止,形体瘦弱,虚热痰生.面色薰黑,腮颧红现。口干渴甚者,俱为不冶之症也。该病在现代医学可属于剥脱性唇炎、唇癌等。因为没有看到关于症状的描写不知道病的程度如何。不过可以看到的是病因是和饮食不当(煎炸的东西多,就是油大的)和情志(忧思郁结)有关,不知道四四的饮食习惯如何,但我想他好像饮食不当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以后分析他的肠胃不是很好的好,本身不能吃那种饮食,估计还是和情绪有关,就是火大呀,这个孩子骨子里应该就是个急脾气,不知道康熙是怎么给改过来的。

还有需要注意的是第一个方中含有辰砂,又名朱砂,其主要成分是硫化汞,有镇惊安神,去疮痒的作用,但是本品有毒,是不可以长期大量应用的,如果用于涂唇,嗯,我觉得,嘿嘿,不知道这个方四四用了没,或是用了多长时间,这就不好说了。


再来就是我分析可能性应该存在的,但就是我自己的一家之言,只是说说我的想法,纯属推理,能力绝对有限,给大家看着玩吧。

我觉得四四和十三一样体内湿邪胜,故有皮肤疮痒的可能性应该是存在的。雍正五年十一月初十传旨要求合一些药,我觉得这些药应是四四平时常用的,大约有防中暑的,治口腔溃疡的,调理肠胃的,清肺火的方剂,有一味药在这些药中间,比较引起我的注意,那就是太乙膏这个方剂,太乙膏原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后来在《医宗金鉴》中有其加味方。为外科常用之药。冶八发疽.一叨恶疮软,不问年月深远,巳成脓,未成脓,贴之即效.蛇.虎.蝎.大.汤火.刀斧所伤,井可内服.外贴-发背,先以温水洗疮.拭干,用帛子摊药贴.仍用水下一粒:血气,木通酒下;赤白带下当归酒下;咳嗽.喉闭.缠喉风.功用:此药冶背痈疽,湿痰流汪,汤烫火烧,无名肿毒。一叨疮巳溃者生肌长肉.未溃者贴之即消,乃诸疮之神方也。(《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加味太乙膏功用:此膏冶发背痈疽.及一切恶疮,湿痰6流注.风湿遍身筋骨走注作痛,汤鞑火烧,刀伤棒毒,五损内痈.七伤外症,俱贴患处:又男子前精.女人白带.俱贴脐下-脏毒肠痈,亦可九服-渚般疮疖,血气癞痒者。(《御苑药方》,我不知道四四用的究竟是那个方,但总体来说这两个方均有治脓疮的功效。但是前一个方还有治疗赤白带下的功用,而后一个治疗遗精这也可以是有可能的。但还是要指出的是,药物配制过程中用到了黄丹,其主要成分含水银,还是只可外用,且不可长期大量使用,所以如果内服使用是危险的。

另外,雍正八年十一月  日,太医院御医臣秦世禄恭进经验二方:神灵膏,冶湿痰流注疮疡,银粉膏,冶子拔毒:屡试屡验,谨录二方    恭呈圣览-雍正八年十一月十七日,臣林砠成.钱斗保 保应膏(参考)  此方养血祛风,温阳敞寒,活血定痛,外敷以冶疗关节肿痛,当效 。(《清宫医案研究》)。还有部知道什么时间用过太乙紫金锭、癣药方(水银二两),这些方子均是祛湿毒的,所以如果是四四用这些药的话,那么他得湿毒疮痒得可能性就应该很大了。

其实看到这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孝庄晚年的时候因为得过不知道是什么样得皮肤病所以经常需要去温泉疗养,而且十三也是得过疮痒病的,他有一个儿子好像也是死于类似的病吧,似乎八也有过吧,还有清初的时候满人的天花出疹子的人很多,多铎也是死于天花,我记得当时看过有书分析说似乎满族人的体质是很怕潮湿的,好像是饮食习惯的问题,那么他们家这种病是不是有遗传性质呀。

还有就是以上方剂基本或多或少都有水银的成分,该药具有燥湿的功效,是外用药,而且不应该用于头部疾病,因为怕误服,并且不能长期服用,而且外用的话我想如果已经破溃流脓的话是不是也不应该应用呢,因为随着血液或体液的循环好像也是不好的吧,汞中毒的危害相信大家是都知道的,但我不知道当时是否有这类注意,如果四四未能注意并且确有其病,为了治病不加注意的话,岂不是变相的汞中毒,不用道士不也是这样了吗。唉,当时没有硫磺皂呀。

ps:YY一下,康熙晚年汉妃生的孩子多是不是意识到了该情况呢,呵呵。还有那么喜欢乾隆是不是因为娘的身体壮呀。但是十四的身体可是很好呀,一样的爹,一样的娘呀,德妃的身体不是也不是不太好吗。痰疾,就是情志不畅,脾胃虚弱。少劳,运化水湿功能受阻,停而为痰。

再说四四平时用的方剂有一些是调理脾胃的,并且还用过贴脐方,还有治疗中暑的香薷散的加减方药,结合他的平时一些习惯如畏暑喜凉,可能是早年中暑有过心理阴影,所以很怕再次中暑,所以有可能矫枉过正,这样非常容易造成湿邪停于体表,使脾胃运化功能失调,容易身重,不思饮食,大便不调,再加上素体虚,情志不和,更加加重病情。关于四四记载的那次大发病的表现来看,可能就是上述因素夹杂引起的。最突出的表现是寒热往来,寒热往来是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的一种症状。其与恶寒发热不同,后者指恶寒发热同时出现,而本证发热时不恶寒,恶寒时不发热。常见证型有邪入少阳,外感疟邪,湿热郁阻三焦;此外,妇人经水适来或月经刚净,热入血室也可引起寒热往来。【病因病机】邪入少阳:伤寒太阳病不解,传入少阳,或从阳明传入,因表邪未罢,邪气传里,里未作实,而邪处于半表半里之间。正邪交争,正不胜邪则恶寒,正胜于邪则发热。 外感疟邪:多发于夏秋季节,因感受疟邪,邪处于半表半里之间,正邪交争所致。素体阳气不足者先寒后热,阴气不足者先热后寒。 湿热郁阻三焦:湿热痰浊留恋三焦,伏而不解,致使三焦气化失司。邪半入里则现里热,邪半出于表则又恶寒。 热入血室:妇女月经适来或月经刚净,外感风寒发热,或在发热期内正值月经来潮,邪热乘虚袭人子宫,致使瘀热互结,往来寒热如疟。邪入少阳: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咽干,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耳聋目眩,舌苔滑白脉弦。治宜和解少阳。(抄书,名忘了),他的病可能是由疟疾引起的,但是没有典型的疟疾发病特点,典型的发病剧烈,很有可能这时身体非常虚弱,已经不能抵抗病邪了,就好比打仗吃饱的士兵才可以抵御外敌,吃不饱的话也就有心无力了。如果是疟疾的话,秋天发病比冬天发病的预后要好。也有可能是湿热郁结,也有可能是两种情况兼而有之了,贴脐方是雍正九年仍有使用来看,如果是四四用的话,那时应该还会经常有泄泻的毛病吧。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