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探寻京城神秘中医收藏
    

岐黄密室:探寻京城神秘中医收藏

藏品名目繁多但流通困难,藏友只有8人,圈子窄小———

  2007年8月的北京燥热难耐,而与喧闹大街一墙之隔的中成天坛假日酒店的一间会议室中,气氛却异常严肃。“这确实是任锡庚的亲笔真迹无疑!”“这本《舌苔志验》极其珍贵,自古以来中医研究舌苔的专著实在太少了!”“希望对任锡庚手稿的深入研究,能够揭开光绪皇帝死因的谜团”……来自中医科学研究院和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们,正在对清朝最后一任太医院掌印御医———任锡庚的唯一一套传世手稿进行鉴定。



  这套手稿在近期的神秘现世不但在中医界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波澜,也让人们将目光投向了“中医收藏”这一鲜为人知的领域。

  买时容易卖出难,狭窄圈子引发流通瓶颈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收藏逐渐成为人们热衷谈论的话题。小到烟盒、火花、邮票,大到明清家具都成为藏友们密切搜索的目标。然而在数以千计的收藏门类中,中医收藏则像被打入冷宫一样很少有人问津。

  然而在悠久的历史上,从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到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再到400多年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医都留下了大量的古籍、药方以及医用器具,具有极其珍贵的研究价值。

  这次因为曝光而轰动一时的任锡庚手稿,就是中医收藏界的一位资深收藏家张老先生(化名)的藏品。他告诉记者,自己的中医收藏开始于1982年,在目前600多件的藏品中,共分为中医“古籍”、“针”、“刀”、“医史杂项”四大类。其中古籍包括医书、药方、针灸挂图、医学广告。而除了这部御医手稿之外,张老先生还向记者展示了自己其他几件极其珍贵的藏品,而我们也可以借此了解到中医收藏的博大精深。

  然而凭借多年的收藏经验,张老先生逐渐意识到这个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他告诉记者,目前在全国从事中医文物收藏的只有8个人,这个收藏圈实在是太小了,并由此带来了很多流通环节的障碍。比如,自己多年来收藏的600多件藏品全部是依靠日常的个人收入而购得的,有一次,他偶然发现一本珍贵的中医古籍善本,想通过卖出自己多余的藏品来收购,可是藏品却始终无法出手。

  风雪长春,雍正审阅的针灸挂图

  谈到自己涉足中医收藏领域的第一件藏品———被雍正审阅过的针灸挂图,张老先生便从1982年底的一趟东北之行讲起。当时,原定的行程因故往后推迟了1天,就在即将离开长春的最后一个风雪交加的清晨,张老先生推开了长春某古籍书店的大门,经理没想到这样恶劣的天气还有人会光临,于是热情地迎上来,并拿出一幅刚收到的针灸挂图。

  当时并未涉足中医收藏的张老先生,凭借自己的知识判断出,眼前这套以真人的形体为模特、准确标示人体穴位的挂图对针灸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研究意义,于是与经理简单过招后,花2.5元买了下来。

  事后张老先生了解到,这是一幅清朝雍正年间的木板针灸挂图,当时由于市面上的针灸挂图泛滥,版本很多,为了正本清源,雍正皇帝颁布圣旨责成太医院重新编修。在这幅针灸挂图上有清“内务府收藏”字样,并有当时“广储司”(即广泛储藏物品之意)所存物品编号,图下还有清大臣将此图进呈给雍正皇帝时手书的百余字说明,可见这张针灸挂图就是编修后呈给雍正皇帝审阅的初稿。

  这幅针灸挂图用的是细棉帘纸,土黄色,长130厘米,宽50厘米,共四幅。分别标示出人体前、后、左、右四面的针灸穴位,在挂图下方盖着3个10厘米见方的大印,其中一枚正是太医院印。

  这件针灸挂图的珍贵还在于针灸到清代后期开始日趋衰落,特别是清代中叶后,针灸疗法被视为医家小道,一些封建卫道士们认为袒胸露背有伤大雅,不合礼教,在“龙体”上进行针刺、火灸也有失体统。1822年,清朝道光皇帝一纸禁令在太医院永远废止针灸科。因此,这张针灸挂图对研究清前期的针灸发展有重要价值。

现身鄂尔多斯草原的中华第一针,扁针《史记·扁鹊列传》中记录有春秋时期著名医生扁鹊的具体医案,其中说到“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这里“厉针砥石”的针就是传说中的“扁鹊针”。但从《史记》以后,和扁鹊相关的实物和史料却极其稀少。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扁鹊针”又显露出它的身影,而这一次它现身于遥远的鄂尔多斯草原。当时的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在业余时间一直从事古代青铜兵器的收藏,一次偶然的机会,张老先生见到了一件被这位主席误以为是类似“飞镖”之类的“小兵器”而转手相赠他人的文物。这一看,大吃一惊,只见该针针体直径约3毫米,长约13厘米,针头粗钝,针尾铸成喜鹊形象,工艺精美。张老先生当即意识到,这就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扁鹊针,于是高价将其收入囊中。

  事后,世界针灸联合会终身名誉主席,原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王雪苔教授表示,这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品相最完好的扁鹊针,并称其为“中华第一针”。

  让切割变得行云流水,砭针与最早的手术刀

  在张老先生若干中医器具的收藏中,一件一边是尖,一边是刃,中间有“缺口”的黑色小石片引起了记者的兴趣。张老先生告诉记者,石器时代有一种石制的生产工具,有锐利的边缘和突起,当它被用来刺激或切开人体某一部位达到治疗目的的时候,人们就把它称为“砭石”。唐朝柳宗元在《报崔黯秀才书》中曾说到:“吾不幸蚤得二病,学道以来,日思砭鍼攻熨”。这里的“砭”指的就是眼前这块小黑石头。

  砭针是中国最早的医疗器具,但并不是所有的石头都可以做成砭针,古人认为只是今天山东省泗水地区产的石头才有治疗作用。

  在古代,锋利的砭针是用来割开化脓皮肤的,在医学条件并不发达的古代,用砭针切割后的伤口会留下明显的割痕,因此不会使患者的皮肤或肌肉组织撕裂。经过试验,用现代手术刀切割的伤口需要5-7天的时间才可以愈合,而砭针中的磁场和远红外线则使这个时间缩短到2-3天。

  张老先生告诉记者,这块砭针是1990年在山东收藏到的,当时有人把这块不起眼的石头当做一把石斧,所以并没有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尽管砭针是用来切割化脓皮肤的利刃,但是还称不上是最早的手术刀。在张老先生众多的藏品中,有一把青铜骨柄刀才是真正意义的古董级手术刀。这把刀长25厘米,刀片厚3毫米,整个刀身用青铜打造成柳叶型镶嵌在一根骨头中。由于工艺十分精致,刀身与骨头之间严丝合缝,再大的力气也无法把刀身从骨柄中拔出。更为特别的是,这把青铜骨刀的外型与现代手术刀十分相似,据说这种形状便于医生在手术中单手操作,而柳叶型的刀片也使切割变得更加锋利。

  “捡漏”的心得,灌药器和耳挖勺

  在中医浩瀚的历史文物中,尽管古籍和针灸占据主要地位,但医史杂项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张老先生的医史杂项收藏中,有两件非常有意思的藏品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其中一件长12.6厘米,宽6.4厘米,高2.7厘米,壶身呈扁圆形,有盖,盖与身有能转动的钮相连,猛一看像个紫砂壶。张老先生告诉记者,这件宋代的“茶壶”的学名叫灌药器,是用来急救的。当病人重度昏迷时都是牙关紧闭的,这时要把药物尽快送进病人嘴里,靠的就是这种灌药器。一般先把丸、散、膏、丹等中成药放入壶中加水研磨溶解,然后用尖状的壶嘴撬开病人的牙齿,就可以顺利的把药灌进病人嘴里了。

在张老先生的收藏生涯里,很多被他视若珍宝的东西,都是从旧货市场上花不多的钱“淘”回来的,这在古玩行叫“捡漏”。

  1998年,张老先生在古玩市场闲逛中,无意间发现了一枚铜针,拿在手上仔细一看又不是针,这物件长12.5厘米,有3毫米粗,一端是个镂空的小圈,另一端是只青,十分精美。古玩商说,这是一个农民在田里干活捡到的,可能是民国时女人头上别的簪子。凭直觉,张老先生感到这物件似乎和中医沾边,最终以5元钱的价格成交。事后经查阅相关资料证明,这是一枚清前期的挖耳勺,而张老先生的不少藏品,都是这样被他慧眼识中的。


来源:北京科技报 记者:魏刚
-----------【星岛网讯】满清末年皇帝光绪的养身泡脚秘方,被拥有庞大足疗连锁店的北京千子莲公司,以两百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购入,未来有希望成为继白凤丸与川贝枇杷膏之后,另一个热销的中医配方。

  一纸药方 商业价值难估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千子莲公司号称在全国各地拥有两百家分店,员工超过三千人。当清代最后一位御医任锡庚的手稿8月重现江湖后,千子莲公司就积极与古物经纪商唐克强联系,希望购得任锡庚为光绪帝调制的洗药方

  由于光绪帝体弱多病,因此任锡庚特别调配了泡脚养生的药方,该帖洗药方的功效在于,透过清洗与热水浸泡,让药效进入体内,调理内分泌、滋阴理肾、平肝火。洗药方的配方就是千子莲这次购买的商业机密,因此仅公开部分药材,包括名贵的红花,以及一般常见的白葱、海盐等等,共11种中药。

  千子莲公司总经理徐波表示,该公司将把洗药方以商业途径进行推广,希望未来能像乌鸦白凤丸和川贝枇杷膏一样,从一纸药方中挖掘出商业价值。

  经纪商唐克强指出,《任锡庚御医手稿》是一位刘姓老收藏家于1980年代在市场上所购得的,其后珍藏了二十多年,从未公开。

  刘老先生曾经抄录了部分洗药方的成分,前去请教北京一位老中医。老中医见到药方后,大感震惊,不断询问药方细节,但刘老先生并未再多透露些什么。过了几天,刘老先生再度前望老中医住所拜访,希望更进一步请益时,老中医已然过世,此后就再无人能解药方的玄妙之处了。

  该部《任锡庚御医手稿》共有二十多册,分为《中医药史研究》、《医药临床部分》、《儒家养生学》、《清末民国中医药史笔记史》等四大部分,除了纪录御医任锡庚毕生所学与宫廷秘方外,更有光绪、宣统和慈禧三人的病历笔记。

  御医手稿问世 动摇中医史

  中国人民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宋平生表示,任锡庚手稿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甚至能了解光绪帝的死因,对清末历史研究有重大的影响。中医科学院的专家也对这位刘老收藏家大为推崇,认为他三十多年来的苦心搜集,有很多珍品甚至可以改写目前的中医史。

  虽然珍藏无数非常有历史与商业价值的古老中医秘方,但刘老先生行事低调,从不公开谈论,近年来年事已高,所以才公布部分珍藏,然而目前收藏者也仅愿意公开任锡庚的洗药方与专治鼠疫的鼠疫辨略。在鼠疫辨略中,任锡庚甚至可以用针灸来治疗当时流传的鼠疫,这是现在中医学界尚难以进行的治疗方法。

  御用秘方 造福关节病患者

  任锡庚手稿是目前唯一传世的清代掌印御医手稿,因此上个月重现江湖后就吸引了不少目光,中医科学院与北京故宫博物院也派出专家进行鉴定。

  另外,任锡庚手稿的面世,也将重新修改目前中医界所广泛流传的配方用药。例如有一帖《健步虎潜丸》,是民国时期所广泛流传,能通经络、活气血的关节治疗良药。但是任席庚手稿中这帖药的配方就与目前流传的有所不同,相信在经过御医手稿的更正后,患有关节病痛的老年人,就能享用皇家等级的治疗了。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