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佘自强
1916年,孙中山赴绍兴视察,陪同的胡汉民病了,经绍兴名医裘吉生诊治,一剂即愈。孙中山手书“救民疾苦”相赠。绍兴文人刘大白也拟了一联相赠:“未必逢凶化,何曾起死回。”横额“集腋成”,合在一起,即隐含“裘吉生”三字。
1929年,全国中医界奋起反对汪精卫“取缔中医案”,当时会场和报纸上,都悬挂和刊登了孙中山这幅题词,影响之大,自不待言。
孙中山还曾为沪上名医丁甘仁题匾。丁甘仁热心公益事业,济世扶贫,曾有许多善举,有口皆碑。他在沪北、沪南创办了两所广益中医院,主要救济贫困病人。丁氏每次接诊仅收1角(当时丁氏诊金一般为1-2元),即可免费得药一帖。受他的影响,又有多个医家慷慨解囊,包括了仁济善堂、联义善会等,广济大众、流泽无穷。
孙中山感其诚德,亲书“博施济众”匾额勉之,其匾即悬于丁氏诊室大厅正中,足令其蓬荜生辉。
来源:南方日报
-----------孙先生是在日本学西医出身的, 其实本身并不信中医.
在他得肝病去世之前, 曾有朋友劝他说, 既然西医治不好, 不如服用中药. 孙先生的回答 "一只没有装罗盘的船也可能到达目的地,而一只装了罗盘的船有时反而不能到达。但是我宁愿利用科学仪器来航行。"
每每看见中国人自己一知半解的贬低中医, 我心里这个难受劲......别提了.
以上文字可以参考CCTV的一个网页.
http://space.tv.cctv。com/article/ARTI1239254175500720
我个人猜测孙先生原本可能只是肝气犯胃的小病, 疏肝理气和胃就不会导致最终的癌变. 这个网页有一点孙先生的病史.
...