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三元区的刘好忠请记者帮他一个忙,说是自己存有父亲在民国时期撰写的珍贵中医书稿。他坚持认为,这部手稿具有很大的医学价值,值此建国60周年来临之际,他想将此书稿献给国家,希望记者和社会各界帮他完成这个心愿。
刘好忠今年63岁,浙江乐清人,1964年从部队转业到省一建工作,现已退休。他手中的中医手稿是其父亲刘仲华在民国时期撰写完成的,现存两本,一本以内科、儿科等为内容,内含愈疾祛病之道;另一本专载眼科,内含中医中的“气功脉诀”等。两本均用繁体正楷书写而成。
“主要目的是想把这个文献资料献给国家,可是,献给国家什么部门,我现在也不懂,想通过媒体想个办法疏通(联系)一下。”刘好忠说。
据刘好忠介绍,这两本书稿是他的父亲在60多年前撰写而成。
在刘好忠家里,记者看到了一封由刘仲华同事撰写的推荐信。在这封发黄的信中,有对刘仲华的介绍。刘仲华曾任浙江省乐清县中医医师公会委员会委员,在辛亥革命后曾在湖南长沙坐堂开诊,早年曾出访日本交流医学,长年在外行医,研究内科颇有成就,但是最擅长的还是眼科。
这份推荐信还介绍,刘仲华在治愈白内障、老花眼等方面有特别高的成就。
刘好忠自豪地回忆道,1984年,他回到老家浙江乐清县,被几个老乡们围住了,说是要好好谢谢刘家后人。一位老人握着刘好忠的手说:“谢谢你,是你父亲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们三个都是
盲人,是你父亲治好了我的病。”
记者好奇地翻看了其中一本记载着眼科医学的书稿,其中写道“病目大小皆五轮论”“疼痛翳膜论”等传统中医理论,还记载着“热眼歌诀”“眼病歌诀”等诊断治病方法。
刘好忠说,多年前,他把情况向现已故的
福建中医学院副院长、福建中医学院终身教授盛国荣反映。盛国荣说,这部手稿要献给国家。
谁能解读这两部手稿?本报记者将跟踪报道。
(刘好忠联系电话:8334335)
(本报记者骆志雄实习生马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