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人依稀记得开元堂曾经在周家巷一带,于是寻找便从周家巷开始。
曾经繁华的周家码头在水运衰落后,现已略显清静。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奶奶提着垃圾从楼道里缓步出来,得知记者在打听开元堂,老人家的手指向周家巷口对面:“在那后面吧!”
然而,记者找到的却是一家同名的幼儿园。茫茫人海中,到哪里才能找到开元堂创业者的后人呢?毫无头绪的记者又开始去打听一位老中医的下落,在花炮美神附近的药店,在老中医曾经坐堂的诊所,都未能得知老中医的确切去向。
有人提示,开元堂药店在解放后转为国营形式,原来的医药器材公司应该知道开元堂的历史。医药器材公司已于前些年改制,现在的办公地点也已搬迁,问一问,有人说:“大概是在金沙路老电力局一带吧。”
又是一个模糊的位置,费尽周章,记者才在金沙中路一栋楼房的二楼找到了医药器材公司的办公场所。
对于过去的开元堂和开元堂的过去,还真没有几个人熟悉。没有留存下来的物件,也没有文字资料,“开元堂”依然只是一个触摸不到的名词。就在记者感到失望时,办公室里的一位老人说:“开元堂第二个老板的儿子熊鸿声就住在周家巷呀!”旁边马上有人说:“熊鸿声年老耳背,恐怕也记不清了,不过他儿子熊国祥应该知道。”记者终于觉得眼前的迷雾散开了,不由心头一喜。
“开元”曾经盛世
重又回到周家巷,隔着一扇铁门冒昧地叫了一声熊国祥的名字,一名四五十岁的男子走了出来,这就是熊国祥。
对于开元堂始创于哪一年,对于到底是自己的哪一辈先人创立的,年已五旬的熊国祥也说不清。因为他说:“这实在是太久远的历史了,我祖父如果活到现在应该是108岁了,我父亲活到现在也应该89岁了!”
熊国祥的长兄、退休教师熊国斌当天刚好也来到了熊国祥家。尽管开元堂的始创情况他们都不熟悉,但开元堂曾经经过的那一段繁华依然鲜活在他们的记忆里。
熊家祖籍江西省清江县,开元堂创立后,熊长清四兄弟除老大留在清江县,其余三人均在浏阳,一个在商会,两个在开元堂药铺。熊国祥说,当时在浏阳经营药材的,几乎全是江西人,这也正应证了县志中的一句话:“解放前,浏阳药商多为江西籍。”
开元堂最初设在水门口(现才常广场附近),当时规模如何已记不清了,但经营的中药品种繁多,既对外批发,又门市零售,在当时县城的二三十家药店中享有盛名。
抗日战争中,日机屡次轰炸浏阳城,给药业界造成惨重损失,不少药店停业或者外迁。开元堂也未能幸免于战火,药店被炸毁后濒临倒闭,熊氏兄弟一合计,又择址周家巷一带东山再起。
新建的开元堂占地约三四百平方米,有门面两三间,三层木结构楼房三栋,三进两天心,面朝当时繁华的太平街(今人民路),“开元堂药铺”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镶嵌于墙上,凭着这一块金字招牌,开元堂又繁荣了一段时间。
1956年8月,开元堂改为公私合营制,熊国祥的父亲熊鸿声担任了一段时间的私方经理。随后,以前专营中药的开元堂增设了西药柜。大概是在1965年,开元堂成为单纯的国营体制,一直到2002年消失了。但那时候原先前店后厂、三进两天心的格局早已不复存在,一个曾经在浏阳药业界声名显赫的品牌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药香弥漫开元堂
熊国祥是在中药的香味中成长的,除了现在几年跟中药接触少了,他的一生几乎没有离开过中药。先辈们被药香熏陶出来的品质让他深深怀念。
前不久,熊国祥在街头碰到一位老人,当得知熊国祥姓熊后。老人马上问:“你是不是开元堂的?”随后便对开元堂的信誉和开元堂人的品质大加赞赏。
当时的开元堂因经营的中药质好、货齐很受欢迎。开元堂所经营的药材,都是来自江西樟树,使得质量有保证。樟树是现在都很有名气的“药都”,是全国有名的中药材集散地,当时流传有“药不过樟树不灵”的说法。走进开元堂,便会被药香所包围,因为那时经营的中药达上千种,熊国祥说,当时其他药店盛药的屉子没有比开元堂多的。
开元堂人的为人也受到当时人们推崇。买药的带钱少了,说一声“下次带来”走就是,没有谁会去计较他下次是否真带来了。为了让买药的人感觉身心愉悦,开元堂人甚至想到了很细小的细节之处。
熊国祥说,那时包药都很有讲究,虽然有句行话说“包药不要学,只要角对角”,但要包得美观,特别是里面的药如何放也有讲究。他们的做法是将好看的放在上面,这样买回去打开时,首先看到的就是好看的,让人觉得舒服。
文革中,有人曾经准备将熊家划为“工商业地主”。熊家人解释,虽然名义上在唐家洲有一些地,那是有人抵药钱给他们的(开元堂曾经是“批零兼营”,有人批走了药材有经营不当还不起药钱的),但熊家一直没有经手管过,有多大面积,具体在哪里都不怎么清楚,早就将土地交给附近穷苦人家耕种了,也一直没有去收过租。那些人经过细致严密地调查后,证实熊家人没有说谎,也就不再提“地主”一事了。
开元堂意欲东山再起
先辈们在药业界创造的辉煌让熊氏后代们景仰不已,凭借着开元堂的金字招牌,在药香中长大的熊国祥准备续写先辈们的传奇。
要想在中药经营方面有所作为,没有深厚扎实的中药知识是很难的,出生在中药世家的熊国祥对此信心十足。
对中药的知识,熊国祥说是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积累的。父亲经常拿着药让他辨识,让他背诵药理药性,并传授了识别药材质地的四字真经:一看,看纹路、颜色;二闻,闻气味;三尝,尝味道是否纯正(此法不懂中药者不可随便使用,以免中毒);四捏,捏轻重。
1977年,熊国祥开始在大围山玉泉寺附近的药场栽培药材,后又在文家市药材站任生产培植技术员,不久调回开元堂做了三年药材加工。在1983年的全县药材加工比武中他夺得第一名,随后又担任了药材零售、仓储等工作,几乎所有的日子都是与中药一起度过的。
8月9日,记者到熊国祥家采访时,熊国祥几兄弟聚在了一起。因为熊国祥准备在8月20日左右在解放路开一家药店,招牌自然是用“开元堂”了,这是他们熊家几代人心血的结晶呀!
我们期待着开元堂能重振雄风,我们期待浏阳所有的老字号都能重新绽放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