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旋转统一论——独具一格的方法论
    

岐黄密室:旋转统一论——独具一格的方法论

旋转统一论
——独具一格的方法论
向天清
              郑州市郑花路29号1—50信箱   (  河南郑州  450012 )

摘要:中医学与母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一起,至今尚未建立一套独具自身特色的方法论体系;目前备受外来文化及方法论的摧残和冲击;尤其严重地表现在中医药领域。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医药及现有方法论存在两大严重缺陷等问题的研究和分析,同时也发现新方法论建立所要面临的三大难题,以及特别需要强调的三个先期(决)必备条件问题。加之笔者传奇的治学经历,留意到火神鼻祖郑钦安与医圣张仲景同样居住盆地,共具有盆地意识。其依据的典籍和思想都与中原和中原文化有一定关系,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医药的本质。可以讲火神中医创立于四川,根在中原,同时证明中原也是中医的故乡。中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源地,自古以来都具有不可取代的核心地位,呈现出显著的放射,发散,旋转,统一,动态,发展的枢纽特点。如天下功夫出少林,洛阳牡丹甲天下。再加上其文化的传播途径及影响范围,在方式上有着突出的旋转统一性(论)特征。由此创立了独具一格的方法论体系。以此方法论体系与现有方法论对比,旋转统一论可以作为战略性主导地位,其他方法论都可纳入其中,并保持其原有特长和优势,适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本篇旨在利用这一方法论体系针对中医药发展中的科学性、传承、中西医结合、政策制定和管理......以及肿瘤、经络的实质、艾滋病、心脑血管病、大小剂量都可愈病......等等现实和临床中的重大难题给出比较圆满的方案和解释,以期揭开中医药一些原有的传统神秘,避免人为的故弄玄虚,利于更好地发展和管理。同时对近年来提出的国家发展战略——“中部崛起”以及重新认识中庸等也作了诠释。旋转统一论的创立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方法论体系,对中医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在理论上有了根本保证,以及对发掘这些宝库提供有力的工具和武器,成为开启中医之门的金钥匙。更为重要的是发挥了太极思维的价值,给世界提供了一个与其他古典传统文化和民族医学无与伦比的方法论体系,并且是十分优质的,为促进和提高人类医学的发展增强了动力。对其进一步研究,将会揭示中医学的起源问题,以及更有利于开展多学科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旋转统一论   中华传统文化  方法论  盆地意识  中原文化   独具一格  火神中医

[ Last edited by 一源 on 2006/10/22 at 18:14 ]
-----------盆地效应,聚气藏精。
独具慧眼!
-----------引    言
  大家知道、儒、释、道、墨、法、医、理学、玄学、河洛、黄老、易学......等等学术思想汇集成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整体。在此基础上孕育出的中医药文化,因受“多元一体”文化特点的影响,与母文化一起,至今没能形成一套完整统一的方法论体系。
  由此,在当今的发展中,引进的外来文化和方法论加速了对中华传统文化及中医药的摧残和冲击。尤其严重地表现在中医药方面的问题。大量劳民伤财的研究和毫无意义的争论还在继续。让世界了解真正的中医也因缺乏必要的桥梁和联系,沟通和理解一直处于非常尴
尬地境地;导致这种现状的根源是未有建立一套独立自主的方法论体系。
      而目前现有的方法论却存在两大严重的缺陷:
      一是本土方法论的不足。即中华传统文化中原有的方法论:如阴阳,五行......等等。这些方法论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体现了自身价值,但都并不完整,过于独立,不能相互统一在一起,因此只是一种联邦制的方法论体系。只能各自解决一方面或一阶段的问题,难于协调统一,导致标准不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这些问题如能得以解决,显然具有突出的本土优势。因此,老一辈的研究者曾发出了强烈的呼唤,同时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二是外来方法论的不足。近现代我国引进了几大方法论:如老三论(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新三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和突变论)及新新三论(分形论、超循环论和混沌论)等。
  由于这些方法论过于单一,更多的只适合于一些学科应用或部分学科的相互联系。终因并非本土文化所产生,有些水土不服,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相比,显然存在着先天不足和幼稚。尽管中医学界在一些方面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来研究,终因其自身本质的缺陷未能改变而发出叹息。结局可想而知。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新方法论的建立,首先要面临和具备解决以下三大难题:   
    具有数千年文化底蕴的中华传统文化已形成了坚固的堡垒,要想突出重围是最大的难题之一;
    其次,由于中华传统文化与其他子文化如中医中药等的关系非常紧密,要想建立新的方法论,必须同时具有方法论的三个层次,即:①高度的哲学层次;②一般的普适性层次; ③具有专业的突出特征,如中医药学等;
    对现有联邦制方法论的统一.要想建立新的的方法论,必须把现有的方法论如阴阳,五行.......等统一在一起,使其不自相矛盾,又能发挥各自独有的优势。此为难题之三。
      在创立新的方法论之前,还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一方法论必须能符合以下三个必备的先期和先决条件:
      ① 能够阐明人体生命气动力之原理;
      ② 解决中医药的疗效机制问题;
      ③ 适合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
      这些条件的① ②已分别在《论旋转统一的气动力学——中医学的基本原理》,《论旋转开放的圆体——中医学的结构逻辑》中作了论述和阐明。以后将在第③方面作一重点论述。
      因此,要想建立新的方法论体系,就务必在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界里寻找突破口。毋庸置疑。
      从一定程度上讲,方法论来源于思维。思维取决于意识,意识来自于深厚的地域或传统的文化基础,而中医药学源自中华传统文化。有鉴于此,创立新的方法论也只有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寻找支点,才是必然的选择。
      历经多年的沉思,从盆地意识到中原文化特点及传播方式和影响力,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源头的寻觅和各组成部分的梳理,再加上个人的成长环境和传奇的学习和研究经历,终于发现了独具一格的方法论体系——旋转(开放)统一(以下简称旋转统一论)。
      原有的方法论的应用将被证明是不完整的。因为按照这里所要阐明的观点,这一方法论是战略性地。所发挥的作用将是处于主导性地位。原有的方法论只是其中的组成部分,在某个方面或阶段,也各自发挥他们各自所独有的特点,但前提条件是在这一方法论为整体主导性的基础上。
      这里所要阐明的观点——像原有方法论一样——是以方法理论为根据的,因为任何这种理论所讲的都是关于中医,中药,中华传统文化以及自然规律的相互关系。对这种情况考虑不足,就是旋转统一论在目前理解和应用障碍的根源。
      下面我来叙述一下我的思路和经历的过程。先从基础部分讲起。
一、基础部分
      1. 旋转统一论的建立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众多门类中,与其关系最为紧密,又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当属中医。而在中医药领域,开创理法方药,辨证论治的鼻祖张仲景,其学术思想在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仍在继续指导着中医药的临床应用,学术地位举足轻重。其学术思想基本代表了中医学的渊源本质。
  他的理法方药,辨证论治体系是如何建立?思想依据是如何产生的?历代各家对此理解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对其成长生活在南阳盆地却没有异议。
  直到清末,四川的郑钦安学医师承大儒刘止唐氏。受其指示,深研《黄帝内经》,《周易》太极和仲景立方立法之旨。郑氏尤其服膺仲景之说,并窥透其秘,明示理法,以善治疑难重症而闻名于世。被当时医家尊称为“附先生”,后世医家视其为“火神鼻祖”。  
  无独有偶,郑钦安成长生活在四川盆地,张仲景是在南阳盆地,在跨越一千多年的历史时空,两位中医大师的思想却达到了相通,主题方面惊人的一致,这是共同点之一;另一方面,郑钦安同时深受《黄帝内经》,《周易》太极的影响。在仲景时代之前,应该说这些书籍和其思想也是当时的主要内容之一  ;因此,处于不同时代的两者在这一点上也是相通的。
  我们先来看两者的共同处之一:成长生活的环境都是盆地。盆地一词:指被山或高地围绕着的平地(《现代汉语词典》商务版),而思维学方面讲究地域性的思维意识,把它拿来引用赋予了新的含义,称之为盆地意识。从此处来讲,张仲景和郑钦安都应具备盆地意识。
    再来讲一个与盆地意识有关的儿时游戏:捡上一个石子放入盆里,端起来晃动,只要石子不出盆子,千变万动最终石子都会落在盆底儿。这是一个非常客观的现象和规律。思维意识也同样如此。
  此外还有一句俗语:秀才学医,笼中抓鸡。大家可以想象只要鸡在笼中,手臂所能顾及,左旋或右转最终鸡是跑不脱的。这一事例只是说明学医关键在于思维的空间框架和找准参照的依据和根基。与盆地意识同样道理。同时也都充分说明了盆地意识所具有的这些特征和规律。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两位大师的共同点之二:文化基础的影响。在两汉时期和清朝的四川盆地,道教都是很盛行的。再一方面都是与《黄帝内经》《周易》太极的关系也很紧密。而两部经典著作或其思想都根在中原及中原文化。尽管学界对《黄帝内经》的作者是伪托黄帝一说基本持一致看法。可《黄帝内经》的内容里东南西北中及其外延是以“中”为根本和核心这一观点都是没法辩驳的客观事实,恰恰这是中原及中原文化核心思想的根基。还有对《周易》太极的成书地是在中原的羑里(即河南安阳),也是毋庸置疑的。加之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都与中原文化有着不容回避的事实存在和关系。由此也可以讲火神中医创立于四川,根源在中原(河南);同时更证明了中原是中医的故乡。
  大凡有突出成就的人物,都是在认识和思维或具体方法上有着超常的战略高度或达到极致的做法。知行的旋转,开放和统一,浑然一体。从某种程度上都是相同或接近于一致。道在于一。
  中原大地,曾出过为数不少的风流人物,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各个分支的领军大师。东有庄子,老子的故里在民权和鹿邑;西有诗圣杜甫故里在巩义,玄奘的故里在偃师;南有画圣吴道子,仅在南阳就有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以及商界的范蠡,还有军事方面的孔明(诸葛亮),鲁山的墨子,长葛的钟繇为楷书鼻祖,漯河的许慎,还有相传的淮阳太昊陵是纪念人祖伏羲氏。北有羑里(即安阳)创立太极的周公,怀庆府地的朱载堉,南乐的一行;中有新郑的黄帝故里;......
  这些人物的出现都在中原文化的腹地,带有明显的文化特征和独有的地域意识。尽管有些还存在争议,但并不影响中原本身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源地。   
    我们再来看中原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和传播态势。
  儒学创始人孔子、孟子,但其思想起源于中原,不仅表现在孔子问礼于中原,至今在河南洛阳老城尚存有“孔子问礼碑”。鲁国是周公的分封地,他带去了中原文化,对孔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而使孔子很崇拜周公,并口口声声说“吾从周”,进而有孔子的中原游学和讲学,由此大大开阔了其眼界,这才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说,孔子的“述而不作”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他的学说起源于中原。
      客家文化的源头也在中原,如今的郑州已是广大客家人乃至全球华人寻根问祖的圣地。
  据历史记载和考证所知。起源于中原河南的姓氏共有1500多个,在当今中国100个大姓中,有近80个姓源于河南或有一支源头在河南。地处中原的河南是中国姓氏发源地最多的省份。如有“天下郑氏出荥阳,荥阳郑氏遍天下”之说。
  据近年来的考古发现并得到学界的一致认同,中国的八大古都,地处中原的河南就占了一半:洛阳,开封,安阳和郑州(另外是北京,南京,西安和杭州)。
  中原所处的位置,是华夏九州的中心——豫州 ,又称中州;五行的中土;五岳的中岳——嵩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腹地和发源地。四季最为分明,更符合自然变化规律,其地理和文化特征自古以来都具有不可取代的核心地位,呈现出向四周放射、辐射、发散、传播的态势。形成一个旋转、开放、统一的发展格局。同时“和合文化”、“水土文化”、“中庸文化”等也是中原文化的典型代表。
  由此就有“知中原者知天下”,“知豫(中原)人者知国人”。另有“ 天下功夫出少林”,“洛阳牡丹佳天下”等等。以及“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典故均出自中原。就连河南的方言,如常说的“中”,“中不中”,也是全国最为独特的,简洁明了,一语中的,带有突出的核心特征。著名相声大师侯宝林的一段相声最为形象地说明了这一问题。一人半夜上厕所而惊醒了其他人,就有一段有趣的对话:
    甲:谁?     乙:我!
  甲:咋?     乙:尿!
    通过以上这些事例和文化特征及其相互联系,并注重核心这一优势,表现出动态,旋转,开放,统一,和谐,整体,系统的发展态势。我们可以总结出其中共同遵循的方法论的规律——旋转统一,同时也是在说明创立这一独具一格方法论的依据。
  故此,我们给旋转统一论下一定义:
  由一个有形或无形的点或区域的基础上,以此为核心,形成有机,生态,整体,恒动,旋转,开放,统一,发展,和谐,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有限或无限外延,呈现放射,辐射状整体的特征,既是平面,也是立体,并且是多维的。
  旋转统一论的产生,完全是在以东方古代哲学的理论为依据,并紧扣中华传统文化在民间,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为基础,全面符合人体生命气动力,中医药和自然宇宙的统一性原理(这些内容在《论旋转统一的气动力——中医学的基本原理》,《旋转开放的圆体——中医学的结构逻辑》中已有叙述)。因此,同样适用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
      同时也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太极思维的价值。
      此外,在数学的表达上,我们的老祖宗把这一方法论的式子和标准答案都早已公布,遗憾的是并未引起后世足够的重视:
          4                     9                2
          3                     5                7  
          8                 1              6
  任何相连三部的数字相加得出的和都是相同的。最为突出的特征是其整体核心的数字固定不变,呈恒定恒动的。并且四个正向方位的数字都是具有生发的阳数(奇数),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这也是中医学的数学模型,不只是平面的。围绕核心的对立双方,用数字来以偏纠偏,以达到三部的整体统一。中药治病的原理即在与此;西药作用的根本缺陷也在于此。
      这是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模式,也是世界上其他传统文化和任何方法论都无法比拟的。
    我们再来看旋转统一论与其它方法论的对比,
    2.旋转统一论与其它方法论的对比
  与其对比的方法论对象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原有的方法论,另一部分是现代引进国外的方法论。
    ①先来看中华传统文化中原有的方法论,如阴阳,五行等。
  阴阳作为方法论只是在定性的方面(也带有定位的特征)的无限外延,实际上相互对立统一的,并且是围绕在一个核心,而他们的缺陷正是少了明确这一核心。五行是定位定性类比的无限外延的层次,是在阴阳的基础上前进和具体的细分的结果,但仍然是缺乏一个明确的核心。
    在传统文化原有方法论方面,基本都是基于缺乏一个核心或起点作为参照系,其发展和应用是难以把握和操作的。 因而给人的印象和实际应用都是虚无飘渺,其根源是核心的未有确立,缺乏参照系而没有依据和根基。
      此外近几十年来,我国学者在传统的基础上也创立了一些方法论,其致命的缺陷也大致如此。
      尽管它们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价值,但在整体上是不全面的。也正是这些缺陷使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给人的感觉都是笼统而模糊的,玄之又玄,故此也严重的制约了其自身应用的发展。
      旋转统一论的建立,将有效的避免和解决以上这些原有方法论的缺陷和不足。并且把它们固有的优势纳入到这一方法论体系中来,充分发挥它们的自身价值。同时,对进一步利用和开发旋转统一论的应用范围和价值的发挥奠定了根基。
    ②对现代方法论的对比
      再来看于现代方法论的对比,在老三论,新三论,新新三论中,目前中医界研究最为热门的是系统论,我们就以系统论作为主要的对比对象,其它的那些方法论因过于单一,在其所属的学科中显示了其独有的优势,但在中医学界的研究多是经过短暂的引用后,也发挥了它们的一些优势,但因其过于局限而逐渐放弃,并未达到人们所预期的目的。
      系统论至所以受到国内哲学界和中医学界的青睐主要是基于其注重整体性和部分 (局部)与部分(局部)联系的系统性;另一方面是与中华传统文化及中医药的特征最为接近的。
      现代对系统论的众多研究中,也对系统论的定义表述有数十种,但这些定义基本归结为以上两点,虽然也含有动态性,但在动态性方面并未能明确是如何运动的,尤其是对生命体的阐述方面是无能为力,这一创立之初的先天不足,导致了在中医学界的引用更表现其缺陷的突出。
      尽管系统论在众多方法论中其优势最接近于中华传统文化及中医药的特征,但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整体有一定差距,具有相当的笼统性和模糊性,不能对各部分的性能和规律直接予以解释,只是表现在一种事物系统关系之间的相互联系而组成为整体的一种方法。缺乏一个核心和参照系,尤其是不能对人体生命原理和中医药的疗效机制作出合理的诠释。
      总而言之,系统论的现代定义并未超出多少一般系统统论创始之初所依据的那些根基。正如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常用亚里士多德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来说明之。数十年来的发展也没有对其有根本上的补充和改善。
      由其本身的发展和溯源来看,系统论的整体和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整体不同于要素之和等特征,而这些特征只是中医及中华传统文化本质的一部分,在中医的原理,中药的疗效机制方面,也不能进行全面诠释尤为突出。因此中医及中华传统文化对引入系统论及系统思维只是暂时和局部的,从根本上是不适宜的,甚至可以说其先天的缺陷对于中医药整体发展是致命的,或者说只是一个过渡阶段的替代品。只能把中医药从传统的笼统与模糊引向了现代的笼统与模糊,并且带有明显的西洋风味,更具有迷惑性。从根本上对中医药的发展无补。而近年来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社科和中医的研究机构以及中医学界的一些权威人士却在极力推崇系统医学,这是严重的战略和方向性的错误,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而及时的修正,必将严重影响到中国中医药未来的整体战略性发展。
  而只有在旋转统一论为主导性战略的前提下,系统论与其它一些方法论一起,所具有的突出特点和优势只能作为是构成其中的一部分,才能发挥出各自最大的价值。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把系统医学作为是未来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方向的话,显然是拿着具有数千年中华传统文化根基的中医药学自我降低了层次。而现代医学提出用系统医学紧紧向传统中医学靠拢,显然是他们发展的一个进步。
二、实用部分

旋转统一既是方法论,又是原理和规律;既是理论,又是技术手段,其应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既适合于过去,也同样适用于现在和未来。
      本着从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医中来,再到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医中去的应用原则。但限于篇幅,其实际应用部分将重点只能放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某一个方面展开。
      我们就以中医学为例,围绕其现代发展中和当前面临的一些疑难重大问题来做以阐释。尤其是对科学性、中西医结合、中医传承、经络的实质、大小剂量都可愈病......等等难题。
1.中医学的科学性问题
人所共知,中华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医学。而关于中医学在近百年来的科学定性问题,一直是倍受非难和争议。一些有影响的文化人物的参与,使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以至造成的影响和危害至今还是根深蒂固。给中医的自身发展和管理,造成了极其恶劣的信念危机和前进中严重的障碍问题。
    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源是这部分人大多是受西方近现代思想影响,错把知识当常识。目前更是如此。
    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医学有几千年的历史,滋养了我们的先祖无数代人,大家可能都不会质疑。我们来对中华传统文化这一复合词组做以剖析,中华和传统的含义就不用再讲了,重点来谈一下文化这一概念。文化在《现代汉语词典》(商务版)里的解释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另外两条不太适合于此故不引用。
    中医隶属于中华传统文化,是其中的组成部分,是客观存在的,可以称为文化中医或中医文化。
    大家看到文化的含义包括科学,而科学只是文化的的一部分。
    由此,就可以明确此命题:中医完全是科学的。并且是极具中华传统的综合科学。
另外,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医学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也就是说中医是祖科学或成熟科学(这一点在《论旋转统一的气动力学——中医学的基本原理》一文中有祥述),而近现代的人们往往拿西医来对比。我们可以看西医的历史,其真正发展不过是近几百年的事。与此相比只是一支年轻的科学,或者说是幼稚科学。两者相比如同盆和碗的关系。
    通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西医无能为力的疑难病例判为不治,中医临床解决表现出客观存在的明显疗效以致痊愈,西医又无法得以解释,往往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个别无颜者只能事后讲是诊断失误。但这时西医一般会感到:其依据莫明其妙,而结果却是出乎意料的好。
有人可能会问:为何西医发展如此之快呢?
    我们可以用现实的一个例子来说明问题:蔬菜的传统储藏方式与现代保鲜方法。就以超市冷藏架上的净菜以大葱为例:摘取了老叶,去掉了根须。大家买到的是净菜大葱,减少了工序,回家就可以直接食用,较为方便。但其保鲜所采用的技术是随着物理,化学的发展而前进的,已不仅仅是单纯的农业项目。这些蔬菜如在常温下就难以保存,因为伤害了其保护层(源)所依赖的老叶和根须。
    传统的储藏方式是带着老叶和根须,常温下外置保存,或者把根须埋在土中,更有利于长时间自然保存。不需要借助其它学科的技术,只依靠自然规律。并且是最绿色和环保的。
西方的科学和民主,即所谓的赛先生和德先生。为何能够很快在中国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所在就如同净菜上市一样,光鲜鲜,白亮亮,还有好价钱。关键就是摆脱了与其相关的一些关系与内容,而独立自主前行,轻装上阵的结果。
    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医则是综合,统一,整体,同步前行,徐徐渐进。
    由此可知,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发展的途径不同,对科学的理解和应用显然存在很大的错位。中医是极具中华传统的智慧科学,更贴近于事物的自然本质,完全是遵循着宇宙自然规律的综合性科学。而西医只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其发展是单一和片面的,一般很少顾及其他。虽然在其主题上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从一定程度上容易掩盖事物的本质,以至于危及到整体的发展格局,有时是得不偿失。
    纵观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史,我们就会明白爱因斯坦和李约瑟问(难)题的出现即源于此。具体到医学来讲,中西医结合问题实际上就是爱因斯坦和李约瑟问(难)题的延续。
    2.中西医结合问题
    中西医结合问题从一定程度上讲是爱因斯坦和李约瑟问(难)题的延续,其症结是一样的。中西两种医学,一个遵循思辨和自然规律,一个注重试验和结构实质。两者没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旋转统一论的创立,将有力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难)题。
    中西医结合的问题,首先要弄明白三个同等重要的前提条件:①中西医两者的主次问题;②中医内部各家学派的统一问题;③中西医结合的参照系问题。
    这三个前提条件如果搞不明白,其结合的研究和临床很大程度上都是劳民、害命和伤财。并且从层次上都是很低级的,不是两者的真正结合,而是很低级的机械配合。目前的情况基本都是如此。
    (1)中西医两者的主次问题
    在这一问题中,特别重要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以中医为主,毋庸置疑。其关键因素是中医是以整体性和宏观规律为核心,在战略思想和层次上中医远高于西医。因此中西医结合应以中医为主导地位。
    (2)中医内部各家学派的统一问题
    这是一个先决的必备条件。中医应先于统一自身内部各家纷争问题,以期卓然自立。有了内部统一的平台和主线,才能再谈结合问题,否则是徒劳的。旋转统一性原理的创立已经解决了这一问题。
    (3)中西医结合的对象和原理要统一
    也就是中西医结合的参照系问题,这是研究和临床的目标问题。如果中西医结合的对象和原理不能统一,结果将无从谈起。因此必须把中西医要结合的目标:人体生命的形成发育过程的原理得到一个一致的认识,这个认识并且是与方法论具有相同的规律,即旋转统一。
这些前提条件的得以解决,中西医的结合就可以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从规律到实质;从功能到结构和意识;从战略到战术等多方面都有了一个统一的认识和标准的参照系。旋转统一性原理和方法论的具体应用,将会有不少实质性成果不断涌现。
    另一方面这样的中西医结合才是真正的结合,并且是高层次的结合。历史将会证明是里程碑式的。两者真正的结合在一起,可以使更多学科共同参与,遵循宇宙自然规律。实际上也就实现了半个多世纪前国家所设想的目标——人类新医学的标准和目的。
    我们可以看现代医学的三输(输气,输水,输血),三素(抗生素,激素,维生素)和一刀(手术刀)。三输可以紧急提供氧气,水液和血液的补充,来促使调节人体生命气动力。三素可以单一直接地增强和减弱以及维持(护)人体生命气动力。而手术可以很快切除病患部位以达到直接祛邪之目的。其优势和弊端显而易见,这里不再细谈。中医的综合,宏观,整体的防治疾病和养生措施,增强和减弱人体生命气动力是具有绿色、环保和无公害的。
如何操作?关键在于中医的传承问题。
    3.中医的传承问题
    传承问题是继往与开来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继往与开来也就是一个发展整体。作为传统的文化内容,继承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本身就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传统文化传承的自身规律,但现代的教育模式已严重背离于此。造成目前的局面是继往的传承不足,开来的创新无力。表现在中医药领域尤其如此。问题的关键是没有揭示出学科的自身本质、以及解决的途径、方法论和发展的规律。
    中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题分支之一,几乎囊括了自然界的所有领域。“中医肚子,杂货铺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世”。在传承的要求上自然也是极为严格的。各种关系的立体组合构成了一个旋转统一(开放)的整(圆)体。但传承是发展中的核心命题。
以中医的传承具体内容为例:首先要是注重整体,这里涵盖了诸多含义,如天人合一、和谐一致。各种关系都要看作是统一的整体,舍此不能算作是中医。此处也是与现代医学区别的标志之一。再次是辨证论治,同样涉及了更多的方方面面。根据笔者多年的寻师访友的治学经历,深窥其中并非仅仅只是理法方药的四个方面。除了这些之外,还有量、制、忌、时、地、体、变......等等非常具体的客观因素在里面。环环相扣,异常紧密,缺一不可。这也就是在传承上的旋转统一。有时家传师承的秘密就在与此。
    传承时还有一个是方式问题。也就是学术思想的繁殖途径。生物学上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有性繁殖通常指提纯和杂交;无性繁殖通常是扦插和接。
    具体到中医学的传承来讲,两种情况四种方式都是客观存在的,也都能成功。先来看有性繁殖的提纯,所谓提纯实际上即选优,或叫优选,是为进一步复壮打基础。提纯的目的是为了复壮。而现实的情况是什么呢?首先是体制内的学术近亲繁殖,大多是在此范围内的提纯。这种提纯从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在几近自灭的情况下进行的。而真正的提纯是走出这种体制,在广阔的田野里,甚至是到深山老林寻找能够担负传宗接代的提纯对象。也就是说要搞“远缘杂交”才能达到与其目标。
    再来看杂交,这里是指有性杂交。所谓杂交是:使雌雄两性的生殖细胞相结合的杂交。动物的有性杂交是使不同种,属或品种的动物交配产生新的一代。植物的有性杂交是用人工授粉的方法使不同种属或品种的植物产生新的品种《现代汉语词典(商务版)》。现代中医的学院教育实际上采用的即是有性杂交方式。杂交的目的是寻求两种比较优势或特色品种进行,以期得到一个更加优良的新品种(系)。正常情况下是从中医的大范围内先期提纯,首要得到优良种株,再与现代医学前沿的品系进行杂交,以达预期目的。而目前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教育恰恰相反,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如今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教育在思想上如同是动物学上的马和配,杂交的结果是产生了骡子式的思维。结局是本该正常继续的繁育却出现了停滞。这就是学了几年后缺乏自信的根本原因所在。
    以上这些只是普遍的客观规律,肯定有人会提出异议:也有不是骡子类型的。事物的发展规律多有例外,也是必然的。生物学上还有一种现象,这一问题将在后面展开。
    扦插和嫁接同属于无性繁殖,方式也比较接近,但不同的是扦插多是简单的无性繁殖,而嫁接也属于杂交的范畴,但是无性杂交。
    自学中医的传承方式如同扦插。对其客观环境要求是很严格的:温湿度,光照,土肥,水源条件等等,往往成活率低,能够茁壮成长是很艰难的。但一旦挺立,其质地坚实,抗逆能力是大田和规模化繁育相比不可同日而语。繁育能力和品系保持相对稳定,缺点是规模难以扩大和普及。
    中医的拜师方式如同嫁接。必须找到能够适合的植株品系。这是一个改良当前品种较好的方法。但只是权宜之计。如果保持,只有继续重复嫁接工艺。除直接的两个植株外,其它并不能受到根本影响、改变和普及,惠及面是很有限的。因此也费工费时。同样面临只能改善品种和品质,或单一提高产量,以及成活率低也是个问题。
    这也就带出了传承质量评价标准课题:如何评价传承质量的优劣?
    首先有三个标准:
    (1)是否能提高自身的临床能力?
    (2)是否能带动本学科的发展?
    (3)在前两条任何一条或两条兼有的前提下,是否能创立出新的方法、理论或技术,从本学科的根本上促进其发展。这就又提升了一个层次。
而这种方式则属于创新范畴,是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的,有其相当的难度。是在扦插、嫁接、提纯、复壮和杂交的基础上才能够完成的。但对本学科发展则有着至关重要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推动作用。以至于在根本上可以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甚至于是整个科学。
    由此,其成果也能够真正地适合于现代大批量生产的教育模式,并且还可同步引入或借鉴传统的师承方法,两者并不矛盾。对本学科在发展原则上的规范和统一以及管理的协调问题,也就得到了根本保障。同时为开创中医的明医时代也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里来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现代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教育是一种劣质杂交,近亲繁育。有的为何没有成为骡子型的思维?这在育种学上有一种情况叫保持系。就是说并没有或没有真正杂交,而其本质被保留下来,在适宜的时机,还可以继续进行多途径繁殖:或杂交,或扦插,或嫁接,从而改良了品系。这就说明了以上问题。
    此外,传承中师父的点拨是很关键的。“宁教十趟拳,不教一句言”,“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也就是此理。在其用功努力到一定程度,师父的一点拨,如同窗户纸一破,豁然开朗,许多疑问冰消瓦解。
    实际上师承是一种高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家可以留意以质量名闻世界的瑞士手表和军刀,德国的汽车等,其制做这些产品的技工培养据说都是经过师徒相受来传承的。
对于目前的中医教育,继承和发展都存在严重的问题,尤其是精英(英语)太过(多),精华(中华传统文化)极为欠缺。改变的方式必然是要进行传统的三国(国学,国医,国术)教育。
    我们再来对经络的实质做以诠释。
    4.经络的实质问题
    中医的现代研究多注重物质及结构的方面,缺乏宏观的规律和战略问题。经络的实质研究也不例外,国内外如此。
按照旋转统一论的观点,首先基于这一方法论和原理作为一个宏观的规律,然后是依据旋转开放的圆体模型,再来看定位的层次。经络的实质就很清晰,其关键在于人体生命的运动规律和结构,意识及功能的关系。一言以蔽之,经络实际就是人体生命气动力的表现形式。生命存在经络就存在,生命消失经络随即消失。这里可以从“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里得到证实。
    经络遵循的是旋转统一性原理和规律。在旋转开放的圆体模型上,入手解决的部位和层次是由上,由表入里。在物质结构,功能和意识方面,最先是从意识和功能,然后调整物质结构。我们可以从经典常识中找到充分的依据。肺主皮毛,心主血脉。《素问。灵兰秘典论》谓: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针灸主要是从君主之官入手调拨运转气血的顺逆以达功能旋转正常为目的,进而促使物质结构的相对平衡,以期意识的和谐统一。其中针灸时之所以非常重视宁心定神就在于此。
    由此也可以对古训的一针二灸三用药的应用是由浅入深在顺序层次的进一步认识。《素问》曰: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
    从上中下三部(焦)来讲,也可以得到证实:上焦如雾;上焦应天。中焦出气如露;中部应人。灸法主要是起到温补扶阳的作用。“陷下则灸之’’就是通过人体毛细血管的扩张,促使毛细血管分泌的滤出液增加,从而补充了局部的组织液量。药物所起的作用主要是起到从体内通过肠胃中焦的运化而运通以达全身的目的。
    对经络实质问题的探究已回到人体生命气动力之本质。
    经典有言:人身三宝精气神。也就是人体上中下,里中外的三个层次。
    内经:内居于府藏,外络于肢节。《灵枢 经脉》:经脉十二者,游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灵枢 脉度》:经脉为里,支而横才为络,络之别者为孙。
    当前国内外对经络实质研究现状多是集中在物质结构,也有从功能方面研究,还有一些从心里暗示等方面,但总体上都是偏向某一两方面,而少有从综合整体及宏观规律的全方位,多角度出发。故此,严重偏离了经络的本质。
    从发展趋势和揭示本质来讲,目前急需的是利用这一旋转统一性原理,进一步掌握经络于脏腑及内外的关系。以及解决和调治疾病缓解症状的规律。并不是如当前的具体物质结构分析。
    现代研究的最大缺陷是忽略了人体生命气动力是由意识,功能及物质结构三部分组成。尤为关键的是: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功能和物质结构这一点在人体上的特殊作用和价值。
    而对这些问题的阐明,旋转统一论和原理,以及旋转开放的圆体模型却能有力有效地给予诠释。特别是在原理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借助旋转开放的圆体模型,不仅从平面,主要是从立体角度能够对经络自身及整体,还有各个脏腑之间的关系规律。自体内到体表的区域之间,相互协同制约规律都很明晰。
    另外从部位和层次的顺序关系及规律,在模型上也能够清晰明了地得到解释。即针刺时首先要宁心、安神、定志,关键是由上由表入里,首要的是调节意识,带动功能,以达调动物质结构相对平衡,与功能、意识保持一致为目的。
    这也是针灸治疗疾病的作用原理和机制的较好解释。
    此外,也是中医治疗注重意识配合医者的关键所在。并非单单针灸一项,气功,推拿,按摩,武术,太极拳等等同样如此。
    人体生命从细胞开始到发育成熟的人体,至到生命终止,经络这一人体生命气动力的通道也随之消失。
    而经络实际上就是五脏六腑组成的物质结构、功能和意识的全息组合体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即人体生命气动力分布在全身的网络和路线。现代国内外所研究的内容都是其中的一部分。但都未能揭示其整体的奥秘。
    就在经穴的分布上还表现出突出的美学特征,如神阙穴正好处在人体上下的黄金分割线上。
5.关于大小剂量都可以愈病的问题
在笔者刚刚接触火神中医之初,尤其是目睹唐步祺老先生大剂量或超大剂量应用药物,听到病人的反馈有明显的效果。但与常规中医的用药轻灵相比,加之笔者的腿痛就是轻灵之剂治好的。这使笔者陷入了深思——道理何在——大小剂量都可愈病的问题?
    历览火神中医突出的几位代表人物,个个都是能大剂量应用的高手(并不纯粹只用大剂量),以及当今之世的李可老中医也堪称一绝。再来看异于常规轻灵之剂的如山东的张珍玉;日本的矢数道明;山西的李翰卿、朱进忠;他们的用量一般都是数克,甚者还有零点几克,其剂量之小又远异于常规的轻灵。
  如果说火神中医的大剂量仅限于经方的话,那么张珍玉、李翰卿、朱进忠、矢数道明等也并非只用时方。其用药理论依据到底何在,更引发了笔者不断沉思。
  直到2003年春笔者的《中医基础理论思想新体系》思想框架基本确立,也就是《论旋转统一的气动力学——中医学的基本原理》完成之时,这一问题从根本上已有了答案。
    采用旋转统一论的规律和原理以及模型等,这两种现象 就能达到有机的统一和圆满的解释,并且各自所具有的利弊也就一目了然,且非常清晰。
    同样道理,利用物理学的杠杆原理,我们想象一下农村的石磨,当推磨的杠子越长,所处的位置越近梢端而用的力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这样我们就可明白如果从根基或根源上解决问题就需要大剂量或大的力气。如果紧随季节时令或时辰变化,即五运六气的规律和欲解(发)时,小剂量或超小剂量就可解决问题。这是一种能量激发的过程。德国医生海能曼(1755—1843)创立的和疗医学(原译为顺势(序)疗法和同类疗法)的道理即类于此。在中医来讲,实际上这也是经方与时方在用药上的根本差异之一。另一方面是阴阳升降的问题。此外可以引用一现实中的例子来喻之,大剂量犹如执法机关的强制执行,小剂量犹如随机徐徐善诱而导之。一个是在引导,用的是巧劲;一个是往外推,肯定要费力。
    同时这里也可顺便讲一下应用中药与西药的区别问题:服用西药时,一般不受或少受心理因素的影响;这是因为如西药抗生素的作用是以类同苦寒中药一样是以降下为主。西药的三素(抗生素,激素及维生素)其作用都是直接的,有些强制作用,缺少了一个调和环节。而中药则不然,除苦寒类药物(即阴药)类同外,多数是扶正固本类的温热药物(即阳药),这些中药都是以升发作用为主。
    这一问题可以用物理学的现象说明:物体在下降时,受到空气阻力相对要小,还会受到地球万有引力的促使。物体在升发时其作用则与此相反,所受的阻力要大的多。所以气候影响也是很大的因素,如风力、风向等。服用中药时之所以特别重视心理和心态问题以及医患的配合即源于此。因此,中医在解决危急疑难重症时所采用的大剂量温热药物问题即是如此,其实也是一种强制措施,火神中医其中大剂量用药风格同理。地球上动植物的生命存在是以升发之力为主的,与地球万有引力是相斥的。这里的一部分(或阶段)也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就是升发之力的功能要大于相对一方的功能为基础。
    再来谈大小剂量的利弊问题。我们来看驾驶汽车的例子,正常路况只要中等油门就行。在路上有坡或有坎的时候,如果以中等的油门行驶往往是容易自行减速或停滞,难以顺利前行,甚至倒退。如果以大油门的情况就完全不同。这里还有个变换档位的问题,就像选择药物品种一样,同样作用的药物,药力大小不同。中药的大剂量和小剂量的应用情况就是如此。采用起步,停车,调转方向同时能说明选方,变方的问题。这是火神中医在临床诊治慢性危急疑难大症常用大剂量或超大剂量的关键原理所在之一。实际这也是中医用药的本质规律。揭示了其神秘。
    另外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医者在患者心目中的人格魅力的问题,在笔者寻访的不少老中医中,大多都谈到在上了岁数后。用药量都有所收敛,其效果要缓,但病人还是不断慕名而来,关键是医者在患者心目中人格形象的高大,魅力的增加。曾有过不少患者及家属数十年,几代人与一些老中医成为世交,就是基于这样的道理。
    笔者还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同样辨证,同样用药,这些老中医的弟子用药后的效果就远不及这些老中医,也就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最近拜访中医界以务实而名的朱良春老先生,朱老也谈到了此问题。
    因此在笔者看来,在理论明晰,辩证无疑的情况下,年轻中医适当的用以剂量稍大些为主,既然在患者心目中缺乏定力,我们就以药量药力充足来弥补这一缺陷,最终评判的结果是以临床疗效来说明问题。我发现不少老中医年轻时即是如此。
    以此可以引导和开创中医的青壮年明医时代,把传统观念转变成:都说中医老的好,不看年龄看疗效。
    当然在年龄渐大或者在患者中逐渐有一定的影响后,也就会慢慢改变的。总之,要灵活多变,剂量大小只是一种手段。即愈病又安全是其最终目的的实现。
    我们再来用这一方法论对中医的理法方药进行诠释。
    6. 应用旋转统一论来诠释理法方药体系
    理法方药是个整体。我们采用旋转统一论来对其进行诠释。在整体上理法方药是以理为核心,依次是法,方和药的旋转统一体,也可说是个旋转开放的圆体。但分解开来:理、法、方、药又都各是一个旋转统一体,或旋转开放的圆体。下面分述之。
   (1)关于理的问题
    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医药讲究的是一贯之理,注重整体发展,整体统一。也就是“一元论”在中医药学上应用的体现。但伤寒、温病、金元四大家、火神中医等几大学派,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的,各自都有着不同的理论依据,历史背景及突出的学术和应用价值。其对各家学术理论的综合统一问题,也就是交流的平台或参照系,一直是个纷争的课题。
    实际上各自的主题思想都是在学科整体或整体发展中的不同阶段的组成部分而已。区别在于只是中医整体中的局部和不同层次或阶段的一个环节道理而已。
    学术的发展,如同积薪,后来居上,本属正常。火神中医的出现即属“后来居上”,在学术理论上,明辨阴阳,言简意赅。窥透伤寒之秘,综揽众多学派的思想,在中医学发展史上实属里程碑式的卓越功绩,为后世中医点明了纲领,树立了典范,
    尽管如此,不少人仍对其产生了歧义,笔者根据多年的学习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中医基础理论思想新体系,首先把中医学内部各家学派的纷争,采用和借鉴现代科学发展的方式,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模型进行了统一,并创立独具自身特色的方法论体系。在“一贯之理”的主线上,围绕其进行多学科,多学派来研究。
    学习中医贵在明理;临证用药重在明理;治法圆通巧在明理;学派产生据在明理。未来中医的发展趋势将是一个明医时代。明青中医,明少中医将会大批涌现,未来必将成为一个明医时代。中医已不在于年龄的大小,而在于是否明理。
    在明理和掌握方法论的基础上,临床经历一些不同的类型的病例。如同小学生学习算术,在掌握加减乘除的规则后,做好例题,随后只是数字的大小变化,依据的是同样规律。牢记中医常识和熟练掌握工具,经过明师指点或自悟研(演)习,做好一些例题,把好质量,加上经常思悟,就会不断迈向明医。以后临证仅是数量的累加而已。
  (2)关于法的问题
    通常中医的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八法,实际都是采用旋转统一性原理和规律,以及其方法论体系。在不同的阶段和层次应用,以期达到人体生命气动力旋转统一为目的,进而走向天人合一。关键在于以通达全身,以致于天人相应为最终预期。
    正如程国彭在《医学心悟》中谈到“盖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病变虽多,而法归於一”。这就是有些老中医穷其一生精力,总结出只用一法或一方,加减变换,临证应对自如,加之时久有一定声望,效果也都令人满意。如今的薛振声(《十年一剑全息汤》的作者)老人即是如此。
    同时也更进一步说明了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医在方法论上一通百通,融会贯通,触类旁通,活法圆通,举一反三,顺理成章,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维价值和意义。
  再来看火神中医关于法的问题。从笔者的学习和研究经历得出,一般分为三个步骤或境界:1.定法;2.变法;3.心法。
    目前应用的现状是守定法有余,变法不足,心法屈指可数。所谓定法是只守几个固定方子;变法是守上几个方子,或不固守方子,灵活多变,不拘一格;心法是指得其要领的基础上,并包含前边两种。
  (3)关于方的问题
    不管是任何的方剂和针灸的配穴方案,以及其它关于方的问题,按照旋转统一性原理,也都能构成一个正圆或不规则的圆体模型参照来实施。不同的药物和不同的穴位,分别组合在不同的层次和部位。一般情况下主药和和主穴的作用是其发挥功力的根本所在。但最终结(效)果是取决于整体和局部的和谐统一,关键也在于其配合的目标和方向问题。
    还有就是关于大方小方的问题。
    这一问题与大剂量与小剂量问题有些近似。按照旋转统一的原理以及旋转开放的圆体模型作为依据,大方因药味多顾忌的层面和部位要相对的复杂一些;而小方因药味少针对性要强,更专一一些。针灸的配穴也是如此。
    其利弊方面表现在,用小方辩证定位定性要准,定量问题在大小剂量已谈到过,如有闪失或效果出奇容易暴露问题,在经验分析方面要相对容易;而大方因顾忌面广,药物多而相互制约,不易暴露问题,而相对安全,但在总结经验和分析所以然方面要增添不少的困难和阻力。
    顺便谈一下关于守方和变方的问题:如果一证或多证型相对固定,时间较久,就要守方,如容易变证就要随症变方。如证的时间较短也要考虑及时变方。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如果从根本上治疗就会出现暂时的变证,可以暂时不予管它,随着继续治疗会逐渐消解。
(4)关于药的问题
`   中药是理法方药整体中最为主要的基本单位。品种虽繁,其性质特点不外乎性(气)味,作用,归经,以及生长环境山川河流,入药部位根、茎、枝、叶、果皮、子的区别。一般来讲更为注重的是性(气)味,作用,归经的功能使用。
  中药的作用和功能是动态的。五味入胃,如同士兵列队,各就各位,升降沉浮,各有所属。不同的配伍,担当的角色又各不相同。如同一个男子,在父母跟前是儿子;在儿女面前是老子,上下这是两个层次。如果再进一个层次:在爷奶跟前是孙子;在孙子面前是爷爷。以自身为核心不变,角色是在不断的转换。
    并且每种药物在整个功能相近的同类中排列也是如此。根据其功能和药力的大小分为不同的重量级别。性味功能也是相生(即协同),相克,相制的。
    中医药的所有问题离不开政策和管理,下面来述之。
    7.中医的 政策与管理
    政策与制度的建立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和管理,具体到中医药领域(包括气功等),数十年来的发展并未真正地制定和落实相应合理的制度和政策。问题的焦点是违背了中医药和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
    另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中医学的作用原理,中药的疗效机制一直未能确立,不能给民众一个圆满而信服的解释。政府的行政管理部门缺乏一套有力,可靠的管理和评价依据体系。而中医药和气功等确实存在的临床疗效,是不容辩驳的事实。同时也说明其客观真理性是完全存在的。这种上下脱节的矛盾,以及在深受百姓欢迎的客观存在和传统技艺与管理之间是政府部门非常棘手的问题。
    由于不能解开中医药和气功的神秘,评价和管理没有依据,使发展到一定阶段容易故弄玄虚,严重背离客观事实,以至于造成失控。上世纪末的中医药以及后来的气功发展既是如此。一味的只堵不疏,难免因噎废食。跳出狭隘的中庸思想模式,寻求开放的即管又理的方法和措施。疏通渠道,遵循发展规律是其根本。
    根据笔者多年来对此问题的研究和分析,结合目前的现状来讲,解决的途径有以下两种:
   ①尊重客观事实。以实际疗效作为评判依据。其前提条件是要诚信和实事求是。
   不管是师承,家传,自学和学院毕业的,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登记,一方,一药,一病,一证,一科等特长作为登记内容,登记结果进行公开。一旦登记即遵照此范围执业发展,可参照工商登记和交通驾驶执照管理的方式进行,出此范围即属违规经营和违障驾驶,就要严厉惩治。
    当然作为政府管理部门树立自身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以及对其管理对象进行行业德律教育也是必要的。
这种管理方式只是权宜之计,尊重客观事实,基本可以保证政府,医者及民众三方的利益。
    ②创立基础理论依据,提升学术地位,制定统一的标准评价体系。
    这一方式作为目前和未来对我们国家来讲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作为中医药的发源地,建立和完善这一评价体系,有助于在国际上树立和稳固中医药学主导的领军和核心地位。我国作为中医的故里是需要务必做到的,否则愧对先祖。
另外也有利于学院的大批量中医人才培养问题。同时也可解决实际应用和科研中的证实和证伪难题。也是目前和未来急待解决的课题。
    8.肿瘤的发病原理和治疗措施
    在现代的临床中,肿瘤的出现多在发生之前患部既有炎症或肿胀,随着长时间不愈而逐渐发展为瘤体。甚者导致鳞状细胞的增殖而恶化成癌。
    从现代的细胞生物学来讲,肿瘤的发生,开始只是由一个病态细胞慢慢影响相邻或相关细胞逐渐发生变异,形成一个系统或一个区域的整体变异生成肿瘤。
    以上是从结构和功能方面出现的情况。再从中医的情志方面来讲,在肿瘤发生之前的若干时间里,往往曾有过严重或长时间的心理创伤。绝大部分病人都有此情况。
    根据旋转统一论和原理,我们可以对肿瘤的发生及防治作出一种新的解释和治疗方案。
先从微观的细胞讲起。正常的细胞新陈代谢是有合理通道和途径的,随其人体整体,顺应自然规律的旋转统一。
    从宏观来讲,人体是由物质结构,功能和意识组成,即精气神三宝。此三者形成了上中下三部统一。“按照同一律,宏观和微观是相同的”。
    人体正常的状态是顺利通达的旋转统一,而病态的出现是由物质与能量的不足,功能下降,意识受到极大干扰,导致整体或与局部组织,功能出现逆转,正常的新陈代谢规律被打破,排泄的通道被堵塞,出现郁积、滞留,形成体内累赘,前期发展缓慢,被称之为良性肿瘤期,渐渐发展,以至迅速恶化为癌。到一定程度,局部或整体虚甚,它可以在相同或相应部位或区域出现转移。以上是针对人体整体或局部的中医虚证病例。实证相对更好解释和解决问题。是在人体气动力旋转统一太过的情况下发生,西医的放化疗和手术相对来讲,是其比较突出的优势病例。中医的清热解毒,苦寒肃降等减弱人体气动力措施是针对此种病例。
由此来解释其理透彻,治疗方法自然清晰,只要为其开畅通道,排除(出)郁(瘀)积和滞留,让其再次逆转,就可达到愈病的目的。
    扶助人体阳气,加之活血化瘀,祛痰利湿,健运脾胃,疏肝理气......等等祛邪措施。
这些治疗方法实际上是围绕治病,形成一个旋转统一的整体,只是在不同的阶段或针对不同的层次来进行的。关键是针对中医所说的虚证,“寒底儿”体质,中西医的结合应用必须在中医整体思想为战略的指导下才行。
  9.对艾滋病,乙肝,感冒的解释
    我们从感染的三大途径来分析:①输血;②母婴传播;③滥交和吸毒。其三条途径都与血液有关,血由髓生。我们再来看三条途径有一共同规律:都与伤血有关,精血同源,即都属耗损精血现象。输血者血虚也;母婴者失血、血虚也;滥交和吸毒者,易伤精、伤髓。髓不足,导致血亏。
    其共同特点都是体虚,在其过程中感受寒邪直达骨髓或入精血,由此寒邪浊蚀骨髓这一人体气动力旋转统一的根基和轴机部分。其过程为先影响到脾胃这一旋转统一的枢纽轴机,渐渐呆滞轴机和根基,最终导致旋转轴机和根基的暴死,暴发而崩溃。
解决的途经是全程以扶助阳气、抑制阴寒和驱邪(寒)疏通为主导。
    另从现代检测来看,其病毒呈圆体带刺状,易动,善变,难以控制和把握。这就需要发挥中医驱(祛)邪的方法来解决。如同老鼠进屋,毒不死,抓不住,那么只有驱逐为首务。
据中国国际中医大学(香港)徐济群教授报告提出乙型肝炎与艾滋病有相同的传播途径和流行病学特征,并且引用确凿的免疫学检测和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发现了76%-95%的艾滋病患者无论在临床或血清学检测方面均被证实先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因此两者在治疗上也有着共同的目标特征和相似的解决途径。近年来国内有用治疗乙肝的中药在治疗艾滋病方面效果明显;国外有用治疗艾滋病的药物来医治乙肝也能得到有效抑制。               
    由此从中医来讲,肝病易传脾,脾病易连及于肾,而肾病也同样易传到肝。其重点肝病在于中焦(部),与艾滋病的下焦(部)相比其病位和深度都相对浅一个层次。凡乙肝的症状艾滋病基本都有,前面讲了绝大部分爱滋病人都同时先有乙肝病毒感染。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演,凡乙肝患者在感染之前几乎百分之百都得过感冒的情况。我国之所以乙肝发病率高的原因有以下三个因素:①外感时滥用苦寒中药,人体气动力即气机受到抑制,伤害脾胃之枢机,出现寒湿淤滞,导致外邪它变;②外感和其它病变时滥用抗生素,作用和药源性问题与①基本相同;③情志受到压抑,导致气滞血瘀,出现内伤导致病变。
众所周知,现代医学认为外感是由感冒病毒引起。再从中医讲外感,除七情和肠胃型感冒是由内伤之外,其余多是外部感邪。一般来讲感冒的层次较浅,在外,在上焦。除非有一种特殊情况,那就是体质特别虚弱或久病者,难以抵抗外感,以至于丧失性命。中原地区有谚:大风先倒无根树,外感偏死下虚人。就是这个道理。
感冒、乙肝、艾滋病都属病毒问题,中医称之为外邪。并且现代医学均没有特效药物直接杀灭来治疗。以感冒为例,中医治疗则是辨证论治,祛(驱)邪为主,必要时加上扶正,最终轻松搞定。那么我们就可以推定,三者是在不同的层次和部位,特性基本相近。我们就可以采用相似的方式解决。
由此笔者大胆作出推断:三者都多是由外感引发(少数也有因伤食冷饮等),只是层次和部位深浅的不同区别。感冒在外(或上),或在中;乙肝是在由外(上),入中,或兼带于下(里);艾滋病是在外(上),中及下(里),其根源在下,在里,相对层次和部位要深。艾滋病为(精血)髓性感冒,乙肝一般为外感的后患。
解决的方案是以驱邪为主,或以扶正为主;或者是扶正祛邪同时兼顾。最终是以全身通达为其终极目的,实际是在驱邪外出,以期达到人体气动力的旋转统一。中医的治疗原理和方法论优势在此表现比较突出。目前已有一些中医药治疗临床痊愈的报道。
10.对心脑血管病的诠释
应用旋转统一性原理和方法论来阐释心脑血管病的问题,先从一个歪打正着的科研故事开始。
  国外的一家科研机构用研制出治疗心绞痛的药物,在动物身上试验,结果在心脏部位的表现没有在生殖器上的反应突出,特别是在狗身上,用药后其生殖器都是硬翘翘的。其作用机理是扩张局部血管,使生殖器勃起的功能很足。
让科研人员意外发现,歪打正着可以用于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由此风靡整个世界。以至于受到诺贝尔奖委员会的青睐。
    实验的目标本来是在上部的心脏,而药物的作用部位为何却转移到下部的生殖器?用现代医学理论似乎不好理解,只能讲是歪打正着。但用中医学的常识和旋转统一性原理,规律和方法论就好解释。
心肾部位虽属上下,同居一个层次,同属少阴,属同一个系统,即心肾相通。它们围绕脾胃这一核心枢机或气机。实际上这是中医学理论上的一个假定。确切一些的假定位置应该是脾胃之间的一点区域。胃在上,性为降;脾在下,性主升。以此为基准层次进行外延,层次不同,性质相同,心在上性为降下,肾在下性为升上;脑在心上,其实只是层次的进一步外延。
脾胃最靠近五脏之核心枢机,升清降浊。脾胃在五行上属土,这里也是从土上来讲。肾在下部,五行中属水,是五脏六腑之根基枢机。这样依据的是人体五脏功能是个旋转开放的圆体而来。李鲤教授世承应用保和脾胃之药的保和丸(汤)加减来治疗心脑血管病取得一定疗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另外还有王永炎院士善用通下之法治疗中风效果很佳。也说明了此理法模型。
对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临床表现,其作用和机理用现代医学来说明,是常见有血液粘稠形成栓塞,造成供血不足;或者是破裂,形成大面积淤积、阻(堵)塞,即通常所讲的中风。这与中医学的解释并不矛盾。一个是从发生的源上讲,一个是从现象状态来说明。
另外常见的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出现都与肾和脾胃之阳有很大关系。即水土问题。
再一方面,肾主骨,骨生髓,脑为髓之海。肾为水主精,在下,为人身立体旋转开放圆体的枢(机)基和根基。脾胃为中,为旋转开放圆体的枢机。都属于两个关键的部位,由于旋转只升不降,上部严重出现淤滞,积聚,导致不通或破裂而引发心脑血管病。现代医学采用的溶栓,活血化瘀,甚至介入等疗法,能迅速化解局部,很快得到缓解。但有时出现并发和后遗症较多。中医的推拿,按摩,针灸,热敷和中药调理等综合方法在康复过程中就发挥了相当的优势。
此种现象的出现,我们可以用现实中的例子来说明问题。心脑血管病的出现,中医一般称之为中风。中原地区有谚:大风先倒无根树,外感偏死下虚人。气象专业有谚:天怕乌云,地怕风。由此我们可以按照中医理解为是水土问题,即肾脾问题。为什么呢?脾土虚弱,水湿旺盛,树木易招风。另一方面树根扎的不实,或缺少根须顾护,自然容易受四季之风侵。如果脾土肾水精气虚弱过甚,不管是春季的升发之风;夏季的平空暴风;还是秋季的肃降之风,以及冬季的平地刚风均可导致人体中风。另外从外感六yin来讲,任何一项均可诱发此病。这也是外感六yin和内伤均可引发中风的原因所在。其治疗方法在理法明确的情况下自然清晰。
还要说明的是现今为何中风多见?其主要还是现在的食物来源以及用药规律形成流弊,以及生活习惯已经形成了人体脾土板结。这是目前自然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恶果。
    11.对中部(原)崛起的诠释
关于中部崛起是近年来国家制定的一项发展战略。本不完全属于中医范畴,但中医发展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中医有言:上医医国。虽非上医,可自古有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广义的中部本身含有中原,旋转统一论的创立与中原有直接关系。也就顺便谈一下中部(原)崛起的战略意义。
中部崛起提出的前提是在东南沿海开放,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之后制定的国家发展战略。有助于发挥在调和及沟通四面的平衡发展作用。中部崛起首先是在以中原为核心代表的区域。因此在中原河南又有中原崛起的概念。确切的讲应该是中原复兴,并且中原崛起应以中原复兴为前提。
在当今中国,中原虽没有东部和南方沿海对外开放和西部丰富的资源,东北大量的重工业基础的优势。但在民族文化的底蕴方面却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众多的文化遗产(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八方风雨汇聚的地理位置,在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稳定中部,影响四面八方,和谐整个中国社会方面,却有着独特的和不可取代的天然优势。
古之有言:得中原者得天下;逐鹿中原;问鼎中原;中原乃兵家必争之地。
在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医的五行里,中央属土,对应于五脏的脾,五味中的甘。传统文化里有土载万物,土生万物。中医有言,脾旺四季不受邪,脾主五脏之说,中药里甘味最为醇厚者要数甘草。它可以调和百药,又可解百药之毒,在中药世界里号称国老。是其他任何药物都不可与之比拟的。
中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源(详)地,水土文化,和合文化,中庸文化本身又是中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当今建立和谐性社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故此中原不管是在地理位置,文化根基及发展态势的影响力方面都是有着突出的核心地位和价值。
  近年来的寻根文化,客家联谊,少林比武,梨园擂台,黄帝故里的朝拜等等大型文化活动的成功举办,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对整个世界和平的发展和文化交流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源头文化和寻根文化的基础是中国走向世界和世界走向中国的核心文化区域。必将发挥她更加诱人的魅力。
作为全国人口的第一大省,中原河南在其流动性、传播性和影响力方面,将是国内任何省份与之相比都是不可同日而语。
重视中部,重视中原和河南,对整个中国社会的和谐及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将是历史性的。
洛阳和开封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鼎盛的发展时期,各自引领了古代中国数百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官方文化代表。流传至今的饮食文化,就仍保留着皇庭贵族的养生风格。豫菜清淡有着兼收并储特点,任何菜系的风味都能纳入其中。有说豫菜没有特色的观点是不对的。
中原是中医的故乡。理应与其他中原文化一起受到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终极目标: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归根结底都回归到人体生命的价值上来。药食同源,天人相应,天人合一。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高生态境界。一直以来,中医都在担当着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保驾护航的历史重任。中原地区的历史功绩是功不可没的。社会的和谐发展,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个人追求的幸福归宿。也最终落实到人体生命的健康轨道上来。这是发展的基础,也是核心,更是目的。
    因此,未来的中部和中原崛起的发展战略应在文化发展上作为龙头产业,以此来带动相关行业及周边省份和地区的发展。同时应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做好人文和人为方面的工作。因为人是在发展战略中将起到主导和决定作用,一定程度上甚至是高于一切的因素。在制定和实施相关新的政策和制度时,应考虑为全国树立良好的典范作用。
    总而言之,按照旋转统一论的建立与中原(中部)的关系来看,中部(原)崛起在周边发展战略之后,更具有突出的引领和带动以及调和作用。与其他四方的发展战略相比,更彰显出未来十分重要的国家整体发展的战略意义。
再来谈思想转变的问题。
    12. 重新认识中庸
    中庸在儒家文化中是其最主要的思想之一,也叫致中和。大凡对中华传统有所了解的人,几乎无人不知。前面讲了,儒家的孔子,孟子学说起源于中原文化。由此判定,中庸思想也与中原文化有着直接关系。基本上是无可置疑。
    对于中庸的理解,目前在大部分国人的心目中几乎成了“和稀泥”、“保守”、“不思进取”的代名词。理解和应用方面的发展更是疲软无力。实际严重背离了中庸和中原文化及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本质。只是一种狭隘的中庸思想,注重的仅是小圈圈,小团团。并难以跳出,因此也就导致了严重的内耗和浪费。这在相当数量的一部分人心中是根深蒂固的。
    我们来看同居亚洲并且是近邻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同样受中华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由于他们深谙高层次中庸思想的价值,并付诸实施,在科技、教育、体育等等领域产生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其关键是学习和应用了开放的中庸思想实质。在诸多领域硕果累累。其措施是在守中的基础上,把任何一方面都达到极致。再回归到中的位置。这样就成了高层次开放的中庸思想。
    前面开篇提到的盆地意识、中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以及现在谈到的中庸思想,在国内一直认为是保守思想。这是理解上对其本质的严重偏离。只知守中,不知前行。我们国家二十几年前的改革开放就是突破了这一点,不愧是伟人的高瞻远瞩。目前我国的发展也更注重了这一问题。如当前提出的保持稳定,建设和谐性社会即是再次提高了这一认识。
    再来看中医发展中内部思想的问题来说明中庸思想的本质。这里包括管理和学术思想问题。人们习惯于把持一点规范作为行动指导的目标,潜移默化,不敢越雷池半步,中医也不       例外。管理方面在前面已经谈到,这里不在展开。
    通常中医都把习惯成自然的经验作为行医的准则,认为自己行的是持中之道,在缺乏交流平台时,往往对那些在擅用某一方、某一药的同行表现出嗤之以鼻,或是抨击。实际上这些仅仅是狭隘的中庸思想。
    这种狭隘的中庸,精明但不高明,在不少的行业里都导致了内耗和内斗。严重影响了其整体的和谐发展。只注重划小圈,报小团,在思想上只善于小范围的归纳、综合,而轻于往远的推理和演绎分析,充分的说明了这一问题。目前中医的发展和传承,仍然如此,也是导致其衰微(危)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真正能够理解“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精髓思想,是在保持守中的情况下,博采众家的极致,再回归到中庸思想,融会贯通后达到的,才是最高境界及开放的中庸思想。这样的话,在面对以善用石膏的张锡纯;善用麻黄的范中林;善用附子的火神传人;善用熟地的张景岳;善用细辛的刘沛然;善用大剂量的李可等等也就不足为奇了。
    现今的教育和科技的发展已出现严重的创新乏力现象,也是这种狭隘思想在作怪。并且难以扭转。极其明显地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现有的局面急待改善。
    此种情况在个人、部门、单位、行业、区域、国家等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在旋转统一论创立的基础上如能领会和理解旋转开放的中庸思想观念。目前这种状况就能得到有效改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就得到了复兴和体现。中医的振兴也就有了文化的基础保障。都能为创造个人高质量的生活,国家的繁荣富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保驾护航。
    三、结论
    通过围绕现有方法论和外来方法论的不足,客观加以剖析,发现它们的缺陷,提出要想建立新的方法论就必须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建立,并且面临和具备三大难题和三个先决条件等问题。根据这一思路,从窥透仲景之秘的火神鼻祖郑钦安生活动的四川盆地到医圣张仲景生活的南阳盆地,他们共同具有盆地意识,又由盆地意识回到中原和中原文化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源地。并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针对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天地相应的四季变化规律,发散,辐射的文化传播态势,辉煌的历史人文背景,典型的核心文化特征,无与伦比的创建新方法论的优势。同时证明火神中医创立于四川,根在中原(河南),并且中原(河南)是中医的故乡。
  由此建立了旋转统一论——这一独具一格的方法论。
  本篇的目的旨在通过旋转统一论的创立,提供给中医和中华传统文化一套破解的手段和工具,前瞻性地为发展助力,确定和解决中医学和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中面临的属性和疑难重大问题作出圆满解释。如对中医学的科学性,中西医结合,经络的实质,艾滋病,肿瘤和心脑血管病的形成和治疗......重新认识中庸......等问题作出诠释。以期揭开中医药一些原有的传统神秘,避免人为的故弄玄虚,利于更好地发展和管理。同时对近年来提出的国家发展战略——“中部崛起”也作了诠释。
    旋转统一论的创立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方法论体系,对中医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在理论上有了根本保证,以及对发掘这些宝库提供有力的工具和武器,成为开启中医之门的金钥匙。更为重要的是发挥了太极思维的价值,给世界提供了一个与其他古典传统文化和民族医学无与伦比的方法论体系,并且是十分优质的。为促进和提高人类医学的发展增强了动力。适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对其进一步研究,将会揭示出中医学的起源问题,以及更有利于开展多学科研究的课题。

[ Last edited by 一源 on 2006/11/8 at 13:18 ]

[ 本帖最后由 一源 于 2007/10/6 12:36 编辑 www.med126.com]
-----------中医学基础理论思想新体系系列:

第一篇:气动力--中医学的新概念(已公开发表)

第二篇:论旋转统一的气动力 --中医学的基本原理 (已公开发表)  

第三篇:旋转开放的圆体——中医学的的结构逻辑 (已公开发表)  

第四篇:旋转统一论——独具一格的方法论

第五篇:总论:中医学的起源--兼论多学科研究问题(随后发上,暂未发表)
-----------中医学基础理论思想新体系应用的战略



本战略共分三部分:

一    《中医学基础理论思想新体系导论》

      请看链接http://post.baidu。com/f?kz=130439682  
           http://37tcm。net/forum/viewthread.php?tid=28555&fpage=1

二    《中医学基础理论思想新体系系列(1-5)》
 
      看链请接 http://post.baidu。com/f?kz=12449479      
                     http://37tcm。net/forum/viewthread.php?tid=24933&fpage=1

三  《中医学基础理论思想新体系应用的战略设想》

[ Last edited by 一源 on 2006/9/6 at 11:36 ]
-----------最新修改和公开发表版,请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希望大家共同来捍卫中医。谢谢各位!

向天清 (郑州市郑花路29号1—50信箱 河南郑州 450012)

电邮:xiangtianqing@yahoo。com。cn  

电话:0371 -66671513(小灵通,有时信号不好)

[ Last edited by 一源 on 2006/10/12 at 19:04 ]
-----------《中医学基础理论思想新体系系列(1-5)》(即《火神中医与中医原理(1-5)》)之四:

《旋转统一论——独具一格的方法论 》一文已被广西(南宁)“泛中医论坛 思考中医2006”论文集收录。


本次论坛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广西中医学院,广西卫生厅联合举办;会议日期为2006年11月17——19号。
-----------最新修改版《旋转统一论——独具一格的方法论 》

http://med126。com/forum/viewthread.php?tid=32333&f

[ 本帖最后由 一源 于 2007/8/28 18:22 编辑 www.med126.com]
-----------关于<<旋转统一论>>的补充说明

    旋转统一论的发现,关键是把中医学拉回到其母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中来.以此环境条件才是中医学赖以生存的生态园地.

    近几十年来,中医学方法论的研究过多地采用了西方现代科学的方法论.在一定程度上严重背离了中医学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固有本质和预期目的.导致在其教学,临床和科研,以及管理中十分混乱的局面.在根本上缺乏必要的标准体系.

    由于以上原因,创立新的方法论就势在必行.并且只有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寻觅.旋转统一论的建立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完全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基.其特点是独具一格的.

    原有的本土方法论和外来的方法论普遍存在缺乏缺乏一个核心,只重局部和局部与局部之间的联系,或者只是在某一方面的过度延伸.而旋转统一论在其本质上与众不同就在于首先注重确立一个核心,以此为基点围绕其旋转形成一个旋转统一的整体综合状态及发展态势.这是非常重要的特征和原理.与中医学的原理和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都能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同时也阐明了与人体的生命是同一机制.

由于这一方法论来源于中华传统文化整体.因此也就同样适合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以上文中仅是针对中医学以及相关的一些方面.

    在实际应用中,关键是能够解决临床中的不少疑难问题.以及可以前瞻性的为未来作出预言和分析.对发展中的一些重大战略性问题作出比较圆满而清晰并不矛盾的解释.

    在中医临床中的实际应用,只要固守如五行,五脏六腑,四气,五味,升降沉浮,病机十九条的内容和延伸作为常识性的基础.在思维上灵活圆通,其治疗的规律和经验也就可以慢慢积累,参照前贤和前辈的经验,逐渐也可达到成功.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